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对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使落实科学发展观有了更加丰富的内容和更为深远的意义。在监狱人权保障工作中落实科学发展观,应该努力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积极构建科学和谐的监狱人权保障机制。主要包括: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权观,建立罪犯利益的表达机制;按照协调发展的原则,建立罪犯权利和行使机制;贯彻全面发展的理念,完善罪犯权利的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2.
人权的法律保障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冬梅 《河北法学》2007,25(10):79-82
和谐社会应当是依法保障人权的社会,人权不仅需要法律保障,更需要健全而完善的法律体系的保障.因此,有必要从立法、司法等方面完善人权法律保障体系,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3.
人权保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目标,而保障弱势群体的人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当前农民工这一弱势群体的人权问题日趋严峻,势必影响到社会的公正、稳定与和谐。因此,必须通过完善宪法、加强人权立法、确保执法与司法公正来逐步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4.
教育公正问题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尤其是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教育公正的缺失对社会和谐的消极影响显而易见。本文从该背景出发,讨论教育公正对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分析现阶段教育公正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转变教育观念、完善教育制度和加大教育投入以及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等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5.
和谐社会建设背景下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大学生的生命意识淡薄的现象日趋严重,生命教育正在成为现在高等教育乃至将来高等教育的一个主要话题,特别是在当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生命教育的提出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阐述了在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生命教育的内涵、分析了当前大学生生命意识淡薄的主要原因、并探讨了生命教育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和谐社会的本质是以人为本和尊重人权,真正的和谐社会必然建立在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基础之上。以女性为代表的特殊群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中坚力量,而女性群体面临的诸多问题究其本质在于女性的人权保障问题。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从宪政的高度保障女性群体的人权,真正撑起和谐社会的“半边天”。  相似文献   

7.
国家兴旺繁荣,百姓安居乐业,这是中国人民世世代代追求的一种社会状态——和谐社会。监狱在众人眼中可谓是人间地狱,与和谐社会不但不能扯到一起,而且是完全相反的生活环境。然而,在全国人们为构建和谐社会而努力奋斗的时候,更应该关注监狱这么一个特殊的地方,因为只有这里和谐了,和谐社会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8.
1案件背景 学界普遍认为,安乐死一词源出希腊文Euthanasia,是由美好和死亡两个词所组成,其原意是指舒适或无痛苦地死亡。现代意义上的安乐死至今尚无一个统一完整的定义。《布莱克法律词典》把安乐死解释为:从怜悯出发,把身患不治之症和极端痛苦的人处死的行为或做法。随着人权运动的普及和影响,安乐死成为人们争论最为激烈的人权话题之一。美国各州对安乐死的立法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9.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人权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权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要议题,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处理好人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人权与发展是和谐社会的两大巨轮,彼此依存、相互促进;人权既是发展的目的又是发展的手段;而通过以人权为基础的发展方法,发展实质上成为扩展人权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人权保障与和谐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尊重保障人权是一个和谐社会的底线,社会的内在和谐是制度性的,它是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互动形态下形成的和谐。人权保障和有限政府是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和必然要求,确认有限政府和人权保障为内容的宪法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根本保障。实现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首先要对公民权利和国家权力进行宪法层面的设计,确立保障人权实现的宪法制度。只有宪法所保障的人权的最高价值得到实现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能够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1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现阶段全国上下各行各业努力的目标,本文分析了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间的关系,最终得出的结论是:社会主义法治社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逻辑起点与内在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制度保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现途径;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一致。  相似文献   

12.
人权并不是西方文明所独有的,但要寻求人权的渊源,最佳的途径还是沿着西方文明的足迹寻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内容包括安定有序,公平正义,民主法治,这些内容的实现都与人权保障的落实连在了一起。本文认为和谐社会要有效地化解社会矛盾和当前中国社会的重要矛盾,也必须落实宪法中有关人权保障和公民基本权利的条款。  相似文献   

13.
由于受刑人及刑释人员的特殊地位,对其人权保护问题就更为直接关系到刑事司法程序公正。本文认为应进一步重视保护受刑人及刑释人员在受刑过程中乃至刑释后应享有的如下诉讼权利:知情权;控告检举权;被处死刑者要求减刑、赦免的权利;刑事错案求偿权及恢复名誉请求权;等等  相似文献   

14.
十七大报告指出:“和谐社会要靠全社会共同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检察机关自然责无旁贷。检察机关如何有效参与构建和谐社会,在办案中化解社会矛盾是一个有效的切入点。在办案中如何化解社会矛盾则是摆在检察机关面前的一个常新的话题。为此.本刊特刊登刘佑生教授撰写的系列文章:《化干戈为玉帛——关于检察机关在办案中化解社会矛盾的调查札记》,相信对该项工作在检察工作中的开展一定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人权冲突及人权的协调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权冲突是人权理论的一个基本问题。而人权冲突所产生的分歧以及人权冲突结果的差异又是人权理论上的一个难题。人权冲突由来已久,无论是谋杀堕胎人士的血腥,泰坦尼克号的惨烈,安乐死的艰难,或是大大小小无数人权冲突带给我们的困惑,都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中的无奈。学习和研究人权冲突问题,掌握权衡冲突人权各方重要性的方法,妥善处理我国社会急剧发展变化中的人权冲突问题,不仅仅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意,也是我国法制社会迈向更高层次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马纤 《法制与经济》2009,(24):119-120,12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宪政观最重要的两个方面:民主和法治——两者在制度层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有着巨大功能,两者的结合构成了我们政府的核心意义,即责任政府与有限政府;而两者的分离则构成了另一个重要的宪政手段,即对权力的制约。从中国现阶段的现实国情出发,探讨和谐社会与宪政建设的关系,将构建和谐社会这一政治经济文化话题转化为宪法学话语,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法治文明与公民权利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包括了法治建设的根本内容,法治文明、法治社会是和谐社会的要求和保障。法治文明形成的历史过程决定现代法治必然以保障公民权利为和谐,保障公民权利贯穿于法治文明的各项内在要求。我国要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通过改进公民权利规定、进一步合理约束政府权力和完善公民权利表达与救济途径来实现。此外,针对社会中特殊群体,国家须采取特别措施,以真正保障全体公民的权利。  相似文献   

18.
模糊性的公共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对公共利益进行了否定乃至对公共利益做了结构性的分解,这使得公共利益的实践价值存在着危机,进而进一步影响到基于公共利益所构建的各项制度的运行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模糊性的公共利益对法治社会、法治政府、人权保护以及反腐倡廉带来了困难,并最终影响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本文认为公共利益理论的重要性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使得对公共利益进行界定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宽容:和谐社会的宪政之道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宽容是和谐社会的基本精神。和谐社会的宪政之道首先是宽容之道。宽容的宪政建设要求我们勘正忽视公民基本权利“基本”属性的错误认识,确立宪政民主观的民主思维。  相似文献   

20.
闵征 《中国监狱学刊》2005,20(4):105-105
王绍臣、于进水在2005年1月31日的《学习时报》上撰文《法治是和谐社会的基础》,该文认为,规则是社会运行的基石,是社会有序运转、人与人和谐共处的基本元素。政府和公民的规则意识、法律意识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个重要的基础,就是培养全民的规则意识、法律意识。该文从4个方面论述了法治对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法治保障的有序社会;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法治保障的民主社会: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法治保障的公正、公平、正义的社会;4、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法治尊重和保障人的权利的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