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1999年12月31日将是巴拿马人民永远铭记的日子。根据1977年卡特总统和托里霍斯将军签订的新的《巴拿马运河条约》,美国将在这一天中午把运河归还巴拿马。届时,巴拿马全国上下将举行隆重的运河回归庆祝活动。随着当天中午12点钟声的敲响,巴拿马运河的历史将翻开新的一页。历史的回顾巴拿马原是哥伦比亚的一个省。1903年11月3日,在美国政府的策动和支持下,巴拿马爆发一场所谓的“革命”,宣布脱离哥伦比亚而独立,建立共和国。11月6日,美国正式承认巴拿马并与之建立外交关系。11月18日,美国同巴拿马签订《…  相似文献   

2.
国家债务关系的变化常常是大国兴衰和国际格局变迁的外在表现之一,美国在上世纪80年代结束长达70年的净债权国历史而变为债务国,即是美国相对欧日崛起而“相对”衰弱的开始。2011年8月份爆发的美债危机是全球化的国际环境、美国十年反恐战争、美国发展方向的迷失和美国内政治日益“极化”等多重因素相互综合作用的结果,也是美国进一步“相对”衰弱的表现。美国虽在相当长一段历史时期内仍将继续维持超级大国的地位,但“相对”衰弱之势也将延续,国际经济格局的演变和全球治理方式的变革也将加速进行。  相似文献   

3.
1989年美国布什总统上台后,继续实行公开干涉巴拿马内政的政策,在使用各种手段胁迫巴拿马国防军司令诺列加下台未果后,于12月20日悍然出兵入侵巴拿马。美国公然使用武力、粗暴地践踏一个国家的主权,充分暴露了它的霸权主义面目。巴拿马政治危机已经持续两年多。两年来,这个国家反对军事独裁、争取民主化的斗争和反对美国干涉、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相互交错,使局势复杂多变。 1987年6月,巴拿马实权人物诺列加操纵大选、排斥异已,参与国际毒品走私等问题揭发出来后,激起人民群众的不满情绪,国内掀起要求诺列加辞职、争取民主的浪潮。美国里  相似文献   

4.
美国过去长期霸占巴拿马运河 ,在巴拿马拥有巨大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利益。美国 1 999年归还巴拿马运河是同巴拿马的“一次极不情愿的合作”。运河回归后 ,美国根据运河永久中立条约所赋予的“保卫运河安全的永久责任”,仍会千方百计地控制巴拿马这块战略要地 ,只是控制形式会有所变化。巴拿马因与美国有长期的“特殊关系”,运河回归后对美国的依赖性不会立即消失 ,而独立性会有所增强。两国关系因运河回归实现了正常化 ,但控制与反控制、干涉与反干涉的斗争仍是不可避免的。影响两国关系走向的关键因素是美国。  相似文献   

5.
对于英国脱欧,应特别关注两方面问题.一是民粹主义、极端主义势力的兴起及其给西方国家政治生态所带来的变化;二是脱欧对英国本身、欧盟的巨大冲击.脱欧对于英国经济、政治、统一、国际地位已经并将继续产生深远影响.而欧盟发展前景则可能因为英国脱欧而更加黯淡.欧盟如何应对这场危机攸关其前途命运.中国需要根据英国脱欧导致的经济关系变化进行相应政策调整,努力推动中英、中欧关系继续向前发展,以促进双方经济增长,更好地造福于双方人民.  相似文献   

6.
1989年12月20日,美国悍然对巴拿马发动军事入侵,在当代国际关系史上留下了一页极不光彩的纪录。美国以两倍于巴拿马的兵力,在最新式的“隐形”战斗机配合下,发动突然袭击,攻占了一个仅有200多万人口的小国巴拿马。美国飞机在巴拿马上空狂轰滥炸,仅入侵的头14个小时就投下400多枚炸弹,将巴拿马国防军总部等一些重要军政机关和城市平民区炸成废墟,加上美国兵滥杀无辜,造成巴拿马600多军民死亡,两千多人受伤,数千人沦为无家可归的难民。美国侵略军以武力推翻诺列加政权,把诺列加押往美国“受审”,并将巴拿马前军政官员4000多人关进集中营。美国军事入侵造成的巨大破坏及由此而引起的严重抢劫风潮,使巴拿马的经济损失达20亿美元之巨。美国军队还包围了古巴、尼加拉瓜、利比  相似文献   

