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3 毫秒
1.
正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人类文化多样性,非遗的保护和传承为人类留下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原文化部提出了"在提高中保护""非遗走进现代生活""见人见物见生活"3个重要理念。以保护传承实践、保护传承能力、保护传承环境为重点的一系列工作次第展开,使得非遗回归生活,并且在当代生产生活中再现活力。随着旅游越来越多地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非遗在旅游中的科学利用,  相似文献   

2.
《群众》2016,(4)
正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事业兴起于21世纪初。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公布"昆曲"列入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2002年,江苏实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2004年,该工程正式转变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行动。截至2015年,江苏已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8项;国家级非遗项目125项、省级619项;国家级非遗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采用政府主导的保护与传承模式。PPP模式是非遗保护与传承的新选择,这种模式将社会资本引入非遗保护与传承中,能够实现包括政府在内的多主体对非遗的多元化、协同化保护,有利于非遗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传承》2016,(2)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的许多民间传统文化艺术是群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了群众文化的内容。群众文化是保护和传承民间文化艺术的有效载体,两者相辅相成。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加强对非遗的宣传,是对非遗广泛而有效的保护,可通过"文化遗产日"活动、庙会等,对民间文化进行创新,并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培养非遗传习人。  相似文献   

5.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最终认定,是多方力量博弈的结果;这一官方认定制度,在激发传承人文化自觉的同时,也挫败了其他非官方认定传承人的积极性,重构了传承生态.现代社会的技术手段、信息传播、人员流动、资源交换以及消费者、市场等等复杂因素,都促使传承人在保守传统与适应创新之间做出适应现代社会变迁的选择.基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实经验以及对保护的“完整性”与“活态性”的认识,“体系外的文化与体制外的文化持有者”对于完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生态具有重要意义.在具体的保护过程中,需要区分传承母体共享的“非遗”与脱离传承母体的“非遗”,应该在充分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性”特点的基础上理解其“本真性”原则.  相似文献   

6.
7月16日,重庆市荣昌区陶商会正式成立.这是荣昌首个以推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为己任的行业商会.7月21日,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大一的学生给留守儿童进行陶文化宣讲…… 一件件或大或小的事,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目的——让荣昌陶产业发展壮大,让荣昌陶制作技艺薪火相传.  相似文献   

7.
鄞州区自2005年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以来,从政策保障系列化、传承保护多元化、宣传展示社会化三方面入手,在全市率先出台《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基地、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传承基地星级评定办法》等系列政策文件,通过建立非遗保护名录、发展教学传承基地、发展生产性传承保护、政府贴息保护、举办培训班普及性传承、组建非遗联络员队伍和非遗保护志愿者队伍等措施,切实有效做好非遗保护传承工作。目前,该区已形成  相似文献   

8.
《世纪行》2016,(1)
正我省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有127项,省级名录312项(466个项目保护单位),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4项;国家、省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分别是57人、571人;国家、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分别是1个、13个;国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分别是5个、19个,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16个。以上项目中的绝大多数为"农村非遗"。目前,在非遗工作方面,我省主要是以保护为主,在"挖掘和促进乡村旅游"方面略有尝试,尚未形成常态化工  相似文献   

9.
《小康》2021,(30)
正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担负着"传"与"承"的双重任务,有权利从国家、政府获得政策上的支持和经济上的帮助,同时也有义务保护和传承非遗、教育和培养后继人才。近日,《宁夏回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正式发布。《条例》打破了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终身制",规定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无正当理由不履行规定义务或丧失传承能力时,  相似文献   

10.
梁家铭  杨苓妍 《台声》2023,(7):78-79
<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受到各界关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被写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曾娜表示,非遗的传承,既要有匠人之心,又要有创新之志,期望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非遗、认识非遗文化,增加非遗项目传承人发掘与培养的渠道。在秦淮河不远处,就坐落着一座以传承、保护、创新非遗文化为特色的南京云锦博物馆。自从2009年南京云锦织造技艺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以来,南京云锦博物馆就不断依托云锦艺术品及文创品突破创新、跨界结合,  相似文献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承载着悠久历史、集体记忆与文化认同。今年,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将在福建福州举办。从本期开始,本刊与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合作推出“传承”栏目,集中展现福建丰富多样、独具特色的非遗资源。  相似文献   

12.
正大力保护利用文化遗产,传承和弘扬传统的"通州味"。一是高度重视京杭大运河的生态建设和景观建设;二是保护和利用好物质文化遗产,留住固态"通州味";三是保护和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活态"通州味"。文化特色是城市的灵魂。在推进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的过程中传承和发展"通州味",对副中心提升文化品位、塑造对外形象、加深文化内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西部各个少数民族在世世代代的生产生活中,创造了绚丽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民族现代化、城镇化等进程不断加快,西部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诸多现实问题,其中传承人保护问题是非遗保护的重中之重。本文通过对西部地区非遗传承人的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和保护对策的探讨,阻止民族文化传承断线,实现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顺利延续,把民族文化的根脉留住。  相似文献   

14.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从长远来看,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创建完善的法律保护体系是必然选择。因此,既要建立立体化的非遗法律保护体系,加大非遗相关法律的执行与监督力度,又要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救济机制,创建非遗的文化补偿机制,全面提升法律对非遗的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面临资源异质、创新缺乏以及人才紧缺三重困境,需要着力推动非遗与文旅的深度融合。在文旅融合背景下推动非遗传承发展,需要着力打造非遗文旅资源、开发旅游文创产品、发挥属地居民能动性。只有全方位展示非遗魅力,满足文旅消费者多元化需求,才能够充分释放非遗潜能,进而实现我国非遗的活态传承与保护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文化遗产秀     
喻湘泉 《当代广西》2014,(12):56-56
正6月14日是我国第九个"文化遗产日",为推进非遗保护和传承,大力弘扬我区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展示近年来非遗保护工作的丰硕成果,提高广大民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广西文化部门在南宁民族广场举办了丰富多彩的非遗技艺展示活动。内容包括扣人心弦的非遗展演、传统民族体育竞技和历史悠久的传统手工技艺展示等,让观众零距离学习和感受民族非遗文化,更多地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  相似文献   

17.
朱馨 《今日浙江》2013,(13):58-59
在今年6月8日全国第八个"文化遗产日"之际,我省举办了第八届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各地共推出300多项丰富多彩的活动,彰显非遗之美。同时,以"美丽中国与美丽非遗"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坛在杭州市余杭区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非遗专家学者共话"美丽非遗"在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中的应有地位、作用  相似文献   

18.
“邛陶烧造技艺”是四川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之一,是邛窑陶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调查了“邛陶烧造技艺”的保护现状,对面临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试图通过对“邛陶烧造技艺”的价值重估与意义开掘、“道”“器”并重的保护路径的探讨,对邛陶烧造技艺的传承和保护方式进行有益的思考,并以此为例对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范式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9.
甬政办发[2012]85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近年来,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坚持正确的方向,锐意进取,不断创新,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一是在非遗普查模式上,大胆创新,由此形成为宁波经验,推动了全国非遗普查行动的开展;二是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申报中,上榜数名列前茅;三是在非遗名录项目的保护上,积极探索项目、传承人、传承基地  相似文献   

20.
区县动态     
正丰台区政协开展"感受丰台之美——卢沟桥乡非遗之旅"活动日前,丰台区政协组织部分委员到卢沟桥乡郭庄子文化广场开展"感受丰台之美——卢沟桥乡非遗之旅"活动。通过活动,委员们加深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部分委员还就非遗的传承和保护提出了建议。比如,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政府有关部门要为非遗项目搭建展示平台,进行广泛推广,以唤起群众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