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小康》2020,(16)
正作为全民阅读的倡导者、推动者、见证者、研究者和实践者,聂震宁一直致力于推广读书。他创新性地提出"阅读力"的概念,并在众多场合强调它的重要性。在他看来,只有阅读力强了,才能有创新力,才能有学习力。北京沙滩后街韬奋基金会理事长办公室,聂震宁就坐在满墙和满桌的书前办公,无论从哪个角度、哪个头衔去看聂震宁,他身上都离不开一个字——"书"。  相似文献   

2.
(采访烟台市残联理事长徐崇旭。是在2002年6月8日的下午。采访之前,我先注意到了两个不合“常规”的细节:一是徐理办公室门上挂的不是“理事长”的牌子,而是“接待宣”;二是在我采访徐理时,他还请来了市残联的于坤副理事长和宣文部的王新和主任。这两个细节,直到我结束采访后,才理解了其中蕴涵的深意……)  相似文献   

3.
到浙江台越纺织品公司采访是在一个下午,我们到达廖芳滨董事长办公室的时候,他正和几位台湾来的朋友聊天。在等待的时间里,我有意无意听到他们谈话的内容。令我感到奇怪的是,他们谈的并不是生意方面的事,反而是一些当前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这让我产生了一个疑问,廖董事长恐怕原来并非是生意人出生,这一点在我对廖董事长的采访中得到了证实。廖先生早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在结束了学业之后,他回到台湾并且在台湾“工业总会”理事长许胜发先生的公司工作。之后,他弃商从教,在台湾大学执教了一段时间。廖先生说,在他执教的那段时间里,他…  相似文献   

4.
知道谢韬先生的大名并见到他,是在20多年前,当时我正开始采访一系列与1955年胡风集团冤案有关的人士。作为一位被打成"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成员,谢韬先生当然是我必不可少的采访对象。  相似文献   

5.
就要我准备要放弃对李斌进行采访的时候,身为北京华美杰润石油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的他从华北油田出差回来了。他刚回到自己的公司,随即我就接到了电话,问我此刻有没有时间,再问我多长时间能赶到他的办公室。计算好时间,一个小时后,在空荡荡的办公室,我看到了有点风尘仆仆的李斌本人。说到空荡荡,是因为办公室里只有一位负责的秘书在。李斌后来讲,其他的人都在外边,跑市场和技术。他的创业团体现在共12个人。  相似文献   

6.
我去戒毒所采访那天,正巧逢上探视日。在戒毒所张所长的办公室里,我一边听着张所长枯燥无味的介绍,一边将目光越过他的肩头朝窗外望去。在熙熙攘攘的探视人群中,我发现了一位漂亮的女人。这女人无论是身材,还是脸蛋都能够引起  相似文献   

7.
“不务正业”的研究——于润琦先生的门墩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听朋友说,中国现代文学馆研究员于润琦先生要出一部有关老北京的门墩的书,于是打电话。我个人一直都对老北京的文化感兴趣,而且,恐怕还有不少北京文化的爱好者也想知道这方面的情况呢,如今遇到这方面的一个专家,怎能轻易错过。来到中国现代文学馆的门口,有两位先生正走出大门,已是中午十二点多了,因为担心他吃饭去了找不到人,我正要给他打电话,不料其中一位先生回头对我说:“不用打了,我就是于润琦!”我正惊叹他的精明,他送走了那位先生,径直来到我的面前,握手、带我到他的办公室、让我坐、倒水、然后坐  相似文献   

8.
我的一位朋友告诉我,他说他曾经电话采访了英特尔公司总裁葛洛夫先生。葛洛夫先生在回答我朋友提出的一个问题时说,他觉得中国人很善于分析,所以中国的哲学思想很精辟。葛洛夫先生还列举了孟子的一些话,并且说他自己在经营管理英特尔公司的时候,很多想法从中国哲学里有所借鉴。但是,中国人对运作的重视似乎欠缺。葛洛夫先生认为,对运作的重视与不重视是美国人与中国人的一种区别。  相似文献   

