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行车盗窃是侵财犯罪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表现,是社会治安的重要内容。本文以H市自行车盗窃案件为切入点,试图对自行车盗窃案件的时间空间等相关社会要素有所认知。基于H市自行车盗窃案的数据资料,走访考察案发地区的社区环境,通过时间要素分析与空间生态分析,以期厘清自行车盗窃案件的相关特征,探讨城市自行车盗窃的时空情境。本文首先介绍H市自行车盗窃的现状,引出城市城市空间生态的相关要素,随后对该区自行车盗窃案件进行时间要素与空间生态要素的解读与分析,最后提出针对时间要素与空间生态要素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一、反盗防盗应成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点工作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近年来盗窃犯罪呈现持续不断地上升趋势,并且发案数始终占据各类刑事案件数的首位。据公安部门统计,1990年全国发生盗窃案件约为186万件,占全部刑事案件总数的83.9%左右。沿海开放城市盗窃犯罪的增长势头更为突出。如深圳市,1980年盗窃立案数仅为500余件,至1991年至少已达6000件以上,增长10多倍,扣除其人口增长因素(全市总人口1991年比1980年约增长5—6倍),其增长率也是相当大的。上海市盗窃发案情况也有增无减,自开展严打以来的1985年至1990年的发案数,据统计分别为:1985年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盗窃自行车违法犯罪活动已成为城市居民反映最为强烈的治安热点问题之一。它不仅扰乱了群众正常的生活秩序、工作秩序,也危害着广大群众日益强增的安全感和基本平稳的社会治安大局。作为城市公安机关,特别是中小城市的公安机关,如何才能有效地防范、打击盗窃自行车违法犯罪。对此,我们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作以简浅的探讨。一、盗窃自行车违法犯罪活动的特点(1)主体向低龄化发展。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盗窃自行车违法犯罪人员中,25岁以下的青少年所占比例达90%以上,18岁以下的青少年占55%,16岁以下…  相似文献   

4.
当前自行车盗窃活动的现状与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由于防范手段不力,销售赃车容易,购买赃车廉价,法律惩处力度较轻等原因,致使盗窃自行车(包括电动自行车)的违法犯罪活动猖獗。盗窃自行车具有手段的多样性,“盗、销、购”自成体系,作案成本低,成功率高。作案行动诡秘等特点。猖獗的盗窃自行车违法犯罪活动不仅侵犯了公民的财产权利,而且影响了广大人民群众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还破坏了社会治安秩序的稳定和经济建设的发展。为此,必须整合社会资源。加大宣传力度,全面提高防范控制水平;提高群众防盗的能力和水平;强化行业场所管理。增加街面见警密度。全面提高对阵地和社会面控制水平;通过巡逻查控,全力打击盗、销自行车现行犯罪。  相似文献   

5.
盗窃犯罪严重影响了人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成了危害社会治安的一个严重问题。盗窃犯罪就其行窃方式、侵袭部位和窃取物品而言,可分为盗窃车辆、入室盗窃和扒窃等几种主要类型。笔者对郑州市管城区1996年度发生的刑事案件进行了统计,盗窃案件占该区刑事案件发案总数的77.5%。因此·在全面贯彻落实"严打"方针和综合治理措施的同时,研究盗窃案件的特点、规律和对策,尽快采取措施,提高"严打"水平,促进反盗窃斗争的深入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和积极作用。一、盗窃犯罪的主要特点回、盗窃车辆。据统计,1996年郑州市管城区发生的车辆被…  相似文献   

6.
入室盗窃案件是盗窃案件中最常见的。犯罪分子具有一定的作案经验,大多是二人以上合伙作案。其主要特点是:一是作案方法手段多样诡秘,二是盗窃的主要目标是现金和价值昂贵、携带方便易于脱手的物品,三是青少年入室盗窃数量增加且呈上升趋势,另外,外地打工人员也占较大比例。入室盗窃案件之所以屡打难遏,主要是社会行政管理机制相对失控。因此,要打击防止这类案件的发生,首先要全面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落实的力度,其次是要做好群防群治工作,打击与防范相结合。  相似文献   

7.
谈闲散青少年的成因、特点及教育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成上升势头,成为当前影响社会治安的一大顽症。在这些案件中,闲散青少年群体违法犯罪凸显,加强对社会闲散青少年的教育管理工作,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是当前青少年教育和保护工作的一个重点,也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由于受社会治安大环境的影响和胜利油区的特殊性、复杂性,油区盗窃案件呈上升趋势,严重侵害了国家、集体和职工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有效地预防盗窃案件的发生,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力量,运用各种手段进行综合治理,把打击和预防、治标和治本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盗窃案件的发生,为办公区域创造一个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9.
电动自行车保有量的持续增长,引发了电动自行车盗窃案件的日益增多。在现有条件下,该类案件破案率极低。针对电动自行车盗窃案件的现状、案发特点、侦查难点等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新形势下电动自行车盗窃案件的侦查和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0.
瘦小的个子,微黑的脸庞,经常骑着自行车进出省委大院。这个看上去朴实憨厚的中年汉子.在不久前召开的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表彰大会上,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工作者,受到胡锦涛、温家宝、习近平、周永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成为全国组织系统获此殊荣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11.
入市盗窃案件是盗窃案件中发案最多的一类案件,约占全部盗窃案件的60%以上,它不仅在数量上逐年递增,而且在案件性质上也愈发严重,由入室盗窃转化为暴力抢劫和抢劫杀人的案件也大为增加。这类案件具有发案量大,危害面广的特点,已成为影响社会治安的突出问题。因此,认真重视并切实加强对入室盗窃犯罪的防范,防止和减少这类案件的发生,对有力遏制整个刑事案件的高发势头和有效保障公民财产安全,具有十  相似文献   

