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珍藏布鞋     
王坤 《中国保安》2009,(3):78-78
如今,很少有人穿布鞋了。我也不穿,但不是不喜欢,也不是没有布鞋穿,而是怕亵渎了它的圣洁。小时候,我是十分不愿穿布鞋的。那时家里穷,通常在我交了学费后,连买盐的钱都要去借,所以拥有一双皮鞋或者运动鞋于我只是一个梦想。一年四季穿在我脚上的,除了布鞋,还是布鞋。布鞋黑不溜秋的,哪  相似文献   

2.
一人随我国商贸团去南非,带了一批手工布鞋,准备借此打开南非这个新兴市场。然而到了南非,他很快就发现,由于气候干燥,当地的普通百姓一般都不穿鞋。他尝试着与几家进口商取得了联系,但他们对中国布鞋的兴趣都不大,并一致认为中国布鞋在南非没有市场。一天在宾馆里看曼德拉总统的新闻,他突发奇想:是不是可以送两双布鞋给总统,也许他可以帮助自己打开南非市场。他把这个想法说给其他成员,大家都说行不通。曼德拉是何等人物,怎么可能收你的布鞋呢!他没有因为其他成员的反对而放弃,而是精心挑选了两双总统穿的尺码的布鞋,并写了一封短信。第二…  相似文献   

3.
说鞋     
男才女貌的婚姻是品牌鞋,看上去高贵、漂亮,感觉上舒服、大方,但它的价格昂贵,经不得泥泞,需要精心保养,时时珍惜。青梅竹马的婚姻是布鞋,朴素无华,穿起来经济,放起来了无牵挂,轻便快捷,可一旦登堂入室总让人感觉不大入流。患难与共的婚姻是旅游鞋,它看上去奇特,穿上去灵巧。其最大的特点是历经风雨泥泞也不会脱帮掉底,且只要穿上就总是和脚抱得紧紧的。因此,越是在坎坎坷坷的人生路上,越是显出其耐用合脚的特征。浪漫型的婚姻是舞鞋,轻便、灵活、雅致,但离开平坦光滑的特定环境,就极难适应,也极不实用。事业型的婚姻是跑鞋,它能和脚相互帮…  相似文献   

4.
再说"考研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个比喻:学历是鞋子。在“书生群”中,如果本科是“赤脚”的话,硕士就是一双布鞋,博士就是一双皮鞋,博士后是一双高级皮鞋。虽然中国人在精神上,一直保持着一种“赤脚的不怕穿鞋的”勇气,但在今天中国的城市中生活,哪怕再有赤脚的勇气,我们上街也总要穿上一双鞋子的。  相似文献   

5.
30年前正是公元1978年,我上小学三年级。那时候的我很容易感冒,生病了一般都吃银翘解毒片,这药片大,难闻难咽,一次要吃四五片。见脸上总挂着鼻涕,奶奶总是唠叨:“要你打完球就把衣服穿上,贪凉吧。用热水泡泡脚就睡觉去。”记得那时奶奶对泡脚总是情有独钟,老用她那永远不变的四川万州腔说:“有钱吃补药,没钱泡泡脚。”说得顺口又好听。于是,“泡脚”一事,便总是萦绕在我的记忆中。  相似文献   

6.
谁征服谁     
<正> 人有时常会产生一种十分天真的想法,认为自己才是大自然的主宰。你看有那么多人扛起背包带上工具去征服高山,爬到了顶峰,把手中的小旗往脚下一插,在山顶上踩几脚,他们说已经征服了高山。有句话叫做“人类一思想,上帝就发笑”,但如果高山也有情感,它们肯定会笑得东倒西歪。一只蚂蚁十分困难也十分幸运地登上了大象的背,于是它告诉大家,我已经征服了这只大象。这不是太幽  相似文献   

7.
闽西有无数座山,在闽西的万山丛中,有无数个村庄。我的家就在其中一座村庄里:如果你是城里人,是很难分清此山与彼山、此村与彼村的,但你一定会留意那些身着蓝布“大襟衫”,脚穿千层底布鞋,脑后绾着发髻的妇女:那群妇女中,有一位就是我的母亲。  相似文献   

