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认为目前中国涉及性别和女性主义研究的文章,有关妇女家庭状况的调查研究多,但理论阐释少;对问题的描述多,但系统分析少;关于性别的意识形态呼吁多,但把女性主义研究放到一个广泛的社会系统中研究少;在分析中,对文化规范注重得多,但与制度因素相关的理论解释少.有鉴于此,本文从五个方面阐述了西方女性主义的理论贡献,并阐释了研究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对中国性别研究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了西方生态女性主义理论及其在发展领域的实践,以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以来中国妇女环境运动实践为基础,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分析评价了中国妇女与环境关系的本质化、社会化建构以及"妇女/性别、环境与发展"的政治实践,提出建构本土化的妇女/性别与环境互动理论和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3.
刘霓的<西方女性学>是国内第一本从女性主义理论和社会性别视角,较为系统地介绍西方女性学发展概况的著作.它以美国、英国、荷兰等国的女性研究为例,说明西方女性学是西方女权运动在学术界的延伸;概述了西方女性学的丰富理论与独特方法.该书为增强国内妇女学界的性别意识,对推进我国女性学学科建设具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社会性别已经发展成为西方女性主义的一个中心概念,女性主义学术研究的一个主要的分析范畴。本文在回顾社会性别理论发展的同时回溯了它在性别与传媒研究中的应用,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在运用这一理论研究传媒对女性歧视的同时,也应重视传媒对男性性别角色的一些不合理的规范。  相似文献   

5.
交叉性理论是第三波女性主义发展的重要理论成果,对当代西方左派激进理论和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甚至被引入许多相关学科领域。它关注的是当代资本主义条件下女性所遭受的阶级、种族、性别、性和年龄等多重和共时的压迫问题。然而,交叉性理论中包含的一些倾向引起了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者的重视,她们希望通过批判、利用和改造交叉性理论,用马克思主义引领西方女性主义左派激进理论和实践,进一步加强对交叉性理论的反思。  相似文献   

6.
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以来,中国妇女/性别理论研究取得了诸多进展。20年来,国情、世情、妇情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妇女/性别问题越来越复杂多样,迫切需要理论研究者立足本国,面向世界,深入探讨。2015年6月16日,《妇女研究论丛》编辑部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召开"历史·现实·未来——中国妇女/性别研究理论20年回顾与展望"座谈会,总结回顾20年来中国特色妇女/性别理论的发展历程,深入探讨了以下问题:(1)如何在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中推动妇女/性别理论发展?(2)如何看待西方妇女/性别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如何借鉴西方妇女/性别理论并为我所用?(3)如何基于中国妇女发展和性别平等所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丰富和发展妇女理论?此次座谈会旨在搭建平台,促进学界进一步探讨中国妇女/性别理论研究的重大议题。今后,本刊将继续召开专题座谈会,以激发更多的交流和研讨,推动中国特色妇女/性别理论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女性主义的渗透给传统翻译理论和实践观念翻译理论带来了强烈的冲击。洛丽.张伯伦是女性主义翻译研究的先锋人物之一,本文试图在介绍其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基础之上,针对性别与隐喻,探讨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内涵、意义及局限性。希望能为女性主义译论研究提供资料并助于商榷。  相似文献   

8.
19世纪的法国思想家傅立叶曾经说过:“妇女的解放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因而,妇女解放的程度是人类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近年来,随着女性主义思潮在世界范围的兴起与发展,社会性别理论也成了妇女争取解放的重要理论武器。本文试图从西蒙娜·德·波伏娃的女性主义思想出发,对社会性别理论的哲学基础,以及它对当前妇女解放的现实意义提一些初略的见解。一社会性别理论及其存在主义哲学基础“社会性别”是当代西方女性主义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虽在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被广泛使用,但其涵义早在1949年西蒙娜·德·波伏娃的《第二性…  相似文献   

9.
20世纪最后10年,朱迪斯·巴特勒对性别"自然性"的质疑之辩改变了我们思考性别、普适伦理和言语行为的方式。文章以巴特勒的后结构主义女性主义理论为基点,侧重考察性别表演理论之后,她在性别与伦理、伦理与政治之间所进行的理论介入与文化批判的努力。笔者认为,巴特勒质疑女性主义、重构主体的再生产意义和建构美国犹太文化"它者"生存策略是对美国女性主义政治的伦理式演进。尽管巴特勒在世纪之交倡导回归伦理,但她希望保持"伦理两难"的思考状态,让阅读生发更多的问题而非提供思考的结果。她的思考照见了西方人文主义研究中关于人学的一个盲点——人的脆弱性,这或许也是巴特勒无法回避的"伦理两难"的境遇。  相似文献   