9.
又一位残疾人接受我的采访,我又一次与残疾人面对面.将近20年了,我采访残疾人的最大感受,是尊重采访对象的感受,而且这个尊重必须是发自内心的. 15年前,我采访一个辅具中心,正赶上一位肢体残疾人在装配小腿假肢.陪同我的残联同志走过去,掀起他的裤腿给我讲解,和对方连个招呼都没打,而对方也是木木地由着他说、由着他摆弄.我心里特不是滋味. 我们的工作是宣传残疾人事业,要经常采访残疾人.  相似文献   

10.
初次在香港街头漫步,充满着新鲜感。 走了不远,迎面走来4位香港巡警,一律着制服,戴黑贝雷帽,怪神气的。 于是,我萌发了采访香港皇家警察总部的愿望。经过联系,得到允许,并被告知:“我们派国语讲得较好的国际刑警科参事张守华接待你。” 第二天,我准时到达香港皇家警察总部。总部大门口没有荷枪实弹的门岗在那进行森严的警卫,只有一位上身加了一件交通警的那种会反光的红黄两种颜色组成的背心的警察在那儿指挥车辆进出。 张守华是一位50岁上下、体呈富态、西装革履的先生,他已等候在办公室。  相似文献   

11.
对姚理事长的采访与往常相比不太一样,不同于以往先访谈后跑点的顺序,为了能在短短的两天时间里多了解一些当地残疾人工作的情况,这次我们一下火车,就在姚理事长的引导下前往要采访的地方.虽然采访节奏的变化让我们略感匆忙,但这小小的调整也让我们另有收获:能有一天时间和姚亮理事长相处,近距离感受他的谈吐言行.而当一天结束,回到姚理事长的办公室,开始我们这次的专访时,这短短一天的印象正形成了我们走近姚理事长最好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2.
在省级残联领导干部中,我最早结识的就是张子泉理事长。那还是1994年远南运动会开幕前,我初到残联,初次出门——带领一个中央记者团赴山西采访——在太原有一个运动会的柔道训练基地,张子泉负责接待,那时,他任副理事长。在省级残联领导干部中,我见面次数最多的还是张子泉理事长。跟山西有缘,这10年间,我去山西的次数难以胜数,几乎每次子泉理事长都要出面,哪怕只是招待我吃一顿饭。当然,也有时间长的,1996年子泉理事长与我一起采访时任山西省委书记的胡富国时,我们朝夕相处几近一个星期。这些年,我几乎每年都会收到子泉理事长的贺年卡——无论如何,他是一个省厅级的干部,而我,只是一个普通记者,这里,有领导的关怀,但也有朋友的情谊吧,至少我这样认为,尽管有些高攀了。我这么说并不过分。从某种意义上讲,张子泉不是个容易接近的人。与子泉理事长相交这么多年,我知道他的“仕途”并不顺利(如果在残联任职也算一种仕途的话),他1990年就担任了省残联的副理事长,直到去年才得以“扶正”,其间几经起伏。但从外表上你看不出他的任何变化,甚至包括他的容貌,这是一种宠辱不惊的胸怀,但也算一种深藏不露的城府吧。说句实在话,这么多年我对子采理事长的感觉,有一个词能很准确地形容:敬畏。但去年10月底,我去山西运城  相似文献   

13.
近日,蔡武璋先生在井冈山考察。蔡先生是台湾"一国两制"研究会的发起人,我早有耳闻,于是提出了前往采访的请求,很快得到了应允。在江西南昌滕王阁附近的凯莱大饭店,我与蔡理事长一行会合,彼此顾不得旅途劳顿,几句寒暄后便直奔主题。蔡理事长向我介绍说:"这次协会一行20人到江西,有两个主要内容:一是访问井冈山,那是一个大家  相似文献   

