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月9日,台湾方面将刘保才、王玉英、邹维强、李向誉、罗昌华5名大陆劫机嫌疑犯通过金门、厦门水域遣返回祖国大陆。这是继大陆方面率先于1997年5月遣返台湾劫机嫌疑犯刘善忠、台湾方面于同年7月遣返大陆劫机犯黄树刚、韩凤英之后,两岸进行的第三次劫机嫌疑犯遣返,是两岸合作打击涉及海峡两岸刑事犯罪活动取得的一个  相似文献   

2.
今年2月9日,台湾方面将刘保才等5名劫持祖国大陆客机的犯罪嫌疑人遣返,移交给中国红十字会代表。原定同时遣返的杨明德等4名劫机犯罪嫌疑人,因在遣返途中“有新的不良行为”,未能按原计划遣返祖国大陆。此次遣返5名劫机犯罪嫌疑人,有利于两岸合作共同打击犯罪,对维护两岸同胞权益和生命财产安全起到积极作用。对此,两岸同胞及两岸媒体均表示欢迎。舆论认为,台湾当局应从发展两岸关系的大局出发,展现诚意,尽早遣返全部滞留台湾的劫机犯罪嫌疑人。在此,有必要回顾一下劫机犯遣返议题的由来及两岸商谈情况。1993年4月初,当两岸两会…  相似文献   

3.
5月14日,劫持台湾远东航空公司客机到厦门的劫机嫌疑犯刘善忠被祖国大陆的有关部门遣返回台湾。7月16日,台湾有关方面将分别伙同他人,于1993年4月6日和9月30日劫持南方航空公司和四川航空公司两架客机前往台湾的劫机嫌疑犯黄树刚、韩凤英遣返回祖国大陆。至此,在两岸之间一度沸沸扬扬、延宕未果的劫机犯遣返问题终于以两岸有关方面均采取遣返的实际行动而获得解决。  相似文献   

4.
《台声》1999,(4)
为了处理9名大陆劫机犯的遣返作业,警政单位与海基会包租“劫机犯专机”,从台北运往金门,交由大陆红十字会代表接回。不料,这项专机接运模式却因新竹处理中心与航空警察局等警政单位的严重流失,意外衍生出一场惊心动魄的“劫机犯专机空中惊魂记”。这班“劫机犯专机”,在8日下午2时左右从台北松山机场起飞之后,机舱内的气氛虽然紧张,但由于鲁政单位在行前演练多时,大致都能控制情况。海基会副秘书长詹志宏因负责统筹遣返协调作业,严然是这次遣返任务的最高行动指挥官,因此,詹志宏坐在左侧第一排靠走道的位置。状况一:部分劫机…  相似文献   

5.
自去年3月台湾劫机犯刘善忠劫机到厦门后,两岸一年多未发生劫机事件;而自1994年6月大陆劫机犯邹维强从大陆劫机到台湾后,也有三年多没再发生大陆劫机犯劫机到台湾的事件。 袁斌、徐梅被台湾警方收押 孰料,今年10月28日,两岸再传劫机事件,此次的劫机嫌疑犯竟然是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机长袁斌。根据袁斌的说法,他是因公司分房不公,才要求妻子同行,一起劫机到台湾。袁斌甚至天  相似文献   

6.
半月要闻·警方动态海峡两岸再次确认劫机犯遣返候则近期,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善全会在南京举行副秘书长级工作性商谈。在关于遣返劫机犯的商谈中.两会再次确认劫机犯原则上一律遣返.也就足说,对以尽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劫持两岸一方民用航空器至对方之劫机...  相似文献   

7.
畏罪劫机到台湾寻找“自由”、“幸福”,孰料在台岛的铁窗下被囚禁4年。1998年11月20日,作为被台湾首次遣返大陆的劫机犯,他被深圳法院以劫机罪判处20年有期徒刑。1998年11月20日上午,南国特区深圳。在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厅内,一场令海峡...  相似文献   

8.
7月17日劫机犯黄树刚被台湾当局遣返大陆。在台的四年牢狱生活他是如何渡过?他又是如何走上劫机这条万劫不复之路?  相似文献   

9.
3月10日劫持台湾远东航空公司客机到厦门的劫机嫌疑犯刘善忠,在经祖国大陆有关部门进行必要审查后,于5月14日,由福建省红十字会与台湾的海峡交流基金会的有关人员在厦门东渡港码头见证交接,被遣返回台湾。这是海峡两岸首次侬《金门协议》遣返劫机嫌疑犯,它充分体现了祖国大陆对共同打击涉及两岸劫机犯罪的诚意。 劫持民用航空器行为因其对旅客和机组人员的生命与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自其出现之日起即受到国际社会的严厉谴责。1969年第24届联合国大会通  相似文献   

10.
人们不会忘记,1993年是飞机飞翔史90周年,但同时也是我国自有飞机以来发生劫机事件最多的一年。从这一年的4月6日至次年的6月8日,14个月时间,先后有16名劫机犯劫持12架民航客机,从各个地方飞到中国的同一座城市——台北。 当初,由于台湾当局的态度暧昧,在处理这一人类危害性最大的犯罪问题上,没有采取将劫机犯遣返大陆惩处的果断措施,致使劫机事件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正如香港《信报》批评台湾当局的一篇文章所说:“所有的劫机过程都是千篇一律,目的地均是台湾,处理方式亦是人机分离……台湾方面初时以为这是大陆民众不堪忍受中共极权统治,向往自由,故有喜不自胜之感。但未曾想到,劫机犯乐此不疲,  相似文献   

