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正黄河美景:王家大院"五百年的风景看北京,五千年的风景看山西"。王家大院是由山西灵石的商宦人家王氏家族经明清两朝、历300余年修建而成,包括五巷六堡一条街,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王家大院的建筑装饰,是清代"纤细繁密"的集大成者,体现了中国古代北方地区民居"坚固、实用、美观"的建筑特点,是一座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建筑艺术博物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4A级景区。  相似文献   

2.
山势巍峨、风景秀美的晋中绵山脚下,藏着一座足以与明清显赫的王公贵族府第匹敌的清代老宅院———灵石县静升村的王家大院。论建筑规模、建筑等级、建筑文化、建筑艺术,王家大院无愧于北方民居建筑瑰宝的称号。今天向游人开放的红门堡、高家崖两处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建筑群,有院落54座,房屋1052间,总体风格呈靠崖式的城堡建筑。在九沟八梁的静升村建造宅院,依山建屋,因地制宜,逐层抬高,梯度推进,顺着缓坡建造成一个个混合型的四合院,取得了最佳视觉艺术效果,这是黄土高原坡地的建筑奇迹。远远望去,屋舍由低到高,层叠排列,错落中展现风…  相似文献   

3.
静升是晋中市第一大镇。2003年,静升镇被评为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镇,并位居榜首,她以博大精深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吸引着海内外人士。作为晋商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静升的文化风貌和内涵,是汾河流域古村落文化的代表,其中,王家大院堪称翘楚。作为晋中大院中唯一依山而建的全封闭城堡式建筑群,王家大院被誉为“华夏民居第一宅”“、中国民间故宫”和“山西的紫禁城”。有一个流传很广的口碑这样说:“王家归来不看院”。  相似文献   

4.
王家大院座落在山西晋中灵石县静升镇,距县城12公里。与著名的绵山、资寿寺、“灵石”、韩信岭、石膏山、灵空山形成一条旅游线路。 王家大院的建造者是灵石县历史上四大家族之一的静升王家,为太原王氏后裔,其宅始建于清康熙年间至乾隆、嘉庆年间方得建成。中国老一辈建筑学权威郑孝燮先生曾两次来王家大院考察,他题词赞道:“国宝,人类宝,无价之宝;百来不厌,百看不厌”。 “中国民居艺术馆” 王家大院总建筑面积达15万平方米,主要建筑包括三巷五堡即:拥翠巷、锁瑞巷、钟灵巷、高家崖堡、红门堡、东南堡、西堡子、下南堡。近两年开放的高家崖、红门堡两组建筑群东西对  相似文献   

5.
西南少数民族的民居建筑形式丰富多样,这些乡土建筑大多数散布于郊野乡村,建筑随环境地形而设,造型多样。其建筑装饰独具特色,题材多样,集绘画、雕刻与建筑于一体,其装饰文化内容丰富,这些建筑装饰内容包含了各民族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其建筑技艺、装饰手法、社会功能都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和继承民族传统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6.
在王家大院,我看见几位北京游客正请馆长在门票上签字,以便延期参观。原来,他们以为这里不过比北京四合院大点儿,打算一刻钟逛完就走。不料大院规模之巨,内容之丰,远远超出他们想象,在他们看来,简直是中国民间的“故宫”!眼看天暗下来,只好住下留待明日再来细细品味。据说,这样的事经常发生。走进王家大院,人们不但惊讶于它宏伟的规模,由衷赞叹它作为一件古代建筑艺术品的完美和谐,更看重它的原汁原味——基本没有遭到损坏,保留了500多年来明清官商宅院的建筑风貌。王家大院在山西灵石县城东12公里处的静升镇。据传灵石县因隋文帝(公元581—…  相似文献   

7.
罗晓飞 《前沿》2012,(11):163-165
羌族是我国西南最古老的民族。羌族民居是羌族最古老的建筑艺术形式,是羌民族文化的象征,其包含的宗教信仰与自然崇拜思想是羌民族精神内涵在建筑文化中的体现。羌族民居建筑其独特的建造形式与空间布局反映了古羌人"人神共居"的宗教意识与住宅文化观念,是羌民族历史发展的无言史书。羌族民居建筑具有很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可谓是民族建筑艺术中的"奇葩",其形式美感和与现实生活的依存关系是羌族建筑艺术的审美本质与表现意味。  相似文献   

8.
黔西北彝族艺术表现形式丰富,而它的繁荣与土司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这个庞大而浩繁的艺术宝库中,王府建筑以其恢弘的气势,囊括了建筑的规划布局、造型设计、石木雕刻、装饰彩绘等方方面面。在整体形式上具有朴素、庄重而又大气的特征,而局部上却极尽精雕细琢之能事,体现出一种刚柔相济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9.
戴江  马莹 《今日民族》2013,(2):17-19
走在云南的老城深巷或山野乡村,不经意问你会看到远处民居的粉墙黛瓦上,有一只或蹲或站、仰头向天的小怪兽,融入蓝天白云的背景里,显现出剪影般的轻巧灵动和神秘莫测。等走近了看,小怪兽似猫类虎。它究竟是什么呢?这就是云南特有的陶顾建筑装饰构件屋脊兽,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瓦猫”。  相似文献   

