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6年12月4日,意大利就宪法改革举行全民公投。公投以"惨败"收场。随后,该国总理伦齐履行先前承诺宣布辞职。中长期而言,意大利宪法改革公投失败不仅不利于自身政治稳定与经济复苏,对于欧洲经济政治前景亦会产生负面影响。分析在民意背后起推动作用的历史文化、政治文化、政治经济、国际环境等重要因素由此变得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2.
《南风窗》2016,(15)
正英国当局表示,不会有第二次欧盟身份公投,但也不希望在今年内启动脱欧程序。而欧盟四大机构所显露的咄咄逼人的态势,或许会催生英国保守党第二位女首相。6月23日的英国脱欧公投,让全世界跟着玩了一次"心跳"。脱欧派凭借着52%对48%的微弱优势在公投中胜出,英国在加入欧盟43年后终于选择了退出。对于这次公投的结果,英国许多老百姓(尤其是年轻人)感到难以接受,伤心、沮丧,甚至愤怒。7月2日有  相似文献   

3.
王淄 《当代世界》2013,(4):56-57
3月l0—11日,马尔维纳斯群岛(马岛)就"是否愿意维持当前群岛作为英国海外领土的政治地位"举行公投,岛上1518名选民参与投票,结果显示99.8%岛民赞同马岛归属英国。马岛行政当局邀请了来自美国、加拿大、巴西、墨西哥、智利、乌拉圭和新西兰的九名独立国际观察员监督公投过程。阿根廷拒绝承认公投结果,称应通  相似文献   

4.
法国全民公投结果,对<欧盟宪法条约>说"不".荷兰继之.受此影响,本来对"一体化"半心半意的英国,乘机宣布搁置公投.这无疑是欧罗巴大陆的一次"政治地震".这次"地震"是欧盟内外,政治、经济、社会错综复杂矛盾的总暴露.  相似文献   

5.
何乡 《南风窗》2008,(7):21-23
任何事假如说走不通,就不要去做。因为这涉及太多的人,涉及民生,必须为整体利益考虑。因此首先是要改善两岸关系。台湾公投绑大选已经成了一个鸡肋。截至记者发稿时,从目前民调的数据看,两项所谓的"公投"大抵都将以失败告终。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综述了“台独”势力提出和推动公投问题的发展过程和美国政府对公投问题采取的基本态度 ,并进一步分析了美国政府这一态度的原因 ,评价了美国政府在台湾公投问题上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2005年3月14日,中国全国人大十届三次会议以零票反对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它充分表达了全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统一的坚强决心,同时也使我们今后反"独"促统有法可依。☆《反分裂国家法》出台背景2003年末,台湾岛内备党选战正酣,民进党借机推出"公投绑选票"的选举策略。这一招看似选举手法,实际上意味着"台独时间表"的出台。李登辉在2000年就策划"公投、制宪、改国号"的"台独"三部曲,陈  相似文献   

8.
由于台湾地区没有进行国际法意义上的公民或居民自决性投票的权利,所以本文所称的公民投票(referendum),仅指宪法学意义上的公投投票,宪法学意义上的公民投票,按照所表决的对象,通常分为咨询性、制宪性、立法性公投;按照所表决的文本的产生时间,分为事前性公投(或者咨议性公投),事后性公投(如废除某一法案);而按照公投是否为必经程序,可以分为所谓强制性和任意性公投等等。  相似文献   

9.
正在欧洲深受难民危机和恐怖主义威胁的大背景下,英国作为欧盟重要国家通过全民公投宣布"脱欧",将严重冲击欧盟的外交与安全政策,也会极大地削弱欧盟应对中东乱局的能力,而英国也无法在日趋复杂的全球反恐形势中独善其身。2016年6月24日,英国通过公投宣布"脱欧"。英国是一个与中东有着深厚传统关系的欧洲国家,英国脱欧,不仅会影响到英国对中东的政  相似文献   

10.
由于伊斯兰党"阵前倒戈",号召逊尼派民众支持这一"并非一锤定音的宪法" 10月15日的宪法公投终于在千呼万唤之下得以顺利举行,并最终获得通过。  相似文献   

11.
"3·20"倒计时     
连扁当面辩论,已成为提升竞选质量的唯一方法。"3·20"逼近,"公投"议题再掀波澜。  相似文献   

12.
最近一段时间,伴随2004年台湾“大选”的日益临近,陈水扁为摆脱政经困境,拉抬低迷的选情,不顾政治后果,无视外界的抨击与反对,在所谓“公投是国民基本人权”的晃子下,坚持要在明年选举前推动“公投制宪”,并在“过境”美国时,借用美国媒体公开喊出“公投制宪建国”的口号,妄图推动“公投台独”国际化。  相似文献   

