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众传媒是大众传播媒介的简称,大众传媒的社会功能是真实、客观传播社会信息。满足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引导普通民众追求高雅的精神文化消费。[1]网络媒体是新兴大众传播媒介.网络媒体与传统的电视、报纸、广播等大众媒体一样,都是传播信息的渠道。是交流、传播信息的工具.信息载体。  相似文献   

2.
《党课》2011,(14):48-48
强调加强社会管理,是因为我们长期以来只注重政治建设、经济建设,忽视了社会建设,从而导致我们的社会管理力量薄弱、水平滞后,民众的丰富需求难以满足,并非是出于维稳;倡导创新社会管理,  相似文献   

3.
舒炜 《廉政瞭望》2011,(13):2-2
无论是富庶繁荣的汉唐王朝,还是盛极一时的奥斯曼帝国和苏联,世界历史上所有的政权更替,虽然诱因各不相同,但无一例外的根本原因都一样:当外界发生了重要变化的时候,执政者无法适应而导致灭亡。这告诉我们一个真理:执政者必须适应时代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理论与当代》2008,(7):55-56
余新忠在50月19日的《21世纪经济报道》上撰文指出:从历史上看,中国历来都比较重视灾荒,历代都有官赈。特别是到了清代,更是发展形成了非常严密而系统的救灾制度。但也必须指出,清代灾荒救济偏重周济受灾群众,安定社会,而缺乏以受灾群众为出发点的救护民众生命、保障民众生活的救济。由此可见,我们传统的救灾特点,真正关心的其实并不完全是老百姓的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5.
实施区域“文化强势”战略,有利于凸显各地各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标识,打造地域个性;有利于真正落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要求的战略目标,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有利于打造区域核心竞争力,为一地一域的经济发展提供可持续力;有利于缓解民众对所辖地的认同感压力,促进社会和谐;有利于引导一地一域文化由传统向现代的融合过渡,提升本土文化的时代水平,满足各层次民众的文化需求。制定“文化强势”战略必须依照四大法则来推究:明确概念性;重视科学性;保持渐进性;坚持实践性。  相似文献   

6.
李菁 《学习月刊》2013,(23):50-52
赋税随着闫家的诞生而出现.作为国家的特征而存在。任何国家都要征收赋税,然而.征收必须适度.既要满足因用.义要保障民生。历史上.因横征暴敛导致民众反抗、推翻政权的事例屡见不鲜。明智的统治者无不殚精竭虑.在合理征收、互相兼顾上下大功夫。南宋在北宋废墟上建立.外患内忧交织.  相似文献   

7.
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的执政为民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玉福 《理论学刊》2004,1(1):18-21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的第一个国家政权,毛泽东作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主席,高度重视这个新型国家政权的建设,他强调苏维埃是民众自己的政权,它完全依靠于民众;苏维埃政府的政策是为了·民众利益的政策,它的实施应使民众成为享受文明幸福的人;苏维埃的工作人员应树立新的工作作风,成为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的人民公仆。毛泽东阐述的这些思想,对于当前和今后国家政权的建设与巩固都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社会教育是抗战时期中共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实施的一项重要社会政策。其目标是在实现扫盲教育的同时,对民众灌输民族意识、国家意识及中共所主张的意识形态和道德观念,激励民众参与政治的热情,其终极目的是要民众对中共政权以及各项政策的最大限度的认可。因此,抗日根据地的社会教育既是群众性的扫盲运动,又是中共在根据地进行的一场全面的政治动员,而后者显得更突出、更重要。民众在接受社会教育的过程中,逐步接受了中共政权为他们设计的政治行为模式、生产组织模式、社会组织和生活模式等,民众也逐渐脱离了旧权威的势力范围。因此,社会教育提高了民众和中共政权之间的亲和力,使中共逐步实现了对根据地乡村社会资源的全面控制。  相似文献   

9.
胡启南  蔡萍 《求实》2007,(10):44-47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必须努力推进政府公共服务的创新。推进政府公共服务创新,要切实转变政府管理理念,科学确立政府公共服务的重点,着力推进公共服务"四化"进程,努力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全面提升政府社会治理能力,以期为社会和民众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公共服务,满足社会和民众的公共需求。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动因作了细致入微的探讨,同时也简要分析了合作破裂的主要原因。作者认为,国民革命的客观需要是国共合作的根本动因,至于直接动因,在国民党方面主要是:联俄必须联共的考虑,“补充新血液”、改组和发展国民党的愿望,发展、完善三民主义的需求;在共产党方面主要是:壮大本党力量的考虑,使本党活动公开化的愿望,扩大本党影响、提高民众觉悟的需求。国共合作之所以破裂,一是缘于“党内合作”形式不易化解矛盾,二是缘于国民党及其政权的蜕化变质。  相似文献   

