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共党史研究》1989年第4期刊登的《论解放战争的第三条战线》(以下简称《战线》)一文,是一篇颇有新意的探索之作。遗憾的是,该文将解放战争的第三条战线称之为“国民党将领率部起义”,笔者认为,这种提法是不科学的。对此,笔者发表一些浅见,同张春英同志商榷。第一,《战线》错误理解了朱德一段话的原意。《战线》引用了朱德1946年10月30日在《祝高树勋将军起义一周年》文中  相似文献   

2.
《中共党史研究》1989年第4期刊登了张春英同志的文章《论解放战争的第三条战线》(以下简称《战线》),文中肯定了国民党将领率部起义对解放战争的积极作用,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张春英同志把它称之为第三条战线,与人民解放军的军事斗争、广大学生为主的人民群众争取和半民主的斗争相提并论,我们认为这种提法欠妥。  相似文献   

3.
在毛泽东于1947年提出“第二条战线”这一著名论点的50周年之际,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了郭晓平撰写的《第二条战线史论》一书。这是一部比较全面系统地研究第二条战线历史的学术专著。这部著作有以下特点:一、主线突出,结构有序。对第二条战线的内涵,学术界长期存有争议。作者认为,第二条战线不是泛指党的白区工作,也不是笼统地指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的人民运动,而是指“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以学生运动为先锋和主体的反美反蒋的爱国民主斗争”。本书的内容结构,就是根据这样的理解安排的。作者依据全国解放战争形势的发展阶…  相似文献   

4.
拜读了李海文《关于中央军委与中革军委之间的关系》(载《中共党史研究》1990年第6期,以下简称李文)一文,颇有收获。但总觉得李文仍然没有弄清中央军委与中革军委之间的关系。笔者根据自己手中掌握的资料,谈谈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1931年1月15日,在瑞金成立了中共苏区中央局,由周恩来、项英、毛泽东、朱德等9人组成。同时组成了军委。因苏区中央局书记周恩来未到职,暂由项英代理书记,同时兼  相似文献   

5.
论解放战争的第三条战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迄今中国现代史论者均认为解放战争时期存在两条战线。第一条战线是“蒋介石进犯军和人民解放军的战争”,第二条战线是“伟大的正义的学生运动和蒋介石反动政府之间的尖锐斗争”。笔者认为,解放战争时期除这两条战线外,还存在一条战线,就是国民党将领率部起义。他们宣布脱离国民党蒋介石,宣布脱离其反动军队,站到人民一边,站到人民解放战争一边,从而成为摧毁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一股特殊的革命力量。这既包括国民党军事将领率部举行的战场起义,也包括国民党地方军政首脑率部起义后和平解放了一批省、市、地区。这些起义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和对战局与时局所起的特殊作用,是中国革命史上前所未有的。研究这第三条战线,对揭示中国人民革命战争的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张春英,1948年生,河北涞水人。1982年毕业于中南财经大学政治系并留校任教至今。现任该校党史党建研究所所长、硕士生导师、教授,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第九课题组(国共关系和海峡两岸关系)研究员。代表作有《国共两党关系通史》(第四卷主编、主笔)、《论解放战争的第三条战线》、《再谈解放战争的第三条战线》、《综论解放战争的第三条战线》、《中共关于海峡两岸谈判思路及政策发展演变的轨迹》等。  相似文献   

7.
何鸣是闽南革命斗争史上很有影响。也是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时期闽粤边游击区党和红军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39年在新四军被处决。“解放后,陈毅、张鼎丞、张云逸、尹林平等领导同志谈论何鸣问题时,都认为“处决他是在战争条件下的错案。”①《中共党史研究》1990年第2期刊登陈亚芳写的《关于何鸣问题之我见》一文(以下简称陈文),说“关于何鸣是叛徒反革命,还是好同志犯了错误,至今还没有一个正式的结论”。对此,笔者认为问题的提出及其论述  相似文献   

8.
1945年 7月 ,黄炎培先生在延安与毛泽东探讨历史兴亡周期现象 ,随后 ,出版了《延安归来》一书 ,用了“周期率”一词。近几年来 ,有人认为“周期率”是对“周期律”的误引或者误用。而笔者认为 ,“误引说”或者“误用说”是不成立的 ,应该用“周期率”。我们能够找到的最早对“周期率”提出异议的是李振民在 1 991年第 3期《中共党史研究》上发表的《中国共产党能够跳出历史“周期律”》一文 (以下简称李文 )。在该文的注释中 ,他认为黄炎培将“律”误用为“率” ,“周期率”应用“周期律”。建党 80周年时 ,不少人重提毛黄探讨的历史兴亡周…  相似文献   

9.
《中共党史研究》1990年第1期刊登了林蕴晖、高化民同志合写的《“不要四面出击”是个战略方针》一文(以下简称《战略方针》),认为1950年6月党的七届三中全会规定的“不要四面出击”是个战略方针。这种观点值得商榷,笔者认为“不要四面出击”是个策略方针。探讨“不要四面出击”是个战略方针还是个策略方针,必须首先明确战略方针和策略方针  相似文献   

10.
唐纯良同志在1989年第6期《中共党史研究》上发表的《论中共二大前的国共两党关系》一文(以下简称唐文)认为,从中共一大到二大前的国共两党关系,不是“互相对立和排斥的”,已经开始了“局部合作和酝酿全面合作”。笔者对此种见解不敢苟同。下面谈几点不同的看法,欢迎争鸣。  相似文献   