14.
海岩 从警察到作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坐在海岩那间并不奢华的办公室里,望着另一只沙发里的他,我感到如愿以偿。采访他的愿望萌生于去年十月,那时候,他的《永不瞑目》刚刚出版。拜读之后,不禁拍案叫绝,于是下定决心要见见他。东奔西走,四处打听,结果半年多来,许多自称为海岩的哥们儿、姐们儿的人都未能实现给我的承诺。最后,求助于一位并不熟识的出版过海岩作品的编辑,倒是她促成了这次采访。我也说不清非要采访海岩的原因,反正在读他作品的时候,总是觉得某些事情就发生在自己身边,某些观点就是自己曾一度坚持过的,总是觉得自己跟他应该成为朋友,所以至少应该见…  相似文献   

15.
2000年12月11日,采访蔡理事长时,省政府法制办和省残联联合举办的执法培训刚刚结束。全省各市县的理事长近250人经过培训,将依法持证工作,这是福建这个沿海开放省残疾人工作的一个突破。午饭后稍事休息,来自全省各地的理事长们急于赶回去,我也将随莆田市黄理事长的车前往采访的第一站莆田。就在这个空隙。蔡理事长用40分钟时间接受了我的采访,他侃侃而谈。看来对福建的残痰人事业是胸有成竹。 记者(以O代表):来福建采访之前,就听说您是1994年到的残联,正好经历了福建省残疾人事业  相似文献   

16.
笔者应邀赴深圳市宝安区采访,无 意中听一位同路人讲“深圳大学 对一百种职业作了一次民意测验,结果保安这一本该令人尊敬的职业却排在了倒数第三位,名列三陪女之后”。给笔者这次采访罩上了一层迷雾。 总经理冯道宽说: “我不想随大流,我只走自己想走的路,我要把‘老三篇’做为公司进行思想教育的必读课本。” 笔者是在深圳市宝安区保安服务公司办公室见到该公司总经理冯道宽的。他中等个子,略显消瘦,目光炯炯有神,透着机敏、聪智和坚毅。他没有像其他接受采访的人那样夸夸其谈,而是叫笔者先看看材料,到第一线走走,先感受一下…  相似文献   

17.
樊芒  朱建华 《台声》2001,(5):27-29
近日,记者在“爱我中华”中国画油画大展组委会办公室见到了专程从台湾赶来、参加作品评审的中华文化艺术基金会董事长蔡建郎先生。蔡先生正在和天津炎黄艺术馆的几位专家一起对参赛的作品进行认真的评审。蔡先生风趣而健谈。他对作品的评价几乎一语中的,足见他素养甚高,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是一位专业的书画家,孰不知这位两岸文化交流的“大使”原本也是位出色的“企业家”。  相似文献   

18.
为约定采访时间,我与李宏泰先生通过两次电话,电话那端的李先生边说话边发出粗重的喘息声,这叫我十分不安,冒昧地问:“李先生,您这样喘,能接受采访吗?”“没问题,没问题。”李宏泰先生回答得十分痛快。在我采访他时,也许是说起心爱的事业,他确实不那么喘了。踏进“聋门”李宏泰先生这一辈子都在做这样的一个梦:让中国80万个聋哑孩子都能开口说话;都能成为自尊、自强、自食其力的人。从1956年起,李宏泰便为圆这个梦而努力,迄今已44年。44年——人生的三分之二,李宏泰  相似文献   

19.
孙运璇先生逝世后,岛内外众多人士痛惜之余,都在缅怀悼念他。因为工作关系,我和孙先生有过较长时间的交往。他是我十分敬重的一位长者和朋友。这些天来,我常常怀念和回忆起和孙先生交往中的一些往事。“他是一位清官”孙运璇先生曾经为台湾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过很大贡献,赢得  相似文献   

20.
《时代潮》2001,(17)
采访铁木尔·达瓦买提副委员长太难,好几次都扑空,因为他实在太忙。初秋的一天,好不容易约定了他,既兴奋,又有些不安。当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迈进他那宽敞明亮的办公室,端坐在久享盛名却初次谋面的铁木尔副委员长对面时,发现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