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益南 《各界》2014,(7):21-26
毛泽东与萧军个人的单独交谈,或与萧及其他文化人一道谈话的情况,在萧军《延安日记》中,多达21次。这些交谈,既再现了萧军在延安期间的思想及命运变化过程,也在一定程度上,生动而细致地披露了毛泽东在政治、文化与生活方面,一些鲜为人知的想法、观点与作风。  相似文献   

2.
从1937年11月到1943年7月,陈云一直主持延安的审干工作。面对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他能自如地驾驭形势的变化,准确地把握中央精神,及时而又创造性地制定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在陈云的正确领导下,延安审干工作成绩显著,所做出的结论,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要干大事情,就免不了要遇到复杂情况"作为革命的大熔炉,延安是进步青年向往的圣地。"到延安去"成为抗日战争时期进步青年最迫切的呼声。偏僻贫瘠的黄土地为何能有如此巨大的魅力,毛泽东一语中的:"延安学校的一切设备都不好,但这里有真理,讲自由,是造就革命先锋分子的场所。"他还说:"你们从南洋、云南、四川、贵州,从全国各地到这里来爬山,并不是你们那里没有山,  相似文献   

3.
江青与陈伯达是从延安开始认识的.那时,陈伯达是毛泽东的政治秘书,江青涉及政治工作较少,她主要负责照顾毛泽东的生活.所以,江、陈之间没有矛盾.据陈伯达说,江青曾两次向他表示想离开毛泽东,一次在延安,一次是解放初期在北京的西山.一段时期江青因身体不好,毛泽东就送她去苏联治病.  相似文献   

4.
宝塔山,革命圣地延安的象征。 从1936年到1948年13年间,这里是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中国革命斗争的总后方。人民共和国的大厦在这里奠基,毛泽东思想完整的科学体系在这里形成,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在这里孕育、诞生…… 建国之初,毛泽东主席就致电延安人民,勉励他们发扬当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迅速恢复战争创伤,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他还亲自派人为延安送去了车床和医疗设备,用无限深情回报用乳汁养育了中国革命的延安人民;进入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号召全党“一定要宣传、恢复和发扬延安精神”;江泽民就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不久就来到延安考察,并由此在全国上下兴起新的一轮学习延安精神、关心延安发展的热潮……  相似文献   

5.
胡绳 《瞭望》1996,(38)
偶然读到为茅盾诞辰一百周年而出版的《茅盾和我》一书(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6年7月出版),在这里面看到了对于同一件事的不同记载。 臧克家的《往事忆来多》一文中说: 我曾向茅盾先生提出两件文学史上的疑案,请他回答。那是在他乔迁到交道口南三条新居之后了。 第一件事是:关于1935年毛泽东同志率领红军到达陕北,鲁迅打电报祝贺,多年来报刊上说法不一。有的说您也落了名字;有的说只有鲁迅一人。到底真相如何? 他没假思索就回答说:“是这样的:关于打电报的事,鲁迅曾经对我提及过;但发电时,他并没有告诉  相似文献   

6.
《侨园》2010,(1)
到白毛女的故乡去 (接上期)胡宗南大举进攻延安,毛泽东-直在想,还有哪里比延安更好?1947年3月31日,胡宗南侵占清涧县,先头部队已到九里山.  相似文献   

7.
1990年,经中共中央办公厅批准,数千件毛泽东的遗物从北京中南海移交湖南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珍藏。我作为韶山纪念馆的工作人员,参加了遗物整理工作,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老人家的发票和日常开支表。一在毛泽东的遗物中,有很多各地招待所开具的他交钱交粮的发票、收据。其中井冈山管理局交际处1965年5月29日开出的00006482号发票上写着:“首长伙食费,7天,每天2.5元,合计17.50元”;00006484号发票上写着:“首长交粮票23斤”。收款人为雷良钊。这是毛泽东重上井冈山时交钱交粮的收据。  相似文献   

8.
这里记述的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两个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 一是延安中共中央党校开学那天,副校长彭真同志问兼任校长的毛泽东同志:党校是不是应该有个校训?毛主席答:就是实事求是,不尚空谈。后来,中央党校新建了礼堂,毛主席题写了“实事求是”4个字,由石匠镌刻在汉白玉石板上,嵌于礼堂墙上。1947年胡宗南军队进犯延安,这块石刻被延安的群众悄悄珍藏了起来,1948年延安重回人民手中,这块具有重要文献价值的石刻才又恢复了原样。二是抗日战争初期,除云同志从莫新科回到延安,毛泽东同志和他谈过三次要学哲学,特别是强调实事求是。50多年后的1990年1月24日,陈云同志在杭州,把他题写的“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15个字的条幅,送给了中共浙江省委书记李泽民,并对他们说:在延安时,我把毛主席起草的文件、电报读了一遍之后,得出一个结论:实事求是。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实事求是?当时我的体会就是这15个宇。  相似文献   

9.
程超 《瞭望》1994,(34)
1945年7月1日,黄炎培和章伯钧、傅斯年等六位国民参政员,应毛泽东主席之邀,飞赴延安访问.7月4日下午,毛泽东邀请黄炎培到他家作客.毛泽东问黄炎培来延安考察有什么感想?黄炎培坦率地说:“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  相似文献   

10.
萧军以文步入文坛,成为现代文学史上的知名作家,萧军又因文罹难获罪,成为现代中国最早受难的左翼知识分子之一,其荣辱皆与文有着不解之缘。20世纪40年代在延安强调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社会话语中,萧军此时期的杂文强调广泛而有原则的一切为了爱的朴素人道主义思想,时时流露出不合时宜的思想,不合时宜的根源即在于他为文的五四话语方式与时代主流话语的冲突。  相似文献   