10.
闽南是著名的侨乡,有专家认为,闽南侨乡特色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精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闽南民居建筑艺术,又吸取了南洋文化和西方建筑的艺术特点,是"世界人类的共同遗产"。  相似文献   

11.
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艺术在其历史起源及发展变迁过程中充分吸收了我国古代优秀文化传统、民族宗教及民族艺术内涵,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艺术风格及人文价值理念。在现代西方建筑艺术主导的建筑装饰风格趋同的背景下,充分吸收和借鉴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素材、设计理念及人文内涵,能够拓展现代装饰艺术发挥空间,并推动民族建筑装饰文化的继承及创新发展,为现代人营造宁静和谐、端庄典雅、悠然自得的居住环境。  相似文献   

12.
陈忠杰 《政协天地》2014,(Z1):60-61
闽南是著名的侨乡,有专家认为,闽南侨乡特色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精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闽南民居建筑艺术,又吸取了南洋文化和西方建筑的艺术特点,是"世界人类的共同遗产"。然而,闽南侨乡特色建筑  相似文献   

13.
从上世纪起,僻处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的道孚县就引来了日本等国家的民居建筑防震专家的关注,一批又一批建筑学、地震学、工艺美术学的学者专家到此地进行研究、欣赏.吸引他们不是皇家宫苑,也不是佛家殿宇,而是道孚县那一座座建筑精良、装饰讲究的民居.  相似文献   

14.
杨冰 《今日民族》2002,(3):39-40
大理白族民居是典型的文人式建筑。步入其中,流连于“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构筑的空间,就进入了白族文化的领地,捕捉、感受着白族文人镌刻于自己居室之上的每一页艺术华章,每一片心灵流璨。中国传统建筑大致可分宫室建筑、文人建筑、市民建筑和宗教建筑几类。白族民居属文人建筑,与传统宫室建筑的威严、华丽、恢宏,与市民建筑的拘谨、简单、逼仄,与宗教建筑的庄严、肃穆、巍峨相比,白族民居文雅、庄重、疏朗、平易的建筑风格,正是文人精神的写照。彰显文人气质的建筑特色有“三绝”:照壁、木雕和彩绘。“三坊一照壁”是白…  相似文献   

15.
广东建筑的装饰泽清人们说,到了广州,不去陈氏书院领略一下装饰精巧的建筑──陈家祠,如同没有到过广州。坐落在广州市中山七路恩龙里的陈氏书院的建筑艺术,的确不同一般,它具有岭南装饰艺术的独特风格,同时保持着中国古寺庙建筑的宏伟气势。该饲堂是广东72县陈姓...  相似文献   

16.
厚重的城市记忆让晋中勃发新的自信谈起晋中,人们自然想起晋中境内的多处名胜,以晋商文化为主要特色的“一城(平遥古城)、两寺(双林寺、资寿寺)、三山(乌金山、绵山、石膏山)、四院(曹家大院、乔家大院、渠家大院、王家大院)”十大景点,是山西旅游经济的一大热线,更是晋中厚重的城市记忆的重要承载。走进晋中市驻地榆次区,一组气势恢弘的骆驼雕塑兀立在晋商文化广场,  相似文献   

17.
<正>石雕、木雕、彩绘、砖雕、剪黏、交趾陶等中华传统建筑装饰不仅能为两岸大量的宫观寺庙、宗族祠堂、民居古厝等建筑增光添彩,其间还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元素。两岸传统建筑装饰一脉相承,具有深厚的文化渊源。一脉相承:两岸古建装饰的历史文化渊源两岸传统建筑装饰同根同源。  相似文献   

18.
野山 《两岸关系》2007,(2):57-59
客家民居建筑围龙屋是世界民居建筑中的奇葩,也是我国民居建筑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80多年前,坐落在崇山峻岭、莽莽林海中的江西龙南县关西,一个叫徐名钧的人为9个儿子  相似文献   

19.
胡美术  饶琨 《前沿》2009,(7):105-108
土家族民居建筑是该民族重要的文化载体,在永恒的变迁过程中,土家族的风俗习惯、传统教育、礼仪禁忌等文化因子都深深地植入其中,建造过程中礼俗禁忌之多,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地方性特征。本文拟从雄凤山土家族村寨民居建筑建造禁忌视角进行剖析,试图挖掘深植于其中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0.
《就业与保障》2010,(11):49-49
土楼是东方文明的一颗明珠,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村民居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一朵奇葩,它以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等特点立于世界民居建筑艺术之林。民宅散布在闽西的永定、武平、上杭及闽西南的南靖、平和、华安、漳浦等地,其造型、装饰和建造工艺世所罕见。土楼,俗称"生土楼"。因其大多数为福建客家人所建,故又称"客家土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