8.
漫话布鞋     
中国布鞋现在在国外很流行.据说许多葡萄牙妇女特地到伦敦、巴黎去购买中国市鞋.她们说,她们厌烦穿皮鞋,喜欢穿中国布帮、塑料底鞋,因为它式样美观,穿起来柔软轻巧. 中国市鞋的种类很多,从鞋样上,就有圆口、方口、尖口、棱口、大口、小口之分;在鞋料上也有斜纹布、卡叽布、绒布、帆布、绸缎、礼服呢、化纤等数十种之多.鞋底过去都用布做,一层一层粘合起来,最厚的有一点七厘米,称为“千层底”,而最薄的只有三毫米;现在大部分已改用塑料鞋底. 布鞋有单鞋、棉鞋之分.棉鞋的鞋面絮上棉花,或用驼绒做里.中国俗话说:“寒从膝下起”,如果脚受寒凉,不仅腿易患关节炎,而且还影响腹部,引起胃痛、腰痛、妇女月经痛等.棉鞋或棉靴保暖、不潮、舒适,远胜于其他各种鞋类.单鞋是春、夏、秋季穿;在夏季,布面、丝面、绒面的拖鞋,比皮革、塑料拖鞋凉爽舒服.  相似文献   

9.
阴差阳错     
烧焦的“女尸”到达现场后,刑警发现烧焦的尸体已被人从涵洞里弄出来,尸体大部分已经炭化,只剩下一截右腿和脚。周围挤满了很多村民,现场足迹混乱,遭到严重破坏。一个围观的村民说,早就有人看到这具烧焦的尸体,有个卖菜的路过这里,说他们村走失一个人,就从涵洞里把尸体弄了出来,结果一看不是就走了,谁也没想到去报案。由于尸体大部分已炭化萎缩,能够判断性别的骨盆、喉结、生殖器等不复存在,无法确定死者的性别。从仅剩下的一截右腿的皮肤细腻程度和脚的大小看,判断倾向于女性。经法医检验,死者的头部有粉碎性骨折,右前额处…  相似文献   

10.
升工资 上世纪80年代以前,在机关工作最刺激的莫过于升工资了,因为那时在机关工作许多年都难得有升工资的机会。上世纪70年代末,大家总算盼到升工资的消息了,真是高兴得不得了。但第一次升工资的幅度是2%,即每个单位中只有2%的人可以升工资,这就难为单位领导了。不过还好,大多数人认为机会不大也就没有什么心思去争,心里还比较平静,心态也比较平衡,反正绝大多数人都升不成,你爱给谁升就给谁升吧!  相似文献   

11.
这里有一座高塔.是所有的人都必须去攀登的。它至多不过有一百级。这座高塔是中空的。如果一个人一旦达到它的顶端.就会掉下来摔得粉身碎骨。但是任何人都很难从那样的高度摔下来。这是每一个人的命运:如果他达到注定的某一级.预先他并不知道是哪一级.阶梯就从他的脚下消失。好像它是陷阱的盖板.而他也就消失了.只是他并不知道那是第二十级或是第六十三级,或是哪一级;他所确实知道的是,阶梯中的某一级一定会从他的脚下消失。  相似文献   

12.
真正的单纯     
这里有一座高塔,是所有的人都必须去攀登的。它至多不过一百级。这座高塔是中空的。如果一个人一旦达到它的顶端,就会掉下来摔得粉身碎骨。但是任何人都很难从那样的高度摔下来。这是每一个人的命运:如果他达到注定的某一级,预先他并不知道是哪一级,阶梯就从他的脚下消失,好像它是陷阱的盖板,而他也就消失了。  相似文献   

13.
《今日广西》2008,(15):80-80
布艺沙发颜色鲜艳、造型美观、看着时尚坐着舒服。它有这么多优点,为什么还有好多人在挑选沙发时会犹豫呢?因为大家都会考虑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弄脏了该怎么办,毕竟它不是皮沙发,可以一擦了之。下面就来谈谈如何清洁布艺沙发。  相似文献   

14.
感受方便     
方便,是一个让人听起来倍感温馨的词语。你走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或者场所,哪里是卫生间,哪里是电话亭……有清清楚楚的路标,有齐备完善的设施,你心里就会很舒服,感到一种温馨。虽然还没有人出现在你的面前,动手为你做什么事情,可你却看到礼貌和秩序。这就是因为,它给了你方便。你到车站、码头、机场,买票、托运、进站、出站,都那么省时、省事、省力,不用去盯着那些密密麻麻的说明,不用使劲儿琢磨那些复杂的规定,不用绕各种路线,过各种关口,使你觉得,固然是“在家千般好”,却并不是“在外处处难”。这也是因为你感到了方便。…  相似文献   

