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无论是富庶繁荣的汉唐王朝,还是盛极一时的奥斯曼帝国和苏联,世界历史上所有的政权更替,虽然诱因各不相同,但无一例外的根本原因都一样:当外界发生了重要变化的时候,执政者无法适应而导致灭亡。这告诉我们一个真理:执政者必须适应时代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文豪 《廉政瞭望》2010,(1):44-44
从毛泽东书盈四壁的中南海“菊香书屋”到西方出版界推崇的“总统书单”,人们一再被提醒:管理国家,可以在执政者的读书中寻找线索。  相似文献   

3.
反腐倡廉是关系到人心向背和执政党、执政者生死存亡的大问题。反腐是指执政党、执政者反对政治堕落、经济贪污、道德败坏之意;倡廉是指执政党、执政者倡导廉洁从政、为政清廉之意。反腐实质上是一种“破”,“破”只是一种手段,“立”才是目的,通过反腐要达到直接目的是倡廉。  相似文献   

4.
《理论与当代》2011,(2):55-56
柳斌杰在11月29日的《第一财经日报》上撰文指出:执政者和研究者要把目光从金融危机转向战略产业安全。许多政治家、银行家、经济学家把精力放在应对金融危机上,  相似文献   

5.
中国城镇化进程面临的困境在于:我们既不可能维护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也不可能马上废除这一结构.而只能通过逐步的体制变革与经济发展来逐渐化解这一结构。这不仅需要时间,更需要执政者高超的平衡技巧与施政能力。  相似文献   

6.
信息素质与执政能力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桂林 《探索》2005,(2):37-39
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是十六大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笔者认为,执政者的执政能力与其信息素质密切相关,信息素质是执政者的基础素质之一,信息能力是执政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提高执政者的信息素质的角度,论述了信息素质与执政能力的关系、信息素质的科学含义、执政者如何提高信息素质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王春 《廉政瞭望》2011,(11):2-2
孟子说:土地、人民、政事,国之三宝。 重视民意,注重“纳谏”,中国古代有见识的执政者“为民做主”、“爱民如子”,从而迎来阵阵喝彩声。然而“为民做主”折射出的却是“民以君为主”的恩赐式的传统民本思维,并非把百姓当成真正的主人。  相似文献   

8.
《党建文汇》2002,(19):12-12
广东省委党校韩锐撰文:今天,当我们观察世界、观察历史的视角更加客观的时候,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诸多为政者所必须遵循的客观要求。比如,所有执政者都必须获得社会绝大多数公众的支持,前提条件是要不断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各种需求,这是政权稳定的基础。为此,所有执政党都必须做到:一、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为稳固政权。为满足民众生存、发展的需求提供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9.
《理论与当代》2011,(9):61-61
7月19日的《环球时报》刊登社评说,截至18日,中央98个部门中有30个根据国务院的要求,首次公开了2010年度“三公经费”,舆论在紧盯着剩下68个部门的动作。由人民监督执政者,尤其监督执政者怎么花钱,我们谈了很多年,现在到了动真格的时候。诚然,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只是一个启动,改革改到政府自己的头上,  相似文献   

10.
孔老夫子有句名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与此意相近的还有一句:“苟正其身矣,於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纵观《论语》一书,类似的话,孔子讲过若干遍。可见,在他看来,执政者自身的品行如何,对“令”能否行得通是起首要作用的。  相似文献   

11.
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就是执政者的成就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群 《新湘评论》2009,(12):22-23
英国哲学家休谟曾说过:“一切人类努力的伟大目标在于获得幸福”。悠悠万事,人民幸福为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就是执政者的成就感。株洲市委、市政府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把惠及民生的件件实事汇聚成增进人民福祉的滚滚暖流,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阳光雨露。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以来,江泽民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强调指出:领牙子邪一定要讲政治。讲政治涵盖的内容很多,但从根本上讲,政治问题主要是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讲白了,就是执政者如何同人民价众保持密切联系的问题,就是执政者能否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的问题,这是重大的政治久向、政治立场和政治观点的原则问题。众所周知,为政之要在于“安民”,民安了,国也就“泰”了。所以,我们党的领导干部要正确认识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摆正自已向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实际上,人民是根,我们是枝叶,枝…  相似文献   

13.
水风  成纪 《廉政瞭望》2004,(12):16-18
对执政者而言,改革发展,不仅仅是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民的艰苦奋斗,同时也是与私心贪欲进行的殊死较量。  相似文献   

14.
石品 《当代党员》2010,(12):42-43
转变发展方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对各级执政者智慧、组织和良心的一场大考。  相似文献   

15.
郝慧 《学习月刊》2009,(10):72-72
人的适应,是指人应对外部环境、客观条件的变化时.主动或被动进行的需求调节与状况应对的过程。以人本身为审视对象.人的适应分为生理适应和心理适应;从人的主观意识看.分为主动适应(积极适应)和被动适应(消极适应):以人的相对方划分,分为自然适应和社会适应:从需求调节与状况应对的效应看.分为顺利适应和不顺利适应。  相似文献   

16.
秋榛 《新湘评论》2013,(21):28-29
《礼记》有曰:“礼仪之始,在于正衣冠”。中国古代新生入学的第一课就是“正衣冠”,有“先正衣冠,后明事理”的说法。孔子对即将出仕的子路说,执政者,应外正衣冠礼仪,内正品德心灵。党员干部“正衣冠”,关键是要正思想、正言行,这样才能真正保持自身的良好形象,赢得人民群众的认可。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络所具有的全球性无障碍传播功能,一方面为执政者扩大自身影响力、展示自身形象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便捷通道;另一方面又使执政者的媒体话语主导权受到极大的削弱。执政者要掌握并巩固网络媒体的话语主导权,像对待传统媒体那样采取“堵”、“防”,甚至“封杀”的手段,只是下策。惟有顺应潮流、因势利导,才能更好地主导网络舆论。  相似文献   

18.
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就是说,执政者在道德上要率先垂范.才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要求其党员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提高执政能力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检验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重要标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必须引导广大党员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践行正确的荣辱观。  相似文献   

19.
当下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存在两大突出特点:一是社会矛盾的凸显;二是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这两大特点.使维稳和维权成为执政者必须认真面对和谨慎处理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谷峰 《党史文汇》2009,(10):18-22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回顾山西省城太原面貌的沧桑巨变,历数对此做出过重要贡献的执政者灿若群星,已故的麻贵书同志就是其中一个杰出的代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