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监狱人民警察承担着对服刑人员进行监督管理和教育改造的艰巨任务,是由“恶”向“善”的摆渡人. 监区来了抑郁症服刑人员 按照法律规定,服刑人员入监时,民警要对服刑人员的心理、身体状况进行全面了解和排查,这是教育、管理服刑人员的第一环节. 一天,监区收押15名服刑人员,其中一名叫王冰的服刑人员引起了我的注意.王冰,34岁,因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无期徒刑.他有长达15年的失眠症历史,至今依然要依靠药物才能勉强入睡,同时伴有抑郁症.作为监区民警,我不希望在接收服刑人员的过程中出现任何问题.因此,我对他十分关注.  相似文献   

2.
一个周四的下午,监区内一位服刑人员向我汇报,服刑人员赵旭又跟他人吵架了.这是本月赵旭与其他服刑人员发生的第四次冲突. 赵旭,32岁,因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他性格孤僻,人际关系较差,不爱与班组其他服刑人员交流,也不爱参加群体活动.因此,其他服刑人员有意无意地孤立他.然而,赵旭并没有意识到自身的问题,却认为是其他人联合起来欺负他、排斥他.错误的认知导致他越来越封闭.  相似文献   

3.
“大家起床,集合点名.”早晨6时30分,通过监控器的语音系统,我向监区服刑人员发出一天当中的第一个指令. 昨天,监区刚收押了一名服刑人员刘平.他因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无期徒刑,患有严重的抑郁症、躁狂症,具有极强的攻击性.他在看守所时,就已经与民警发生了多次冲突并存在自伤自残行为.他清楚自身病情,经常借故违反监规纪律,具有很强的抗改造心理.  相似文献   

4.
接受惩教却拒不认错 2013年5月8日,对我来说是极其不平凡的一天.我被调到了一个新的部门——惩教分监区.惩教分监区号称监狱中的监狱,主要关押的是在监狱内犯了各种各样错误的服刑人员.在这里,他们要接受数月乃至更长时间更加严格的管理.  相似文献   

5.
心理疏导是开启服刑人员心灵之锁、促进服刑人员思想转化的一把金钥匙. 服刑人员刘航,因贪污罪被判处无期徒刑,至今已服刑14年.因为财产刑未执行完毕,他被限制减刑假释.以前,刘航在监区表现一直比较稳定.作为积极力量,他能较好地完成监区交办的任务.但自从被限制减刑后,他经常泡病假,在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间共有7个月得了0分.  相似文献   

6.
吕帅 《法律与生活》2016,(20):40-41
一床褥子引发冲突 刘峰被送到我面前时,我一眼就认出了他. 刘峰新人监时,刚一进班,他就与分监区的民警发生了冲突,原因是民警收了他的褥子.按照规定,监狱要统一为服刑人员发放被褥.发新被褥时,服刑人员自带的旧被褥会被收走.所以,民警严格执行规定,在为刘峰发新被褥时,顺便把他的旧褥子收走了.刘峰则认为民警就是成心跟自己作对.因此,他与民警争执了起来.  相似文献   

7.
主动申请心理咨询 前段时间,我所在的监区新接收了一名服刑人员,叫王凌,44岁,因犯合同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 王凌入监几天后,我就听到与他同监舍的服刑人员反映:王凌性格孤僻,从不与他人闲聊,在生活细节方面很自私,总考虑自己,常因为吃喝或劳动与他人发生争执,有时在屋里胡乱溜达,看电视时有时发呆或者流泪.听了他们的话,我决定与王凌谈一谈.  相似文献   

8.
被“抬进去”的绝食者 8月9日,盛夏中的一天,服刑人员王磊因在原监狱打架违纪,依照规定被给予禁闭处分,送惩教监区接受改造.当时,王磊气焰十分嚣张,态度十分恶劣,全身使劲,满脸涨得通红,眼睛鼓得都凸了出来,一副要打人的姿态,不配合押解民警的任何工作,坚决不进惩教监区的门.最后,押解民警只得把他抬进了监区.  相似文献   

9.
找对症结 2015年5月2日,二监区接收一名叫张阳的服刑人员.张阳是监狱里公认的、最难改造的服刑人员之一.他有两次前科,反改造经验丰富,行事极端,曾多次通过无理信访、缠诉、刻意制造事端等方式,试图达到其投机改造的目的.每当达不到自己的目的时,他就百般刁难监区、监狱民警,想通过调换监区、劳动岗位找到不劳动也能挣高分的改造环境.从2012年人监到转入二监区,在他的多次要求下,监狱民警已为他调换过4次劳动岗位了.  相似文献   

10.
查找症结 服刑人员李斌,36岁,初中文化,有两次前科,此次服刑因犯强奸罪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李斌入监初期,其母经常来监狱会见.但每次会见时,两人都无法心平气和地交流,而是相互指责、抱怨,最后不欢而散.此后,李斌的母亲会见次数逐渐减少.在与其他服刑人员相处过程中,李斌对周围人没有任何好感,要么沉默寡言,要么与其他服刑人员争吵,还威胁、恐吓他人.监区个别服刑人员看到了他的弱点,经常利用他借机煽风点火,制造事端,扰乱了监管秩序.李斌凭借“三进宫”的老资历和对制度的熟悉,以“大哥”自居,对监狱民警的正常管理表现出明显的抵触心理与急躁情绪.与民警谈话过程中,李斌常常以冷漠对抗交谈.由于李斌流露出情绪不稳、伤害其他服刑人员的倾向,监区将其列为重点关注对象.  相似文献   

