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1 毫秒
1.
自由公共讨论的机制只可能由传媒来提供.传媒通过公共表达而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的纽带。在公共讨论的过程中.传媒与公共知识分子是相互支撑、相互推动的关系,传媒因为公共知识分子的言论而增强了权威性.公共知识分子的言论则因传媒而增强了影响力。客观理性的自由公共讨论.必将影响人们对公共问题的思考,增进社会公众的思考能力和讨论理性.增进公共知识分子的经验感觉和判断能力。  相似文献   

2.
菲利普·拉夫是美国纽约知识分子舆论工具--<党派评论>的创始者、编辑,但他同时也是位影响深远的社会-文学批评家.他的批评不失为一位公共知识分子参与文学、参与社会、参与历史的结晶.拉夫的文学批评方法基本上是马克思主义的,但他同时运用了存在主义、心理分析、社会学中的一些概念,吸取了范·威克·布鲁克斯关于"有用的过去"、艾略特关于艺术的传统与才能以及阿诺德的批评思想的精髓.拉夫提倡文学过程的自律,蔑视任何形式的以意识形态评判作品的批评家,但他又异于绝对"审美"的批评家,注重艺术的政治含义.因此.拉夫的批评很具道德责任,反映了一位公共知识分子对艺术的审美与政治关怀.  相似文献   

3.
当前,公共领域的研究一直都是学术研究的热点。公共领域是哈贝马斯在《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一书的中心话语,在其晚期的《在事实与规范之间》一书中,哈贝马斯专门用一章来谈政治公共领域的作用,可以看出公共领域思想在哈贝马斯整个思想体系中是一个有分量的概念。然而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思想也招致了其它一些学者的不同看法。因此,在展开对哈贝马斯及其公共领域的研究之前,有必要对公共领域的实质作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新书     
《法律与生活》2010,(11):3-3
《有光的所在》 本书是被誉为台湾公共知识分子良心的南方朔先生最为励志的一本书。贯穿着南方朔先生由自己的经历而抒发的对生命之重量、人性之良善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何晏是现存最早的《论语》学代表著作《论语集解》的编纂者,同时也是《论语》学的研究者。他的《论语》学研究主要由两方面构成:一是对他人《论语》学成果的裒集;一是自己对《论语》的注释和理解。何晏的《论语》学研究体现了从汉儒到六朝学者《论语》学研究的因革创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古学术转型的方式与规律。在中国古代学术史,特别是《论语》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6.
政府信息公开是立法的起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伟民 《政府法制》2008,(12):10-10
在中国已经出台的上千部行政法规中.没有一部如《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这般唤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和热望。一部《政府信息公开务例》,倚靠着中国公共政治不断走向透明化、民主化的历史大背景.浓缩着政府部门自我变革的历史变迁、理念嬗变和政治勇气.承载着全体公民追求行政透明、政治民主的渴望。  相似文献   

7.
网络政治博客与现代公共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骆勇 《行政与法》2007,(6):15-17
网络政治博客对现代公共治理的介入,激发了现代公共治理中公民政治参与意识。博客对政治事件的追踪,一定程度上成为现代公共治理中治理者与公众互动的重要手段,某种意义上提高了现代公共治理中治理者的治理素质。通过建立公共治理过程中博客政治参与话语机制,培育公共治理过程中博客政治参与快速反应机制,甄别公共治理过程中博客政治参与信息的真伪性,都将有助于网络时代现代公共治理的普遍形成。  相似文献   

8.
袁忆 《法制与社会》2013,(11):193-194
作为一种依据宪法来治理国家的政治过程和政治形态,宪政与公共管理具有共同的价值取向和目标诉求。公共管理的宪政基础是对公共管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一种基础性的理性回应,是现实公共管理公共性和服务性的根本准则。一个成熟运转的现代公共管理必然是以高效率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来体现公民权力意志在现实领域的落实,以保证公共管理机器不至于偏离社会福祉太远。  相似文献   

9.
朱腾 《研究生法学》2007,22(6):123-128
《论语》是儒家的原创性经典,它的意义不仅在于为儒家学者的修身制定了一种可以遵循的范式,而且在于为儒家的政治提供形而上的根据。从这一角度立论,对《论语》所提倡的“仁”的意义也许就应当作多层次的思考。它不以德行的提升为唯一鹄的,其理想更进至儒家王道政治的实现。恰当地说,《论语》的法律思想建基于“仁”的需求之上。当然,笔者的论述只能是为研究《论语》提供一种法律的视角,而这种研究也不可能是终极的,或许探讨本身就是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10.
《中国监狱学刊》2010,(2):84-84
吴海红在2009年7月23日的《社会科学报》上著文《民主是否有助于反腐败》,综述了2009年6月上海行政学院主办的“反腐败:经验与启示”国际研讨会诸学者的观点,认为权力制衡、民主制衡在反腐败中固然有用,但也有限,公共政治可以弥补二者的不足。  相似文献   

