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一国在面对由崛起国而引发的权力体系结构变化时,囿于自身政治、经济、军事力量的局限性,为抵消潜在的风险和可能的威胁,易对崛起国或潜在霸权国实施"对冲"战略。根据一国对威胁认知及相对能力的强弱,其实施的对冲战略强度也不尽相同。本文在综合运用对冲战略分析框架并引入影响"对冲"强度变化的因素后认为,相较之前,2015年后日本在南海问题上对华实施了牵制和制衡成分较为凸显的"强对冲"战略。这种转变是在日本南海威胁认知度提高,"对冲"中国相对能力增强及与中国信任程度持续走低的情况下,做出的对本国利益较为有利的战略调整。  相似文献   

2.
在美国亚太战略的影响下,俄罗斯结合多重利益的需要,以实用主义为原则,采取"选择性战略协作"的南海政策,一方面强化与中国的交流与合作,以抵制来自美国及北约的战略压力,应对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另一方面,加强与亚太国家的联系,谋求区域影响力,平衡中国带来的挑战。俄罗斯这种"选择性战略协作"的立场深深影响着中国的海洋争端。因此,中国应针对俄罗斯的南海政策,制定相应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3.
试论美国对华的对冲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对华实施两面下注的对冲战略,一方面深化融合政策,承认中国已经成为国际体系的正式成员,进而促使中国成为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与美国一起维护国际体系;另一方面则采取新的大国结盟战略,强化亚洲安全合作,进行一系列军事调整,对中国进行现实型的军事威慑与围堵.美国力图以此对华促变,化解中国崛起对美国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美国和其他相关域外大国推出"自由开放的印太"概念之后,东盟及其成员国相继做出回应。本文认为,迄今为止东盟国家所表现出来的微妙反应意味着它们会遵循对战略不结盟与对冲的一贯承诺。东盟国家的模糊回应也反映出"四方安全对话"成员国缺乏对印太的共同愿景和战略。而美国对中国采取的强硬立场削弱了东南亚国家的对冲能力,加重了它们选边站的压力;压力之下的东盟各国可能会有选择地与中美进行合作,而不是完全站在某一边。因此,东盟的区域中心地位问题愈益显得重要。  相似文献   

5.
"颜色革命"与中俄美三角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在独联体地区策动"颜色革命"是为巩固单极霸权的一项战略举措,它触及俄罗斯的国家核心利益,同时也对中国西部安全形成威胁。但"颜色革命"的效果并不如美国所想,俄美关系恶化,中俄战略协作关系全面发展,使美国陷入战略困境。中俄美三角关系出现新的格局。  相似文献   

6.
冷战结束以后,美国面临一次战略机遇,将昔日的对手俄罗斯转变为合作伙伴;二战结束以后,美国也曾面临过类似的机遇:将欧洲最大的战争机器德国转变成盟友。美国对俄罗斯与联邦德国实施的经济战略后果迥然不同。冷战后,美国对俄罗斯的经济战略是失败的,它让俄罗斯与美国的关系日益疏远;而二战结束以后,美国对联邦德国的经济战略则取得了成功,将往日的对手转变成了盟友。本文试图指出:冷战结束以后,美国在俄罗斯转型问题上实施了消极的对外经济战略,既没有减免俄罗斯背负的债务负担,也没及时有效地提供援助。俄罗斯的经济困境导致了其国内政治困局,也使得俄罗斯民众和精英对西方国家的认知越来越负面,美国失去了一个可能的合作伙伴。与此形成对照的是二战结束以后,美国协助昔日的对手德国进行经济重建,并通过实施马歇尔计划进行大规模的国际援助。这样的经济战略最终也惠及美国。因此,即便是相互竞争的国家,国家利益也存在关联性。随着当代世界安全结构的变迁,大国的利益半径在扩大,关联利益日趋明显。要实现自身的国家利益,就需要关照包括竞争对手在内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7.
从"战略经济"来看,无论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的响应、境内基础设施建设还是能源供给1,俄罗斯对中国都有着重要意义,但其财政能力、经济体制以及对中亚地缘政治经济之警戒等因素对上述事项形成了潜在的制约和阻碍;从"战略军事"来看,急剧增进的俄罗斯角色是其对华之军事意义,但亦有着间接且深远的负面影响,即中美在西太平洋军备竞赛的相应加剧和来自美国及其军事同盟国的疑虑;从"战略地缘"来看,俄罗斯作为重大战略和外交伙伴所产生的重要助力,增强了中国的地缘战略能力,但相应也会损及中国与美欧的关系,潜在地增添中亚、东欧国家的对华不满与担忧,中国由此亦有可能被俄罗斯拖入与自身利益关系甚少的重大国际纠葛和风险。  相似文献   

8.
自莫迪政府上台以后,印度从表态和反制措施两方面来对"一带一路"进行"对冲",并随着时间推移不断进行发展变化。本研究运用"对冲"理论分析了印度对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所采取"对冲"战略的发展变化及其影响,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美国对华对冲政策进入了"相互依存加制度约束"的新阶段,出现了新特点。中国的某些邻国也配合美国政策,增加了其对华平衡政策中的对冲性因素。中国外交应认识新现象,提高制度建设能力,应对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作为经济军事力量弱小的国家,越南和菲律宾都通过实施对冲战略规避与中国在南海对立相争而导致对华关系恶化的风险,但是结果却不尽相同。中越邦交恢复正常后双边关系大局几乎不受南海问题影响,而冷战后中菲两国关系不时被南海问题绑架。文章认为越菲两国南海对冲战略的策略结构差异导致了不同结果的出现。越南的南海对冲战略以低对抗性的接触策略为主,而菲律宾以高对抗性的平衡策略为主。两国南海对冲战略的策略结构差异反应出越南和菲律宾对中美这两个大国不同的看法。这样的看法建立在越菲两国在过去与大国长期互动的实践基础之上。越南以史为鉴,高度重视中越关系大局和平稳定,在南海问题上坚持对中国的接触策略,同时奉行"战略自主"的外交原则,避免再次卷入大国政治。菲律宾习惯于依赖美国提供的安全保障以及美国在国际问题上的影响力。长期以来菲律宾对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的介入怀有脱离实际的期待。美国推出"亚太再平衡"战略后菲律宾有恃无恐,在南海问题上大胆地执行了"亲美"路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