11.
1997年7月16日上午8时20分。 厦门与金门之间的二担、浯屿岛间水域。 两艘白色的游轮会合在一起。 这是两艘有着特殊使命的游轮。一艘是厦门的“白鹭”号,一艘是台湾的“海燕”号。“白鹭”号的使命是去金门接收台湾方面首次遣返的大陆劫机嫌疑犯黄树刚、韩凤英。  相似文献   

12.
1990年9月12日,海峡两岸红十字组织在金门签订了第一个协议——“金门协议”,从而使两岸携手合作,解决了遣返事宜。初步接触 随着两岸经贸交流的加强和人员往来的日益增加,尤其是1990年台湾出现的又一波“大陆热”,在交流和往来中衍生出许多问题,例如私渡、走私及犯罪等不  相似文献   

13.
从厦门隔海相望,隐约可见金门。50年“芝麻”不开门,两岸风雨袭金门。这个对外界颇为神秘的地方,半个世纪中成为两岸战与和的见证人。祖国大陆的民众熟悉这个小岛,是因为著名的炮击金门事件,以及为了怀念金门人民,大陆曾顺潮向小岛漂送茅台酒等名品国货。 从1949年起,金门自我封闭了43年,虽然台湾当局于1992年宣布正式终结金门的战地任务,但它仍然是一个“军管战地”。近日,台湾当局及有关方面表示将以渐进,局部方式实  相似文献   

14.
5月14日上午,中国红十字会在厦门市东渡渔港码头,依据“金门协议”规定的有关刑事犯遣返作业程序,首次将台湾劫机嫌疑犯刘善忠遣返移交台湾有关方面,从而揭开了海峡两岸共同打击劫机罪犯的序幕。今年3月10日,台湾劫机嫌疑犯刘善忠,将台湾远东航空公司128航班,在由高雄飞  相似文献   

15.
今年9月12日是"金门协议"签订20周年。1990年9月12日,我以福州市红十字会副会长的身份参加金门商谈,双方以红十字组织的名义,就有关遣返私渡人员问题,达成协议。这是从1949年后两岸签订的第一个协议,称“金门协议”。20年来,延续执行。它为改善海峡两岸关系,促进两岸和平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1949年以来,金门在两岸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随着两岸关系互动态势的起伏而变迁。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两岸军事对峙时期,两岸在金门及其附近海域展开了激烈的冲突和对抗,也因此型塑了金门长期以来的战地角色。随着两岸关系的缓和,金门的战地角色逐渐褪去,随之产生了金门该如何在两岸关系中定位的问题,金门地方政府和民众也开始从自身的发展和利益出发争取在两岸关系中的适当定位,但与台湾当局存在诸多矛盾和冲突。“小三通”实施以后,金门成为两岸交流交往的先行者和试验者,在两岸关系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优势,但是由于台湾当局的重重限制,“小三通”对于金门地方的发展而言其实是象征意义多于实质意义。随着两岸三通直航进程的推进,金门未来只有跟祖国大陆,尤其是福建省、厦门市建立更加密切的联系,才能实现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相似文献   

17.
5月14日,根据海峡两岸红十字组织1990年9月签署的《金门协议》的规定,中国红十字会在福建省厦门东渡渔港码头将“3.10”劫机事件的劫机嫌疑犯、台湾地区居民刘善忠遣返移交给台湾有关方面代表。 刘善忠,男,1951年10月5日生,现年46岁,未婚。原籍湖北省武汉市。家住台湾省基隆市。台湾“政战学校”毕业,曾在台湾军中服役,中校军衔。据他事后在台北应讯时表示,退役后九年共换了九个工作,曾先后在《民众日报》、《联统日报》  相似文献   

18.
海峡长镜头     
《台声》1994,(2)
备受各方关注的海协与海基会首次台北工作性商谈于1993年12月18日—23日举行.此次商谈,主要涉及四项议题:劫机犯遣返、违反有关规定进入对方地区人员的遣返及相关问题、两岸海上渔事纠纷的处理、两会会务人员入出境便利办法等.此项赴台的大陆海协副秘书长孙亚夫认为,商谈虽未达成协议,但成果是丰硕的,巩固了两会厦门商谈形成的共识,并为下次商谈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众所瞩目的大陆海协与台湾海基会台北商谈,1993年12月22日匆匆落幕.这是新加坡“汪辜会谈” 后的第三次后续商谈,前两次分别在北京和厦门进行.由于这一轮商谈是首次在台北进行,故各方特别予以关注,并寄予较高的期望.从商谈结果来看,尽管功亏一篑,双方未能就劫机犯遣返和偷渡容遣返这两项关键性议题达成协议,但与前两次商谈比较,总体上还是获得了进展,对“两会人员入出境往来条例办法” 已达成协议;对保障台商在大陆投资权益问题,双方通过交换意见,也原则同意签署协议文件;对打击海上走私等其他相关问题,双方也都能平心静气地、理性地交换意见,表达各自的立场.所有这些,对促进今后两岸之间的交流,增进相互了解,推动两岸关系的良性互动,并为最终解决两岸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具有积极的影响,应当予以肯定.必须承认,由于两岸长期分隔,社会制度不同,  相似文献   

20.
<正>谈起两岸经济交流合作,在台湾,阿里山茶农、日月潭卖茶叶蛋的阿婆和夜市商家一定会侃侃而谈;在大陆,吃着台湾烤肠、喝着珍珠奶茶、畅饮金门高粱酒的人们也会直接有感。两岸经济互补互利,大力促进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是祖国大陆的一贯主张,是两岸同胞的共同愿望,也是两岸关系前行的必然要求。1987年11月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以来,经过30年的发展,两岸经济交流合作取得显著成就,形成了融合发展的喜人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