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璋  叶成国 《河北法学》2011,29(11):192-196
检察一体制是当前我国检察公诉机关行使公诉权的重要原则和工作体制,但同时公诉权的运行规律又要求公诉管理需要保持独立性和客观性,这必然造成检察一体制与独立行使公诉权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故有必要对公诉管理中的检察一体制作出规制。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河南分院抓住检察教育培训这个重点工作牢牢不放.在培训数量保持基本稳定的情况下.要提高培训质量与培训效果.关键是要把检察培训的课程建设作为培训工作的龙头来抓,为此,河南分院主要坚持了三个导向:一是坚持课程建设的需求导向。根据高检院有关文件精神,  相似文献   

3.
公诉加监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这一模式是对国外检察制度职能演变辨证扬弃、符合我国宪政体制和社会实际的选择。它没有破坏刑事诉讼中控辩平衡原则和法官独立裁判的原则,没有损害刑事诉讼程序的公正性。在检察制度完善与构建中公诉与监督的核心争论中,去公诉取监督,抑或取公诉去监督,都不能表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法律监督的深刻内涵,坚持公诉加监督的检察模式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公诉改革是机制改革,检察制度改革是体制改革,公诉改革服从检察制度改革,是检察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推进公诉改革,就是为了拉动检察制度的改革,达到强化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维护国家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的目的。如何推进以主诉检察官制度为龙头的公诉改革,以拉动整个检察改革乃至推动整个社会的法治化进程,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司法实践中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5.
当前,包括检察一体化原则在内的诸多检察改革方案正在如火如荼地实施,而公诉一体化则是检察机关领导体制和检察一体化原则在公诉工作中的内在要求和具体体现。在公诉实践中,全面推行公诉一体化机制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法律依据,而且有着扎实的实践基础和思想基础。建立公诉一体化机制的框架,需要我们从立法到实践,从体制到程序,从制度到规则等多方面推行相应的举措。  相似文献   

6.
郭宝合 《政治与法律》2007,3(6):140-145
刑事检察公诉具有调整、评价、监督等职能作用。刑事检察公诉的职能、作用等属性,对构成刑事检察公诉价值事实的组成部分即价值目的选择有着内在规定性。刑事检察公诉的价值追求应该在其目的理性支配下,服从和服务于司法价值追求,既以控方的身份出现在刑事诉讼中以追诉犯罪,又在其行使公诉职能中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责,以实现司法公正,维护司法权威。  相似文献   

7.
金耀龙 《法制与社会》2013,(36):145-146
本文运用建构主义课程理论,从新形势下中国检察教育培训课程改革与创新为出发点,具体从培训主体的理念更新、培训课程整体的设计创新、培训课程内容的创新、培训方式的改进、培训资源的拓展等五个方面阐述了检察教育培训课程改革的些许思路,以适应当前检察教育培训改革的需要,同时也是一抛砖引玉之举。  相似文献   

8.
职业化视野下的检察教育培训模式改革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现有的检察教育培训模式,必须以职业化、专业化为价值取向。现有的检察教育培训工具性较强、培训资源配置不均衡,使我国检察官法定的培训权,在形式和实质上得不到保障。同时现行的检察教育培训模式是对口教育,专业口径过窄,检察官的知识结构缺乏全面性、综合性和兼容性。可以构想建立一种以刚性的培训学时制度和弹性的培训选修制度为主体的新的检察教育培训模式。  相似文献   

9.
《人民检察》2012,(6):80
为进一步加强我国公诉理论的研究,深化对公诉工作与"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和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的理论探讨,为公诉工作的科学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最高人民检察院公诉厅与中国法学会检察学研究会公诉专业委员会、《检察日报》、《人民检察》、《中国刑事法杂志》、北京  相似文献   

10.
《人民检察》2012,(12):80
为深入学习贯彻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进一步加强我国公诉理论的研究,为公诉工作的科学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最高人民检察院公诉厅与中国检察学研究会公诉专业委员会、《检察日报》、《人民检察》、《中国刑事法杂志》、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联合开展"刑事诉讼法再修改与公诉工作"理论研究征文活动。征文要求如下:一、征文应紧紧围绕刑事诉讼法再修改与公  相似文献   