11.
一面想不到的锦旗5月8日,是山西省临汾监狱一分监区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一个接见日。接见室里,家属与服刑人员互诉情怀、互为鼓励,一切都在正常地进行着。就在这时,一个电话打进接见室,有服刑人员家属要见一分监区指导员刘红强。听到这个消息,刘红强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带着满  相似文献   

12.
为把"六无"监区创建工作和纪律作风整顿工作落到实处,切实加强法治化监狱建设,伊金霍洛监狱深入推行监区一日工作规范,并将规范制作成流程图下发到各押犯监区,便于监区民警对照执行。此次经修改完善的一日工作规范包括服刑人员一日生活管理规范、服刑人员一日教育改造管理规范、服刑人员一日狱政管理规范、服刑人员一  相似文献   

13.
散漫的服刑态度 2016年9月1日,我所在的监区新调入4名外省籍临押服刑人员.民警按照法定程序,对他们进行了搜身、谈话、摸排等各项工作.4人中一个名叫王青的上海籍服刑人员被分到我管理的班组中.在被搜身过程中,他提出要求:“警官,我腰不好,我要睡下铺,您帮我解决一下.”长期从事监管工作的经验告诉我,他很可能是“刺儿头”.我没有直接答应,也没有直接拒绝,只是告诉他:“按照事先安排,你先睡到上铺去,有机会再给你调整.”听罢,王青眼中流露出强烈的不满.直觉和经验告诉我,他还会找机会继续“表现”自己.接下来,王青的表现印证了我的推测.  相似文献   

14.
晕倒 服刑人员赵冰(化名),53岁,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有4次前科.2016年8月中旬的一天,晚点名时,赵冰突然“晕倒”,监区民警迅速派4名服刑人员用担架将他抬至监狱医院进行诊治.  相似文献   

15.
楷模 《检察风云》2006,(3):56-57
我是一个犯人,值得你这样为我操劳奔波吗?”服刑人员张石满怀感激和疑惑之情对监区长钱晓程说。“的确,你是一个犯人,但你首先是一个人,在教育改造你的同时我们也要关心帮助你。”钱监区长铿锵有力的回答令张石感动不已,他透过架在鼻梁上的那付1700度的眼镜,看到了钱监区长帽檐上银光闪耀的国徽,心里暗暗下了决心:我不能辜负政府警官的一片苦心,无论是现在和将来;无论是在大墙内外,我一定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别让病变的双眼再让自己误入盲区。脚踏实地、以身作则已过不惑之年的钱晓程是上海市青浦监狱第六监区的党支部书记、监区长,2004年…  相似文献   

16.
“谈话”是监狱人民警察对服刑人员进行教育改造的基本方法。近日。北京市清园监狱3分监区试行“择警谈话”。取得了较好效果。在人们印象中,监狱民警同服刑人员谈话一般是前者主动找到后者,要求后者汇报思想,谈谈改造体会,以帮助后者消除思想疑虑,解决实际问题等,这可以说是“谈话”的传统模式。为增强个别谈话教育效果,提高教育改造质量,3分监区从今年3月底开始,试行“择警谈话”。分监区专门设置了“择警谈话信箱”,“择警谈话”的服刑人员将写好的申请投人信箱,申请只需写明本人姓名、所选择的民警姓名及交谈的主要内容(概括)。分监区指定民警,负责每天开启信箱,确保不发生延误。对服刑人员提出的申请,要求3天内必须予以明确答复。  相似文献   

17.
李伟,被捕前经营着一家烟酒批发零售店,生意还算红火.可是,他并不满足于现状,看着身边的一些人通过不正常的渠道购进假烟假酒贩卖,成本低、收入厚,他也动起了歪心思.然而,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李伟被工商执法部门查处,因为涉案价值过大,触犯了刑法,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2年零6个月. 在一次监狱对服刑人员的正常调动中,李伟转到我所在的监区服刑.  相似文献   

18.
"人总是有感情的,在监狱、监区领导的关心下,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安心改造呢?作为一名要求上进的服刑人员,此时此刻更应该化悲痛为力量,积极靠拢政府,踏实改造,争取早日回归社会,用实际行动来回报党和政府对我的挽救和关爱."6月12日,在上海北新泾监狱举行的"爱心赈灾救助款发放仪式"上,一名服刑人员代表在发言中吐露心声.……  相似文献   

19.
找到“病”因 2016年7月8日,监区内服刑人员郑正提出要就医,他说:“我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本来就非常严重,行动都不便,这一撞就更加严重了,我要看病,要做伤残鉴定.” 原来,当天,郑正在水房门口被另一名服刑人员唐途生撞了一下,两人因此发生口角,还动了手,情绪都比较激动.事后,值班民警对两人分别进行了批评教育,按照服刑人员计分考核规定,分别给予两人扣分处理,并要求撞人的唐途生向郑正道歉.本来事情到这里就可以结束了.但郑正仍心存不满,认为自己没错,他采取的报复方式是寻求就医.  相似文献   

20.
一天,监区接到通知,准备收押一名新调入的服刑人员.他叫赵清,大学毕业,曾经多次被拘留和判刑,反改造经验十分丰富.入监后,赵清不承认自己有罪,声称自己是被冤枉的,并且以“绝食”相抗争.目前,他的身体已十分虚弱. 用不防御技术稳定绝食者的情绪 赵清来到监区时,情绪非常激动,不停地大声叫嚷,称自己是被冤枉的,根本没打算活着出去,会继续以死证明自己的清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