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善 《时事报告》2011,(1):60-61
最近中国的“华约”、“北约”声名渐起。这可不是冷战时期东西两大阵营的对立,而是以北大和清华为首的高校招生联盟不见烽火的生源竞争。  相似文献   

2.
20世纪行将结束之际,世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巴尔干———这个欧洲的“火药桶”。北约空袭南联盟,是实施北约“21世纪战略新概念”前的一个实验,它对南联盟的“焦土政策”,是美国全球战略和挑战联合国合法地位的体现,对整个世界的格局将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变了调的北约成立于1949年4月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是冷战标志性产物。随着华约组织的解散、柏林墙的倒塌和前苏联的解体、东欧的巨变,冷战宣告结束,人们纷纷揣测北约的去留。然而,冷战结束后至今,北约不仅仍然活跃在历史舞台上,而且还在北约的历史上开了…  相似文献   

3.
苏联的解体、华约的解散,标志着以美苏对抗为特征的两极格局的彻底崩溃,世界向建立多极化战略格局的方向发展。与此相对应,美苏对峙的联盟机器之一─—北约也就失去了维持美苏均势的作用和存在的价值,理应逐步走向“历史的终结”。但是,与人们的预料相反,近几年来北约不仅没有因失去往日的对手而消亡,而且变本加厉地向外扩张,企图通过实施新的世界战略,向世人证明其继续生存下去的合理性。在北约的新战略中除了重申集体防务,继续执行其核心使命即保护北约成员国的安全外,还表明其可以以“捍卫共同的利益和价值观”为由,承担跨地…  相似文献   

4.
北约是东西方冷战的产物。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东欧地区涌现了一批社会主义国家,引起了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严重恐慌。为对付苏联在军事和意识形态上的继续“扩张’,1949年4月4日,美、荚、法、意等11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北大西洋公约》,宣告北约正式成立。根据北约宪章规定,各缔约国将在任何成员国遭到威胁和侵略时,对其进行军事上的援助,共同承担防御任务。时隔6年之后,1955年5月,苏联为对抗J匕约的威胁,联合波兰、捷克和斯洛伐克等8个东欧国家,共同签署了《华沙条约》,组建了华约集团。北约和华约两个军事政治集团的相…  相似文献   

5.
北约是地缘政治战略博弈的产物,其成员国大多具有较悠久的地缘战略思维传统.冷战给北约地缘政治战略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冷战后,持续的地缘扩张成为北约地缘政治战略的核心,与之相联系的是北约政治职能的不断拓展,这种扩张和拓展已经并将继续引发一系列新的矛盾和问题.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际社会相互依存和相互渗透的进一步发展,任何一个国家的安全都与国际安全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共同安全成为国际安全的核心。目前,国际安全合作出现了一些新特点和发展趋向——建立多种模式的安全机制冷战的结束打破了各地区传统的安全框架,原有的地区组织和安全机制发生了重大变化。华约组织解散,东欧国家寻求北约的安全保护。而西方原有的军事集团以及双边和多边安保体系在失去共同敌人之后,虽没有解体,但其性质和作用已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国际战略形势的发展变化,越来越多的国家出于安全问题上的共同利益考虑,已认识到建立…  相似文献   

7.
冷战结束与台湾问题的跌宕起伏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世界经历沧海桑田般的巨大变化:东欧剧变、华约失效、两德统一、苏联解体。两极世界一极不复存在,使延续数十年的国际关系结构失衡,中美关系原有的战略支撑动摇。世界格局的转型给中美关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冷战结束后,“台独”或“独台”思  相似文献   

8.
北约东扩是后冷战时代欧洲新地缘与安全格局形成过程中的重大事件,不但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北约的合法性,更促使其成为欧洲最具影响力的安全与政治组织,并对维系冷战后的大西洋关系有着积极的影响和意义。然而,随着北约三轮东扩的完成,美欧间在政治领域的竞争形态和关系模式悄然形成,合作与竞争的并存也使得美欧关系日趋复杂化。  相似文献   

9.
冷战结束以后,美国继续推行霸权主义的全球战略,企图主宰亚太地区的安全。在欧洲实行北约东扩遏制俄罗斯,防止其东山再起;在亚太地区则以日美同盟关系为基轴,对付未来大国特别是中国的崛起。美国在后冷战时代的今天,仍然以冷战思维来审视当今的世界,在国家关系中继...  相似文献   

10.
冷战结束以来,作为冷战产物的北约军事组织一直在寻求新的定位。2002年11月21日,北约国家领导人在捷克首都布拉格举行了规模盛大的聚会,引起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这是美国发生“9·11恐怖事件后北约国家领导人及其北约”和平伙伴关系”国家领导人的首次大聚会,也是继1999年华盛顿会议后,北约为适应“新形势”,根据“新任务”,确立“新使命”的一次“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会议。此前,西方媒体报道了中国与北约正在寻求接触。在此次峰会上,北约领导人对此态度积极,表示今后愿与中国开展具有实质意义的对话。  相似文献   