7.
乌克兰危机全面升级一年来,对国际政治、经济和军事均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后冷战时代国际秩序逐渐崩塌,国际政治的阵营化和国际经济的逆全球化趋势增强,全球军备竞赛愈演愈烈,新军事技术的运用正将人类引向一个“新的战争时代”。美国利用乌克兰与俄罗斯打代理人战争,借机强化同盟体系,稳内、笼欧、制俄一起推进,成为这场危机的最大获益者。在西方支持下,乌克兰的战斗能力和战斗意志大增,俄乌双方均不会轻言求和。俄乌僵持将导致冲突长期化,进而推升核战争的风险。与此同时,谈判控制危机的可能性也不能排除。危机向欧洲提出了战略自主重要性的命题,向亚洲国家发出了警惕美国在本地区挑起新的代理人战争的警告。中国发出的全球安全倡议和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立场文件,为当事方走出危机和国际社会构建持久和平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2001年九一一事件后,美俄关系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地缘政治的回归.九一一事件爆发后,俄罗斯一度放弃传统地缘政治观念,与美国进行反恐合作,希望以配合美国反恐战争来换取美俄关系的全面改善.然而,局势的演变使得俄罗斯发现,美国丝毫没有因为俄罗斯的善意而改变自己在地缘上继续挤压、遏制俄罗斯战略空间的政策.地缘政治博弈重新成为美俄关系的主线,而这一点在中亚地区表现得尤为明显.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美俄关系的主要内容仍将是两国传统利益,特别是地缘政治利益的继续博弈.这种矛盾冲突只有到美国认为俄罗斯已没有任何可能重新"恢复帝国",而俄罗斯也甘愿满足做一个欧亚大陆腹地的地区大国这么一个角色时才可能告一段落.  相似文献   

9.
朱锋  王敏 《和平与发展》2012,(1):1-9,71,75,67
2011年,“阿拉伯之春”改变了中东、北非地缘政治生态;美国加速全球战略调整,高调“重返亚太”;全球政治思潮空前激荡,世界仍面临形形色色的恐怖威胁;西方主要经济体表现低迷,新兴经济体强劲增长势头放缓。2012年,多个主要国家大选,世界政治版图会以何种方式重建值得关注;欧债危机继续,但在欧盟干预下有可能得到缓解;中东局势将是全球政治最大聚焦场所,未来大国关系因中东局势如何调整是事关全球地缘战略格局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10.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正席卷全球.这场危机目前远未见底.这是20世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全球危机,是深刻影响当代世界历史走向和国际战略格局的重大事件,也是深刻影响当代国际安全环境的重大因素.  相似文献   

11.
自1983年8月菲律宾前反对党领导人阿基诺被杀到1986年2月25日马科斯政权垮台的二年半时间里,菲律宾爆发了一场战后以来最为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虽然这场危机是由1983年8月的阿基诺事件触发的,但实际上在危机爆发之前,菲律宾已经存在着爆发危机的各种潜在的因素。本文想探讨的是马科斯执政时期特别是七十年代初实施军法管制以后菲律宾国营公司的作用、经营情况及其与政府的关系和经济危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提起巴拿马,人们就会自然联想到那横贯地峡的巴拿马运河。然而,只有你对历史更为悠久的巴拿马城有所了解,你对巴拿马的认识才能算是完整的。来到巴拿马的第一个欧洲人是哥伦布。1502年,他在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航行时,  相似文献   

13.
“诺曼底模式”是欧洲核心国家法国、德国就和平解决顿巴斯问题而提出的政治方案,也是它们对俄采取谨慎接触外交的具体体现。维持高层对话、由欧安组织进行第三方监督,以及法德居中调解均是具有鲜明欧洲特色的危机管理方式。这一模式一度将2014年的俄乌对抗冻结在顿巴斯地区,主张与俄罗斯保持接触和对话,它是基于现实主义均衡理论的“法国模式”与自由主义相互依赖理论的“德国模式”共同作用的产物。本文全面剖析“诺曼底模式”取得阶段性成功的原因,认为除法国、德国的协调作用外,历史造就的四个外部条件发挥了关键作用,包括美国的委托授权和英国的袖手旁观、俄罗斯的认可和忍耐、乌克兰的无奈顺从,以及波兰等中东欧国家的私下不满。鉴于乌克兰后来无意履行协议且对“诺曼底模式”失去兴趣,俄罗斯对法、德协调失去战略耐心,美国接管并主导西方的对俄政策,波兰等中东欧国家倾向依赖美国和北约采取对俄强硬的态度,“诺曼底模式”随着2022年乌克兰危机的全面升级无力延续。在地缘政治的冲击下,法、德主导的制度性安排无法继续生效,但未来俄乌冲突发展到和平谈判和战后维和、重建阶段,改良升级后的“诺曼底模式”依然可以作为终结这场冲突的一个重要选项。  相似文献   

