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1 毫秒
1.
农村外出务工青年生育意愿调查研究——以贵阳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丽  陆卫群 《学理论》2011,(15):78-80
以贵阳市的农村务工青年为调查对象,了解他们生育意愿的现状、影响因素,探讨生育意愿对于青年生育行为的影响力。采用偶遇的方法,选取在贵阳市务工的300名18~35岁的农村青年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78份,回收率为92.7%。结果是农村外出务工青年生育孩子数量在有无国家政策限制的情况下,都不愿多生,已婚的生育目的多注重孩子养老的一面,未婚青年的生育目的多是为了增加夫妻的感情,增添家庭的乐趣,认为孩子是爱情的结晶,未婚青年注重孩子的精神层面上的意义,已婚青年多注重孩子在现实层面上的意义,并且,外出务工青年大都注重提高孩子的素质,对孩子都有较高的期望。农村外出务工青年的生育意愿大多符合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而且在有无政策限制下都具有较大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
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进入婚育年龄,产生大量的双独家庭、单独家庭,不同家庭类型的变化将引起政策生育率自然回升,如果考虑到有部分家庭放弃生育二孩,则意愿生育率会低于政策生育率。本文从独生子女婚育选择的角度出发,使用相关调查数据分析,发现由双独家庭所产生"4-2-1"家庭的数目受政策微调生育的影响较小,政策微调可以大幅度降低一孩家庭的比例,二孩家庭比例的增加无疑会降低家庭风险,且不会大规模地增加出生人口数量,因此,中国应当对生育政策进行微调,增强人口结构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在计划生育政策的作用下,我国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同时,计划生育政策也在农村遗留下很多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农村社会的发展,使"三农问题"的解决步入艰难困境;从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来农村社会所发生的变化入手以及该政策实施后给农村带来的社会问题,深入分析其原因,并提出一些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6,(5)
当今社会,"失独家庭"成为一个新的社会弱势群体,他们产生的直接原因是独生子女家庭数量的增多,深层次的原因可涉及政策、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在失去唯一的子女后,他们受到各种各样的生存困境,需要政府和社会携起手来去关注和救助他们,从而改变他们的生活。失独家庭不只是一种简单的社会现象,更体现着一种时代特征,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起来,了解其现状,并深究其产生的原因,进而更好地去帮助和服务于他们。  相似文献   

5.
田先红 《青年研究》2012,(1):38-49,95
20世纪末赣南农村涌现的弃婴潮和收养高峰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绩效。弃婴与收养的潮起潮落,不仅折射出村落生育文化的转变,更裹挟着国家与农民关系的转型意味。在这个意义上,计划生育政策背后所隐藏的实际上是国家与农民关系问题,亦即国家权力该如何与数量众多且又高度分散的小农相对接的问题。由此,国家计划生育目标的实现不仅依赖于政策制度的设计,而且要充分考量政策运行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村反贫困战略的基本框架是一种亲市场的经济政策与具有"剩余"特征的选择性社会救助,体现在生产性的开发式经济扶贫和处于"激活"程序中的农村五保与医疗救助政策.长期以来,旨在救助贫困者的社会政策成为经济政策的附属者角色,然而贫困者所面临的生计风险需要传统社会政策在扶贫框架中的转型.本文通过分析经济政策与社会政策在诸多方面的联系和差异比较,结合我国农村贫困的现实,以嵌入性要素来理解我国农村社会政策转型的方向.在这方面,发展型社会政策的视角在反贫困战略中提供了可让我们选择的嵌入性要素.它们是:减少风险管理成本的社会资本、反社会排斥的劳动力政策、农村生计的保护与发展、健康与医疗政策的整合以及资产为本的个人账户建设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就近入学是我国义务教育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的基本原则。但是,近年来的农村义务教育"撤点并校"政策违背了就近入学原则,带来了非常严重的问题。当前,应当对"撤点并校"政策进行认真评估和矫正,在坚持就近入学原则的前提下,优化农村义务教育布局调整,切实保障农村中小学生的受教育权利,保障义务教育的公平和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4,(31)
我国早期的普法政策没有重视农村法治教育,没有将农村列入普法教育的重点对象;"四五"以后的普法规划,虽然有专门针对农村普法的规定,但政策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从而影响了农村法治教育的效果。国家应当更重视农村法治教育,加大对农村法治教育的政策、经费保障力度,争取早日实现农村法治化。  相似文献   

9.
农村低保政策实施效果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公共政策实施效果是涵盖多方面的一个系统的概念。归纳起来,公共政策效果可以分为直接效果、附带效果和非预期效果三个方面,表现领域为经济、社会与文化等方面的效应。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简称"农村低保政策")作为一项多目标农村公共政策体系,政策绩效涉及经济、社会与文化等多方面。经济效果表现为:政府财政投入逐年加大;农村低保政策覆盖率与保障标准逐年提高。社会效果表现为:农村低保政策在实现城乡社会公平上发挥了积极作用;农村低保政策的实施彰显出政府责任,促进了社会稳定与和谐。文化效果表现为:农村低保政策的实施促进了社会救助制度的创新与发展;农村低保政策的实施推动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一项公共政策的实施除了产生直接效果之外,还会产生一些附带效果与意外效果。需要进行多维度与多层面的评估与分析,从而科学、全面与客观地把握其政策实施的总体效果,以确保低保政策朝向政策目标运动。  相似文献   

