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律师自治与国家公权——对我国律师管理制度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魏曦 《法制与社会》2010,(4):279-279
律师、律师协会与国家司法行政机关三者的关系似乎错综复杂,在这其中律师是否需要自治成为关键的问题。我国的律师自治组织,即律师协会自身的定位总是摇摆于自治机关与国家派出机关这两种角色之间。我国律师职业自治权的有无,律师协会的定位一定意义上取决于律师自治是否具有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刘世宝 《中国律师》2010,(10):87-88
亲爱的青年律师朋友们,你是否对律师这一职业产生了困惑和烦恼而信心不足?你是否觉得自己处于“我是一只小小鸟想飞也飞不高”的困境之中?你是否对律师业勃兴和法治的春天感到渺茫?那么我作为青年律师群体中的普通一员.把朱树英老师对青年律师的教诲真实记录下来并作为见证者.呈献给青年律师以及有志于从事律师职业的朋友们。  相似文献   

3.
来信编辑同志: 有的当事人或其家属要求本地律师到外地为他出庭辩护或代理。请问,他们的要求是否可行?如果可行,要具备哪些条件?例如,两地法律顾问处是否先需取得一致意见?甲地律师到乙地担任刑事案件辩护人是否需取得乙地人民法院的同意?否则,甲地律师到乙地法院如何办理阅卷手续?这些问题,应本着什么样的原则来进行解决?请解答。湖北省恩施地区法律顾问处廖燕谋复信廖燕谋同志: 你信中所提本地律师是否可到外地去出庭为当事人进行辩护或代理一事,可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暂行条例第十八条  相似文献   

4.
新《律师法》第33条规定的律师会见“不被监听”与《刑事诉讼法》第96条中的“侦查机关根据案件情况和需要可以派员在场”并不矛盾,律师会见“不被监听”,指的是不被电子监听,侦查阶段律师会见时侦查机关可以派员在场;在侦查阶段,对于律师的“三证”是否真实合法,即律师是否具备会见资格,侦查机关可以进行审查。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重庆李庄案件关于律师刑辩权问题的进行讨论,综合分析正确对待律师刑辩权应当明确的认识性问题,即关于刑辩律师会见,侦查人员是否在场;律师的阅卷权如何保障;刑辩律师如何防范执业风险。  相似文献   

6.
律师管理路在何方律师执业中的利益冲突立法及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益冲突(Conflicts of Interest)问题在西方律师业一直是困扰律师执业的一个棘手问题,被认为是律师职业责任中最具普遍性的一个问题。因此各国律师执业行为规范对此都作出了具体规定。由于利益冲突在律师执业实践中经常遇到,如何判断是否存在利益冲突,以及如何规避利益冲突,都是一件难以处理的事情,因此,在西方国家的律师事务所,特别是一些大型律师事务所,内部都设立利益冲突检索部,专门负责检查处理本所律师代理的业务是否存在利益冲突问题。由此可见利益冲突问题在律师执业行为规范中的突出的位置。  相似文献   

7.
律师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学术界对它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范畴的研究还处在初级阶段。但对这些基本概念的界定和表述是否科学、准确,对基本范畴的认识是否深入,不仅直接影响这门新学科的理论构建,而且直接关系到建立这门新学科的成败问题。这里仅就律师的概念、律师业的性质和律师的概念与任务等几个基本问题,谈谈自己的见解。一、关于律师的概念从律师产生到现在已有2500年历史,古  相似文献   

8.
文化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存在于社会中的普遍信仰和共同遵守的规范、惯例,对人的行为具有内在驱动力,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生命力是否旺盛、凝聚力是否强大、创造力是否卓越的体现。中国律师是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力量,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负有特殊责任,肩负着推进社会民主与法治、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使命。开展律师文化建设,构建律师文化体系,就是要通过文化的力量,使律师在同一类型和模式的文化氛围中得到教化、培养,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激发律师为民服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行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内部环境,创造和谐的外部环境。司法行政机关作为律师文化建设的发起者、组织者和推动者,如何根据律师工作的特点,站在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前沿,在律师文化建设的培育、发展、繁荣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推动律师文化建设工作不断发展,笔者想从司法行政机关律师管理工作的角度谈点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9.
利益冲突 (Conflicts of Interest)问题在西方律师业一直是困扰律师执业的一个棘手问题,被认为是律师职业责任中最具普遍性的一个问题。因此各国律师执业行为规范对此都作出了具体规定。由于利益冲突在律师执业实践中经常遇到,如何判断是否存在利益冲突,以及如何规避利益冲突,都是一件难以处理的事情,因此,在西方国家的律师事务所,特别是一些大型律师事务所,内部都设立利益冲突检索部,专门负责检查处理本所律师代理的业务是否存在利益冲突问题。由此可见利益冲突问题在律师执业行为规范中的突出的位置。   美国著名的律师职业…  相似文献   

