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民导刊》2009,(2):22-23
监督法是实体法,更是程序法。但对于违反监督法规定是否应承担法律责任这一问题,各方却持不同观点:有人认为。监督法没有专门“法律责任”的章节,也没有对违反监督法作出承担责任的规定,这就造成监督法实施后显现出监督困境;但也有人认为,虽然监督法在法律责任方面的规定尚不完善,但在宪法以及相关法律中确能找到相应的责任条款,因此违反了监督法,必定要承担法律责任。目前,对违反监督法规定究竟该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说法不一,仍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正>监督法没有明确规定法律责任的内容,对此,违反监督法规定是否应该承担法律责任引起了社会各界的争论。笔者试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违反监督法的法律责任问题作一探讨。一、违反监督法是否需要承担法律责任法理学一般认为,法是"以权利义务为调整机制并通过国家强制力保证的调整行为关系的规范"。  相似文献   

3.
监督法既是实体法,更是程序法。监督法不仅规定了七种监督手段,而且还对于人大常委会如何开展监督、"一府两院"如何接受人大监督都作了规范化、程序化的规定。但是,监督法没有规定违反程序性规定的后果或法律责任,对此,违反监督法规定是否应该承担法律责任引起了社会各界的争论。笔者认为,违反监督法规定应该承担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4.
蒋松柏 《楚天主人》2009,(11):24-24
监督法既是实体法,更是程序法。监督法不仅规定了七种监督形式,而且还对人大常委会如何开展监督、"一府两院"如何接受人大监督都作了规范化、程序化的规定。但是,监督法没有规定违反法律规定的后果或法律责任。对此,违反监督法规定是否应该承担法律责任引起了社会  相似文献   

5.
监督法既是实体法,又是程序.法。它不仅规定了监督手段,还对人大常委会如何开展监督、“一府两院”如何接受监督作出了规范化、程序化的规定。这对进一步规范人大监督工作、增强监督实效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监督法没有明确规定法律责任的内容。违反监督法的规定.是否应该承担法律责任,各界存有争论。笔者试从三个方面对违反监督法的法律责任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王钢 《人大研究》2009,(1):19-22
法律责任的设置和实现是确保法律法规得以执行的保障。监督法没有明确法律责任的内容,那么.对于违反监督法是否应当承担法律责任呢?  相似文献   

7.
我国《宪法》第9条、第26条规定了国家的环境保护义务,这是政府环境保护义务的宪法渊源,而是否已经建立有效、全面、系统的责任制度来保障各级政府履行其环境保护义务作为落实政府环境保护义务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政府环境保护义务的制度保障。现阶段,我国环境法所规定的政府违反环境保护义务的责任制度并不完善,包括政府环境法律责任规范与政府环境义务的不匹配、政府环境法律责任具体内容的有效性不足和政府环境法律责任实施机制的有效性不足三个方面。鉴于此,一是应当通过配套立法将环境法中规定的政府环境保护义务具体化和明确化,从而为管理性"结果导向"环境法律责任和行为规则性"行为导向"环境法律责任的适用创造基本的前提;二是应当完善政府违反环境保护义务法律责任的责任形态,包括完善"惩罚性"的政府环境法律责任和确立政府环境监管失职的赔偿责任和生态修复法律责任两个方面;三是通过完善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来健全政府违反环境保护义务责任制度的实施制度。  相似文献   

8.
正一些地方人大常委会在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前,要求"一府两院"相关负责人先向主任会议报告,主任会议通过后再向常委会进行报告。有人认为,此做法既有法律依据,又有助于提高常委会审议效率、质量;但也有人认为,监督法只规定  相似文献   

9.
刑事诉讼法对取保候审的保证人规定了新的内容,体现了在保护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的同时,对保证人义务的规定更加明确具体。本文对在刑事诉讼过程中,作为取保候审担保的保证人违反保证义务的行为应承担法律责任的种类及适用程序问题加以探讨,以求法律的正确适用。  相似文献   

