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保护城镇弱势群体的利益是当前中国构建和谐社会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公共政策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公共政策必然以社会公正作为自己的价值诉求,因此,政府要通过公共政策调整,关注并解决弱势群体问题,实现社会富裕文明,保证社会公平公正。对其实施的政策支持主要体现在:对弱势群体实行宏观经济政策方面的关怀,要特别关注弱势群体的就业问题;健全合理的税收制度,重视政策创新;加快建立社会保障和福利体系;构建对弱势群体社会关怀体系;建立健全城镇弱势群体的政策诉求表达机制;通过健全法律机制对弱势群体在医疗与教育方面实行保护。  相似文献   

2.
转型期弱势群体民生问题及其政治参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从根本上解决弱势群体的民生问题。弱势群体民生问题的重要原因是权利贫困。弱势群体政治参与权利贫困的主要表现为弱势群体政治参与的立法不完善,其政治参与成本较高且条件比较苛刻。因此,解决弱势群体民生问题,就要加强有关政治参与立法,使弱势群体的政治权利得到保证;完善政治参与制度建设,为扩大弱势群体的政治参与提供制度保证;建立政府支持系统,为弱势群体政治参与提供物质基础;优先发展教育促进教育机会均等,为弱势群体政治参与提供能力和素质基础;健全社会组织,为弱势群体政治参与奠定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3.
正确认识与解决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弱势群体心理健康问题,向弱势群体实施积极的心理干预和扶助措施,对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团结》2013,(2):1-1
弱势群体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必须重视和解决弱势群体问题。  相似文献   

5.
和谐社会与弱势群体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弱势群体问题是我国社会转型加速期凸现出来的主要社会问题之一。弱势群体共享社会发展成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全社会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有利于弱势群体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深层理念,建立和完善能够保障和促进弱势群体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社会机制。  相似文献   

6.
许平 《理论探索》2007,3(3):112-115
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弱势群体,其生存状况值得关注。弱势群体问题如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必将损害社会公平,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阻碍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必须制定和实施公正合理的社会政策,在社会保障制度的重构、司法保护的加强、社区服务的创新以及社会组织发展方面给予弱势群体有力的支持,整合社会力量,以实现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7.
陈思民 《团结》2007,(2):44-45
弱势群体在城乡均有,而农村弱势群体是弱势群体中的主体。农村弱势群体的主要特征是经济收入水平低下,社会竞争能力差,利益容易受到侵犯。加强农村弱势群体的权利保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之一。  相似文献   

8.
构建和谐社会的社会学视角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欧阳亮辉的“构建和谐社会的社会学视角”一文认为,从社会学视角出发,构建和谐社会的内涵是协调各个阶层的社会利益,保证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权利;整合社会资源,使社会全面发展;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文章从构建和谐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途径两个方面展开了具体论述。  相似文献   

9.
杨静如 《学理论》2009,(5):120-121
农民作为社会最大的弱势群体,能否保障其权益是实现社会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中心问题。然而事实说明农民在经济权利、政治权利、社会权利等诸多方面,严重落后于城市居民,形成了巨大的城乡差距,严重制约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文章在指出农民权利缺失的同时,提出重塑农民利益获得机制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构建和谐社会与扶助弱势群体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田正利 《理论导刊》2006,(11):12-14
当前,积极扶助弱势群体、扭转贫富差距扩大的趋势,已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只有通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使弱势群体在思想观念、劳动技能、维权能力和文化水平诸方面素质的全面提高,才能使弱势群体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1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汲取财富能力较差的弱势群体要给予适当的扶持,构建促进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机制,重点解决农村低收入群体的增收问题,是各级政府的应尽职责,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从公安局长开门大接访,到中央、地方政府倾听民声,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弱势群体关心的实际 问题,2005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与“沟通”紧密相连。政府与群众之间良好的沟通,是构 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加强弱势群体政治参与是我国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个方面,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应当认真分析弱势群体政治参与程度不高的原因,不断提高弱势群体的经济和社会地位,为弱势群体疏通政治参与的信息渠道,提高弱势群体各方面的素质,建立和完善与此相关的各项制度。  相似文献   

14.
王科 《求知》2011,(3):4-6
弱势群体在历史上往往是提出社会问题、推动社会变革、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当前我国以进城农民工、城市下岗职工和社会失业人员为主的新生弱势群体存在的诸多问题,成为潜在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影响到和谐社会的建设。要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切实提高新弱势群体的社会经济地位和总体文化水平,切实提高新弱势群体利益表达的组织化程度,拓宽新弱势群体利益表达的渠道,规范新弱势群体利益表达的方式,把新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纳入和谐有序的轨道。  相似文献   

15.
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应发挥的作用为视点,分别从为弱势群体服务是公共图书馆的职责、服务弱势群体是促进和谐社会的需要以及公共图书馆为弱势群体服务方面的新要求进行阐述,以期望图书馆能充分利用自身的行业资源优势和读者优势,履行自己的社会职责,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桥梁。  相似文献   

16.
弱势群体是指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处于弱势地位的社会人群。在现实生活中,弱势群体处于社会的最底层,是诸多社会矛盾的多发地,也是社会不安定因素的主要来源。可以说,弱势群体的问题与矛盾得不到顺利解决,整个社会的安定与和谐就没有根本保证。在我国现阶段,困扰弱势群体的最大的问题与矛盾则是收入的低下和生活的贫困,然而这一切又根源于就业出路的狭窄。可以说,不遗余力地拓展弱势群体的就业再就业确已成为缓解各种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在全社会开始普遍关注弱势群体就业权益之际,《弱势群体就业新论》一书,对我国弱势…  相似文献   

17.
李素君 《学理论》2011,(36):25-26
构建和谐社会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基层干部是党在基层工作的骨干力量,是构建基层和谐社会的关键。基层干部能否找准建设和谐社会的着力点,直接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的成败。综合考量现阶段我国基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在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基层干部应突出把握好以下几个着力点:要在科学发展中夯实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要在发展民主中强化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要在繁荣文化中营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要在维持稳定中筑牢和谐社会建设的前提条件;要在加强组织建设中增强构建和谐社会的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18.
关于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弱势群体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郭华红 《理论探索》2005,(4):111-113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谐社会最深厚的基础在于社会公平与利益均衡,而社会中强势群体与弱势群体之间的利益均衡则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关键。现阶段我国弱势群体的大量存在以及产生的诸多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城乡的二元分治和城市化进程的缓慢等。制度保证是实现社会公平、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举措。  相似文献   

19.
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弱势群体利益表达机制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之一就是实现社会公正,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当前我国弱势群体利益表达机制存在利益表达主体缺乏利益表达意识、利益表达渠道不健全、利益表达方式不合理等诸多缺陷,弱势群体的利益不能得到很好的表达。构建和完善弱势群体利益表达机制,增强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意识,形成合理化的弱势利益表达渠道和理性化的利益表达方式,有利于实现社会公正、社会稳定,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20.
弱势群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仅要从其现有财产的多寡、地位的高低上来界定,还要看到弱势群体之中"弱'的含义特别表现为他们在发展机会上的劣势.保障弱势群体权利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弱势群体的存在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大隐患:弱势群体问题的凸显加大了社会整合的难度,弱势群体潜藏着巨大的风险隐患,是社会隐忧的"信号".因此,必须建立健全对弱势群体的法律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强化社会扶助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