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刑罚轻重均衡是刑罚在刊事政策化过程中的重要体现。在传统的惯性思维中,刑罚轻重均衡往往过多强调刑事立法与司法过程,但在现实生活中,受刑人刑罚轻重主观均衡的存在与刑罚的目的决定了刑罚轻重均衡并非因刑罚主体的单方运行而形成预期效果。昕以,在我国实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过程中,应结合我国的实际,客观认识刑罚轻重均衡的性质,突出刑罚轻重均衡的效果,在刑罚轻重的客观均衡与主观均衡的冲突中调整刑罚轻重配置与指向。  相似文献   

2.
在宽严相济渐成我国刑事法治领域一项基本刑事政策的时代背景下,罪刑圈作为国家刑事权与公民基本人权之间的分界线,应当应社会客观情势与民众主观价值观念的变化,在出罪与入罪两个相反向度上作出相应调整.仅单向关注犯罪圈之扩张是对宽容精神的不当贬抑,易助长背离刑法文明、谦抑理路的"刑罚冲动".确立一套严整、合理且具可操作性的入罪标准,可为刑罚权之发动注入理性、科学因素,以彰显宽严相济之宽的政策诉求.  相似文献   

3.
修订后的刑法在认真总结了我国17年实施刑法的实践经验和借鉴国内外有关刑事立法经验的基础上,在第5条中明确确定了罪刑均衡原则,即“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此项原则的确立,肯定了我国刑事司法中一贯  相似文献   

4.
自由刑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理蓉 《法学家》2005,14(2):140-146
自由刑的运用政策是一国刑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一国刑罚政策轻重的重要标准.本文分析了自由刑在刑事政策上的合理性与局限性,并借鉴经济学上的边际效益法对自由刑进行分析,认为自由刑的合理适用应遵循"轻轻重重"两极化的刑罚政策.从这一结论出发,对我国目前的自由刑政策进行反思,并提出了我国自由刑政策合理化调整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5.
刑事政策,它是政府在考量公众成本效益的前提下,同时以不侵犯人权为底线,运用刑事司法部门力量来达到降低犯罪率的效果。马克思说:"刑罚不外是社会对付违犯它的生存条件(不管这是些什么样的条件)的行为的一种自卫手段。"刑罚的轻、重,缓、急,最终决定于犯罪行为对统治关系的威胁程度。只有根据当时当地的具体历史条件,有区别地制定和适用轻重不同的刑罚,才能有效地发挥刑罚作为社会自卫手段的积极作用,推动社会前进,保障国家和社会安宁。在我国,基本的刑事政策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该实行政策有着重大的影响和意义,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6.
刑罚反映了一个国家和社会对犯罪行为的否定程度,具有一般预防和特殊预防的功效。刑事政策作为指导现实刑罚配置轻重的根据自始至终存在。因此,对刑罚政策进行调整,能够最大限度地使刑罚接近于和谐社会构建这一刑事政策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在国外刑事立法中已有罪分轻重的规定,我国刑事法中也存在隐性的罪分轻重.但相互之问多有冲突.基于统一立法中罪等划分标准、遏制刑罚攀比以及为实现轻轻重重刑事政策的需要,我国应该在刑法中明确规定罪等划分条款.罪等划分的依据有两种:一是实质性按罪的社会危害性、人身危险性对罪等进行划分;二是基于法定刑做形式上的划分.在我国,以五年和十年作为标准将罪分为三等较合适.根据该划分标准,我国刑事实体法和程序法应做一系列调整.  相似文献   

8.
李巍  陈洪玲 《行政与法》2005,(3):104-105
刑罚的轻缓化是一个社会经济发展、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适用轻缓刑事政策是刑罚轻缓化在司法实践中的具体体现。本文从检察机关适用轻缓刑事政策的原则和标准进行阐释,探讨轻缓刑事政策适用的环节、方式以及实现的效果,以达确立科学的刑罚观念,推进我国刑罚适用以最小的刑罚成本达到最大的社会效果之目的。  相似文献   

9.
王新平 《内蒙古检察》2002,(6):27-29,32,33
刑罚个别化问题,不仅是现代刑法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而且为许多国家的刑事政策和刑事立法所关注,也是刑事司法的一项重要的专门原则。所谓刑罚个别化,是指法院(法官)在具体适用刑罚时,应充分考虑犯罪者的“个人情况”,从而使刑罚的轻重与犯罪及犯罪者“个人情况”所表现出来的人身危险性大小相适应,以实现刑罚特殊预防之目的。  相似文献   

10.
重罪轻罪的划分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根据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大小或者应受刑罚轻重的不同,而对犯罪作出重罪、轻罪或违警罪等不同等级的划分,是国外刑事立法的普遍做法。这种分类方式在刑事实体、诉讼程序和刑事政策方面均有着积极的意义。我国刑事立法有必要借鉴这一立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