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一、导言马来西亚在1969年发生骚乱之后,为了加强民族团结,实行了“新经济政策”。发生骚乱的原因据认为是由于种族之间的不均等造成的。马来西亚采取新经济政策的目的是要把发展政策从经济增长政策改变为均等收入分配政策。我们将在下面对此作某些说明。新经济政策包括两项目标。第一个目标是,“提高收入水平和增加包括各种族在内的全体马来西亚人的就业机会,以便消灭贫困”。第二个目标是,“加速改造马来西亚  相似文献   

2.
序言提出以消除社会贫困和改组社会结构为两大目标的马来西亚“新经济政策”与马来西亚第二个五年计划(1971—75年)是同时起步的,现在已经接近于“新经济政策”的终期期限(1990年)了。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为:(1)缩小与扭转原住民与其他种族之间的收入不均衡;(2)改组就业结构;(3)改组种族间的资本所有权占有结构;(4)扶植发展原住民企业。其中,改组就业结构指促进主要就业予以农业部门为中心的低生产率经济部门的马来人社会参与到商业、工业等比较近代化的经济活动中去,其目的在于通过马来人就业部门的转移来提高原住民(马来人)的收入水平,缩小和消除种  相似文献   

3.
引言从1971年开始的以消除贫困和调整社会为两大目标的新经济政策于1990年如期宣告结束。1991年起开始实施国家发展政策。新经济政策在其实施的二十年间不仅对马来西亚的经济结构,而且也对这个多种族社会的其它所有方面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影响。新经济政策在重组马来西亚社会这一大政策目标方面所要达到的目的,是消除种族集团间的经济不平衡,增强原住民相对于其他种  相似文献   

4.
马来西亚的第三个五年计划(1976—80年)于1976年7月28日由马来西亚下议院通过,8月17日由马来西亚上议院通过,终于付诸实施了。这是侯赛因·奥恩总理亲自抓l的第一个全面经济开发五年计划。马来西亚的第三个五年计划虽然只是马来西亚新经济政策长期规划(1971—90年)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它的计划书本身便有430页,比马来西亚的第二个五年计划(1971—75年)的计划书的份量多一倍,它的内容还涉及到政治与国内治安等问题,比第二个五年计划更为周到。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七十年代是马来西亚发展面向出口工业化时期,它于1968年制订“投资奖励法案”,鼓励与欢迎外资投资发展劳动集约型面向出口工业;1971年制订“自由贸易区法案”,1972年实施保税工厂制度,从而基本上完备了以外资企业为中心发展劳动集约型面向出口工业的经济体制。此外,马来西亚从1970年起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期限为二十年,即1970—1990年),同年开始实施第二个经济发展五年计划(1970—75年),1976年起实施第三个经济发展五年计划(1976—80年)。七十年代马来西亚取得了较高的经济年平均增长率7.8%,高于中等收入发展中国  相似文献   

6.
1991年是马来西亚决策的制定者、计划者和实施者们繁忙的一年,他们包括政治家、政府官员、公司领导人、学者和所有一切关心马来西亚前途的人。这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年,因为它标志着颇有争议的新经济政策的结束以及一个新经济政策后的新时代的开始。就在1991年初,各个政策文件相继公诸于众,它们依次是:《国民经济咨询委员会报告》、《马来西亚:前进的方向(“2020年梦想”)》、《1991—2000年第二个远景计划纲要》  相似文献   

7.
马来西亚“新经济政策”的调整及其对华人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及华人的固应之道1968年“5·13事件”后,马来西亚政府决定从1970年至1990年推行新经济政策。马来西亚政府宣布,新经济政策的宗旨是通过消除贫穷,重组社会,达到全民团结,并建立一个公平合理、进步和繁荣的国家。对华人经济影响最大的是“重组社会”。但新经济政策的核心恰好是通过重组社会,纠正经济地位不平衡状况,制造马来人的工商业社会,使马来人及其他原住民成为国家经济活动的伙伴,进而减少及最终消除经济上的种族区分。政府宣称从1970-1990年实施新经济政策,其目标是,到1990年,工商业各个领域中的股…  相似文献   

