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7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汉是现代历史上著名的海军史学家和战略思想家。基于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其海权思想主要有两部分,一是对海权的含义及构成要素的论述,二是有关海权对历史进程和国家繁荣的重大影响。马汉的海权思想在后世促成了所谓"英国式战争方式"的兴起和讨论。尽管马汉认为他的海权思想具有普遍适用性,但事实上任何一个希望从马汉海权论中汲取教益的人,都必须意识到其思想固有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当今大战略研究长期以来一直都深受结构理论的重大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当今大战略研究一般都是以国际体系中的权力分布作为主要的自变量,尽管在具体研究中技术因素和地理因素都可以作为干扰性变量,但这些变量并不影响到结构理论的内在逻辑.本文指出,以结构理论为基础的当代大战略研究的主要弊病在于,忽视了技术因素与地理因素的相互作用对大战略运行环境的潜在含义,而对此种相互作用的探讨可在很大程度上向人们提示以其作为主要考察对象的地理政治视角对大战略研究具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现代均势论实际上继承了兰克基于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形成的均势思想的两大根本前提,即大国倾向和欧洲中心倾向,而由此造成的结果是现代均势论同时也继承了兰克思想中固有的国际政治视野的狭隘性,即忽视历史上那个同大陆均势体系同时并存的大洋霸权体系。在战后出版的均势论著中,对兰克均势思想的狭隘性做出重要修正的,是20世纪德国大历史学家路德维格.德约。德约对兰克均势思想进行修正的意义,就在于指出了均势逻辑得以运行的两项前提条件,一是均势逻辑的适用范围仅仅是大陆体系而不是大洋体系,二是历史上欧洲大陆均势体系的形成主要得益于那些占主导地位的海上强国对大陆局势的干预。德约提示的这两项限制条件对促进现实主义理论的深入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自 16世纪以来 ,现实主义思想的发展呈现为两大脉流 ,一脉就是以人性本恶为首要前提的“人性现实主义” ,另一脉则是以国际无政府状态为立论基点的“结构现实主义”。在历史上 ,“结构现实主义”传统的开创者是英国大思想家霍布斯。霍布斯以“自然状态论”作为其国际关系哲学的立论基石 ,并由此推导出有关国际关系本质的核心论述 ,即国际无政府状态决定并导致了普遍与绝对的国际冲突。尽管霍布斯仅仅是附带谈及对国际关系的理论看法 ,但霍布斯国际关系哲学的核心要素 (即国际无政府状态及其所导致的国际权势斗争 )对西方现实主义思想的发展却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后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结构现实主义”传统。总的来看 ,近代以来“结构现实主义”思想最为典型的特征 ,在于将国际无政府状态 (尤其是缺乏任何共同规范的无政府状态 )置于其理论体系的核心地位 ,而正是这一点从根本上决定了“结构现实主义”传统特有的思想内涵、价值倾向及内在缺陷。  相似文献   
5.
约翰·文森特是20世纪英国学派的一位重要代表人物,其国际关系思想的立论基点是现代国际社会的"统一性",并明显体现在他有关主权与人权的相互关系及有关人道主义干涉问题的认识之中。他承认国际社会中的主权原则和不干涉原则具有重要意义,但又强调任何国家都不能违反其公民作为个人而应享有的基本权利;同时,他认为国际社会甚至某个特定国家具有在一定条件下对他国进行人道主义干涉的权利。文森特的思想在现代国际关系理论史上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他探讨的主题(即主权与人权的关系、国际社会中的人道主义干涉)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更在于他能够在赫德利·布尔倡导的"多元主义"国际社会观的基础上,发展出一种"社会连带主义"的国际社会观。文森特的国际关系思想对于当今国际社会其适用性虽具有一定限制,但却不失为一种有关当今及未来国际社会的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6.