14.
吴征宇 《国际观察》2006,8(3):70-78
1958-1962年的第二次柏林危机是60年代美苏冷战高潮的一个主要标志,而有关苏联发动这场危机的原因问题则又是研究这场危机的关键所在.本文认为,苏联发动第二次柏林危机的真正目的就是要迫使西方国家正式承认两个德国,而苏联之所以发动这场危机则主要出于三方面的原因,即美国对联邦德国追求重新统一的支持给苏联带来的不安全感,联邦德国的事态发展对苏联造成的现实威胁及当时的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的个人影响.本文指出,这场危机生动地表明了在冷战背景下那种由美苏间的相互疑惧而必然造成的"安全两难"局面给世界所带来的严重后果,而这一点很大程度上可以说也正是第二次柏林危机给后人留下的一个深刻教训.  相似文献   

15.
1988年是巴拿马内外交困和政治经济危机最严重的一年。2月25日发生的两起宫庭政变,是这个国家积蓄已久的各种矛盾的总爆发。一年来,围绕诺列加去留问题,巴美矛盾迅速激化,两国关系已降到近20多年来的最低点。美国的制裁措施使巴拿马经济蒙受巨大损失,陷入空前的金融和经济危机。但是,巴拿马政府并未向美国的强大压力届服,里根总统  相似文献   

16.
对拉美而言,2002年是危机与动荡相交织的一年。受阿根廷危机的影响,经济严重衰退,危机阴影重显;多国政治出现震荡,左派力量抬头;社会动荡因素放大,安定局面难以维继;多元外交活跃,顺应全球化趋势明显。 一、经济。由于受全球经济复苏势头缓慢、美国经济摇摆不定、日本经济继续衰退、欧洲经济停滞不前的影响,尤其受阿根廷危机的影响,2002年拉美  相似文献   

17.
时永明 《和平与发展》2010,(5):45-51,77-80
2010年3月26日发生在朝鲜半岛西部海域的韩国“天安号”反潜护卫舰爆炸沉没事件,韩国政府认定为朝鲜攻击所致。韩国对事件的认定有着明显的政治主导意识和政治倾向,企图使朝韩危机从双边扩大为地区多边甚至超地区的国际危机演化,这将为美国谋求扩展在东亚的战略利益提供机会。国际危机管理是国家在维护国际安全稳定中经常面对的课题,如果美韩坚持把实现自身的战略利益作为危机管理的目标,朝鲜半岛危机则始终存在继续升级的危险。  相似文献   

18.
托里霍斯(Omar Torrijos Herrera)是巴拿马前政府首脑、国民警卫队司令。他从1968年10月政变上台到1981年7月因飞机失事蒙难,执政13年。在此期间,他采取了一系列社会、政治和经济改革措施,并与美国卡特总统签署了新的《巴拿马运河条约》。他的理论和实践在拉丁美洲有一定的代表性,被称作“托里霍斯主义”,并被确定为巴拿马执政党——民主革命党的指导思想。探讨托里霍斯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了解当前巴拿马社会动态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仅就托  相似文献   

19.
拉丁美洲国家自80年代初以来陷入了以债务危机为特征的经济危机。这场危机持续时间之长,波及范围之广,影响之大是拉美历史上空前的。拉美国家为克服这场危机所做的努力,所付出的代价也是世人共睹的。拉美国家出现这种严重的局面,固然有其本身发展战略和经济政策的某些失误,但究其根源,不难看出这是旧的、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造成的,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工业大国的垄断资本对拉丁美洲掠夺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拉丁美洲满怀希望迈入21世纪和新千年。1999年12月31日对巴拿马和拉美各国人民来说将是一个永远铭记的日子,巴拿马从美国手中收回运河和运河区主权。随着冷战的结束,曾是世界“热点”地区之一的中美洲已走向和平。经受了苏联解体冲击和美国加强封锁严峻考验的社会主义古巴,依然屹立在加勒比海和西半球。从20世纪70年代末厄瓜多尔和巴拿马开始的南美洲、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军人“还政于民”的民主化进程,到1993年和1994年巴拉圭和海地两国军政府交出政权为止,这一进程已基本完成。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制度在拉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