12.
盗窃犯罪是危害社会治安的突出问题之一。据统计,在潍坊市历年来的全部刑事案件中,盗窃案件都要占百分之五十以上。由于这类案件在全部刑事案件中所占的比重大,它的升降直接决定着整个刑事案件的发案趋势,因而加强此类案件的侦察,及时有效地打击这一犯罪活动,已成为降低发案率,推动社会治安进一步稳定好转的关键。笔者试图通过对潍坊市近几年来这类犯罪的调查分析,预测一下它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当前盗窃犯罪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治安承包”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一种新形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治安承包"是近几年出现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一种新的形式,符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理论要求,是新形势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新型实践,并形成了治安承包的鲜明特点管理规范化;工作职业化;报酬结构化.基本达到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刑事案件的高发一直是困扰社会治安的严峻问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发展,人、财、物大流动,盗窃、抢劫、诈骗等侵财类案件发案数呈明显上升趋势,占全部刑事案件的90%以上。侵财类案件特点:发案高、季节性、地域性、多样化。采取对策:加强治安防控力度;强化打击力度;推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5.
当前,盗窃犯罪活动十分突出,盗窃案件的发案率急剧上升,约占全部刑事案件80%以上,重大、特大盗窃案件也在全部刑事大案中占相当大的比重。盗窃犯罪严重威胁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危害社会治安、影响社会稳定,为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所深恶痛绝,历来都是公安司法机关所打击的重点之一。然而,在司法实践中,则普遍存在着对盗窃犯罪打击不力的现象。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影响了对盗窃犯罪的及时准确打击呢?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盗窃犯罪发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使盗窃犯罪在改革开放以后,成为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导致社会治安形势恶化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也给司法实践带来了许多复杂疑难的问题。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探讨。一、关于盗窃罪理论和实践的几个问题我国刑法第151条、第152条规定、1982年3月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严惩严重破坏经济的罪犯的决定》以及1984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就盗窃案件联合发出的《关于当前办理盗窃案件中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答》,这些法律规定和司  相似文献   

17.
尉氏县公安局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充分发挥公安机关在维护社会治安中主力军的作用,以打开路,以防保打,固本强基,探索了一条在新形势下维护农村社会治安的新途径。1993年全年刑事案件比1992年下降21.6%,1994年比1993年又下降4%、重特大刑事案件下降8.5%;破案率提高8.2%、重特大案件破案率提高14.5%。连续两年没有发生严重暴力性犯罪和恶性治安案事件;盗窃农电水利设施的案件基本绝迹。农村集贸市场和公共场所结伙寻衅滋事、欺行霸市等事件大大减少。案件逐年减少,经济持续…  相似文献   

18.
今年元月份以来,三门峡市湖滨区刑事案件特别是重大案件不断上升,在社会治安方面出现了犯罪相对增长和严重化的问题。如何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遏制犯罪活动反弹的态势,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当前刑事犯罪活动的规律及特点(一)刑事案件居高不下,重特大案件呈高发态势。据统计,今年元至二月份,全区共发生各类刑事案件185起,其中重特大案件119起,分别较上年同期的127起和88起上升了45.7%和35.2%。(二)以攫取钱财为目的犯罪案件量大质高。统计资料表明,在已立的185起刑事案件中,以侵财为目的的盗窃、抢劫、诈骗案件…  相似文献   

19.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实践证明必须毫不动摇始终坚持的基本治国方略之一。现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系统中存在的彼此负反馈增强系统制约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协力的形成发展。创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健全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格局,促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协力形成发展,必须在全社会各部门各方面探索建立、完善科学的正反馈综治协同工作机制,将彼此负反馈增强系统调整为彼此正、负反馈调节系统.广泛修复社会系统分工时被割裂的系统整体协同治理社会治安功能。  相似文献   

20.
陈明 《青海人大》2007,(2):24-25
2006年5月26日.青海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2次会议通过了《青海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条例》,于2006年7月1日起施行。社会治安问题是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我省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以来。对维护全省社会政治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目前社会发生深刻变革.影响稳定、诱发犯罪的因素大量增加的情况下。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越来越繁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的许多新问题新情况。亟待依法规范。因此适时制定这部符合我省实际的地方性法规,对依法加强和规范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和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