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义不仅应得到实现,而且应当以人们能看得见的方式得到实现。”——这段世人共知的司法谚语,实际上已经较深刻地回答了程序正当与司法公正的辩证关系。 近年来,人们在探讨司法公正问题时,议论最多的恐怕就是司法程序中的“暗箱操作”问题。同样一类案件,同样一种判决结果,有的当事人服判息讼,有的却从一审打到二审再到无休止的提起申诉、申请再审。原因何在,在很大程度上  相似文献   

2.
李密 《法制与社会》2010,(34):149-150
法律谚语云:“正义不仅应当实现,而且应当以看得见的形式实现”。假如说司法公正使正义得以实现,那么,舆论监督便是使正义得以看得见的方式加以实现。现代科技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使得民众对司法活动的渗透越来越深入,网络舆论监督一方面实现了监督本位的回归,增强了司法活动的透明度和权威性;另一方面也可能因为对司法活动的过度干涉,造成对司法独立和司法公正的妨碍。因此,如何利用好网络舆论监督这把“双刃剑”,成为司法实践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拟从两者的角色定位入手,全面分析二者间的关系,并试图建构两者理性互动的制度理念。  相似文献   

3.
公正兼有公平、正义的含义,具有不偏不倚、公而无私的品质,它历来是人类社会所追求的美德和崇尚的价值目标。法学家们进一步解释为是人们之间权利或利益的合理配置关系。何谓司法公正?司法公正是指司法人员在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应坚持和体现公平和正义的原则。具体而言,是指依法裁判,切实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必须保证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这是党和国家依据宪法和法律赋予司法机关的基本职责和神圣使命,追求司法公正是司法机关最基本…  相似文献   

4.
素质教育不是一种教育模式,而是一种理念,它提出于80年代初,90年代初提出了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真正实施是在90年代末期,现在已越来越被人们关注。语文素质教育要切实有效地实施,仍需思考和探索,首先是其本身要素的思考。笔者从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深深感受到,要使学生的语文素质得以提高,以下几方面的要素必须重视。  相似文献   

5.
《民主与法制时报》讯:司法作为解决纠纷的最后一道防线,维护司法公正对于保持整个社会的整体正义和伦理规范具有重大意义.而司法腐败现象严重影响了社会正义的实现.日前,华东政法学院法律系律师事务研究所与上海市律师协会刑事诉讼法研究会联合召开会议,对司法公正与当前司法不公的现状、成因、对策等问题进行了研讨. 与会专家、学者认为,司法公正问题涉及到程序法与实体法的关系问题,而确保程序公正对于维护司法公正具有重大意义.“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不仅是当前司法界探讨的问题,也是整个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 有关专家…  相似文献   

6.
从审判方式改革到司法改革,我们已经历了十余个年头。其间各种举措和“良方”无不以实现社会正义为良好的立论根基,无不以司法公正作为其直接的目的。然而,司法审判之公正度却仍不时地因各种因素的困扰而大打折扣。撇开“司法腐败”等已大众化的原由外,司法角色间的“情缘”则不能不成为一个情理性的事因。在情缘泛滥严重威胁司法公正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论司法公正     
朱锡松 《法制与社会》2010,(35):137-138
司法公正是人类在迈向法制的进程中运用手段解决各类纠纷而追求的一个永恒的价值目标,但实现司法公正这一神圣目标却是一个复杂而又艰苦探索的过程,法律规范的价值取向和人们现实生活中的价值追求,是评价司法是否公正的基本尺度,然而现实中孤立地论述司法公正难以获得深刻地理解。作为哲学上、法学上、伦理学上以及政治学上的正义,其涵义各不相同,并且即便在同一学科内也是百家争鸣。本文为了深入讨论司法公正,从司法和司法权入手,比较司法公正与司法正义的关系,得出司法公正应有的基本要求,并对如何保障司法公正制度实现提出了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8.
《法庭内外》2013,(9):47-48
河南林州“民警摔女婴”之所以激起民意强烈反弹,无非在于以下两个朴素的道理:一者,警察本是服务人民的公职人员,如此悖谬残蛮,无论饮酒与否,行为令人发指;二者,事发月余,地方部门讳莫如深,甚至涉嫌“以纪代法”,如此知法犯法的“私了”,令人对司法的公平与正义多有猜忌。英国有句法谚,“迟来的正义即非正义”。这是对司法程序正义的特别强调。换言之,最大的司法正义理应是司法制度的正义,即基于保障人权和限制权力的普遍道义而形成的司法制度,在正义的司法制度基础上才能产生真正的司法公正。民意对林州“民警摔女婴”事件的纠结,既是对涉事主体责任的关注,更是对相关制度的拷问。眼下,只有公开透明,才能告慰这“迟到的正义”。  相似文献   

9.
“诉前调解”.对熟悉我国调解制度发展轨迹的人而言并不陌生:上世纪80年代末遍地开花的“经济纠纷调解中心”,为追求快速结案的效果曾经运用过这一形式:90年代初,它又发展为法院主动派员深入企业帮助企业清理诉前债权,召集债务人并主持调解的一种制度,后因违背不告不理的司法规律而为人诟病。  相似文献   

10.
论司法公正的相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们权利意识的勃兴和法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司法工作的关注和对司法公正的渴盼也与日俱增。但是何谓司法公正?司法公正的标准是什么?我国现行法律制度并未给出一个准确的答案,不同职业阶层之间也并未形成一个统一而完整的认识。因此,科学界定司法公正的本质内涵,理性解读司法工作的运行规律,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本文拟对司法公正的相对性原理作一初步探讨,以期能够廓清人们对司法公正的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司法公正相对性的内涵及表现尽管绝对的、完全的正义一直是人们崇尚和孜孜以求的目标,但由于司法审判有着自己…  相似文献   