11.
董明亮 《政治与法律》2007,7(3):143-146
刑事检察公诉的特征表现为检察机关依据其职能向犯罪发起的国家公权力的运作过程。其本质表现为以审查刑事追诉、监督刑事法律统一正确实施为手段和载体,主张和维护国家和社会受刑法所保护的利益。刑事检察公诉的特征、本质等事实存在,决定了其价值存在。为了实现其价值目的,刑事检察公诉必须立足于其职能属性,以实现国家和社会其他成员对刑事检察公诉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中国刑事法杂志》2009,(6):F0003-F0003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国公诉理论的研究,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诉理论体系,为公诉工作的科学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最高人民检察院公诉厅联合检察日报社、检察理论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面向全国各司法机关、法律教育科研机构等从事法学研究、司法实践工作的单位和个人开展公诉理论研究征文活动。本次征文活动由上述五单位主办,《人民检察》杂志社、《中国刑事法杂志》编辑部协办。征文要求如下:  相似文献   

13.
我国检察公诉权还存在一定的不公平和不公正性,在刑事诉讼中证据的展现还有待改善,公正可以体现刑事检察公诉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4.
民事检察制度是民事诉讼的一项重要制度,当今各国立法中均对检察机关参与或提起民事诉讼做出规定。我国法律没有赋予检察机关完整的民事公诉权,而只规定了检察机关对民事案件的抗诉监督权。民事公诉的缺失和抗诉监督的薄弱使我国民事检察制度存在诸多理论和实践上的问题。本文指出通过对国内外民事诉讼检察制度的比较分析以及结合我国制度现状,可以重新整合民事公诉与抗诉监督的关系,以民事诉权为基础,构建我国以民事公诉为主、抗诉监督为辅的民事诉讼检察制度。  相似文献   

15.
中外检察制度比较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进行检察改革时 ,应该特别重视比较各国检察制度的特点 ,从中发现我国检察制度的长处与不足 ,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检察制度献计献策。一、中外检察制度的共性(一 )各国检察机关的基本职能都是履行公诉职责。无论各国检察机关的隶属关系如何 ,或是从属于行政机关的附属政府部门 ,或是被选举产生的独立司法官员 ,或是上级任命的行政官 ,都须承担公诉职能 ,都是本国独一无二最具权威性的公诉机关 ,都是独立行使公诉权 ,保护政府和公民合法权益的不可缺少的法治社会的重要一分子。这主要是由检察制度产生的历史渊源所决定的。西方检察官的出…  相似文献   

16.
检察教育工作是国家民主法制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之一,是提高检察队伍素质的重要途径,事关检察事业的兴衰。就检察教育正规化建设问题,从师资培训、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三方面谈点个人的浅见。首先,坚持检察教师培训的制度化。对检察专兼职教师制度化培训是检察教育培训工作正规化的基础,因为检察教师素质是决定检察教育培训工作质量的第一要素。就目前现状而言,检察教师除自身必须不断的再学习外,检察系统对检察教师进行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培训势在必行。检察教师培训的内容要突出两性———重点性和广泛性,以公正执法理念、检察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7.
检察权的本质是法律监督权,而完整意义上的法律监督权,不应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公诉、职务犯罪侦查、诉讼监督等权能,还应当包含封行政机关一般违法行政行为的监督权.行政检察制度改革应当成为未来检察改革的核心,并围绕法律监督权“程序性”、“准司法性”、“专门性”等特点,构建行政公诉、行政一般监督、行政立法监督、行政诉讼监督等制度。  相似文献   

18.
国家检察官学院北京分院的培训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创新推动教育培训改革,公诉实训模式在全国检察机关深入推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在侦监、刑事执行、民行等业务领域拓展检察业务实训模式,取得良好效果。高度注重对兼职检察教师队伍的培养,为教育培训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了总结经验,2015年4月16日,《中国检察官》杂志社事业发展部主任吴红梅对北京分院代院长张幸民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现行的检察机关的体制在职能上是以刑事检察为主,以民事检察为辅;在管理体制上是以地方监督为主,以上一级检察机关领导为辅:在办案中,遇有大案要案须向地方党委政府汇报.本文指出这样的检察体制将会严重阻碍民事公诉的顺利进行:因为大多数民事公诉案件都将涉及地方中方方面面的利益,应该对我国现行的检察体制予以改革.  相似文献   

20.
张红  孙聪 《中国检察官》2011,(23):26-27
全国检察机关实训基地的建立,检察教官制度的施行,是切实加强对检察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高培训质量的有力举措。我省检察院在总结两期"自侦技能实训班"的培训实践中认识到,培训基地发展的潜力与使命的完成不在于规模的大小,而在于是否有优秀的教师.可谓大学不是因为有其大楼而是因为有其大师。如何选拔和培训善于理性思考、具备优秀教师素养的检察官作兼职教官.应是我们教育培训工作者思考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