10.
公共政策实施效果是涵盖多方面的一个系统的概念。归纳起来,公共政策效果可以分为直接效果、附带效果和非预期效果三个方面,表现领域为经济、社会与文化等方面的效应。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简称"农村低保政策")作为一项多目标农村公共政策体系,政策绩效涉及经济、社会与文化等多方面。经济效果表现为:政府财政投入逐年加大;农村低保政策覆盖率与保障标准逐年提高。社会效果表现为:农村低保政策在实现城乡社会公平上发挥了积极作用;农村低保政策的实施彰显出政府责任,促进了社会稳定与和谐。文化效果表现为:农村低保政策的实施促进了社会救助制度的创新与发展;农村低保政策的实施推动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一项公共政策的实施除了产生直接效果之外,还会产生一些附带效果与意外效果。需要进行多维度与多层面的评估与分析,从而科学、全面与客观地把握其政策实施的总体效果,以确保低保政策朝向政策目标运动。  相似文献   

11.
郭明 《青年研究》2012,(2):33-41,94,95
文章以杜镇"大学生村官"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在农村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及其所面临的困境。对此,本文根据个案调查材料提出三个悖论,且通过对三个悖论的解释和分析认为大学生村官在国家政策与农村社会之间扮演着"弱化的国家政策嵌入者"、村务工作中"秘书人员"以及"无根的农村治理群体"等角色。  相似文献   

12.
2012年4月,山东省省委组织部从省直机关单位和企事业单位中选派582名优秀党员干部作为"第一书记"到贫困农村抓党建促脱贫。这是山东省省委省政府对农村扶贫攻坚工作的创造性尝试,是"行业扶贫""单位包村""干部下乡"三者的有机结合,该政策极大的提高了政府扶贫的"瞄准精确度",是对新时期我国农村扶贫工作的一次有益的探索和尝试。自"第一书记"政策实施以来,该政策为贫困农村带来了重大的变化,极大地改善了贫困农村的经济发展条件,推动了贫困农村的基层党组建设,赢得了当地村民的一致认可。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7,(8)
从19世纪80年代的计划生育政策到2013年的单独二孩政策再到现在的全面二孩政策,政策调整的背后是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经过对济南市、烟台市、济宁市部分地区的城市居民进行的生育意愿调查研究表明城市居民对于二孩的生育意愿尚可,但经济压力、工作压力、年龄等成为众多居民不愿生育二孩的现实因素。在此调查结论的基础上,本文提出相应的建议为相关部门完善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被称为全面深化改革带来的最大民生实惠。我国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30多年,产生了100多万独生子女死亡或者严重伤残的特殊家庭,已成为高度关注的社会问题。笔者调研发现,计生特殊家庭有独特之处,期待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多加关爱,建议构建具有"普惠+特惠"特点的计生特殊家庭特别关爱社会服务保障体系,进一步加大特别关爱力度,切实解决现实困难,使其安享幸福晚年,度过特殊人生。  相似文献   

15.
严煤  占传忠 《团结》2007,(5):35-35
近年来,部分农村初中学生辍学人数出现增长趋势,显性及隐性辍学率平均超过30%,这一现象非常反常。按理说,随着农村贫困地区"两免一补"政策进一步落实,全国各地对农村教育的硬件投入也逐年加大,如"危房"改  相似文献   

16.
作为国家的基层代理人,基层政权是国家计生政策输入到农村社会的重要中介载体,他们在政策执行中扮演的角色影响甚至决定着国家计生政策在农村地区的成功与否。由于基层干部个人的公私多重团体属性,使得国家政策的代理人可能成为计划生育的既得利益者或同情者,甚至本身成为国家生育控制的受害者,造成基层执行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困境。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9,(11)
快速发展的工业化、市场化和城市化,使得中国农村的社会结构和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流,打破了传统乡村社会的封闭性和不流动性,促使了乡村社会的转型;计划生育政策造成了家庭核心化、少子化。农村社会的变迁和长期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双重叠加,使得农村养老问题面临着严峻的问题和挑战。本文从"后乡土"的视角审视农村养老问题,发现其表现的新动向,探索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出路。  相似文献   

18.
计划生育政策对家庭发展能力的影响及其政策含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家庭发展理论和家庭可持续生计理论基础上构建了家庭发展能力理论框架,为研究中国计划生育政策效应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实证研究发现,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不仅有效地控制了中国人口增长的速度和规模,而且对中国居民的家庭发展能力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它限制了人们的生育选择权利、改变了不同家庭的禀赋构成和策略选择空间。在政策约束、市场主导和家庭资源整合三重力量交互作用下,中国家庭在自身的结构调整和策略重组中得以延续和发展。但是在当前稳定的低生育水平下,计划生育政策导致家庭自我调整能力下降,需要政府给予政策支持以帮助家庭更有效地整合社会资源。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可以将开放单独夫妇生育二孩作为过渡,逐渐向城乡二孩晚育政策平稳调整,以增强家庭发展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7,(7)
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为积极应对迫在眉睫的人口问题,我国严格推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宣告终结,正式进入"全面二孩"时代。本文通过对哈尔滨市育龄女性生育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研究,发现生育成本、就业压力、计划生育政策长期影响下的生育意愿惯性以及缺乏相应的人力、物力、精力和场所对孩子进行照顾等方面成为影响育龄女性生育意愿的关键因素,笔者从社会政策视角出发,分析研究打消女性生育顾虑的可能,使"全面二孩"政策发挥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20.
生态是生存之基,环境是发展之本.生态文明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七大要求,建设生态文明,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十七届i中全会又把"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最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作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一项目标任务.楚雄彝族自治州作为一个西部边疆少数民族自治州,多年来致力于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积累了一些有益经验,但仍然存在农村环境保护问题.本文对楚雄州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进行了深入分析,从政策、实践和技术多个层面,提出了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对策建议,以达到研究宏观区域性农村环保工作提供可借鉴的决策参考之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