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价值是"守恒"的,以剥削为特征的社会经济行为所创造的利润必源于对劳动者劳动价值的多占,其本质是价值转移后对价值支配权的多占,而经济全球化则是这种经济行为模式的高级阶段。全球化的本质是经济全球化驱动下的社会全球化,其内在的经济逻辑必将加剧世界性的不可调和的矛盾,这也将是它生命终结的"掘墓人",而取而代之的将是社会主义乃至共产主义社会的经济行为模式。  相似文献   

2.
不同文化模式中的交换行为及其理性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动情境和背景文化的共享,是经济交换行为实现的前提,不同的文化模式为经济交换行为提供着价值导向和意义图式。如不同民族通过习俗、传统、宗教、甚至于时尚等诸多正式和非正式制度规范,对衣、食、住、行这些最基本的日常生活行为所实施的禁忌或鼓励,就对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基本经济行为形成了根本性的规约。而文化模式又总是可以具象化为不同的社会结构,从而在不同的社会  相似文献   

3.
李保平 《长白学刊》2012,(1):95-100
化解不同类型农地转用行为之间的矛盾冲突,实现不同类型行为之间的良性互动,需要明晰不同类型行为的实质性区别。从目的与手段的角度考量,农地征收属于政治行为,农地流转属于经济行为,而农地征收再行出让,混淆了政治行为与经济行为的界限,是违宪行为。政治行为与经济行为可以对方为手段,达到各自目的,但这需要以它们自身内涵的价值理念——社会公正、市场价值为保障,避免二者相互扰乱而导致的利益冲突。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 ,劳动及其所决定的价值不断发生变化 ,国际价值成为价值的普遍形态 ,并发生价值跨国转移、增殖和分割。  相似文献   

5.
朱扬宝  朱亚宾 《传承》2013,(8):132-133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发展的客观趋势,对于人类社会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它包含"善恶"两个层面的经济伦理意蕴。经济全球化的伦理意蕴概括为三个层面:即个人生存发展方式、国家利益实现以及人类整体利益实现。  相似文献   

6.
人类社会进入全球化过程,虽然是人类科技进步和世界交往扩大与深化的必然产物,但是从经济体系来说,是资产阶级在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世界。全球化进程不能解决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因此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将最终摆脱资本主义的羁绊而与社会主义相联系,经济全球化的最终实现就是资本主义的历史终结。  相似文献   

7.
经济全球化时代政府职能的法学审视与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我国政府职能需要进行重构与转变。如何从理论上科学定位政府职能,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图将政府职能纳入法学的视野,从政府职能背后的价值探究着手,确立重新审视全球化时代政府职能的基本坐标,立足于此,展开对政府职能的法学定位。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不仅改变着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的格局,而且极大地影响着现代价值教育的发展。本文从全球化的实质、全球化对现代价值教育的影响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价值教育的全球性思考等进行了粗浅分析。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对经济全球化本质的认识,揭示了经济全球化对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变迁的影响;通过对当下几种错误价值观念的审视,明确当代新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及构架原则,进而凸显出其有利于实现社会整体和谐的重要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江泽民经济全球化两重性思想的学习 ,笔者认为经济全球化两重性包括客观两重性和价值两重性 ,全球化与反全球化的对立则是经济全球化两重性矛盾斗争的外化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