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一项发明新颖性和创造性的评判是决定一件专利申清获得专利的关键因素。中美两国在专利新颖性方面的规定存有差异,由于中国企业对此认识不足,导致申请美国专利时在新颖性方面可能遇到很多问题。这就要求中国企业在理解和把握美国专业法有关新颖性规定的基础上,通过健全制度,强化管理等措施,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2.
刘新林 《法人》2008,(9):46-47
为了给国民的财富寻找合适的投资方向,应当修改专利法,将相对新颖性的专利新颖性判断标准修改为绝对新颖性的专利新颖性判断标准,允许国外已经公开的技术在国内可以由国民自由使用。这对国家经济和股市的发展绝对一个是惊人的利好  相似文献   

3.
获得专利权的技术应该是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的发明创造,如果给它以必要的条件就能为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发挥巨大的作用。本文就加速建立使专利转化为生产力的环境这个问题作一些探讨。一、造就一支专利经纪人队伍专利经纪人的产生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是促成技术商品交易的重要角色。专利经纪人应具备有广博的专利知识,熟悉专利法及其相关的法规,掌握市场信息,联系广泛,懂得管理科学,有精、勤、快的办事作风,活动  相似文献   

4.
外观设计专利新颖性有绝对新颖性、相对新颖性和缓和新颖性三种。我国正在修订的专利法宜继续坚持混合新颖性标准,其比较对象原则上应限于产品外观设计.抵触申请也可破坏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的新颖性。我国外观设计专利应引入创造性标准,对同一申请人同日在相同产品上中请的多个相似外观设计,不宜被认定为重复授权。此外,我国外观设计专利应继续坚持“美感”标准。  相似文献   

5.
我国专利制度中,就发明专利与实用新型专利而言,有了“新颖性”这一前提,基本上可以避免了与任何“在先权”的冲突。这就是说在技术领域中,只要某一技术占了先,它便会无例外地排除相同技术再获专利或保持原专利有效的可能性。但是在工业产权(专利和商标权)与著作权相交叉(乃至相重叠)的外观设计领域,“新颖性”的要求就远远不足以避免外观设计专利与“在先权”的冲突了。我国专  相似文献   

6.
专利法一、内容提要(一)专利权主体包括发明人或设计人、发明人或设计人的单位、受让人和外国人。(二)专利权客体包括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注意不予保护的对象。(三)授予专利保护的条件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的授权条件为“三性”,即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外观设计专利的授权条件为新颖性及不得与他人在先取得的合法权利相冲突。(四)授予专利权的程序专利的申请:申请原则、申请文件、申请日。注意专利复审和无效宣告。(五)专利权的内容和限制专利权人的权利,最重要的是独占实施权,还有实施许可权和转让权。要掌握专利权的期限,专利权…  相似文献   

7.
崔军  吴志刚 《知识产权》1996,6(1):39-40
一、受法律保护的计算机软件的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1991年6月1日生效,其中明确规定计算机软件作为九大类作品中的一类受到该法的保护。 然而对于一项具体的计算机软件来说,要享受著作权法的保护,还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根据国务院1991年6月9日颁布的《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计算机软件获得保护的条件是: 1.开发者独立开发,即具有独创性。值得注意的是,首先软件的独创性不同专利的新颖性。专利的新颖性,是指申请专利的发明是首创的,包含有“时间在先”的意思。而著作权法保护的软件并不要求它具有新颖性,仅  相似文献   

8.
在介绍中美两国专利法有关新颖性条款的基础上,对比了中关在专利新颖性方面的差异及这些差异可能带来的问题,并从企业专利管理的角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商标显著性是商标法领域最基本的概念。其重要程度就如同独创性对于作品,新颖性对于专利,必不可少。然而不同于作品和专利,商标的显著性未必是一开始便天然具有,通过后天的使用,本来不具有显著性的标示,同样可以获得显著性,从而成为商标。显著性是标示升格为商标的必由之路,是否满足这个条件直接影响商标权利的存在与否,以及权利大小。  相似文献   