作为思考和判断地理因素的社会作用的一种理论形式,地理政治学与大战略研究之间一直存在密切联系,本文的目的是对地理政治学的大战略内涵进行系统地总结和梳理。文章指出,作为一种大战略思想形态,地理政治学主要有两大思想流派,即拉采尔首创的"有机国家论"以及马汉、麦金德和斯皮克曼代表的"地理战略论"。本文认为,作为盎格鲁-撒克逊民族对外政策关切的体现,"地理战略论"的关注焦点主要有两个问题:一是工业革命引发的技术进步对海权与陆权间力量对比的潜在涵义;二是主导性海洋国家为应对这种局面应采取的手段。尽管海权与陆权间力量对比历来是"地理战略论"的关注重点,但位于两者之间的"边缘地带"在这派理论中同样也占有重要地位,本文最后专门考察了"边缘地带"的大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7.
“制衡”的困境——均势与二十一世纪的世界政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尽管均势理论在现代国际关系理论体系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但随着冷战结束和苏联瓦解,这一理论却开始面临严峻的挑战,其中最突出的挑战之一来自冷战后开始并持续至今的单极世界格局。均势理论面临这一挑战的原因,就在于以往的理论家们总是将均势及相关各种命题看作一种适用于任何国际体系的普遍真理,但事实上很少有哪种理论是普遍正确的,它们一般都带有各种限制条件,均势理论也不例外。由于均势理论是在近代以来欧洲国家体系的经验基础上形成的,因此这一理论的主要限制条件之一是,它所揭示的那种历史上欧洲各大国对各种霸权觊觎国的制衡倾向,针对的主要是那种以庞大陆军力量为基础的陆上霸权,而不是那种以贸易、金融和海军为基础的海上霸权。这一限制条件对我们正确理解当今世界政治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吴征宇 《美国研究》2002,16(1):144-146
整个20世纪后半期的世界历史大致上可以概括为美苏冷战的历史.这场美苏之间的竞争最初集中于欧洲和西亚,但不久以后冷战便呈现出扩、散的趋势,而首先波及的地区就是人口密集、形势复杂的东亚.南京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副教授蔡佳禾的《双重的遏制:艾森豪威尔政府的东亚政策》(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以下简称为《双重的遏制》一书;对艾森豪威尔时期美国的东亚政策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哈尔福德·麦金德的"心脏地带理论"对现代世界的发展曾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指出,麦金德的理论实际上有两个部分,一是他对"心脏地带"重要性的看法,二是他为防止其为一国独占而提出的地理战略构想,这种构想的目的是塑造一种对英国乃至对西方文明有利的力量平衡.本文认为,麦金德的理论代表了一种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国际权势分布图景,由它所体现的海权和陆权的对抗模式并不适用于所有的时代,而这点正是麦金德理论的一大根本缺憾.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 ,在应对美国国家导弹防御计划问题上 ,国内学术界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政策建议 ,即“对称性战略”和“非对称性战略”。前者主张针对美国国家导弹防御计划 ,中国应加速建立起可靠的二次打击力量 ,以力争在短期内对美国能形成有效的核威慑 ;而后者则认为在适度改善和增加自己战略核武器的质量及数量的同时 ,中国应坚持改革开放以来的战略方针 ,坚决避免同美国进行任何有针对性的军备竞赛。本文认为 :“对称性战略”虽看似有很强的合理性 ,但事实上 ,这一战略完全是建立在有关“安全两难”的生成机理及结构现实主义理论的错误认识的基础上 ,因而在理论上难以成立 ;不仅如此 ,“对称性战略”的种种内在缺陷同时也决定了 :若将其真正付诸实行 ,必将给中国在政治上和军事上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有鉴于此 ,本文认为 ,在如何应对美国国家导弹防御计划问题上 ,中国目前面临的唯一明智的选择应该是一种“非对称性战略” ,而要采取这样一种对策并同时相信其合理性 ,我们就需要在有关核武器的可用性及国家安全观念上实现某种程度的转换甚至革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