11.
农村调查是田家英生前所做的一项经常性工作。从建国初期的合作化运动开始到他离开人世,从未间断。他是我们党内熟悉农村情况,熟悉党的农业政策,熟悉合作化历史为数不多的干部之一。五、六十年代,有些省市的负责人曾向毛泽东要求,把田家英下放到他们那里去工作。毛泽东不同意,他说:我是主张干部下放的,但田家英不能放,需要有人给我反  相似文献   

12.
散木 《各界》2011,(2):70-72
话说毛泽东1965年11月视察各地,到了江苏南京,忽然想起什么,便问起:“你们这里有个南京大学的党委书记,1957年大鸣大放时吓昏了,现在到哪里去了?”有人回答:“下放几年后,现在图书馆工作。”毛接着说:“这些人,要看他的变化怎样。当时党内就是不布置,只对党委书记打招呼。但像清华有个党委书记就不能打招呼,他和右派的人搞到一起去了。  相似文献   

13.
我每次去兰州访问总是住在名叫宁卧庄的招待所。这个名称很雅,事实上也很安静。旅途劳乏,在这里确可不用药物,安眠终宵。最近我又去访问兰州,目的是了解一下去年建立的黄河上游多民族开发区的进展情况。到兰州一问,最使我惊喜的是就用宁卧庄这个名称成立了一个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小区。原来甘肃为促进黄河上游两省两区的开发事业,先在省内成立了五个小区进行试办。宁卧庄是其中之一。 我并不知道宁卧庄这个名称的来历,很可能是从那个招待所开始的。这个招待所周围大约有三平方公  相似文献   

14.
一 路遥在去世前几年,就已经生肝病了,肝硬化肝浮水.他找了个老中医,偷偷吃药,不让社会知道他有病,不愿示弱.1991年8月份吧,他把省作协的房子装修好了以后,在地板上睡了一夜,第二天坐火车去延安.一下火车,人腿一软就坐到地上起不来了.于是到延安地区医院去住院. 医院二楼的楼梯底下,有个不规则的小房子,大约有五平米吧.路遥就住在那里.我去看他,我说,你把自己折磨成什么样子了,有了病,怕人知道,这想法真可笑.  相似文献   

15.
和谈之前 我认识傅作义将军是在1937年夏季。在抗战期间,我曾代表傅到延安与中共中央商谈合作问题。当时傅被任命为第七集团军兼第二战区北路军总司令。我到延安,拜见了毛泽东主席。此后多年来,傅与中共的接触,大部分都是我代表他参加的。 1948年年底,在北平城里已隐隐约约地听到炮声,市内人心惶惶。有一天半夜,傅作义令我立即到“总部”。进屋后,看见傅一个人在房间内踱来踱去。问我:“你对目前的时局有什么看法?”因我很长时间不到“总部”,有时偶尔碰见傅,傅也不和我谈这一类问题。今天半夜单独接见,问我对时局有什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同志是个和蔼可亲的人。在延安,不论遇见谁,他总是点着头笑嘻嘻地同你攀谈:“你有什么困难吗?”“你对延安的生活习惯吗?”亲切的话语,温暖了许多初来延安同志的心。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与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有过长达20余年的交往和患难与共、肝胆相照的友谊。延安初识1940年6月1日下午,延安城的杨家岭。身材魁梧的毛泽东站在窑洞前,等候着被邀请的客人——爱国侨领陈嘉庚。毛泽东对陈嘉庚仰慕已久,了解他早年就追随孙中山,加入同盟会;1923年创办《南洋商报》,宣传  相似文献   

18.
1941年6月,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率"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视察团",从新加坡专程回国慰劳国共两党抗日将士.国民党为了让陈嘉庚"感恩图报",拨巨资在重庆安排了十分隆重的接待.不料,陈嘉庚却怒斥国民党是:"此等虚浮乏实,与抗战艰难时际不甚适耳."接着陈嘉庚到了延安,毛泽东用自己种的豆角、西红柿和邻居老大娘奉送的一味鸡汤盛情地招待陈嘉庚.陈嘉庚看了看饭菜,想起在重庆蒋介石花800银元宴请他,于是意味深长地对毛泽东说:"得天下者,共产党也!"回到新加坡,陈家庚就公开发表言论,赞扬共产党其领袖及一般公务员,勤俭诚朴,吃苦耐劳,并下了这样一个结论:"断定国民党政府必败,延安共产党必胜".  相似文献   

19.
最近到一个滇西大理的一些地方采访,看到这里一些乡、村虽然自然条件很差,但农村各项工作做得红红火火,干群关系颇好。我问一位乡干部他们的工作“秘诀”,他回答:“就靠感情,我们是带着感情去工作。” 带着感情去工作!这一“秘诀”颇能给人启示。我们做工作,很大  相似文献   

20.
罗平汉 《理论视野》2010,(11):52-54
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一到中央苏区,就对有人称毛泽东为"最好领袖"很反感。为了消除毛泽东的影响,中共临时中央发动了一场"项庄舞剑"式的反"罗明路线"运动。为了使毛泽东不至于无事可做,中共临时中央让毛泽东去领导查田运动。在查田运动中毛泽东采取措施纠"左",中共临时中央担心毛泽东的"右倾机会主义"复发,取消了他对查田运动的领导权,甚至提出要将他送到苏联去,只是由于共产国际的反对才作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