11.
澳门特别行政区对于在非公共道路上发生的车辆驾驶人侵权责任的相关法律规范,有欠清晰与完善。应参照《澳门道路法典》的相关规定以确定非公共道路上发生的交通事故的责任、性质及对赔偿加以规范;在法律程序适用上,亦应参照有别于一般民事诉讼的公共道路上侵权行为所要求的诉讼程序;赔偿数额可依《澳门民法典》确定,受益人应为乘客或第三人。  相似文献   

12.
超越新公共管理:平衡控制与自主的渐增复杂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文主要探讨两个学术问题:在公共组织中,新公共管理和后新公共管理改革的新复杂性和分层的特征是什么?我们应如何分析这种复杂性的发展?政治和行政领导在其发展过程中的角色是什么,其他因素在何种程度上产生了作用?论文在简要地概述从新公共管理改革到后新公共管理改革的变化之后,再以挪威两次改革过程为例经验地说明不断增长的复杂性,从而回答第一个问题。论文联系转型模型和新公共管理及后新公共管理改革中平衡控制与自主的经验以更具理论讨论的形式回答第二个问题。将依据磋商性的、文化的和环境的因素在设计复杂性和平衡政治控制与自主中对潜在层级控制是起限制作用还是起促进作用来讨论这些因素。最后反思新复杂性的某些结果。  相似文献   

13.
公共知识分子与法治进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裴毅然  唐禾 《检察风云》2005,(14):28-29
郎咸平作为财务分析专家为中小股民的利益向大公司总裁提出挑战;数位法学专家以“孙志刚事件”为由联名上书全国人大,说明公共知识分子的参政能力在提高,脚踏实地做出具体批评,提出的建议具有可操作性,看到了饭必须一口口吃的现实性。这些,都预示着我国公共知识分子的重大转折。  相似文献   

14.
根据司法部防控和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领导小组部署安排,司法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充分发挥公共法律服务职能作用的通知》,要求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重大政治任务.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发展中大国,人口众多,公共健康问题始终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之一。在Trips框架下,通过的《TRIPS协议与公共健康多哈宣言》和《关于实施TRIPS协议与公共健康的多哈宣言第6段的决议》对我国的药品专利实施制度带来了很大影响,也对我国的药品生产行业带来了很多影响。本文从《多哈宣言》和《实施多哈宣言的决定》出发,在归纳出我国存在的问题后,通过比较和数据分析,从中国的医药产业现状和公共健康服务的实际考虑,我国适用强制许可制度的做法。  相似文献   

16.
张艾妮 《时代法学》2013,(5):104-110
渔业资源的法律属性引起了西方渔业法学界的热烈讨论。渔业资源的公共财产的本质属性导致竞争性捕捞,催生了渔业公地悲剧。美国承继了英国普通法上的公共信托制度并通过本土的判例法,将公共信托原则适用于渔业资源的养护与管理领域。渔业公共信托原则在美国的发展具有渐进性和扩张性。我国1986年《渔业法》固守以捕捞许可为基本手段的行政管理模式。没有引入基于市场的管理方法,缺乏一定的灵活性。本文建议我国修订《渔业法》时,对美国渔业公共信托原则进行本土化改造,使之成为保障我国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柏拉图与孔子分别是古希腊和古代中国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在中西文化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其二者在政治思想和教育思想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也不乏区别。本文主要以柏拉图的《理想国》和孔子思想的集大成者《论语》作为理论出发点,对二者在教育思想上的异同作一些比较分析,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张鸣  冯佳斌 《法学杂志》2012,33(10):134-138
当前我国检察机关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介入了若干突发公共事件。检察机关介入此类事件具有多方面的主体优势,表现出对突发公共事件较强的适应性。然而面对实际难题和法律困境,检察机关必须在介入突发公共事件的机制更新上提出对策建议。增强司法与政治之间互动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已成为检察机关介入突发公共事件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过去的2013年,我国政府结合运动式治理、立法活动和舆论工作对网络言论进行了全方位的治理。互联网的急速发展为中国带来一个前所未有的公共言论平台,促进了公民监督权的行使,带动了中国的法治发展。2013年的互联网言论治理的三部分内容都与公共言论密切相关。其中,"两高"所发布的《网络诽谤解释》着力于对公共言论进行刑事规制,包括对诽谤官员的刑事规制和对政治言论的刑事规制,但是其中的一些做法虚化了宪法所保障的公民监督权。公民监督权是我国法治发展的内在动力之一。进一步理解公共言论的法治内涵,落实公民监督权,是我们对公共言论进行合理规制的前提。  相似文献   

20.
公共惩罚与私人惩罚既相互排斥又相互补充,公共惩罚与私人惩罚的互动可以作为一个解读法律制度的视角。国家为维持法律实施的垄断,通常会对私人惩罚手段(尤其是私人暴力)进行限制,但为节省公共惩罚资源的支出,法律又必须在某些场合容忍甚至利用私人之间的监控与惩罚,公共惩罚资源的有限性迫使国家把私人之间的监控和惩罚视为一项重要的社会控制资源。法律制度的设计应当充分发挥公共惩罚和私人惩罚的比较优势,合理划分公共控制区域和私人控制区域,并努力追求社会控制总成本(即公共控制成本和私人控制成本之和)的最小化。西方近代政治的古典自由主义、中国古代政治的消极无为主义以及公法与私法的区分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这一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