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梁薇 《今日民族》2008,(11):51-53
国际领域国家权力的调整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启动,原本属于国家独享的权力,已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共享的权力。冷战的结束促使人们的思维和意识发生转变,越来越多的国家发现运用国际机制有利于国家利益的维护,国际机制是国家发展不可缺少的工具,参与国际活动,让渡部分权力在国际社会逐渐成为国家自觉自愿的选择。由此,国际机制获得了极大的发展,成为国际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刘瑞 《前沿》2014,(21):37-40
随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国际战略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各军事强国加大军事装备研制,军事技术力量发展失衡加剧,传统安全威胁没有缓解,非传统安全问题日渐突出,安全环境变化更加综合化和复杂化。国防经济建设是社会发展中的一个特殊领域,在国防经济建设中,正确认识和贯彻科学发展观是事关国家安全战略实现的重大问题。安全环境的新变化对我国地缘政治环境安全提出了严峻挑战,要求符合我国国情的国防经济发展战略与之相适应,  相似文献   

3.
随着当今国内外环境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国际犯罪、民族矛盾、恐怖势力日益猖獗,这不仅严重威胁着国家的安全,也损害了人民的利益。因此,建立以安全防范为目的的纵深防护体系,将有效地提高国家的军事防御能力,同时也为国家的安全和人民的利益提供坚实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1.第九次中欧领导人会晤于2006年9月9日在芬兰赫尔辛基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代表中国出席了会晤。欧洲理事会主席芬兰总理马蒂·万哈宁和欧盟委员会主席若泽·曼努埃尔·巴罗佐代表欧盟出席了会晤。2.双方领导人认为,中国和欧盟在过去10年中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中欧关系也逐渐深化并发展成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双方认为,加强中国和欧盟关系对中欧长远利益、亚欧合作及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3.双方领导人强调了高级别政治对话和各级别磋商对增进理解与信任、扩大共识和提升双边关系的重要性。双方领导人欢迎新近建立的定期战略对话机制。这一机制已被证明是双方就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以及共同关心的双边问题坦率深入交换意见的有益渠道。  相似文献   

5.
全球气候正在发生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变化。气候变化事关人类生存和各国发展,成为21世纪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需要国际社会携手努力、共同应对。作为发展中大国,中国人口众多、气候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是最易遭受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国家,气候变化严重威胁中国许多地区的生存环境和发展条件。  相似文献   

6.
随着信息技术在国家生活各个层面的广泛应用,国家安全的内涵已由传统的政治安全、国防安全和社会安全扩展到经济安全、信息安全等方面.现阶段信息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应积极推进信息安全对外合作机制的建立,努力建构互利、互惠、互信的国际信息安全新秩序,以切实捍卫我国的信息安全利益.  相似文献   

7.
冷战后时代,世界民族问题的政治性普遍凸显,并对国际格局和多国安全造成强烈冲击。“民族问题”成为当今国际政治学和正在建立的国家安全学必须面对和回答的重大问题。 威胁国家 安全的主要 民族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殖民主义体系的全面瓦解,全球性的国家过程便已基本完成,各国疆界基本划定。为了社会的稳定、国家的繁荣、民族的振兴,人们对现行疆界不变达成共识,对以多民族国家为主的世界政治地图很少持有异议。然而,这些理性思考和公认的国家格局,如今已被近10年的世界性民族分离主义浪潮所搅乱。不仅前苏联、南斯拉夫、…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的新发展使国家利益在生成机制、内容及维护方式和手段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国家利益也具有了新的特点。在此背景下,环境安全成为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和重要性日益凸显。环境安全事关国家的生存与发展、国家声誉及我国的政治形象,因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林石火 《当代广西》2013,(19):26-27
科技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意义重大。 当前,全球经济形势正发生深刻变化,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持续,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多方存在、。各国都在积极探索摸索,试图消除或正在消除金融危机的影响,走出一条良性发展之路。依靠科技创新,提高自身竞争力,提升自身生存能力,走出发展困境,已成为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统一共识、共同选择。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省统筹城乡发展已从“全面破除城乡分割”进入到“全面推进城乡融合”的新阶段,“三农”发展出现了一系列具有阶段性特征的重大变化:基本形成了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的态势,基本完成了公共服务向“三农”全面覆盖的任务,基本建立了劳动就业城乡平等对待的机制,基本构建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机制和党政各部门共同参与的“三农”工作格局。  相似文献   

