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认为自由是人的本质,也是每个人的应有权利。自由具有历史性、阶级性,与人的社会属性密不可分。自由的实现依赖于法律的保障,但是自由并非无所约束,法律保护自由但也是自由的界限。马克思认为,只有在消灭了阶级对立的社会主义社会中才能实现真正的自由。马克思关于自由与法的思想对于当代法治建设具有重要启示,即人民自由权利的实现是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具有阶级性的自由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法治建设是不断发展完善的长期过程。  相似文献   

2.
田明 《岭南学刊》2014,(6):112-117
马克思的社会存在本体论围绕着人的自由问题而构建出来。在其中,个体目的是自我意识与社会意识衔接的基础。若没有人的现实目的就不可能存在着一个具体的、被体验到的社会。马克思历来主张"人应立足于社会现实"。强调个体目的是马克思思想的本体,并不是提倡个人主义,而是要在个体目的中呈现出社会维度,从而为解决个体与社会的矛盾冲突提供理论支撑。马克思认为人应该具有自主性,没有自主性的人谈不上自由而全面发展。但自主的个体必须在社会中被合理地规范,以使其成为纯粹的,与人的类本质相统一的个体。个体与社会的矛盾只能在目的论范围内求和解,而不是在形式因的角度找到一个外在的准则。  相似文献   

3.
邱光政 《传承》2008,(10):34-35
"自由个性"思想是马克思关于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思想的论述,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正如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马克思"自由个性"思想的形成有着深刻的社会基础,即当时资本主义的发展壮大以及隐藏在其中的尖锐的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4.
"自由个性"思想是马克思关于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思想的论述,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正如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马克思"自由个性"思想的形成有着深刻的社会基础,即当时资本主义的发展壮大以及隐藏在其中的尖锐的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认为自由是人的本性,是人的自觉自主自决的生活状态,是实践和认识活动中主体和客体的能动统一。资本主义社会的自由具有合理性和局限性,这种二重性背后隐藏着客观的政治逻辑和经济规律。共产主义社会是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人类走向自由的途径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文化教育,实现政治社会化,建立代表共同利益的真实集体。深入探讨马克思的自由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一生追求的是人的自主性、创造性和自我实现,而其中内蕴恰恰和德国的新个人主义相契合而与法国原子式的个人主义相反。对个人利益的关注构成马克思新个人主义的一个重要主题。马克思在考察个人时,始终把社会放在个人的前面,这是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根本性变革,从而使个人真正有了依托。马克思实质上认为个人的自由才是最重要的,为了每个人的自由获得保障,也需要国家(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和社会(共产主义时期的"自由人联合体")。  相似文献   

7.
以赛亚·伯林区分了两种自由——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马克思被伯林划入了积极自由的阵营,并受到伯林的批判。伯林批判马克思的积极自由会通向奴役和专制,"理性主义"是这种自由的形而上学基础,伯林批判马克思的历史观是"历史决定论",并将俄国马克思主义实践的恶果归因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事实上,马克思的"自由"并不是伯林意义上的"积极自由"。布伦克特对马克思的自由观进行了当代阐释,他认为马克思的自由观有三层维度、双重意蕴,其致力于促进自由的实现,是一种实质自由,这与当代的阿马蒂亚·森的实质自由观在旨趣上是一致的,本质是真实的个人自由。这种阐释深化了对马克思自由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马尔库塞追寻马克思的自由王国思想,设计"自由社会"的理想图景,和马克思一样认为个人自由的实现是理想社会的标志。但在自由的范式和自由实现的路径上,马尔库塞与马克思存有明显的分歧,尤其是他脱离社会历史实践去寻求人的本质回归的思想,透露出他对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和社会历史观的误读。  相似文献   

9.
<正>年过古稀又加五,夜深人静,仰望星空,静观世态,细品人生,追问、思考人之个体生命的价值,思索做人之道。联想到马克思引导人们共同追求的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共产党宣言》)按照马克思的说法,每一个人自由发展,就是天下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而一切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就是马克思的崇高价值目标和理想追求。正因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所以,先有个体人的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共产主义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指出 ,共产主义社会“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资本论》第 1卷第 649页 )马克思和恩格斯还说过 ,在共产主义社会中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卷第 2 94页 )为什么马克思和恩格斯反复强调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的发展是“每个人”的发展 ,并且把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作为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呢 ?这是因为 ,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说的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归根结底是指每个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在他们看来 ,以往所有社会的缺陷都在于在那些社会中人类整体的发展是以牺…  相似文献   