11.
日本《律师法》第一条第一款明确规定:“律师以拥护基本人权,实现社会正义为使命。”二十年代中国著名大律师施洋亦指出:“律师应仅人间义。”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美国著名律师德肖微茨却认为:“没有人需要正义,刑事被告及其律师唯一的目的就是胜诉,就象职业运动员一样,他们不需要什么正义,他们要的是开释,或者尽可能短的刑期。”律师到底应当肩负什么样的使命,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社会形象,从来都是一个意义深远而又纷繁复杂的话题。对此,律师学研究专家肖胜喜教授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本刊记者:中国古代虽然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律…  相似文献   

12.
司法公正指的是司法机关拆法过程中的公平与正义。努力维护司法公正是我们每一个执法人员应该时刻牢记的行为准则,同时也是我们党和人民所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保障司法机关及其工作售货员公正执法,  相似文献   

13.
王娜 《法人》2005,(6):80-80
每个国家都会出现这样的时期,17世纪的荷兰,巴尔扎克时期的法国,19世纪后半叶时的美国,20世纪60-80年代的日本,上世纪末、新世纪初的中国。如果有时间机器可以重现历史的话,你会发现,处于这些时期不同国家的人们都在心怀赞美地谈论财富。而所不同的是,谈论财富的形式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变化。从起初茶余饭后的谈资,到之后一群叫做“经济学家”的人对这个犹如“神器”般的东西苦心研究,再到现在的政界要领、商界名流齐聚开个论坛年会。在种种形式下,人们总是在试图弄  相似文献   

14.
本文所讲的司法,系指法院适用国家法律的权能。司法公正应是司法权威及价值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得到至高确立,并为人们所普遍感知、接受和认可。绝大多数人认为司法公正应是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的价值反映。笔者不反对这一观点,问题是程序公正和实体来自于什么样的法制环境?因何诸多程序和实体均公正的裁判却得不到社会和人们的普遍尊重和信任呢?这说明司法公正不单是在司法的本身,而肯定是另有其原因的。法学家马丁说得好:“在一个秩序良好的国家中,司法部门应得到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相似文献   

15.
程序正义初论   总被引:38,自引:1,他引:37  
程序正义初论●西南政法大学教教授田平安硕士生杜睿哲一、问题之提出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要“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当今中国,法治正成为人们议论的重点,改革与发展的一个热点。君不见,国人...  相似文献   

16.
在当下的刑事司法改革中,有两道亮丽的风景线几乎在同步运行:一是司法公正被提到相当的高度来加以强调,二是人文关怀被当作显著的内容来加以提倡。说到公正,人们想得更多的可能是被害人一方,而说到人文关怀,人们想得更多的则可能是犯罪人一方。那么,两者是否存在矛盾呢?换言之,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犯人的关怀是否会影响到社会和被害方对司法公正的信任?这与我们对司法公正的理解不无关系。现代意义上的“公正”观是建立在人道主义的基础之上的。在古代,司法公正曾被理解为“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甚至出现凌迟等残酷的行刑方式,但现在,司…  相似文献   

17.
阿计 《江淮法治》2008,(6):12-15
“通过正义的途径运输正义”是现代刑事拆论的终极价值,而“保障人权”、“司法公正”则是现代刑事诉论法制的两大基点。尤其是对于死刑——这一“以国家名义合法杀人”的最高刑罚,究竟应该设计怎样的程序正义,以避免错杀、冤杀等悲剧,这既是近年来司法改革的一大主攻点,亦是屡屡引发坊间争议的一大敏感源。目前,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已提上议事日程,死刑案件诉讼程序、死刑制度改革等等,亦随之成功法学界、司法界日益升温的重大议题。  相似文献   

18.
“通过正义的途径运输正义”是现代刑事诉讼的终极价值,而“保障人权”、“司法公正”则是现代刑事诉讼法制的两大基点。尤其是对于死刑——这一“以国家名义合法杀人”的最高刑罚,究竟应该设计怎样的程序正义,以避免错杀、冤杀等悲剧,这既是近年来司法改革的一大主攻点,亦是屡屡引发坊间争议的一大敏感源。目前,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已提上议事日程,死刑案件诉讼程序、死刑制度改革等等,亦随之成为法学界、司法界日益升温的重大议题。  相似文献   

19.
司法公正涵盖了程序正义(过程的公正)与实体正义(结果的公正).前者是判定后者是否公正的前提,具有绝对性,实现的是看得见的正义;后者是实施前者而达至的结局,具有相对性,实现的是推定的正义.设计得公正的程序,在司法活动中得到了严格的遵循,其结局通常被推定为公正.即使人们对个别案件的实体结果产生质疑,也不至于动摇对司法的信赖.  相似文献   

20.
本期“大讲堂”讨论了两大话题,一为“司法公正”,一为“清官情结”。“司法公正”曾被称为社会公正的最后一道墙,故呼吁和期待“司法公正”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如何最大程度地保障司法公正,本期的3位专家各抒己见,肖中华研究员更是提出了“舆论监督的作用是实现司法公正尤为重要的一个环节”的观点,给人以启发。至于“清官情结”,国人自古就有,但为何在法治社会的今天,这一情结挥之不去呢?请看专家是怎样分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