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参与WTO争端解决机制实践的评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入世七年来,积极作为第三方参与WT0争端解决,以获取经验和维护权益.但作为申诉方其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的次数是非常有限的.这反应了中国政府对主动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的谨慎态度.另一方面,中国作为被申诉方参与WTO争端解决机制的次数在逐步增加,这显示了中国不再仅仅倾向于通过磋商妥协来解决与美国、欧盟等的贸易争端.中国要妥善解决贸易争端,其中包括要善于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并注重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2.
自台湾加入WTO后,有关WTO争端解决机制如何在台湾适用的问题就时有讨论。WTO争端解决机制的司法先进性以及WTO协定中有关成员资格开放性、强制管辖权以及管辖案件性质的规定从理论上赋予了台湾诉诸WTO争端解决机制的权利;然而DSU规则中有关裁决执行力的局限性加上台湾自身经贸与政治实力的弱小,又使得台湾适用WTO争端解决机制遭遇困境。从台湾入世以来在WTO争端解决方面的表现,可以看出其偏向以第三方身份出现,在方式上具有一定的选择性;且仅有3次作为申诉方提起诉讼,在过程上具有一定的渐进性。鉴于WTO争端解决机制在台湾适用性方面的分析及台湾参与WTO争端解决的实践活动,在处理海峡两岸贸易争端时,进行官方磋商,达成WTO项下和解协议,并最终构建区域性贸易争端解决机制才是合适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外交评论》2016,(3):25-44
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管辖权争端一直悬而未决。寻求最佳的和平解决路径,一向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已有的思路包括外交谈判、共同开发、信任措施建设等。2013年菲律宾单方面启动的仲裁程序掀起了国际社会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公约》)强制争端解决机制在南海适用性问题的辩论热潮。南海仲裁案的程序和实体问题、法律内涵、政治意义,后仲裁时代南海问题的发展走向以及对地区安全形势的影响,都值得深入研究。本文通过解读《公约》争端解决机制的内涵及特点,分析南海各争端方对第三方强制解决机制的不同态度以及在海洋争端解决方面的国家实践,比较菲律宾和中国对争端解决的政治立场和法律观点,以及中美两国有关南海问题的战略和政策考量,从法律和政治角度评估仲裁案在解决南海争端上的有效性和影响。《公约》的强制解决机制在国际法及争端解决上具有一定的价值,但在南海复杂的政治背景及多层次法律难题交织的困境下,菲律宾单方面提起的强制仲裁程序无助于两国争端的解决。反之,仲裁案开启以来的南海形势充满了更多、更严峻的不确定性因素。如何选择一个既符合南海各争端国利益及法律文化,又能满足各利益攸关方合法关切的争端管理或解决机制,应重新回到各国决策者的优先议程上来。  相似文献   

4.
当今,国际河流各流域国为争抢开发利用国际河流频发冲突争端,为此形成解决争端的方法包括国家间的协商谈判、第三方斡旋与调停、申请仲裁及司法解决等。其中,协商谈判的解决方式是首选,第三方斡旋与调停次之,司法解决是国际河流争端的最后解决方式。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国际经贸争端解决机制及其应用研究”于2009年获准成立,负责人为法学院院长孔庆江教授。团队的主要目标是集合本校研究国际经贸争端解决机制的专家,以浙江省经贸发展需求为导向,提供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及相关实务服务,同时为本省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功底和较高理论素养的高层次国际经贸争端解决研究人才及实务人才。  相似文献   

6.
论WTO争端解决机制的若干国际法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TO争端解决机制对当代国际法的理论与实践,提出了许多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本文试图从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法的发展、国际法与国内(域内)法的关系以及与WTO争端解决机制有关的主权理论三个方面,探讨WTO争端解决机制的作用与意义.本文认为,WTO争端解决机制所具有的准司法解决争端的性质与其规则导向,密不可分,形成了全新的和平解决国际贸易争端的独特机制.该机制采取了国际法优于国内法的原则,对保障WTO法的约束力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WTO争端解决机制没有、也不可能否定国家主权的存在,而是经济全球一体化时代,各国各地区寻求最大限度的国际合作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中国和东盟十国都是发展中国家,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法律制度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此在各国的相互合作过程中,争端解决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争端解决机制协定》(CAFTA争端解决机制协定)为中国和东盟全面的经济贸易合作奠定了法律基础和提供了法律保障;WTO的争端解决程序是从GATT1947争端解决程序发展而来,历经半个世纪,不论从制度设计和解决问题的效果来看,都日趋成熟并运行稳健,已日益成为通行的国际贸易争端解决机制。本文通过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争端解决机制与世界贸易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进行制度的介绍并将二者进行比较研究,使前者吸取后者的成功经验并在后者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自身。  相似文献   