10.
试论公务员违法行政法律责任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昕  向敏 《理论月刊》2007,(7):118-120
公务员违法行政的法律责任,是指国家公务员基于其身份,在代表国家实施行政管理活动的过程中,因违反法律规定的公务员权利义务而必须承担的带有强制性的法律后果。以武汉市为例,当前公务员违法行政仍然在不同领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我们必须严格界定公务员违法行政法律责任的外延和内涵,以“权责明确、制约有效、程序严密、配置科学”为原则,构建公务员违法行政的法律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11.
《浙江人大》2011,(12):54-55
监督法实施以来,一些地方人大常委会对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采取"提前介入"方式,即政府在制定规范性文件时,就把草案送交人大常委会进行备案审查。对此,有人认为提前把关,可规范政府行为,减少失误,应该推广。但也有人认为,"提前介入"与备案审查即备查的法律规定相悖,不宜提倡。  相似文献   

12.
“用人单位”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与劳动者形成劳动关系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用人单位违反法律法规规定,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是:  相似文献   

13.
正一些地方人大常委会在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前,要求"一府两院"相关负责人先向主任会议报告,主任会议通过后再向常委会报告。有人认为,此做法既有法律依据,又有助于提高常委会审议效率、质量;也有人认为,监督法只规定了专项工作报告年度计划由主任会议通过,没有规定专项工作报告需经主任会议通过。"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是否需主任会议审议通过?请看本期争鸣。  相似文献   

14.
监督法出台以后,有人觉得,监督法中似乎没有什么有力的监督"武器",因而,人大的监督工作职权小了、任务轻了、责任少了。对此,笔者不敢苟同。我认为,监督法的出台,对人大监督工作的要求更高了,责任更重了。首先,监督法要求监督工作要切实维护人民的利益。监督法第八条规定:各级人大常委会每年选择  相似文献   

15.
当下的中国,“公司的社会责任”已经成了一个时髦的词汇,2005年修改后的新《公司法》也对此作了原则规定。不过,究竟什么是“公司的社会责任”却是认识模糊、分歧不一。有人认为公司社会责任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 也有人认为公司社会责任就是行善做好事; 还有人认为公司社会责任只是一种商业伦理道德,不应强加为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6.
公司承担环境法律责任,是公司生存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公司在制定和实施公司战略的各个环节中都要充分考虑对环境的影响。国家应完善公司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加强环境刑事立法,推行"按日计罚"制,完善环境民事责任保险制度,推进公司环境法律责任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7.
监督法既是实体法,更是程序法。监督法不仅规定了七种监督手段,而且还对于人大常委会如何开展监督、"一府两院"如何接受人大监督都作了规范化、程序化的规定。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对"一府两院"提交专项工作报告的"20天、10天、7天"时间规定。  相似文献   

18.
监督法实施以来,一些地方人大常委会对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采取“提前介入”方式,即政府在制定规范性文件时,就把草案送交人大常委会进行审查。对此,有人认为提前把关,可规范政府行为,减少失误,应该推广。但也有人认为,“提前介入”与备案审查即备查的法律规定相悖,不宜提倡。  相似文献   

19.
庄根森 《人大研究》2013,(12):39-39
近日,有人以监督法没有明确限定质询案在"会议期间"提出,而主张在"闭会期间"可以提质询案。笔者认为,该主张是对监督法进行片面的、错误的解读,是违宪的,必须予以纠正。质询案在"开会期间""会议期间"提出,这是现行宪法和有关法律所规定的。宪法第七十三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会期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在常务委员会开会期间,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提出对国务院或者国务院各部、各委员会的质询案。  相似文献   

20.
正根据监督法的规定,各级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执法检查后,执法检查组都要提出执法检查报告,由委员长会议或者主任会议决定提请人大常委会审议。人大常委会在听取和审议执法检查报告时,有些地方还要同时听取被检查机关执法情况报告。有人认为听取被检查机关执法情况报告,法律没有明确规定,是多此一举,没有实际意义;有人认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