11.
冷战结束以来,国际安全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世界正加快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新的国际格局逐步形成;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基本特征;传统的安全概念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冷和平特征日渐明晰;国际安全形势仍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各国内部社会问题的尖锐化已成为国际安全问题的核心内容──国际安全形势的根本变化冷战结束后,整个世界加速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新的格局逐步形成。国际安全形势也随之发生了根本变化。大国集团对抗的局面结束,大国间不再相互构成直接军事威胁,随着经济国际化的加强和裁军的发展,各国战争的愿望和客观基础都…  相似文献   

12.
论乡镇集体企业产权制度的缺陷及其矫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市场机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渗透力度的日益强化,乡镇集体企业,这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其发展的环境随之也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首先,国家将继续实行适度从紧的宏观调控政策,使资金供需矛盾更为突出,乡镇集体企业所需资金短缺,严重影响了企业扩大规模和技术改造;其次,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核心内容的国有大中型企业经营机制改革的整体推进,国有大中型企业被旧体制束缚的潜力正逐步释放,企业活力大增,使得乡镇集体企业原有的机制相对弱化;此外,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  相似文献   

13.
《前进》2000,(12):1-1
要全面实现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各项任务,顺利推进我国经济社会的更快发展,必须深化改革。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发展,我国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商品短缺状况基本结束,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得到明显发挥,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开放型经济迅速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改革的任务还很艰巨,无论国有企业改革、市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还是宏观调控机制、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都需要进一步…  相似文献   

14.
我军原有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安全工作条例》是2003年4月颁布施行的.随着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原有的内容已不能适应我军新时期安全工作的需要。新修订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安全条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很好地解决了新时期部队安全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与原有《条例》相比,我认为新《条例》具有四个亮点。  相似文献   

15.
红塔集团投资战略的理性研究安一民李振国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成熟,市场经济所表现出来的开放性,必然会使我国原有的市场结构和市场关系发生深刻变化。中国市场已成为国际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的企业和企业家将面临一个全方位的、多层次的、日益竞争激烈的市场...  相似文献   

16.
随着冷战的结束,国际政治、经济、安全战略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国际政治格局进入变革期,大国之间爆发大规模暴力冲突的可能性减小,各种因素导致的冲突和战争大量爆发,对于国家和地区安全产生了新的威胁。国际战略环境的变迁致使行为体之间的互动关系发生转变,从而导致新时期国际冲突主题的调整,以及在频度与强度、行为主体与方式、所造成的影响、分布地域等方面呈现出新的特征。这使得国际社会对于冲突的干预日趋集团化和组织化,冲突的预防和控制也成为其中的要点。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的日益加深,经济安全问题愈来愈显得紧迫和尖锐。我国的经济安全形势总体是好的,但也存在一系列需要解决的问题,制定我国的经济安全战略已经成为摆正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一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和平与发展进一步成为时代的主题,但世界还不太平,国际总体形势趋于缓和,传统的以军事安全为基础的国家安全观意发生了变化,国家安全问题呈现向综合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它涉及到经济、政治、军事、科技、文化等诸多因素和方面。国外舆论认为,现在只计算一个国家…  相似文献   

18.
进入21世纪后,危机已成为国际安全的一种常态,国际危机管理则成为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关系我国民族复兴、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所以,正确处理国际危机对于确保我国国家安全与维护世界和平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19.
国家主席习近平去年10月在东南亚正式提出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构想,引起国际社会特别是东南亚国家的强烈反响,认为这是中国政府在国际和地区安全形势发展变化的大背景下,为加强和深化国际合作、建立战略互信、化解域内猜疑、共同维护和平与安全的具有时代感强、主题新颖、可操可控的伟大倡议。这也是中国上世纪50年代在东南亚万隆会议上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60年后再次提出国际关系的重要主张,有关各方对此正认真研究其真正的内涵,并抱有很高期待。  相似文献   

20.
新安全观与中国的和平发展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冷战结束以来,国际安全领域发生了重大变革,各国纷纷提出了新的国家安全观以应对国际安全结构的重大变化和非传统安全威胁日渐严峻的新形势。通过吸收国外安全理论的合理成分并结合本国安全面临的具体实际,中国政府也提出了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内容的新安全观。中国的新安全观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和平主义追求,又反映了中国对国际平等、正义等基本信念的一贯立场。其独特的内涵昭示中国的发展不会对现存国际体系造成冲击,预示着中国将走出一条与历史上大国崛起不同的和平发展新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