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缓刑制度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刑罚谦抑性和刑罚个别化原则在世界刑事立法中的确立和普及,缓刑制度越来越为世界各国所重视。由于国情不同,各国对缓刑制度的立法便呈现出多样性。通过比较,可以看出我国缓刑制度还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为此,应尽快完善我国的缓刑制度。  相似文献   

2.
缓刑制度,是我国惩办与宽大相结合、惩罚与教育改造相结合刑事政策的重要体现,彰显了司法活动的人文关怀。然而,在司法实践中,现行缓刑制度还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导致执行效果不尽人意。要充分发挥缓刑的作用,必须从缓刑适用条件、执行程序、执行监督等几个方面进行完善,使缓刑制度更加明确化、具体化,从而更具有操作性。  相似文献   

3.
完善缓刑制度 促进社会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缓刑制度是一种人道化、个别化的刑罚执行制度,它对犯罪分子的改造及重归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司法领域的重要体现。我国的缓刑有死刑的缓刑和有期徒刑、拘役的缓刑两种。正确、合理的适用缓刑,发挥缓刑的作用,是实现刑事司法的人性化、构建和谐社会所必需的,要发挥缓刑的作用,必需完善我国现行的缓刑制度,从立法上完善其适用条件,增强其可操作性,尽量量化,从执行上明确执行机关的职责,加强监督。  相似文献   

4.
缓刑制度是集刑罚社会化、个别化、人道化于一体的刑罚制度,符合刑罚价值取向和人类文明进步的潮流,同时也符合我国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精神,在我国刑罚执行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鉴于刑法的稳定性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及刑罚价值取向的转变,我国缓刑制度亟待完善。  相似文献   

5.
缓刑作为一种日益受到重视的监禁替代措施,已经成为现代国家使用频率最高的刑罚辅助手段之一。针对目前我国缓刑机构存在着形同虚设的情况,应该设立由中央财政支持的专门的缓刑委员会,探索建立缓刑听证制度,推行缓刑保证金制度,不断推动我国缓刑制度的完善与创新。  相似文献   

6.
缓刑制度是我国刑罚制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刑法对罪犯实行惩办与宽大相结合,惩罚与改造相结合政策的重要体现。正确运用缓刑,对于促进犯罪者的改造,鼓励其悔过自新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在实践中,有些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使之更趋完善。以下笔者就进一步完善缓刑制  相似文献   

7.
由肉刑向自由刑,再由监禁刑向非监禁刑方向发展体现着人类文明在刑罚适用上的历史轨迹.社区矫正制度也正是在刑罚理念由“报应刑”向“恢复刑”转变之下,很快发展成为诸多法治国家适用缓刑、假释等非监禁刑刑罚的执行保障.轻微刑事案件的快速办理常对加害人适用较为轻缓的刑罚,社区矫正制度的适用也就必然成为轻微刑事案件刑罚执行的方向性选择.要从转变重刑主义思想的影响、提高对非监禁刑适用社区矫正制度的理性认知,完善相关法律规定等方面来完善我国的社区矫正制度,以增进其改造非监禁刑罪犯的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8.
西班牙刑罚的完整程度在西欧具有代表性,其刑法制度和刑罚的改革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如死刑的废除、保安处分的建立、资格刑以及缓刑制度的完善等,体现了刑罚轻缓化、开放化的刑罚思想。  相似文献   

9.
缓刑作为一种集刑罚社会化、个别化、人道化于一身的刑罚制度,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我国与外国特别是西方国家相比,缓刑适用率一直很低,为了顺应世界潮流、进一步扩大我国缓刑的适用率,必须完善、改进我国刑法有关缓刑的规定,为缓刑在我国的扩大适用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0.
未成年犯缓刑是针对犯罪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的刑罚制度,其符合"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政策,有利于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未成年人缓刑的理论基础包括刑罚个别化、刑罚谦抑性和教育刑等原则,应当在上述理论的指导下对未成年犯缓刑制度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1.
法律的人性关怀与刑罚轻缓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性就是人类基于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所产生的内在需要。人性是人的本质的对象化,这与资产阶级倡导的唯心主义私欲观、利己主义是不同的。实现人性的手段可以做价值判断,人性本身却没有善恶之分;人性不能得到满足是犯罪产生的终极原因,我们的制度设计应该尽量满足人性而不是压制人性;人性满足得越充分,发生犯罪的可能性就越小,同时人们对刑罚的敏感度也越高;那些具有普世价值的诸如民主、自由、平等方面的人性需求,在当今我国还需进一步满足,以便为刑罚轻缓化创造良好的氛围。  相似文献   

