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传承》2006,(Z1)
1950年11月25日,毛岸英28岁短暂的生命在朝鲜画上了句号。牺牲时他的尸体已经无法辨认,人们只能从一只烧剩的苏联手表表壳认出他的忠骨——这只表是他出国前夕岳母送给他的纪念物。毛岸英来朝鲜时刚刚结婚不久,临行时妻子刘松林正在住院,谁知道这竟成了他们的永别。黄昏时分,志愿军总部全体同志将毛岸英安葬在大榆洞山坡上。彭总哽咽着说“:28岁正是人生和事业的开始,现在他牺牲了,我该怎样向主席交待!”当叶子龙拿着毛岸英遇难的电报走进毛泽东的办公室时,毛泽东正在沙发上看报纸。简短的电报让毛泽东看了足足有三四分钟,他把头埋得很深。…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不久,侵朝“联合国军”司令部的情报机构即侦悉了我志愿军司令部总部的驻地——大榆洞,并获悉毛泽东主席的长子毛岸英就在彭德怀司令员手下当参谋。于是,他们很快拟定了一个“绑架毛岸英、消灭彭德怀”的阴谋计划。美军司令麦克阿瑟声称,绑架毛岸英是政治的需要,而消灭彭德怀则是战略上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刘承忠 《春秋》2010,(6):8-10
近日,随着电视连续剧《毛岸英》的热播,鲁北阳信县人民对毛岸英同志陷入深深的怀念之中。他在阳信参加土改复查时的情景,虽已事过数载,但仍历历在目……服从组织决定奔赴土改第一线上世纪四十年代后期,随着中国共产党夺取政权的日益迫近,中国农村的土地问题成为需要中共领导人迫切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电影《长津湖》中,多次出现过黄轩饰演的毛岸英形象。毛岸英主动请缨做抗美援朝的第一个兵、毛泽东把毛岸英托付给彭德怀、毛岸英牺牲的场景和毛泽东得悉后的反应……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抗美援朝是中国的立国之战,《长津湖》艺术地再现了有关战役的片段及一些英雄人物的形象,但毕竟电影是艺术作品,真实的毛岸英是无法用影视艺术来完整刻画的。  相似文献   

5.
李樱 《中国减灾》2012,(2X):54-55
<正>"海猫!我认识你诶!刚刚公交车上的电视播报了对你的采访!我要跟你合影,给我签名!"穿着橘红色户外服的海猫在人山人海的香山脚下被驴友们一眼盯住,"刚刚电视播了你的新闻,你们就来这里设置路标啦,好快啊!""海猫"名字的响亮度远大于他的本名"吕忠洪",他在被推搡之中跟一个个驴友合影,眉开眼笑,"前两个合影免费,后面的十元一位啊!"这个快40岁的普通中年男人幽默的话语让他颇具亲和力。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和他的儿子》这部电影我已经看过好几遍了,这不仅因为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而且因为他那宽大的胸怀,公而忘私的精神深深激励着我。抗美援朝刚开始,毛主席毅然把自己的长子毛岸英送到战火纷飞的朝鲜。有人问主席:’“为什么让岸英去?”主席严肃地说:“难道他是我的儿子就不能去?要让他去前线锻炼锻炼。”毛岸英刚到朝鲜不久,便以身殉职。彭德怀元帅在回国后,向毛主席汇报工作并告诉了毛岸英牺牲的消息。毛泽东点燃一支香烟,抽着,听着,默默无语,最后抬起头来,缓缓说道:“革命战争,总是要付出代价的嘛!为了国…  相似文献   

7.
二十年前,我正在读中学,功课繁重,几乎没有时间看电视。有一天晚上,我偶然看到了正在播放的《淮阴侯韩信》,只看了几眼,就被其深深吸引。年少时,我读过林汉达先生著的《上下五千年》,对韩信的故事略知梗概,再看张丰毅主演的韩信,正是我所知晓的那个韩信!我被这部片子所折服,从那以后的一段日子里,我每天都抽空看这部连续剧。电视剧一开播,我就放下手头的作业开始看电视,为此,没少被父母数落。  相似文献   