15.
被困2002年10月8日,四川省大邑县天宫镇8村5组村民肖家云约了矿友杨绍详、尹文斌,去西岭雪山山脚下一家煤矿的废矿井回收旧电缆线。上午9点多,3人商定让杨绍详留在井外的通风口守候以防不测,肖家云与尹文斌则头戴矿灯,从矿井的通风口慢慢爬了进去,当两人行至井下600米独股子煤层处,正要越过干湿减压器与主井隧道相连的通风口时,只听脚下轰的一声巨响,还没回过神来就随着塌方的矿土掉进了一个80多米深的大坑。惊恐之中,尹文斌大呼救命,但在这距离井口足有千米远的地方,呼喊声却显得那样无奈。手、脚、背全被矿土…  相似文献   

16.
我是穿土布鞋长大的。那是一种用穿烂的衣服改做的布鞋,妈妈去地里把魔芋挖回来磨成浆,再放锅里烧开,把换下来的旧衣服布一层一层地糊成“布壳子”,把“布壳子”晒干,然后妈妈就用这“布壳子”铺鞋底、做鞋帮。用这种“布壳子”做成的鞋,妈妈给取了一个形象的名字:“粑粑鞋”。记忆里,妈妈总是在灯光下纳鞋底,那个时候队里正搞大集体生产,没有闲工夫做布鞋,妈妈就利用晚上的时间坐在煤油灯下一针一线地纳鞋底、撩鞋帮、上鞋子。每次当我一觉醒来,总是看见妈妈坐在那里纳呀纳呀。那麻线抽过鞋底时发出一声声悠长的声音,就像妈妈的一声声叹息,…  相似文献   

17.
采访一位在国内颇有名气的女心理学家,她笑容可拘地婉拒了:“还是去采访别的专家吧,我只是喜欢做做咨询,搞点专业培训,然后就是和老公、孩子安静地呆在一起。并不想把生活搞的太热闹……” 这是—个太知道自己要什么的专家。于是才能够抵抗自己所不想要的东西。对别人的诱惑,对这类人来说百麻不是。 这类人从不用表面的风光来为自己撑面子。他们的面子就是他们的里子,他们的里子也就是他们的面子。总之,让自己舒服之极! 谁都想让自己舒服之极。但不是你想要就能够要得到。那可是一种绝  相似文献   

18.
感悟浮生     
感悟浮生堀秀彦要敢于坚持己见在勇气的测试中,我愿自己虽人少仍往之;在宽裕的测试中,我愿自己虽人众亦反之。──梭克曼这两个测试都有相当的难度。敢在大家都说“是”时,一个人站出来说“我不这么认为”,不但需要勇气,还需要冷静的理性和支持理性的观念。如果没有...  相似文献   

19.
小时候经常看人家打草鞋,后来稍大点自己也学着打过。打草鞋是不需要图纸的,从来不是先画好一个图纸,然后再按图去打。如果那样,打出来的草鞋就可能不适脚。所以,中国有句古话叫“草鞋没样边打边像”。当然,说打草鞋不用图纸,并不是说可以随心所欲想怎么打就怎么打,打成什么样就什么样,而是边打边试一试,或边打边用手比量一下大小,不断进行修正调整,最后才逐渐成形。当然,打得多了,熟能生巧,也就不用总比试比量,但他心中总是有一个脚印在指导着他。所以,打草鞋既不是照图编织,也不是信手胡编,而是手中无图,心中有样,是一种自觉的编织活动,绝不是盲目的。  相似文献   

20.
出了北京西客站的旅客,直奔东面的汽车站而去。一些人在车门口挤着,一个 30多岁的男子挤上了车,就在他登上脚踏板的时候,突然一脚没踩实,整个身子向后一趔趄,这实在是令人有些猝不及防,后面的人想躲也躲不开了,好在要摔倒的人只是那么轻轻碰了后面的人,没有多大的妨碍。然而,也就在瞬间,出现了令人意料不到的情况,在人群中,突然伸出一只手,把那个趔趄的人使劲往车下拽,被拽的人这回又来了一个趔趄,但他一把攥住车扶手,拼命挣扎,人们看着他们打了起来。看那拽人的,个子高,脸稍黑,他双手一用力,那人就滚到了车下,趁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