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开通北京法院审判信息网提供诉讼服务,公开裁判文书接受监督,上线官方微博与网友互动交流。年终岁末,北京法院司法公开工作全面提速,努力打造司法公开和诉讼服务平台,实现"阳光司法",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2013年12月31日,北京市高级法院院长慕平按下启动按钮,北京法院审判信息网正式上线。自2014年1月1日起,北京市三级法院将统一上网公开裁判文书,并通过北京法院审判信息网,实现部分审判流程、执行信息公开,同时试运行网上立案、电子送达服务。诉讼群众可通过登录网址www.bjcourt.gov.cn进行查询操作。据介绍,北京法院审判信息网实现了法院要闻、法院公告、裁判文书、审判流程、执行信息、法官信息、参阅案例、开庭信息等八项公开和案件查询、诉讼指南、法院指引、网上立案、法规查询、文书样式、指导文件、诉讼工具、数说审判、视说诉讼等十项服务。北京法院还同步开通手机等移动终端诉讼信息服务,社会公众可在北京法院审判信息网上通过扫描北京法院诉讼信息服务APP二维码实现此功能。  相似文献   

2.
佳轩 《中国审判》2014,(8):F0003-F0003
本刊讯 记者从7月17日召开的北京法院司法公开工作新闻通报会上了解到,截至目前,该院相继推出了北京法院审判信息网、微博平台、诉讼服务平台、手机APP程序四大信息化公开渠道,实现了包括法院立案、审理、执行、审限、结案等五大类、93项审判流程信息全面公开,一场前所未有的司法公开“风暴”正在该市法院全面推行。  相似文献   

3.
保障公民的诉讼权利,解决群众告状难,是民事审判的一个重要问题。年前,湖南省来阳县人民法院对下属的三个法庭一九八六年上半年受理民事案件的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分析,发现当前民事审判中在立案方面存在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一、群众“告状难”。上半年诉讼到这三个人民法庭的各类纠纷340件,立案受理的109件。作不予受理的69件,移送村、居委会调解委员会及有关单位处理的171件。这次调查经查阅案卷,作不予受理和移送处理的案件中有74件法院应该立案受理。占不予受理和移送的30.8%。由于这些该立案而未立案,造成群众“告状难”,使公民的诉讼权利得不到保障。东湖株山村十一组村民  相似文献   

4.
作为全国法院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的试点单位,广东省东莞市第二人民法院不断深入探索法院主导下的诉讼外纠纷解决机制的新路径,进一步整合资源,建立以调解中心为枢纽,诉前调解、诉调对接、立案调解、委托调解、协助调解等五大机制为支撑的矛盾纠纷解决体系,实现了诉讼内外各种纠纷解决机制的有机协调与合理衔接,案件的调撤率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5.
刍议ADR机制在我国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DR即AlternativeDisputeResolution英文缩写,意为代替性(替代性,选择性)纠纷解决机制,是一种独立或相对独立于法院诉讼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ADR一词源于美国,现已引申为对世界各国大量存在的民事诉讼制度以外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总称。ADR作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中的一种替代解决方式,与诉讼(或审判)的解决方式形成协调互动的关系,对于社会纠纷的解决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未来发展走向日益受到世界各国法学界和司法实务界的热切关注,同时,如何发展与完善中国的ADR也是我国建立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重要内容。一、ADR概述正…  相似文献   

6.
随着行政纠纷的与日俱增且呈现多元化和复杂化,传统单一的行政纠纷纠纷机制给法院的行政审判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和压力,本文试结合当前行政诉讼面临的困境和行政审判工作实践,分析在我国运用ADR解决行政纠纷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通过借鉴美国、英国和日本的ADR制度,提出了司法ADR等多种完善我国诉讼外纠纷解决机制的方式和手段,以期更好地处理好行政纠纷,促进全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7.
当前,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加快,基层社会结构也发生了改变,人民群众的维权意识不断提高,诉讼需求多元化,大量诉讼涌人法院,尤其是在立案登记制实施以来,人民法院收案数量大幅度攀升.以最高人民法院统计的收结案数据显示,2016年,地方各级法院全年共受理案件2303万件,审执结1977.2万件,同比分别上升18%和18.3%.  相似文献   

8.
论群体事件替代性解纷机制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司法审判在定纷止争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当诉讼被过度使用于纠纷解决时,法院将不堪重负,从而导致诉讼迟延、诉讼成本过高,以及投入的司法资源无法与诉讼量增长的速度相适应等问题的产生。这就说明解决群体性纠纷除了司法诉讼,还必须借助于人民调解、协商、信访制度、行政机关先行处理等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为此,我们必须树立多元化解决纠纷的观念,充分发挥替代性机制在解决群体解纷中的功能;必须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解决群体性纠纷中的功能,适时的启动强制性行政先行处理程序,并努力实现各种解纷机制的衔接与互补。  相似文献   

9.
立案调解是指法院立案庭在立案受理民商案件后,对有可能通过协商解决纠纷的民商事案件,在开庭审理前由法院主持进行调解的诉讼活动。立案调解可在较短时间内解决纷争,提高诉讼效率,减少诉累,降低诉讼成本,努力实现案结事了的目标,也能避免因不服判决而减少无理缠诉和无理上访。  相似文献   

10.
建议、提案,汇聚的是民声,反映的是民意。2019年,最高人民法院收到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代表建议355件,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提案173件。这其中,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强和改进审判执行工作、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打造“两个一站式”诉讼服务体系、加强智慧法院建设、完善生态损害赔偿制度等方面最受代表委员关注。  相似文献   