12.
现代缓刑制度的价值基础是公正、谦抑和人道,不体现刑法价值的刑罚制度注定要为人们所抛弃,这是历史推动的结果,也是历史发展的趋向.缓刑制度作为现代刑罚领域的一项重要制度,它的适用和不断完善,体现了刑罚的公正性、谦抑性和人道性,符合非刑罚化的发展趋势,有利于减少犯罪.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社区矫正的总体发展水平较低,表现为相关立法不够完善,社区矫正刑罚的适用率偏低,执行机制不健全等。文章对管制、缓刑、假释、监外执行、社区服务刑罪犯提出了适用社区矫正的方法,并提出社区矫正量刑改革的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14.
经济犯罪不适用死刑或严格适用死刑,已是各国的通行做法。像中国这样死刑大量适用于经济犯罪的情况实属罕见。对经济犯罪适用死刑有违刑罚的正当性、功利性和人道性的要求。因而,对经济犯罪取消死刑,代之以资格刑和财产刑,更符合世界立法趋势。  相似文献   

15.
我国刑法中所有的主刑和附加刑(除驱逐出境外)均没有对犯罪人的国别作特别规定,但是剥夺政治权利不应该适用于外国人。对犯罪人适用缓刑不应把没有附加剥夺政治权利作为条件,是否附加适用剥夺政治权利也不应以主刑是否缓刑为条件。  相似文献   

16.
我国缓刑适用的实际条件与立法规定之间经历了先协调后背离以及再度统一这三个阶段。尽管根据刑法 ,目前法院适用缓刑时已不再为有无考察主体而担忧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缓刑考察工作的完善。相反 ,从实现缓刑制度的价值等出发 ,应当重新设置我国未来的缓刑考察主体 ,即在大力发展社区矫正制度的基础上 ,建立由公安机关和司法行政机关分工负责、共同考察的新主体格局。  相似文献   

17.
关于增设消除犯罪记录型缓刑之立法建议的置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对前科消灭制度关注度的日益升高,在刑法领域内盲目套用前科消灭理论的不正确做法逐渐增多,关于增设"消除犯罪记录型缓刑"的观点就是表现之一。此种学说的关键理论依据在于:缓刑考验期满后,保留犯罪记录会对缓刑犯产生标签效应,不利于其社会复归。对于此种学说的规模化出现应当加以系统的反思和批判,清晰地区分国内外刑事立法体系的差异,确立正确的缓刑观,坚持用审慎的眼光去分析缓刑制度与前科消灭理论的相互界限和各自相互独立的立法初衷,防止类似不正确观点的进一步扩大化。  相似文献   

18.
缓刑是当代刑罚制度的宠儿,被认为是抗制犯罪的特种刑罚手段,但我国缓刑制度自引进之日始直至现今从未真正发挥过有效作用,长期处于功能缺失和功能失常状态。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而刑法学界对缓刑功能的漠视和长期缺乏深入研究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研究缓刑功能实现的目的是要把处于应然、可能状态的缓刑功能转化为实然的、现实的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9.
作为刑罚的必要补充或替代.非刑罚处罚措施具备了防治犯罪应有的功能,体现了刑法公正、谦抑、人道的价值和刑罚个别化原则。满足了两极化刑事政策的需求。我国的非刑罚处罚措施主要体现在刑法第37条。具体包括训诫、责令具结悔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六种方式。但由于我国立法上对非刑罚处罚措施的种类和具体适用方式规定不足,司法工作中存在轻视非刑罚处罚措施的倾向,使其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应在对我国非刑罚处罚措施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的相美制度,在完善我国原有非刑罚处罚措施的同时,增加其种类,扩大其适用范围.并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从而有效地发挥非刑罚处罚措施应有的功能,更好地惩治与预防犯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