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每一种制度的建立都有利弊同时存在,衡量各方利益的最终结果将导致制度的建立与否。关于我国是否应该突破债权的相对性,建立第三人侵权制度。本文将从第三人侵权制度带来的正负作用两方面进行论证,衡量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的法律价值,以及从其构成要件和责任承担方式两个方面来进行阐述其建立的模式。  相似文献   

2.
传统民法基于债权相对性理论,未赋予债权人直接请求故意侵害债权的第三人赔偿债权损失的权利.随着社会的变化发展,债权在民事权利体系中的地位逐渐强化,对其实施的新型侵权行为也亟待规制,而交易安全所受到的威胁与效率价值的重要性也使得构建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变得必要.我国现行法律并没有对第三人侵害债权施以充分救济,在未来应当时此做出明确规定以完善侵权责任体系,从而顺应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3.
第三人侵害债权理论起源于英国法,在大陆法系国家得到发展,它以侵权行为的一般规定作为第三人侵害债权的请求权基础。在我国现行法并无明确条文对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加以规定。本文认为建立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意味着债权人依据债权就可以向债务人以外的第三人追索,这无疑会大大破坏民法中债的相对性原则,动摇物权和债权分类的基本标准,甚至影响到整个民法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4.
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极大地突破了传统民法理论中的债权相对性理论,引来了国内外学者的热议,一部分学者认为,该制度所能解决的问题用现有的法律制度即能解决,一部分学者则担心该制度的建立会导致现有法律体系的混乱。笔者认为,探讨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是否具有存在的必要,首先需要了解制度的渊源和具体含义,其次进一步思考其存在的合理性。本文从应对学者们现有的疑惑切入,结合理论和实际,分析论证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存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债权的相对性已被各国所承认,而对于债权的不可侵害性,承认范围还有限,我国立法对此还没有明确的态度。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的建立就意味着债权不可侵害性的确认,其超越了传统民法债权的相对性原则,对于债权人利益的保护可以说是另辟蹊径,增强了对债权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力度。作为相对权的债权成为侵权行为的客体,不会改变其属于侵权责任的性质。因此,我国未来民法典,将其归于侵权行为法不是无稽之谈。  相似文献   

6.
在讨论第三人侵害债权时,由于债权相对性的存在,使得学界对于如何调和债权的不可侵性与债权相对性之间的矛盾深感为难。本文从债权相对性与侵权法的各自功能角度出发,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认为二者并不构成内在矛盾。  相似文献   

7.
第三人侵害债权起源于英美法系国家。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并非债权相对性的突破,其具有一定的具体形态以及构成要件。本文指出对第三人侵害债权这一制度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我国立法上的完善,以及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8.
第三人侵害债权理论之检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红新  张爱丽 《河北法学》2002,20(Z1):48-53
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是侵权法突破债的相对性、保护债权人利益的重要制度。第三人侵债权理论不仅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债权可否被侵害及第三人可否侵害债权对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进行了定性。笔者认为第三人侵害债权应当纳入侵权法的范畴。最后将这一制度与其它相关制度进行了比较,以期对这一制度的研究可以更深入。  相似文献   

10.
孔东菊 《法学杂志》2005,26(2):98-100
债权是一种重要的民事权利,确立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表面上看是破坏了合同的相对性特征,实则不然,该制度与合同主体的相对性、合同效力的相对性以及违约责任的相对性并无矛盾,二者可以并行不悖。  相似文献   

11.
传统民法理论一直坚持债权的相对性原则。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这一理论在现实生活中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冲击,第三人侵害债权理论也日益频繁地被人们提及与重视。本文分别从债权人、债务人、第三人的角度出发,分析我国应如何构建合理的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以达到三者之间的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12.
对第三人侵害债权的见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亚宁 《法学论坛》2006,21(4):104-108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确立了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以辅助违约责任的救济,最大限度地保障债权人利益,而我国尚未确立该制度。依据传统理论,相对性是成立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建立的最大障碍,债权作为相对权不能成为侵权行为的客体。本文也从这几个问题入手,提出不同的观点,希望能给立法者提出建议,以期在我国尽快建立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  相似文献   

13.
债的相对性是支持债法独立存在的一个基本原则,然而在近代民法的发展中,债的效力呈现扩张的趋势,债的相对性也遭到突破,其中一个主要表现就是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通过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法律对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分配达到较优的效果,社会的利益和公平的竞争也得到了维护。而我国现行立法尚没有明确的规定,无疑是我国民事立法的一大缺陷。  相似文献   

14.
对于第三人侵害债权的问题,我国现行法律没有明确加以规定,而是严格坚持合同的相对性原则。于是当债权人的债权遭到第三人侵害后,在债务人无法清偿其债务时,债权人也无权向第三人求偿,其受侵害却无法得到法律的救济,第三人的不法行为也不能得到法律的禁止。这对于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竞争秩序十分不利。因此笔者建议我国法律应当建立起第三人侵害债权的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5.
由于债权相对性理论在债权领域根深蒂固的影响,第三人侵害债权自提出之日起就颇有争议.但是随着法学理论的发展,债权在特定的条件下跟物权一样也具有涉他性,其应该受到侵权行为法的保护。基于我国司法实践的需要,在我国建立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施兵 《法制与社会》2010,(1):259-259
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既然作为一种法律制度,它就必然有其存在的法理基础,下面笔者就尝试着从债权的相对性理论、私权的应受保护性理论以及法益的不可侵犯性理论这几个方面来分别加以探究。  相似文献   

17.
黄海 《陕西检察》2002,(3):30-32
关于债权,尤其是基于合同关系产生的债权,传统的法律原则是合同相对性原则,即基于合同关系所产生的债权债务仅在合同当事人之间存在,合同之外的第三人无权从中取得权利。但是,近现代合同法的发展则使这一原则的绝对性被不断突破,诸如合同债权的转让与债务的承担、债权人的代位权与撤销权、第三人受益合同、第三人侵害权等实体法律制度的确立,使得债权本身作为一种权利财产、一种  相似文献   

18.
陈萍 《法制与社会》2010,(7):283-284
第三人侵害债权作为大陆法系民法学理论的一个新问题,它到底是一种创新还是一个理论歧途,本文对此持第一种观点,并在第一种观点的基础上探讨了第三人侵害债权的构成要件以应用于法律实践。  相似文献   

19.
债的相对性原则是债法的基本原则,但近代民法为适应社会经济生活的发展,对债的相对性原则进行了突破。债的保全制度、涉他契约和附保护第三人利益契约是对债的效力的延伸,是债的相对性的例外;而买卖不破租赁、债的排他效力及优先效力的确认,是债权物权化的明证;随着社会新的公平正义标准的确立,建立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已经是现实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0.
车震震 《行政与法》2004,5(12):115-117
在我国现今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的确立,不仅能够为及时解决债权人的债权实现提供可靠保障,给债权人以充分而有力的保护,而且能够为进一步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市场要素在法律的引导下有序地运作提供条件。因此,本文对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进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相关制度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