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荆华 《中州统战》2003,(6):22-23
捐款2万抗非典5月15日,正在辖区检查非典防治工作的郑州市二七区铭功路办事处党工委书记袁新生的手机响了,“袁书记,你好,我是宋遂景。现在全区人民都在为防非典作斗争,我也帮不上什么忙,就捐两万元钱,算我出了一份力吧!”接完电话,袁书记感慨地说:“都说商人重利轻义,我看也不尽然。宋经理就是有情有义的商人,只要是造福于民的事,他总是冲在最前面,真不愧是义商啊!”宋遂景,郑州市二七区的人大代表、郑州市纪明商贸有限公司的总经理。走近宋遂景,你就会发现,他与别的商人不同,他做事,最先考虑的是国家、社会和人民的利益,而对个人的得失,他…  相似文献   

2.
罗群 《思想战线》2007,33(6):102-107
近代云南商人组织,经历了以地缘为主的会馆、行帮以及商会的发展过程。商人之间由分散走向联合,由孤立状态,走向协调行动,使全省商人形成一个整体网络。这不仅超越了血缘与地缘纽带的羁绊,也冲破了行业的囿限。商人由此得以改变以往的行帮、商帮或其他集团与个人形象,扩大了其政治能量和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3.
方明 《传承》2011,(24):60-61,67
以儒家思想为正统的中国传统思想对商人总持一种"贬低""轻视"的态度,这在明代之前的各种文学作品中可见一斑。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商人的地位也随之提升,表现在社会地位的上升,人们对商人敬业精神和价值观念的肯定以及对他们经商途中所涉险恶给予的同情。以明代文学作品《三言二拍》为例,对此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方明 《传承》2011,(9):60-61,67
以儒家思想为正统的中国传统思想对商人总持一种"贬低""轻视"的态度,这在明代之前的各种文学作品中可见一斑。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商人的地位也随之提升,表现在社会地位的上升,人们对商人敬业精神和价值观念的肯定以及对他们经商途中所涉险恶给予的同情。以明代文学作品《三言二拍》为例,对此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
霍新宾 《求索》2010,(3):206-209
以市民社会理论来分析商团事变的学者,因受国家与社会对立一元论研究取向的影响,通常着意于以商人为主体的“市民社会”同孙中山政府对抗的一致性,却忽略了其内部的差异性,即商人回应商团事变的心态层面的复杂性,而这种差异性、复杂性往往是“市民社会”能否最终形成的重要依据。事实证明,在广州商人应对商团事变的价值取向中,生命权与财产权始终是第一位的,其“参与政治”主要是为了能否更好地推动这两大目标的实现,但远未“膨胀”至建立“商人政府”的程度。就此而言,“在商言商”的传统理念在国民革命初期广州商人的“政治参与”中仍居支配地位。  相似文献   

6.
在近代中国,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深入,中国固有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原有的以士农工商为特点的等级鲜明的社会阶层体系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本文从考察商人群体在近代社会的发展入手,描述了商人阶层在近代中国逐渐走入主流群体的过程和特征,这对于分析当今中国社会的结构和走向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试析清代云南商人的群体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人的群体整合,指的是商人之间群体认同感的扩大、强化和商人组织的不断发展。它不仅集中体现了商人阶层所具有的时代与地域特征,同时也凝结着商人营销方式的诸多表象。在商品经济发展的有力促动下,清代贸迁于云南的省内外商人,不断进行着群体形象的心理与组织调整,其政治能量和社会影响均逐渐得以改观。  相似文献   

8.
《干部人事月报》2011,(8):21-21
时下,"企业家"一词比较时髦。一些人稍微赚了点小钱,便自称或被人称为"企业家",这些人也乐于自称或被人称作"企业家"。正因为如此,有些商业会议常常被冠以"企业家"会议的名称。但是,中航油前总裁陈久霖却认为目前在我国能够称得上企业家的人太少,并在撰文中阐述了他的观点。我把当今商人简单地划分为生意人、经理人和企业家三个类别。这种划分有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一、商人积极人仕的社会学分析 宋代以来,商人通过科举入仕成功地实现了向上的垂直流动,从而社会上出现了"士多出于商"这一现象,此点往往被很多学者作为宋代商人社会地位提高的重要论据而加以引证.但如果从社会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士多出于商"这一表征之下潜藏的恰恰是商人社会地位不高,其社会地位与经济实力相分离的实质. 在社会学中,财产(经济)、权力(政治)、声望(社会)是划分人们社会地位高低的三个维度,但是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以政治分层而非经济分层为主体的社会,即社会地位区分的主线在于政治权力,而财富收入则变为从属于政治权力的因素".①  相似文献   