11.
在20世纪的政治哲学家中,阿伦特对马克思革命观的解读尤为独特,其核心论点是批判马克思将革命目标定为解决以消除贫困为核心的"社会问题"而不是解决以开创自由为核心的"政治问题",脱离了革命的原旨。遗憾的是,阿伦特未能理解,在资本主义现代性条件下,马克思将"贫困作为第一位的政治力量",通过推翻私有制实现人的普遍解放,正是为创建崭新自由政治体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把按劳分配规定为“资产阶级权利”,这是《哥达纲领批判》中的一个“斯芬克斯之谜”。以前有一种比较普遍的观点认为,马克思先用小商品生产者的尺度来衡量按劳分配,然后又拿发达的商品生产(即资本主义生产)的尺度来衡量小商品生产,通过这样曲折的道路就找到了按劳分配和资产阶级权利之间的同一性。本文认为马克思在衡量按劳分配时,所使用的是自由劳动的尺度,也即马克思是从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从劳动是人的第一需要的角度来衡量按劳分配的“资产阶级权利”性质的。当然,关于什么是自由劳动,以前也只是一些特征设想,而缺少历史分析。本文详细分析了劳动发展史,并以此为根据提出了对“资产阶级权利”的新理解。  相似文献   

13.
王利军 《前沿》2012,(17):49-52
以往我们将马克思的自由观理解为对外在必然性的认识,通过哲学史的考察我们发现这种自由观其实是斯宾诺莎的自由观,这种自由与必然处于二元分裂的状态,还远远没有达到德国古典哲学的高度,因而更不可能是对马克思自由观的科学阐释,反而由于我们将自然认识领域的自由观推广和应用到社会历史领域,从而造成了恩格斯与马克思自由观的分裂,也造成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二元分裂.在马克思看来自由不自由不是人与物的关系问题,而是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他发现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本逻辑的必然性不过是人的异化的表象,于是他将这种必然性收归到人自身,即通过对异化的扬弃来解除资本逻辑的铁的必然性,实现对象化与自我确证、自由与必然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不是“人学空场”,人学理论是马克思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共产主义的理想目标和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共产主义,在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社会主义就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按通常理解,马克思所讲的人包括个人、人类或集体、社会等多种形式,但面对人类存在的现实乃至历史,马克思首先看到的是“有生命的个人存在”。马克思说:“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因此,第一个需要确定的具体事实就是这些个人的肉体组织,以及受肉…  相似文献   

15.
在马克思之前,对自由的探索主要体现为两条进路:一条是从摆脱束缚出发的外向型进路,一条是从实现"自我"解放出发的向内型进路。两条进路遇到的困境表明,自由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寻求沟通主体与限制的纽带,马克思认为这一纽带是实践。马克思以实践为切入点,提出自由不仅是人的使命,也应落脚于人的解放,自由应还原为自由时间。  相似文献   

16.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人为本是马克墨主 义一以贯之的重要理念。马 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 核心是人的发展,离开了人 的发展就不可能有社会的发 展。人既是社会存在和发展 的前提,也是社会发展的目 的。马克思认为未来社会是 “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 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 式”,认为人的全面、自由发 展和全人类的解放是衡量社 会发展的最高标准。胡锦涛  相似文献   

17.
洪波 《理论月刊》2006,(6):20-22
世界历史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以来人类历史发展趋向的科学概括,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马克思终其一生所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世界历史的前途是共产主义,而共产主义正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社会,在那里,人的全面发展的逻辑与历史的双重内涵达到了最后的统一。因此,世界历史与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一个统一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8.
"实践"与"劳动"相比,增加了社会历史性、生产关系等层面的内容.实践的对象,不但包括自然界,也包括社会领域.而劳动的对象只是自然界.但是,实践派美学作为我国文艺学、美学领域的主流理论,忽略了二者的区别.它从劳动的对象化理论出发,引出艺术的自由是对"必然性的认识".这种自由是属于生产力领域的自由.其实,马克思的自由是指生产关系领域的自由,而不是指面对自然界的生产力的自由.艺术作为一种实践,所关注的对象是人自身,不是实践派美学所说的自然界.因而,艺术所追求的自由是人自身的自由,是属于生产关系领域的自由.  相似文献   

19.
文华良 《前沿》2010,(8):45-47
正义是人类社会恒久而常新的话题,是人类对理想社会追求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马克思十分关注正义问题,他认为正义是与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社会政治制度有密切的联系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是剥削制度、非正义的制度,终究要被消灭。马克思追求的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全人类彻底解放的正义。当前,马克思的正义理论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杨文圣 《前沿》2012,(18):36-38
理性自由思想是马克思《莱茵报》时期最重要、最核心理论.马克思提出自由是人的全部精神的类本质,而新闻出版是人类自由的真正实现,法律是人民自由本质的真正表达,理性自由的国家是人民精神力量的真正代表.深入解读马克思《莱茵报》时期的自由观,对于我们正确把握马克思早期思想的真谛以及其世界观转变的动因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