8.
武宗义  翟成新 《传承》2010,(10):22-23
今年是抗美援朝战争爆发60周年。在这场战争中,包括毛岸英在内的众多志愿军战士在异国的土地上永远长眠了。毛岸英一生虽然短暂,但经历丰富,1947年他曾隐姓埋名来到山东。  相似文献   

9.
我是一个很少看电视的人,可是,在四川地震发生后的一段时间里,老想打开电视机。这一段时间,可以说是我平生看电视最密集的一段时间。这一段时间也是我流泪最多的一段时间。当我在电视上,看到在水泥板的夹缝中露出的那只紧握着一支笔的小手时,我泪如泉涌。人们已无法知道他(她)的名字,无法知道他(她)的准确年龄,也无法知道他(她)是男还是女,  相似文献   

10.
胡玥 《人民公安》2006,(4):46-47
算上2005年,我拒绝看电视已经是第八个年头了。我庆幸自己能有这样的一份内敛,以抵制外部世界的一切诱惑和喧闹。不看电视的好处是一个人可以静心静气地读自己喜欢读的书,我不急着读完我手里正拿着的任何一本书,就像你面对着一片怡人的风景,你不要急着走过去,急急地走过去能有什么永驻在你心间?你又能有  相似文献   

11.
本期导读     
《春秋》2010,(6):1-1
明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资深党史研究者李友唐先生厚积薄发,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共产国际及列宁领导的苏共对中共建党的筹划、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成立过程及活动概况、以及中共建党初期的经费来源及支出等琐细而又必不可缺的具体细节,通俗生动,发人深思。随着电视连续剧《毛岸英》的热播,  相似文献   

12.
漫谈电视剧     
甲 :近年来 ,我逐渐形成一个看法 ,认为中国大陆的电视连续剧越来越好看了 ;尤其是根据当代长篇小说改编的电视连续剧更加好看 ,吸引着数以亿计的广大观众。因此 ,现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国产的电视连续剧在我国一切文学艺术创作中进步很大 ,影响极广 ,是最为重要的文艺创作品种。乙 :你这个看法似乎与众不同。我平时听人谈论电视剧 ,总是表示不满者居多。甲 :我为电视剧捧场 ,是反映了广大观众爱看电视剧的实际情况 ,并非个人之见。乙 :你在“广大观众”中作过调查 ?甲 :这用不着调查 ,只看随片广告的长短足以知之。现在 ,一部国产电视连续…  相似文献   

13.
尊敬的编辑老师:我是一名普通的保安员,最近因为和女友吵架的原因,让我寝食难安,情绪暴躁,做任何事情都没有心情,在工作中屡屡出错。我在一家台资厂上班,去年十月认识了一位同乡小妹,她温柔、可爱,我们很快就相爱了,在一起渡过了一段开心的日子。可这段时间我们闹别扭了,事情是这样的,她在我们宿舍里看电视,因为加班后我有点累,就不让她看,她偏要看,我上前就把电视关掉了。她骂我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及别人感受的人。我听了很生气,就这样我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吵了起来。后来她说再也不理我了,到现在已经半个月没有跟我讲话了,想向她主动…  相似文献   

14.
我最早看美剧是在十几年前。那时候,《Friends》(中译名为《老友记》或《六人行》)风靡全球,我和室友一集不落地看完,虽然是为了学英语,但收获了许多欢乐。《Friends》曲终人散时,我们还颇有些伤感,担心以后可能再也看不到这样经典的美剧。后来,陆陆续续又看了一些,例如《绝望的主妇》《实习医生格蕾》等等,也都留下了深刻印象。但我很少看中国的电视连续剧,虽然有一些很不错的片子也曾吸引了我,比如《亮剑》《潜伏》,但总的来说,我并不喜欢中国的电视连续剧。最初我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偏好缘自何方,后来,偶尔看了一集红遍大江南北的《甄缳传》,才恍然大悟。  相似文献   