8.
一、外资投资进人调整期进入90年代以后,马来西亚国内已经出现了劳动力供应短缺、工资水平上涨、土地价格上涨、社会基础设施局促、企业经营成本上涨等形势。为此,马来西亚政府进行了经济发展战略与经济政策的调整。1991年2月,马来西亚马哈蒂尔总理提出了“公元2020年前景”,马来西亚准备在公元2020年以前进人先进国家行列;1991年6月马来西亚政府公布了取代“1970—90年新经济政策”的“1991—2000年的国家发展战略”与“第二个经济发展概要展望”,7月公布了“第六个五年计划(1991—95)”,明确地规定了今后马来西亚的经济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9.
在战后特殊历史背景下发展起来的马来西亚华人企业集团是一种深受土著化政策影响的华人企业集团。导致华人企业集团具有土著化特色的主要因素是政治。1957年马来西亚联合邦成立;1959年新加坡获得自治;1963年马来西亚联邦成立;1965年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成立新加坡共和国以及1969年5月13日马华种族冲突等政治事件说明了马来西亚民族主义和大马来主义的发展情节。5.13事件后制定的、种族主义色彩浓厚的新经济政策在1971年付诸实施。该政策的实施除大大影响马来西亚的经济结构外,也影  相似文献   

10.
马来西亚新国家发展政策的概要与各种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新国家发展政策的概要 (一)新国家发展政策的制订经过与公元2000年的目标 马来西亚政府于1991年6月17日公布了以“新国家发展政策”为核心的第二个长期展望计划(1991—2000年)。用马来西亚马哈蒂尔总理的说法,此项计划是“马来西亚于公元2000年进入先进国家行列的新时代的序幕”。  相似文献   

11.
马来西亚从1970至1990年实施的新经济政策,并不是单纯的经济政策和经济发展战略,它还包含了比较完整的社会政策和社会发展战略。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马来西亚当时面临的一个最主要的社会问题——马来族人的贫困问题得到了妥善的解决。本文主要不是从经济的角度,而是要从社会和民族关系(主要是指华人与原住民的关系)的角度去考察和研究马来西亚这一时期实施的“新经济政策”。一、背景马来西亚政府实施“新经济政策”是有深刻社会历史背景的。独立以后,马来西亚建立了以马来人为主体的政府,马来民族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占了统治地位,但…  相似文献   

12.
马来西亚的第四个五年计划(1981年至1985年)已于1981年3月27日提交到马来西亚议会讨论。本文拟介绍该计划的主要内容。一、第四个五年计划书的结构马来西亚的第四个五年计划书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回顾马来西亚新经济政策时期(1971年至1990年)中的过去十年(1971年至1980年)的实际成绩;第二部分列示今后十年(1981年至1990年)的综合指标和展望;  相似文献   

13.
在马来西亚,新经济政策作为一项实施时间长达20年的国家发展战略,究竟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产生了怎样的后果和影响?各国学者对此评价如何?本文试图从当时的经济状况和种族关系(主要是马华之间)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过去的成功与教训马来西亚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主要由马来人、华人、印度人三大种族构成,他们分别占全国总人口的47%、34%、9%①。他们在宗教信仰、经济水平、价值观念上都存在较大差距。正如马哈蒂尔指出“:在马来西亚,我们有三个主要的种族,他们之间没有丝毫的共同点。他们在外型、语言、文化、宗教方面,都是格格不入的。……大…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及与马来西亚的新经济政策(该政策于七十年代初期开始实施并定于1990年实现其目标)有关的三个主要方面的问题。第一个方面的问题是关于新经济政策在1990年以后或因目标没能实现或为实现新目标而继续实行的可能性。文章的第一部分还谈到了在1986年初(悄悄地)发出的关于新经济政策的某些方面暂缓执行的通知;第二个方面的问题是关于在新经济政策原定目标中没有明确规定的某些效果;第三方面的问题是关于现任总理马哈蒂尔医生自1981年就职以来一直宣扬的许多思想,“向东学习”政策也许就是其中最有名的一种。面这些思想的贯彻,必然同实行新经济政策的进展有关联。究  相似文献   