10.
现行专利审查指南规定了在新颖性和创造性审查中,审查员可以引用对比文件的附图,但对于如何认定附图公开的内容却没有给出具体操作方式,在具体的审查实践中,对附图公开内容的认定可能存在不同的认定标准,本文对一件由外观设计视图、发明专利附图公开的内容作为现有技术来评价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的新颖性的实际案例进行了分析,并对新颖性和创造性审查中,对比文件公开内容的认定方式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管荣齐 《法学论坛》2012,(3):149-154
创造性、新颖性、实用性是专利授权的三个实质条件,其中尤以创造性最主观、最难以把握。创造性在美国称为"非显而易见性",在欧洲称为"创造性步骤",在日本称为"进步性",其意义基本相同。而在我国,"创造性"由两部分构成:一是"突出的实质性特点",等同于"非显而易见性",其构成要素之一是"现有技术"。为了有效防止垃圾专利泛滥,建议对"现有技术"做出最大范围的认定;二是"显著的进步",体现为"有益的技术效果",形式上看似中国专利创造性条件比其他国家更高,而实际上这是专利实用性条件的主要内涵。为了简化创造性的审查,建议我国在专利创造性条件中取消对"显著的进步"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刘志会 《知识产权》2012,(7):106-107
第三次修改的《专利法实施细则》在实用新型初步审查范围中增加了明显新颖性审查,为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明显新颖性审查提供了法律依据。通过从多方面论述明显新颖性审查对提高实用新型专利授权质量、推动实用新型专利制度的可持续性发展的必要性,分析平衡审查效能是现阶段加强明显新颖性审查的主要考虑因素,指出实现全面提升实用新型专利质量的长期目标需要申请人与行政部门长期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3.
专利法规以新技术为保护对象,把发明构思排除在专利客体之外。发明定义实质上是不承认符合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条件的构思是发明,否定了专利法授权条件。不全面保护方法发明,不能为企业降低资源消耗提供制度支撑。专利法规未保护发明构思,其技术内涵不明,导致研究发展基金投资对象错位,使发明难以实施。  相似文献   

14.
黄虹 《电子知识产权》2008,(12):58-59,61
在《专利法》及《专利法实施细则》修改之际,以及世界专利议程正在进行的情况下,通过对各国的新颖性宽限期的比较以及相关国际条约和国际协调的研究,重点论述了新颖性宽限期的范围和期限问题,并对我国的新颖性宽限期规则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关于专利的三个实质性授权要件,首先,实用性决定可专利主题的外部范围,而新颖性和创造性则决定技术领域中的内部标准;而另外,实用性和新颖性又主要体现为是立法中的客观标准,而创造性则更常表现为是司法实践中的主观把握.三者相互作用,相互牵制,共同构成专利授权的合作与平衡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16.
关于专利的三个实质性授权要件,首先,实用性决定可专利主题的外部范围,而新颖性和创造性则;夹定技术领域中的内部标准;而另外,实用性和新颖性又主要体现为是立法中的客观标准,而创造性则更常表现为是司法实践中的主观把握。三者相互作用,相互牵制,共同构成专利授权的合作与平衡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17.
药品关系到每一位公民的健康和生命,必须符合法定标准,药品标准强调药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专利对于药品亦尤为重要,药品作为一种化学产品,其专利授权的条件是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目前国家药品标准与药品专利的两种法律体系之间的链接还很不完善,制药企业是实践药品标准和药品专利的链接的主体,首先要把握时间序列,做到先后有序;重点是依据药品标准注册资料,遵从专利特别是药品专利规则,撰写申请文件,以取得专利权,为药品标准保驾护航之目的.  相似文献   

18.
专利性,是指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是否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其判断标准可见于专利法第二十二条。专利性问题是涉及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权利稳定性的核心问题。本文拟从一个实用新型专利的具体案例,看实用新型  相似文献   

19.
和任何事物一样,“专利”本身也有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那么,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专利数量和质量之间的辨证关系呢?专利的质量也就是专利申请接近法律规定的标准的程度。也就是说,专利申请越符合“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标准,质量也就越高。但是,和其他事物一样,专利的质量也只能是相对的,要保证所有的专利都完全符合“三性”的质量标准是不可能的。同时,专利的“质量”——也就是“三性”标准是要靠审查员的主观判断审查出来的。因此,专利质量决定于客观标准的相对性和主客观标准的差异性,这就使专利的质量既是一个客观标准,又与主观判断…  相似文献   

20.
结合美国法院外观设计专利授权条件的判断主体,针对我国外观设计专利审查与审判的实际情况,建议申请专利的产品外观设计是否具有新颖性的判断主体应当是一般消费者。一般消费者是指申请外观设计专利的产品的购买者。申请专利的产品外观设计是否与现有设计或者现有设计特征的组合相比具有明显区别的判断主体,应当是申请外观设计专利的产品所属领域的普通设计人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