10.
樊华 《中国律师》2008,(7):53-55
随着中国律师行业的不断发展,律师文化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及律师业内越来越多的关注。就律师文化而言,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是否已经存在了某种形态的文化,而在于我们需要一种怎样的律师文化,什么样的律师文化更有利于律师及其制度的健康发展,什么样的律师文化应该成为先进的主流的律师文化。否则,我们在探索和建设律师文化的时候,就会失去构建这种文化的本来目的和方向。  相似文献   

11.
2009年6月1日,修改后的《律师法》实施一周年。一年间,困扰刑事辩护律师多年的“会见难”、“阅卷难”、“取证难”三大难题是否破解?这部法律中首次确立的我国律师的“刑事豁免权”是否深入人心?《律师法》和《刑事诉讼法》的“冲突”是否改观?作为刑事法律专家的中国政治大学教授李宝岳,同时也是司法部法律援助中心刑事法律援助部一名公益律师。因而,他有机会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见证新规则之下的检察官和辩护人关系。  相似文献   

12.
【裁判摘要】 律师事务所或者律师接受委托人的委托发布律师声明,应当对委托人要求发布的声明内容是否真实、合法进行必要的审查、核实。律师事务所或者律师未尽必要的审查义务,即按照委托人的要求发布署名律师声明,如果该律师声明违背事实,侵犯他人名誉权,律师事务所或者律师应对此承担连带侵权责任。  相似文献   

13.
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律师是依法取得执业资格和律师执业证书,为委托人提供法律服务的专业人员。律师的执业权利源于法律的规定和委托人的授权。律师执业应当遵循法律的规定和律师执业规范的要求,按照委托人授权的范围和权限,为委托人提供法律服务。第二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和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律师协会章程》制定《律师执业行为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第三条 本规范是指导律师执业行为的准则,是评判律师执业行为是否符合律师职业要求的标准,是对违规律师、律师事务所进行处分的依据。第四条 本规范适用于中华全国律师…  相似文献   

14.
吕冰心 《法人》2007,(7):80-81
律师是否需要营销根本不是需要谈论的问题,需要探讨的是律师如何营销,从而兼顾社会责任和律师收益作为北京市律师协会理事、北京市律师协会律师事务所管理委员会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宣传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专家库成员,建元所主任律师王隽对“律师事务所的管理和营销”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深刻感悟。  相似文献   

15.
经过几个世纪的变迁,英国现在有出庭律师、事务律师和王室顾问等几个不同的律师职业阶层。这些律师工作的侧重点不一样,对专业知识的要求也不同,他们共同构成了英国律师界的一个有机整体。针对目前存在的是否需要将出庭律师与事务律师两种职业合并的争议,从历史的角度考证英国律师制度的发展沿革,介绍与之相关的英国法学教育和律师培训的一些特点,可以得出二者之合并不可能在一朝一夕完成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目前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已经实现了对律师行业的全覆盖,如何在新起点上继续巩固和推进律师党建工作,关键在于律师事务所基层党组织在律师(所)中是否能够切实发挥政治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17.
关于律师﹃提前介入﹄的几点思考胡敦麟一、律师在提供法律帮助阶段是否形同虚设律师在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帮助阶段的权利仅限于了解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名,会见犯罪嫌疑人并了解有关情况,代理申诉、控告,为犯罪嫌疑人申请取保候审。在司法实践中,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  相似文献   

18.
《政法学刊》2021,(6):103-110
保密是贯穿律师执业活动始终的基本问题。我国《律师法》第三十八条仅规定"律师"应当对委托人承担保密义务,并未对"律师"外延作出解释。除受委托的律师以外,律师聘请的辅助人员、与律师同一律师事务所的其他律师与职员以及实习律师在正常的执业活动中也会不可避免地知悉委托人的相关情况和信息,其是否应当履行保密义务尚无定论。考察域外相关规则,无一例外均要求此类人员承担相应保密义务。规定律师聘请的辅助人员、与律师同一律师事务所的其他律师与职员以及实习律师的保密义务势在必行,这是现代分工的必然结果,也是构建和维系律师与委托人信赖关系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9.
英国二元化律师制度的近期发展与融合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车雷  薛波 《现代法学》2005,27(4):173-178
英国实行独特的二元化律师制度,事务律师与出庭律师共同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但二者在执业资格取得、出庭权、行业组织、晋升法官的机会等方面有着传统区分。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期以来,政府开始介入一直自律发展的律师业,制定和推行了一系列打破传统分界的立法与改革举措,由此引发了人们关于律师业是否应当融合以及最终能否融合的争议。或许是否融合只是表面现象,律师分立的传统行业规则带来的弊端才是促使政府推行改革的真正动力。  相似文献   

20.
《北京市律师诉讼代理服务收费政府指导价标准(试行)》日前发布。"让百姓请得起律师"的出发点、收费标准上限的规定受到百姓欢迎的同时,一些律师也表示了困惑和质疑——律师收费是否需要"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