10.
邹壮云 《求索》2011,(8):185-187
"三言"是冯梦龙的代表作,小说主要描绘了明代中后期的社会政治状况,生动地刻画了当时社会上各种人物的生存状态。"三言"中文士和商人的关系比之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变,他们之间有着共同的利益与追求,彼此进入了对方的生活领域。造成这种士商关系的原因主要在于明代的政治经济和思想上所具有的时代特点,从"三言"中审视明代士商关系能让我们更好地认识明代文人的特色,让我们能更为清楚地认识传统文化中的文人和商人的情感世界,更深刻地理解明代文人和商人的人生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刘杰 《求索》2022,(2):58-67
抗战胜利后,汉口地方商人因政局动荡带来巨大生存与经营风险。地方商人组织不仅要寻求恢复经营的稳定营商环境,还要应对时局变动状态下地方政府不合理乃至强制性的财税征收。在财经政令压力下商人组织协助征收各类地方性税捐和摊派,尽量维持政商合作关系。汉口地方商人组织多次就超出财政预算之外的税捐和摊派与政府进行协商,因整体税负及摊派压力过重与地方政府展开较为激烈的财税抗争。针对过重的税捐和财政摊派提出意见,作为纳税人团体在集体税权表达中寻求对商人财税摊派的减免。汉口商人组织通过商人团体力量,借报刊舆论、财税会议等形式向政府反馈商民诉求以求保护商民财税利益。维护商人利益,减少额外税捐及各种摊派负担,是汉口商人组织参与地方政府财税活动的主要动机。  相似文献   

12.
段建宏 《前沿》2009,(3):86-88
泽潞商人是明清晋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逐渐参与到地方公共事务当中,成为地方社会的重要力量之一。本文仅通过分析泽潞商人在修建戏台中的作用,论述了商人与地域社会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北京与香港相隔数千里,在投资环境、生活习惯、 气候特点甚至语言口音和饮食文化方面都存在差异。但是,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其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丰富厚重的文化底蕴和磅礴宏大的“王都之风”,又令无数曾踏上过这片土地的香港商家和海外人士惊叹。那么,在京投资的香港商人,对这座古老而又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城市印象如何呢?他们在北京投资经商都有些什么心得体会呢? 北京将是我投资的大本营 作为改革开放之初就来京投资的港商,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富华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丽华已经有了在北京投资10余年的经验。 谈到自己的投资经…  相似文献   

14.
十六世纪的明代社会,"弃儒就贾"的风气日益显著,个体生活的需求开始受到重视,社会上逐渐产生了"崇商"的意识和氛围。商业文明使平民化的精神文化生活变得活跃、多元,以商人和平民阶层作为主要消费者的文化市场正在逐步形成。同时,商人在平民文学和世俗文化中的形象和影响也趋于正面化,为弃儒就贾、士商相混的明代社会作了生动的注脚。  相似文献   

15.
任何一个社会的良性发展,都需要三类精英主体。政治精英:政治家;知识精英:科学家;企业精英:企业家。我国从计划经济体系迈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间并不长,国有企业的“企业家”大都是从干部身份中独立出来,企业家的职业化机制尚未建立。要想构建我国的企业家队伍,使我国企业家形成一个独立的阶层,必须在社会政治的格局中,承认他们处于较高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企业家职业化后,它将以一种特殊劳动力进入市场,也将以自己的“质量”和“价格”参与竞争。因此,如何对待企业家,应从观念、认识到做法上都要有所改变。什么是企业家法国经济学家萨…  相似文献   

16.
莎士比亚戏剧《威尼斯商人》中,鲍西娅以充满智慧的解释方式成功击溃了犹太商人夏洛克对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要求偿还一磅肉的履约请求。这个符合"善恶皆有偿"的结果掩盖了威尼斯法律制度在法律家智慧中被虚置的后果。法治社会中,既定规则和正当程序是个案处理的必要前提。一旦我们在法律制度运作中不当地使用了智慧而非进行必要的克制,那么被伤害的就不仅仅是智慧的的良好形象,整个法律制度的严肃性和安定性也将受到损害。  相似文献   

17.
论明清商人对商业环境的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立 《理论月刊》2000,(8):17-19
明清时期的商人在改进经营方式的同时,着意改造商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善了市场硬件环境、社会信用环境、商业文化环境,由此为商业经营提供了便利,提高了商人和商业在社会中的地位。这些有利的外部环境推动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到了鼎盛时期。  相似文献   

18.
一个真正优秀的企业家,不应只关注自身和企业财富的积累,而应当以公众利益为先,勇于承担起践行社会责任、维护社会伦理的重担。  相似文献   

19.
廖保平 《同舟共进》2013,(12):67-69
时下,有人提醒商人关心政治,否则“抓到我时,已经没人替我说话”;有人则说“在商言商”,“请商人远离政治”,专心把生意做大就行了。孰是孰非?我们不妨以《金瓶梅》里的西门庆为例来说明。考察中国传统社会商人的生存之道,西门庆可谓极好的标本。  相似文献   

20.
真正的商人,他们会一直站在社会的最顶端,牵着经济的繁荣和国家的昌盛。但所有的一切作为却不是他们有意而为之,只因身上有着商人的性格,他们已经逃离了市井的俗气,蜕化到一个新的层次。假如你还富有野心和毅力的话,你将不只是个商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