11.
一个政党要夺取政权、巩固政权首先要有合法性基础。执政为民是党执政合法性的基础和要求 ,两者具有内在的逻辑关联。夯实合法性基础必然要求党在新形势下进一步践行执政为民 ,而合法性基础的稳固也会进一步促进执政为民的顺利展开 ,满足民众的价值需求 ,执政为民与政治合法性之间的良性互动必将使政治系统更加稳固与高效。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包含的问题很多,都需要我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地采取正确的政策和措施,一个一个地逐步加以解决。但是解决中国所有的困难和问题,都集中到一点,就是必须把发展放到首位,“发展才是硬道理。”我们长沙大学近几年来所走过的历程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那么,如何去谋求发展呢?我们在实践中感觉到,必须从自身的客观现状出发,实事求是地去谋求发展。一、抓住机遇来发展为什么在机遇问题上,邓小平反复告诫人们:“要抓住机会,现在就是好机会。我担心丧失机会。”“丧失机会,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呢…  相似文献   

13.
何冰 《学习月刊》2011,(24):15-16
推进社会发展.必须以人为本.这是一条不可争议的原则。站在政府角度说.需要正确分析人的需求.有的放矢的做到以满足人的需求为己任:站在人民的角度说.也要正确认识人的需求.将自己在一段时间的需求给以合理定位.争取政府定所能及的给以满足.将以人为本的原则落到实处.让人民满意.使政府欣慰。为此.我们有必要对落实以人为本的满足人的需求进行辩证思考。  相似文献   

14.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的冲击,无论是欧洲左翼政党还是右翼政党都深陷信任恐慌和执政危机。欧洲左翼政党为了适应社会结构深层变迁、民众需求日趋多元和危机处理亟待新范式的现实境况,重新深刻审视自身执政理念而提出重回公平正义,倡导多元共生、合作共赢等价值取向,并以此为指导制定纲领和主张,以求夯实民众基础、提高执政能力和谋求国家政权。深刻探究和把握欧洲左翼政党的整体价值取向希冀为探寻其发展规律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邵东云 《发展论坛》2002,(12):22-22,30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以身作则,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始终做到清正廉洁,自觉地与各种腐败现象作坚决斗争。面对执政条件和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各级领导干部在如何对待权力、如何使用权力等问题上应该有清醒的认识,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权力观,把自己手中所掌握的权力当作为人民谋利益的工具。摆正权力与人民的关系。权力是政权的具体化,政权是上层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上层建筑是由特定的生产关系决定的。生产关系的基本内容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因此,权力的归属最终是由特定的生产资料所有…  相似文献   

16.
《党建》1996,(Z1)
全面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繁荣文艺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党的六中全会《决议》强调指出:“发展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哲学社会科学等文化事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对于提高民族素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作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7.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的冲击,无论是欧洲左翼政党还是右翼政党都深陷信任恐慌和执政危机。欧洲左翼政党为了适应社会结构深层变迁、民众需求日趋多元和危机处理亟待新范式的现实境况,重新深刻审视自身执政理念而提出重回公平正义,倡导多元共生、合作共赢等价值取向,并以此为指导制定纲领和主张,以求夯实民众基础、提高执政能力和谋求国家政权。深刻探究和把握欧洲左翼政党的整体价值取向希冀为探寻其发展规律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陈新汉 《唯实》2000,(2):3-8
民众评价活动是社会评价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包括舆论、谣言和民谣等。研究民众评价的本质、作用及其所引发的悖论,就能具体地理解民众评价的内在机制。这对于我们正确地对待社会中的舆论、谣言和民谣,是有重大现实意义的。 一、群体、群体主体和民众评价 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现实的个人都力图避免孤立状态而聚合为群体,因而,群体便成为个人存在的普遍形式。 群体的形成需要三个要素:其一,共同活动。共同活动的前提是个人的独立活动,个人总是以某一方面的独立活动能力而成为群体的成员。众多个人共同…  相似文献   

19.
江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和对策刘雪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含义是指: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满足后代人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实现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的发展模式。中国作为人类社会中的一员,又是人口众多,资源稀缺,经济和科技水平都比较落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关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逻辑思考贾高建内容提要:作者认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应坚持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战略原则。实现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必须以社会各领域间的客观联系为依据,必须遵循这种客观联系的内在逻辑;生产力是整个社会结构体系的最终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