11.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Alternative Dispute Resolution简称ADR)起源于美国,最初是指20世纪逐步发展起来的各种诉讼外纠纷解决方式,现已引申为对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着的、诉讼制度以外的非诉讼纠纷解决程序或机制的总称。这一概念既可以根据字面意义译为"替代性"纠纷解决方式,亦可根据其实质意义译为"非诉讼纠纷解决程序"。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套有中国特色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它既包括法院的调解,也包括人民调解和仲裁等多种其他解决纠纷的方式,除此之外,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还着力于探讨各种纠纷解决方式之间的衔接机制,从内涵上来说是相当丰富的。  相似文献   

12.
我国群体诉讼的立法与司法实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大多数群体纠纷被法院分案受理,既有制度本身的问题,又与司法实践中存在着影响法院积极适用代表人诉讼的诸多因素和司法政策有关。由于群体纠纷本身就需要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采取多元化的方式处理,所以,法院通过其他一些诉讼形式解决群体纠纷是无可非议的。但是,在多元化群体纠纷解决机制中,代表人诉讼制度是必不可少的,其独特的价值和功能是不可能被现在各地法院所尝试的其他替代性诉讼方式所完全取代的。  相似文献   

13.
和谐社会视野下法院调解的法理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跃敏 《河北法学》2007,25(1):133-136
近年来,法院调解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被寄予了极高的期望.和谐社会视野下重构法院调解制度应立足于对其法理的科学阐释.作为兼具处分行为与审判行为双重属性的独特制度,法院调解的程序设置应体现诉讼解决纠纷与合意解决纠纷的特性.从形式与功能上看,西方国家的诉讼上和解与我国的法院调解并无本质区别.除纠纷解决功能外,法院调解还具有增进对话功能;形成规则功能及联结法律与道德、提高司法公信力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梁平 《法学杂志》2016,(7):116-125
实证调研表明,民众对纠纷解决的价值追求与法治大体是契合的,大部分民众倾向于通过法院解决纠纷,但他们并没有顺理成章地将依法裁判作为解决纠纷的主要方式,而是更倾向于诉讼调解.作为调解与审判的结合点,诉讼调解既蕴含着现代法治理念,又兼顾到我国注重人际和谐的传统文化.立足于中国国情,调解与判决应同属解决纠纷的手段,二者不仅与人治或法治并无必然的对应关系,而且均是实现法治的重要方式.因此,诉讼调解本身是法治的有机组成部分,但现阶段的调解与诸如“马锡五审判”等历史经验应有所区别,现代型调解只有充分地体现法治的基本精神,才能满足当事人的价值追求和利益诉求,这既是纠纷解决机制多元化理念下诉讼调解得以发展的现实空间,也是诉讼调解与法治建设同步发展的必然之路.  相似文献   

15.
知识产权纠纷具有高度复杂性、利益保护紧迫性和市场关联性等显著特征,其纠纷解决机制的多元构建应坚持注重效率、保密性、市场导向并兼顾消费者的利益.而单一的诉讼机制并不能完全满足当事人的上述解决纠纷需求,基于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与当事人程序主体性理论,应当不断发展和完善诉讼、仲裁、调解等多元机制,并建立程序引导、法院附设ADR、司法确认、保障促进、诉讼服务等配套机制,为知识产权纠纷当事人提供便捷、高效、多元的纠纷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6.
《法庭内外》2014,(11):65
正网上立案北京法院全部开通民商事案件的网上立案功能。查询审判流程案件当事人可在北京法院审判信息网、手机APP程序上,实时查询案件进展情况,查询范围包括立案、审理、执行、审限、结案等五大类93项信息。  相似文献   

17.
数字     
《中国审判》2011,(8):5-5
609万余件 从1991年到2010年,全国法院受理的第一审民事案件年均增长率在10%以上。2010年一审民事案件已经达到609万余件,占整个一审案件总数的87%。全国各级人民法院,特别是中、基层法院承受着沉重的审判压力,影响了案件的审判质量和效率;诉讼模式缺乏必要的灵活性,既不方便诉讼当事人进行选择,也浪费了有限的司...  相似文献   

18.
民事调解作为解决纠纷的一种法定方式,在审判实践中被广泛的使用.法院曾一度以调解解决诉讼活动为主.1989年,法院对民事、经济案件的调解结案率为69%和70%,到2001年以后,民事案件调解率下降到30%-40%左右.  相似文献   

19.
对金融消费纠纷,很多金融发达国家和地区都构建了或正在构建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在这一多元化金融消费纠纷解决机制的体系层次中,金融企业的内部投诉机制是第一途径;其次是社会各方的纠纷解决机制,包括金融服务督察、调解和仲裁等;再次是金融监管当局的行政处理,它仅起辅助和监督的作用;最后才是法院的诉讼。为构建多元化金融消费纠纷解决机制,我国需要在非诉讼纠纷处理机制方面做出相应的制度安排,北京可以在一些方面先行先试。  相似文献   

20.
为拓宽化解矛盾纠纷的渠道和途径.2007年8月,福建省漳州市司法局和市中级人民法院在芗城区法院设立了“人民调解窗口”.开展“诉讼调解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多元化联动机制”试点工作,探索以人民调解为基础、行政调解为补充、诉讼调解为主导,司法审判作保障的机制.实现三种调解方式的程序衔接、功能互补、良性互动.从而高效、便捷、低成本地解决民事纠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