10.
西方女性主义对性别正义的关注开启于19世纪70年代罗尔斯的《正义论》之后,这也是西方第二波女性主义活跃的时期,但是至今,层出不穷的女性主义流派并没有形成对性别正义的统一理解,对正义目标的主张和正义理想的设计也不尽一致。为了从总体上对性别正义有更为深入的理解,文章拟从空间和时间的视角对其实现路径进行梳理和分析,这对于准确理解西方女性主义运动的发展历程也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性别研究作为社会研究中一个跨学科并兼具学术与行动导向的独特领域,一方面受到西方女性主义思潮和研究取向的影响,另一方面又深深扎根于中国转型社会丰富而多变的日常生活经验和实践,其发展路径经历了从本土妇女研究的崛起,到女性主义的引进、传播与"接轨"的努力,再到性别研究学科化、本土化过程中逐渐走向规范、成熟和多元的过程。文章首先对这一发展历程的不同阶段及其本土化特点进行考察,继而通过对近10年来国内主流性别研究遭遇的从议题到话语的批评与争议的梳理,分析性别研究的中国语境之变,从而强调所谓本土化知识建构的逻辑就在于走向开放、多元和包容的性别研究中国话语。  相似文献   

12.
朱迪斯·巴特勒的性别述行理论是酷儿理论的重要理论来源,国内学界目前对其理论的研究大都停留在梳理、概述层面。从解构主体、跨越性别界限与扮装等方面分析巴特勒的性别述行理论对述行理论的继承与发展以及其所面临的悖论性困境,对于研究酷儿理论以及女性主义思潮在当下的实践性价值与局限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西方学界对非传统职业男性气质的研究已有30多年的历史,文章基于文献梳理,介绍国外这一方面的研究状况和成果。由于"男做女工",非传统职业的男性遭受性别身份的质疑和挑战,这一男性群体需要不断地通过策略手段重建自身男性气质,因而其性别身份具有流动性。正因如此,传统的性别气质理论和性别角色理论无法对这一群体的性别气质进行解释,非传统职业男性气质研究的理论焦点在于解释男性/女性、男性气质/女性气质的差异性与同一性。这一领域的研究受到西方"男性运动"的影响,关注男性气质受到的"创伤"及其背后所涉及的社会性别分工制度。非传统职业男性气质的研究在与女性主义研究的冲突与合作中开创了性别研究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4.
女性主义叙事学是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与经典叙事学结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中国现当代学界利用女性主义叙事学进行了诸多女性文学及跨学科现象的研究。一方面对西方女性主义叙事学研究方式进行补充与提升,呈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方式;另一方面也呈现出研究的不充分和模式化弊端。在充分发掘已有女性写作基础上,针对中国具体语境与国情发展开展中国式"交叉路口性"研究是女性主义叙事学的未来路向。  相似文献   

15.
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从研究主题的变化看,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挖掘主流范式性别中立背后的性别故事,批判主流范式的男性特征,将妇女与妇女问题引入国际关系;第二个阶段,与主流范式就性别与国际关系、女性主义议题和女性主义方法论等问题展开论争,实现从国际关系的"女性化"到真正性别化的转变。目前,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开启了理论体系和方法伦建构的进程,这是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发展成为成熟理论范式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隋晓冰 《求索》2012,(8):169-171
西方女性主义近四十年来,经过了不断的创新、挑战、质疑与突破。从把妇女视为被动的受害者到具有主体性的能动者;从男女二元对立到多元的性别观;从身份政治到分裂矛盾的身份;从白人中心到后殖民女性主义;从性别压迫等级制到结盟政治;从批判父权制到重建性别关系,构建了多元化的女性主义文学的叙事聚焦和性别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17.
西方女性主义运动从资产阶级革命肇始,在两个世纪的时间里,女性主义理论伴随着社会运动与女性运动几经沉浮,日趋成熟.本文将在有限的篇幅里以不同时期西方女性主义的主要理论关切为主线,对其做一个简要的梳理,力图勾勒出女性主义理论大体发展的脉络,以期对中国的女性研究有所借鉴和启发.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为中国女性学基本理论建设提供了基础性思想,女性学揭示女性的本质、特征、存在状态及其发展规律。21世纪,中国女性学须创新;须坚持辩证法和唯物史观,对现实中国女性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新问题进行理论探讨;须吸收和借鉴国外女性学,尤其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理论的学术成果。  相似文献   

19.
管窥女性主义人类学及其对教育研究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社会性别一直是西方传统人类学的一个重要领域 ,伴随着女性主义的发展 ,女性主义人类学在2 0世纪 6 0— 70年代发展成为人类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并且形成了其丰富的研究领域 ;我国的女性主义人类学研究刚刚起步 ,处于萌芽阶段 ,但是其独特的研究领域和方法将对教育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畅引婷 《思想战线》2005,31(4):111-114
10多年来,西方女性主义学术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对于我国学界新的学术理念的确立、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的转变以及学科建设等方面产生了促进作用.但作为舶来品的西方女性主义,在引进和传播的过程中,如何与中国本土的妇女理论研究和妇女解放实践密切结合,仍将是今后一段时期内妇女研究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因此,当前应着重处理好学术与政治之间、提高与普及之间、全球化与本土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