15.
雁寒 《创造》2008,(8):119-119
“5·12”汶川大地震,未超过一天时间,我就在电视上看到了其真实的灾难境况,一时被惊呆了:一是现代信息传递之快;二是怎么能这样直观地全盘公诸于世,一下子就让全世界了如指掌,会不会产生什么“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2004年5月10日《老年文摘》刊登一篇《美军差点绑架毛岸英》的文章。内容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取得第一次战役胜利后,美军和韩军特工策划了一个“绑架毛岸英消灭彭德怀的计划”,“毛岸英与美军特工浴血奋战”等等。文末注“据人民日报”。在此之前的《国防知识报》2004年3月31日的《史海钩沉》栏目中,刊登郑德坤撰写的《绑架毛岸英阴谋破灭记》,以及《党史信息报》1999年2月24日(月末版)用半个版面刊登许文龙撰写的《一份记录阴谋绑架毛岸英的真实报告》,注明是“真实记录”。文末声称:“作者曾采访过毛岸英的生前战友,现经国家出版署、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和军事科学院审批”。 这3篇文章内容基本相同,都对史事描述得神乎其神,并声称经过“采访和审批”。但是,  相似文献   

17.
实话难说     
在一次“戏说权力”的闲聊中,一位朋友问我:“你说说,是电视的权力大,还是观众的权力大?”我说,当电视讲出了老百姓心里想说的话时,电视的权力是很大的,电视深入人心之快之广之深,是许多传媒难以与之匹敌的;但是当电视尽说一些官话、套话和假话时,电视的社会效益是轻薄的、负面的、令人反感和没有权威可言的。几亿观众看似无权(美学上称为“受众”——好像是被动接受者,其实人在接受任何事物时都有或欢迎、或抗拒、或默许的主动反应),实则权力很大。他手里的摇控器一按:“对不起,请你退场!”十多年来,我头脑中一直存在着电视收视率统计是否真实准确的疑问。我认为二十世纪以来,没有任何一种艺术形式和传媒手段能像电视这样成为亿万家庭中令人瞩目的“贡品”,没有任何艺术形式在观众心目中能像电视  相似文献   

18.
晚上决定不看电视,试试不看电视会怎样,结果什么事也没有,照样上床睡觉,而且很香。于是我认定“关闭电视一小时”挺好。甚至我觉得若能关闭手机半天,或是关闭电脑一天,更好。我不信把这些东西暂时关闭一会儿,天就会塌下来,生活就会从此停顿或是出现大混乱。我以为,说这样话的人是故意夸大,要不就是别有用心。我不否认这些现代化的玩意和我们的生活日趋亲密,但把它们说成或形容为与我们水乳交融、如胶似漆,须臾不可或缺,多少有些危言耸听。关闭电视一小时,不是我的倡议,是前不久社会上有识之士发起的一项活动,旨在让家长与孩子能在一起多一点…  相似文献   

19.
电视随想     
每当提起改革开放和今天的幸福生活,我的脑海里总会不由自主地回忆起看电视的往事……那是改革开放的第二年,我考取了师范学校,第一次看到了电视,才知道世界上还有这种奇妙的东西。当时,学校刚买回一台进口的20英  相似文献   

20.
李琳 《前进论坛》2008,(12):37-37
“老婆。我们再买一台超薄的液晶电视挂在卧室的墙上好不好?这样我们就不用在有北京国安队比赛的时候抢电视看了。”丈夫一边浏览着网上的电视销售信息,一边询问我的意见。“你过来帮我看看,哪种款式的你最喜欢?”我看着网页上琳琅满目的电视机产品图片介绍.不禁想起了我家拥有过的四台电视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