11.
沈孝泉 《半月谈》2004,(8):82-84
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3月29日正式接纳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等7个波罗的海和中东欧国家为其成员国。这是冷战结束后北约的第二次东扩。分析人士认为,北约大规模东扩计划的实话从根本上改变了欧洲的安全格局,对美俄关系、欧美关系、欧俄关系以及欧洲内部关系的演变都将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2.
4月23日至25日,北约19国在华盛顿举行了为期3天的首脑会议,庆祝北约成立50周年,讨论科索沃形势和审定北约新战略。会议经过激烈争吵,最后通过并发表了《华盛顿宣言》、《关于科索沃的17点声明》和《联盟战略概念》3个文件。同冷战时期北约奉行的战略相比,同1991年制定的战略相比,这次通过的新战略具有明显的“干预性”和“扩张性”。北约轰炸南联盟和中国驻南大使馆表明,它现在已由战后的一个防御性军事联盟转变为具有进攻性和侵略性的政治、军事集团了。  相似文献   

13.
今年3月25日以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利用科索沃问题,贸然开动战争机器,企图以“集体意志”的方式,来压服以米洛舍维奇为首的南联盟。这是北约成立50年来第一次不避艰险侵略一个主权国家,也是北约第一次不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对一个主权国家进行军事打击。它既违反了联合国宪章关于不得对其他主权国家进行武力威胁或武力侵犯的规定,也打破了自身有关不得使用武力在防区外干预他国事务的限制,为冷战后的国际关系开创了一个危险的先例。综观科索沃危机的演变和发展,有许多值得引起我们思考的问题。一、科索沃危机表明,将一国内油的民族…  相似文献   

14.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从3月24日起对南斯拉夫联盟实行狂轰滥炸,至5月16日已持续54天了。在这期间,北约出动了一千多架战机,进行了12000次轰炸,投下了1万多吨炸弹,发射了1000多枚导弹,使南联盟小小山国无数城乡设施被夷为平地,数以千计的无辜平民惨遭杀害,近百万难民流离失所,直接经济损失达数千亿美元。这场以“维护人道”名义进行的战争,却酿成了战后欧洲最大的人道主义灾难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迫不及待地构筑由它主宰一切的“世界新秩序”。因此,美国和北约急欲除去南联盟这个“欧洲的最…  相似文献   

15.
“9·11”事件使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在“后冷战时代”的定位和作用受到质疑。“北约何去何从”成为大西洋两岸关注的焦点。北约在“9·11”事件之后虽然第一次启动了关于集体安全防御  相似文献   

16.
冷战结束后,美国一直力主改变北约性质,使它从欧美集体防卫联盟转变成一个全球化的政治军事组织,从而更好地为美全球战略利益服务。然而从2006年11月底在拉脱维亚首都里加召开的北约峰会来看,北约"转型"绝非  相似文献   

17.
2002年底,欧洲政坛有两大热门话题:一是11月底,北约布拉格首脑会议决定邀请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等7个中东欧国家加入北约,开始冷战后的  相似文献   

18.
当今国际军事安全形势正处于冷战后的最严峻时刻,冷战思维回潮,大国间互信降低,军备竞赛加剧,北约全球化等一些重大问题,都导致一系列矛盾的升级和冲突烈度的加剧,也给未来增添太多不确定性。尤其是冷战与热战交织的俄乌冲突诱发出一系列问题,已经并还将释放出巨大冲击力,对当下和未来国际军事安全产生重大影响。如何防止大国冲突特别是核战争爆发,也成为国际社会一个无法回避且必须解决的重大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9.
冷战后北约战略调整的精髓是功能 (职能 )“外移”。北约功能“外移”主要体现在 :北约东扩———地理“外移” ,这是实现功能“外移”的载体 ;机构改革———职能“外移” ,这是实现功能“外移”的根本保障 ;“积极干预”和“主动干预”———目标“外移” ,这是北约新战略演进目标。北约功能“外移”对欧亚安全格局及北约自身国际地位的提升将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南斯拉夫战争是美国及欧盟诸国等北约国家发动的一场不义战争。在冷战结束和两极格局终结而开始的新的历史时期中,北约发动这场战争绝不是偶然的,它反映和体现了北约国家,其中主要是美国的新的战略意图。这场战争不仅已经给南斯拉夫及其所在的巴尔干地区的和平造成了破坏和带来了现实威胁,而且亦给21世纪的世界和平与发展以直接与间接的冲击。因此,我们对此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和认真对待。 南斯拉夫战争引出新的战争与和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