13.
《南风窗》2016,(14)
正卡梅伦3年前提出的公投动议,之所以最终结出"苦果",不是英国独立党"拒斥欧盟内部劳工移民"、保守党疑欧派"叫停欧洲中央集权计划"就能概括的。"同床共枕43年,说离就真离?"英国脱欧公投6月24日的开票结果让金融市场大吃一惊,英镑瞬间贬值到1985年的低位。"脱派"领袖法拉奇兴奋地宣布,前一天的投票日是英国的"独立日"。反对脱欧的英国首相卡梅伦则霎时蔫了,随后发表声明称尊重民众的选择,他本人将辞去首相职务,希望在今年10月保守党会议时选出新的党首来代替他。  相似文献   

14.
正2016年6月24日,英国脱欧公投结果出炉,英国脱欧派以51.9%的选票胜出。英国将退出欧盟。此次公投将对英国、欧盟的政治经济乃至世界政治格局都产生重大影响,尤其是欧洲一体化的未来及欧盟的应对将受到举世瞩目。英国退欧事件或许能使欧盟其他成员国团结起来共渡难关,因为"危机"历史上就是欧洲一体化前进的动力。  相似文献   

15.
李靖堃 《当代世界》2014,(10):32-35
<正>2014年9月18日,苏格兰400万常住居民举行公投,以决定苏格兰是否将成为一个独立主权国家。这一公投举世瞩目,因为无论其结果如何,都将对英国的未来产生深远影响。目前,此次公投已尘埃落定,苏格兰将继续留在英国,英国的统一和完整得以保持。但是,此次公投的原因及其影响,仍然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16.
《南风窗》2016,(14)
正欧盟范围内发生的任何一件大事,似乎总能把欧盟与危机联系起来。此前有恐怖袭击、难民危机、欧债危机,现在是英国公投结果宣布支持退出欧盟。英国退欧阵营给出的理由是,离开是为了拯救英国—免受欧盟经济的拖累与难民危机的冲击。留欧阵营的理由也类似—脱离欧盟会给英国经济造成严重损害,同时还会撕裂英国社会。两种截然不同的立场,被救世主情结有效地统一起来。英国退欧公投,或许有"光荣孤立"的传统作祟,但围绕公投的辩论所体现出的救世主心态却  相似文献   

17.
民进党举办"公投",就是挑起族群意识,激化省篇情结,利用台湾人民想当家作主的美好愿望,为自己谋取私利。  相似文献   

18.
阿扁慌了     
猴年春节前后,台湾选情依旧处于紧张的高温状态之中,但是整体情势已经有了戏剧性的转变。有利于蓝军的局面出现了,而面临众叛亲离内忧外患的阿扁,显露出焦虑和疲态。外患:国际社会不支持公投阿扁的"320公投"的议题共有两个,第一个是"如果中国大陆不撤除飞弹,不放弃对台湾使用武力,是否赞成政府增加购置反飞弹装备?",第二个则是"是否同意政府与中国大陆展开协商,推动建立两  相似文献   

19.
2016年6月的英国脱欧公投,作为民主政治晚近的一个大型实践,给了我们一次难得的近距离反思民主政治的机会。分析英国脱欧公投,我们可以看到现代民主面临的双重结构性困局:民主结构性地产生政治冷漠与民主结构性地制造社会隔裂。前者导致了实质意义上的"民主赤字",而后者则使整个人民统治自身(民主之本义)成为一个"幻想"。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进一步印证了这一论点。  相似文献   

20.
刘成 《当代世界》2019,(9):23-29
英国"脱欧"公投引发了英国主权与欧盟超国家治理之间的矛盾,英国的外交政策与国际发展之间的联系将变得愈发紧密,并牵动英国、欧盟与北约等多边关系的走向。"脱欧"后的英国对国家的掌控将有所加强,但其在欧洲和全球的地位和影响力将遭受挑战。英国"脱欧"是其传统对欧政策和现实政治交织的产物,"脱欧"公投呈现出英国地域、阶层和族群的差异性。英国政党的对欧政策不能完全违背传统对欧政策的"孤立主义"原则。英国未来将面临诸多调整,成功与否取决于政党能否达成共识,并使其成为真正符合"人民意志"的期待。回归历史与传统则是英国发展的基本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