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力资源是知识经济社会第一资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的世界是知识经济时代 ,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需要更多拥有现代科学技术的人才。以物质资源为中心的经济竞争已转为以人力资源为中心的竞争 ,人力资源成为了知识经济时代的第一资源。  相似文献   

2.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悄然兴起。由此而导致的综合国力的竞争亦日趋激烈。而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谁拥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和高素质的创新人才,谁就能在未来经济发展中取胜。就我国而言,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转变,赶超世界其他发达国家,就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而肩负培养人才和发展科技双重任务的高校,在知识经济时代将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在知识经济大潮涌动的情况下,关注高校科研工作的走向。并制定适宜的对策,将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时代。这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江泽民同志曾反复强调:“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一再要求全党全社会都要高度重视知识创新,培养青少年的竞争意识、科技  相似文献   

4.
在知识经济浪潮的冲击下,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已不单是资源、资金、人口数量的竞争,而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其实质则是知识总量、人才素质和科技实力的竞争。任何一种经济的发展都有赖于资源。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已成为第一生产力,知识不仅成为最重要的生产力要素,而且成为最具有支配力的资本。例如美  相似文献   

5.
即将进入新世纪的中国,面临着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严峻形势.如何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发展自己,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二十一世纪是以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新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国力竞争日趋激烈。随着知识经济的崛起和信息社会的发展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并付诸实施 ,传统教育的弊端和不适应性日益突出。在经济、科技全球化的趋势下 ,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多方面的冲击和挑战。在这关键时刻 ,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作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国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决定。这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举措。然而 ,要全面贯彻和落实决定精神 ,推进素质教育 ,必须从转变思想观念入手。一、转变传…  相似文献   

7.
培养创新人才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新世纪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时代来临.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上是科技的得竞争、人才的竞争。高等学校作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摇篮和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应该责无旁贷地积极开展创新教育,为社会不断输送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各种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8.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的兴起 ,使综合国力的竞争进入了以科学技术和教育为基础的世界范围内的竞争。社会主义学院作为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高等政治学院 ,只有进行超前性的改革和创新 ,才能适应知识经济和党的统战工作的需要。而要与知识经济和党的统战工作相适应 ,关键是要塑造一批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从而提高教学培训质量 ,培养出知识经济和党的统战工作所需要的各种高素质人才。我们应当把社会主义学院教师素质放在知识经济社会和统战事业的宏观背景中去思考 ,立足于知识经济社会与统战事业的发展 ,重新认识教师的素质 ,分析社…  相似文献   

9.
最近以来,江泽民同志反复强调要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他指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知识经济、创新意识对于我们21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全党和全社会都要高度重视知识创新、人才开发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大作用,使科教兴国真正成为全民族的广泛共识和实际行动”。高校思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指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家竞争日益激烈”,“我们的大学应该成为科教兴国的强大生力军。”显然,我们面临知识经济时代的种种新挑战,大学人才观和人才培养观必须转变和更新。高校的《人生修养》课亦必须站在知识经济的时代高度,未雨绸缪并作出相应的信息化革新,提高人才培养的前瞻性,为 21世纪中华之崛起培养一支‘四有’的科教兴国生力军。   一、《人生修养》课的现状。   (一 )《人生修养》课的成绩。   1980年,大连工学院开设“思想品德修养”课以来,经过近二十年努力,各…  相似文献   

11.
一、主体自觉是知识经济时代研究生素质的最高境界 当代中国正处在一个多种经济混合存在的时期,面临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和知识产业现代化三重挑战。在国际的竞争和国内的现实条件下,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人们,第一,要突破常规思维创新求存;第二,要  相似文献   

12.
廖新华 《工会论坛》2005,11(3):32-32
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目前女性的素质还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历史赋予的重任,其中女性的弱势心理是影响其素质提高的关键因素之一.克服弱势心理,塑造女性新形象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迎接知识经济的到来和挑战 ,促进知识经济的孕育和发展 ,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特别是要高度重视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完善和发展。一、知识经济的深层基础是教育当前 ,对知识经济问题的讨论 ,是仁智互见 ,说法不一。但都认为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成为社会经济增长决定因素或主导因素的现代经济。它的出现 ,预示着一个新的经济时代的到来 ,或一个新的经济形态的孕育、形成和发展。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时代 ,或不同的经济形态 ,可以进行多种划分。按照人们实现社会经济联系或经济调节方式的不同 ,可分为自然…  相似文献   

14.
对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企业的生存方式和发展模式。面对科学技术的进步,面对国内外企业尤其是国际知名企业所带来的挑战,能否吸引、激励和保留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成为决定企业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只有充分认识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只有调整传统的人事管理方式,支持企业的创新和变革,力争为员工提供高效的、优质的服务,发现、吸引、培训、保留一批优秀的人才,才能使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从容面对国内外企业所带来的竞争和挑战。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指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要求“全党和全社会都要高度重视知识创新、人才开发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大作用,使科教兴国真正成为全民族的广泛共识的实际行动。”这是迎接知识  相似文献   

16.
资本和人才是当今世界的两大战略资源。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知识经济的日益崛起,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正在下降,对人才资源的依赖不断上升。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市场经济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加快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化,是推进沙湾区新跨越的战略选择,沙湾新跨越,人才是关键。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21世纪日益临近的脚步,世界经济正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在未来的21世纪中,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竞争会更加激烈,作为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学校以一种怎样的姿态迎接新世纪的挑战?这确实是一个非常紧迫的问题。教育又被推上了重要的战略地位。文章就如何建立适应知识经济要求的能力测评体系作了阐述并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是人类依靠知识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纪,世界将进入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信息为基础的经济,在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21世纪,中国综合国力的强弱主要取决于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创新知识的高级人才在世界上所占的比例。因此,知识经济对于培养和造就高级人才为主体的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知识经济的到来,极大地提高了高等教育在社会中的地位。因此,为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必须不断深化教育改革,以提高高等院校的办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一、主体自觉是知识经济时代研究生素质的最高境界 当代中国正处在一个多种经济混合存在的时期,面临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和知识产业现代化三重挑战.在国际的竞争和国内的现实条件下,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人们,第一,要突破常规思维创新求存;第二,要全力以赴,保持清醒的主体意识和理性自觉.此外,知识经济时代是以"人性化"、"科学化"为标准的经济文化新时代,智力资源是知识经济的基础,知识经济时代别人要尊重自己,自己也要尊重别人,"主体意识"无时无刻不在具体存在着并被人们所感知.总之,知识经济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以主体意识为思想先导的时代.  相似文献   

20.
知识经济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它正以其不同于以往经济形态的显著特征,为世界经济的转型和发展提供一次机会。同时,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面对新的挑战。因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和发表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那么,如何搞好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把握时代脉搏,利用知识经济带来的双重影响,构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创造性的人才,成为知识经济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课题。本文拟从知识经济时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方面作一些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