11.
解放战争的“战线”问题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界对解放战争的"战线"问题颇有争议,尤其是张春英教授提出"中国共产党组织领导的国民党爱国官兵的起义运动"是解放战争的第三条战线,极大地挑战了传统认为解放战争只有两条战线的观点,对这段历史进行了颇有新意的探索.笔者在此谨提出自己的一些浅见,求教于各位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2.
对于扎西会议,有以下几种看法:“一、认为无文献记载可查,中共中央在扎西召开政治局一级的会议不存在;二、认为确有扎西会议,而且不是一般性的会议,是政治局扩大会议;三、认为是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四、认为是政治局一级的系列会议,即1935年2月5日至9日连续在扎西(威信)地域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三次)。前三种观点,本文姑且不论。这里针对第四种观点——扎西会议是政治局的系列会议,即程中原在《中共党史研究》1989年第4期发表的《论扎西会议的历史地位》一文(以下简称程文)的论点提出异议。  相似文献   

13.
中共一大前召开过三月代表会议吗?——与王述观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党史研究》1988年第4期刊登的王述观同志的文章《中共一大前曾召开过三月代表会议》(以下简称王文),是一篇新的探讨之作。但文中所引史料和提出的观点,尚有不确之处,直接导致结论的失实。为此,我们特提出商榷意见。一、王文认为,瞿秋自在《中国共产党历史概论》(以下简称《概论》)中提到的“一九二一年三月的第一次大会是肃清无政府党的大会”确有其事。旁证材料就是董必武1937年与美国作家尼姆·威尔斯的谈话和1921年张太雷致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的报告。我们认为,且不说达两条史料不足以证明瞿秋白之说的可靠,单就瞿秋自在《概论》中所说,就足以证明他的说法是笔误所致。  相似文献   

14.
在《中共党史研究》2010年第8期发表的《中国共产党各时期入党誓词考证》一文(以下简称"王文")中,王建华博士对中国共产党从苏区时期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入党誓词做了一番梳理,澄清了以往论述中的不少讹误和似是而非之处,读后很受启发。笔者根据自己掌握的资料,对王文提及的有关入党誓词问题略加补充,以求进一步丰富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问题的研究。①  相似文献   

15.
《中共党史研究》1990年第6期刊登了鲁振祥《略谈“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与确立》一文(以下简称鲁文),笔者认为其中一些基本观点难以成立。对此,我们愿意谈一下自己的看法,与鲁振祥商榷。讨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问题,应该首先明确下列几点: 1、研究“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是研究这一“理论”本身的形成?还是研究这一“理论”何时确立为“党的整个指导路线”?笔者认为,这是两个问题,不能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16.
《中共党史研究》1989年第1期刊登的王前《关于合作化理论的沉思》一文,认为“50年代的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就是30年代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的翻版”,“从总的理论发展模式和指导思想上看,并未跳出斯大林全盘集体化的巢臼”。笔者认为这种说法是不妥的。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虽然借鉴了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的经验,但绝不是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的翻  相似文献   

17.
《中共党史研究》1996年第2期刊登了张新法、王玉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河北省委能保存下来的原因初探》一文(以下简称张文),笔者读后获益匪浅。但张文认为中共河北省委在关于形势与任务问题上与临时中央有明显的分歧,笔者在研究了大量文献资料后,认为事实上并非如此,故特提出如下意见,与张文作者商榷。一、张文说九一八事变后“中共河北省委较早地冲破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关门主义的某些禁烟,领导和推动了群众抗日救亡运动,扩大了组织,这是河北省委得以保存下来的根本政治条件。”根据张文对这一结论的进一步阐述可以清…  相似文献   

18.
1988年第2期《中共党史研究》刊登了魏新生同志撰写的《关于党政关系问题的历史回顾》的论文(以下简称魏文),读后颇受启发。但笔者有些不同的认识,特提出来,以就教于魏新生同志以及党史界的朋友们和广大读者。魏文的第一部分,着重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党政关系问题的历史,通过历史事实,说明那时党是坚持了党政分开的。第二部分论述了中华  相似文献   

19.
有关厦门早期(一、二战时期)厦门地区党团组织状况,不少党史工作者都作过详细的调查研究,发表了不少专题论文,譬如王闻尔写的《一战时期厦门党的情况》(下简称《一题》,见《厦门党史通讯》85年第2期);连尹、钟健英写的《福建党团组织的建立情况及主要活动》(下简称《情况》见《中共党史资料第17集》);刘贯康写的《厦门党团组织的建立及主要活动》(下简称《活动》,见厦门《党史参考资料与研究》82年第5期);蔡其英写的《二战时期厦门地下党的工作情况》(下简称《二题》,见《厦门党史通讯》85年第2期)等。笔者拜读了上述文章,深受启发。但若干比较重要的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木着“百家争鸣”的精神,提出如下浅见,共同商讨,以求立准立好厦门党史。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关于解放战争“两条战线”问题的论断解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关于解放战争的战线问题,学术界有不同观点。准确理解毛泽东关于解放战争“两条战线”问题的论断,是正确认识这一问题的关键。毛泽东对解放战争“两条战线”的论断,尽管前后表述有些不同,但概括起来说,这“两条战线”就是“解放区和蒋管区的人民运动”。其中,解放区人民运动的标志是人民解放军的胜利,蒋管区人民运动的标志是学生运动。这“两条战线”包括丰富的具体内容,大致可以从军事、政治、经济三个方面来分析。毛泽东关于解放战争“两条战线”的论断,对指导全党认清解放战争期间的复杂形势,引导和推动解放战争走向胜利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