15.
工业结构的变化马来西亚从六十年代后半期开始才真正实行工业化政策,工业化的历史比较短。回顾马来西亚过去十年(1965—75年)的经济发展情况,它的发展是极其稳建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在1966—70年期间为5.5%,在1971—75年期间为7.4%。马来西亚的经济结构严重依赖于天然橡胶、锡、棕榈油、木材、石油等初级产品的生产和出口。  相似文献   

16.
前言 在有关华人社会的研究中,人们往往采用对新加坡和马来西亚进行比较的方法。这是因为两国具有以下这些作为比较研究对象的难得的条件:有着曾是英国殖民地、主要由马来人、华人、印度人这3个种族组成的所谓“复合社会”的共同点,另一方面,有着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联邦的原因之一、即华人约占人口77%的特殊种族构成比这样一种不同点。 在国民统一过程中实施的国语、通用语政策下,在新加坡,英语是事实上的国语(法律上规定马来语为国语)。在马来西亚,一直将马来语(曾有一段时间称为马来西亚语)作为国语,但华人们曾经为华文的通用语化开展运动,至今仍在要求继续保持华文学校。 本文拟从“国家的政策与民族的共生”这一观点,以马来西亚为主,以新加坡为比较对象,就两国华人社会的阶层结构和国家的语言、教育政策究竟处于何种关系、以及在采取原住民政策(马来人优先政策)的马来西亚,这些政策在华人与其他种族、尤其与马来人之间产生了什么样的紧张关系或共生关系做一个考察。  相似文献   

17.
马来西亚国营企业私营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莹 《东南亚》2003,(4):37-41
私营化是一些国家重组经济结构和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1983年,马来西亚提出了国营企业私营化政策,成为私营化的先驱国之一。回顾2 0年来马来西亚政府对私营化政策的推行,对我们了解马来西亚的私营化问题有一定参考。一、马来西亚国营企业私营化的背景在独立初期马来西亚的经济基本上是自由放任的经济。马来人与华人之间由于存在着巨大的贫富差距,1969年5月两族群间爆发了大规模的民族冲突。面对这种情况,70年代初期,政府开始推行新经济政策( 1970—1990年)。该政策以马来人优先政策为核心,其目标之一就是消除民族及地区间的差距,尤其是…  相似文献   

18.
1971年《五国防御协议》 (Five Power Defence Arrangements) (马来西亚/新加坡) 1971年4月15-16日,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各国的代表在伦敦举行会议,旨在修改关于这两个东南亚国家对外防务的规定。他们成立了一个“空中联合防务委员会”(joint air defence council)来管理“统一防空系统”。他们还达成了关于在新加坡部署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ANZUK)联合地面部队和澳大利亚空军捐助马来西亚的协议。根据这些协议,在发生任何形式的外来攻击时进行磋商的义务,取代了在《英马防务协定》(Anglo-Malaysian Defence …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述马来西亚本土华商和外来华商①在马来西亚的经济活动.1970年马来西亚“新经济政策”实施后,本土华商尽管面对诸多限制与挑战,仍在多个经济领域表现优异.为应对2008年经济危机,马来西亚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吸引外资,尤其是来自中国的资金.此举虽将给马来西亚本土华商带来挑战,但本土华商应藉此契机加强与外来华商的合作关系,引领马来西亚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20.
战后发展中国家的财富分配问题国外学者研究甚多,但多从经济理论角度出发加以探索。马来西亚社会财富分配则别具特色,形成马来人与华人种族之间的财富转移。自1957年独立后,马来西亚经济进入了一个纠正殖民地特性经济,发展民族经济的阶段。但不论在拉赫曼时期,还是在“新经济政策”时期,控制马来西亚政坛的马来人执政者始终如一地坚持把发展土著马来人经济放在重要的位置,不遗余力地采取各种措施以图改善占人口总数46%的马来人的经济地位。而对当地占人口比重34.5%的华人的经济则采取直接或间接的手段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