8.
WTO争端解决机制和NAFTA争端解决机制分别代表了当今国际经济组织两种风格迥异且又颇具典型意义的争端解决机制,二者之间主要区别表现在争端解决机制内部构成、争端解决主体范围、法律解决方法以及执行机制等方面,对两种机制的差异性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我们认识它们各自的特点和优劣,可以为CAFTA争端解决机制的完善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钓鱼岛争端并不仅仅在于岛屿本身的归属,还涉及到在中日海域划界中的地位,以及周围地区的资源开采等方面的问题。当海洋法争端升级时,国家应先寻求政治手段缓和局势,同时积极研究《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设置的争端解决机制,采取行动,以防止自己在公约的框架内处于不利境地。所以,分析公约的争端解决机制,总结各缔约国对该机制的态度,以及国家之间过去和现在解决不同类型的海洋法争端所用的方法,会对我国解决钓鱼岛争端及进行海域划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北美自由贸易区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其经贸争端解决机制具有多套经贸争端解决机制并存、受案范围广泛、运行程序注重私人利益的保护和专家组程序设置的创新性等特点。通过对北美自由贸易区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经贸争端解决机制在机构设置、管辖范围和运行程序等方面进行比较,总结出其对完善中国-东盟自贸区争端解决机制的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11.
论WTO争端解决机制的准司法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TO争端解决机制的性质始终存在政治 /外交性和司法 /法律性的争论 ;现行WTO争端解决机制具有一般司法制度的三个核心要件 ,但同时仍保有大量政治 /外交性因素 ;因此WTO争端解决机制是一种具备初步司法制度雏形 ,但仍带有大量政治 /外交色彩的准司法性机制。  相似文献   

12.
WTO争端解决程序规则规定,对于其他成员之间发生的争议,WTO成员可以作为第三方参与该案的审理。本文结合DSU有关第三方的规定,对第三方与其他相关概念做了辨析。其次,本文对第三方参与的实质要件和程序要件进行了梳理并指出其规定之不足。最后,本文对第三方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并提出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3.
中国加入WTO后,伴随着进出口贸易大量增长的同时,贸易摩擦和贸易争端也在不断增多,中国进入贸易摩擦和贸易争端的高发期,在贸易自由化浪潮的今天,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成为贸易保护主义“合法”限制进口的尚方宝剑。我国正面临贸易争端解决的重大挑战。WTO争端解决机制被公认为是整个WTO体制中最具有核心作用的机制,成为各成员国解决国际贸易摩擦和争端最为有效的机制,如何运用争端解决机制维护自身利益,是值得深入研究的一个紧迫课题。  相似文献   

14.
WTO争端解决机制自建立以来,已经成功地解决了许多国际贸易争端。我国加入WTO后,贸易争端将会大幅度上升。仅仅利用国内的救济手段进行救济已经不能很好的满足贸易者的要求。为此,WTO提供了一些解决国际争端的机制,以此促进贸易的发展。我们必须认真探索有关机制,找到适合我国的应对WTO争端解决机制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5.
WTO争端解决机制是国际法领域的重要创新,其专家组程序与上诉机制比较充分的保证了争端解决机制的功能和作用,但实践中也逐渐暴露出自身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尤其反映在是否要赋予上诉机构发回重审权,其解释的效力与报告的效力等方面,研究这些问题对未来DSU修改草案中如何完善上诉机制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利用争端解决机制处理缔约方之间的纠纷.  相似文献   

16.
朱珍华 《工会论坛》2006,12(4):111-112
WTO争端解决机制是整个WTO体制中具有核心作用的机制,也是WTO体制中最具法律特色的机制。中国入世后已经并将继续面对争端解决的重大挑战。如何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合理、充分、有效地避免或减少贸易争端,维护我国的合法利益,是我们理论界和实务中应加以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两岸知识产权争端包括两岸政府间因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或者法律差异所发生的公法意义上的争端以及两岸私人之间就知识产权权益发生的私法意义上的争端。就公法性争端而言,《海峡两岸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协议》约定以协商方式解决,但未来ECFA项下争端解决协议亦可通过"自适用范围"条款将两岸构建的争端解决机制应用于知识产权合作保护协议中,通过递进或综合采用协商、调解、仲裁方式,运用政治及法律方法解决。WTO争端解决机制亦适用于两岸之间就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产生的公法性争端。就私法性争端而言,两岸于协议中建立的执法协处机制与两岸现有的司法及仲裁方式共同构成两岸知识产权人权利之行政和司法保护方法。两岸间应进一步就两岸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方式进行管辖权、法律适用等问题的协调,同时重视运用仲裁方式解决知识产权私法性争端。  相似文献   

18.
CAFTA《争端解决机制协议》对争端解决的方法和程序作了详尽的规定,其主要特点在于:在争端解决场所的选择上,规定了排他性的选择管辖;在争端解决方法上,综合运用政治方法和法律方法。中国应该根据具体争端的性质,合理运用CAFTA争端解决机制来解决争端。  相似文献   

19.
2004年11月29日,中国和东盟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争端解决机制协议》,至此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争端解决机制有了明确的法律框架。本文简要分析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争端解决机制的特点,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争端解决机制模式的成因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0.
试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争端解决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立足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这一完全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自由贸易区的事实,以中国与东盟各国在争端解决机制协议中达成的共识为基础,同时比较和借鉴世贸组织和北美、欧盟以及东盟等自由贸易区关于争议解决机制的已有规定,分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关于争端解决机制的特点,提出完善中国—东盟争端解决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