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双  刘健 《时代法学》2014,(2):89-94
国际刑事法院被害人赔偿制度是国际刑事司法制度历史上第一次允许被害人对犯罪的个人提出赔偿要求。被害人赔偿制度在赔偿范围、赔偿程序以及赔偿执行方面均有系统而具体的规定。为这一制度服务的被害人信托基金发挥了很大作用并且在实践中取得了诸多成果。被害人赔偿制度在实现国际社会的正义与维护和平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该项制度在规则设计以及制度运行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  相似文献   

2.
驱逐出境是一项古老的国际法制度,在各国的国际司法实践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新的国际刑事司法协助语境下,驱逐出境制度不再仅仅是一种制裁措施,还可以充当引渡合作的补充替代措施,以实现国际司法合作过程中法制化与灵活性的并行。  相似文献   

3.
冯晓青 《中国司法》2024,(2):103-107
知识产权制度是一个高度国际化的法律制度。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具有本土化和国际化相结合的特点。我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以及国际组织在知识产权方面开展的合作,对于促进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完善以及有效执行,作出了积极贡献。在新的国际竞争环境下,知识产权国际合作具有更大的舞台。中国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过去五十年的合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效,未来将在推进中国知识产权制度完善、全球知识产权治理和国际保护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国际法律责任制度是国际法的一项重要制度,它对维护世界和平、制止国际争端的发生、升级以及争端的处理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就最近的"黎以冲突"从国际法角度以"黎以"各自承担的国际法律责任进行分析,在分析个案中了解、分析国际法律责任制度的认定、执行。  相似文献   

5.
国际引渡制度在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打击跨国和国际犯罪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些年来,国内一些贪污腐败嫌疑人利用我国引渡制度上的漏洞,乘机逃亡国外,以规避我国法律制裁。相较引渡制度,遣返制度有其自身的优越性。文章通过将遣返制度和引渡制度进行对比,最后提出促进我国遣返制度完善的建议以及提倡促进全世界在遣返方面的合作。  相似文献   

6.
国际知识产权制度:冲突·规范·非国家行为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阳 《知识产权》2007,17(2):93-98
国际关系的不同理论为国际知识产权现状与未来的解读提供了新的视角。现实主义理论相信国际知识产权制度的单边主义是不可避免的;自由主义重视非国家行为体在塑造国际知识产权制度的重要作用;而建构主义者重视现存的国际知识产权规范,同时相信共同的知识产权文化价值对于国际知识产权制度建设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国际商事仲裁裁决承认与执行的国际化趋势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商事仲裁在全球化的经济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纽约公约》为线索,以一些国家的立法和司法实践为依据,对国际商事仲裁裁决承认与执行制度中呈现出的国际化趋势作了分析和阐述。文章最后得出结论,借鉴国际条约和惯例,完善包括仲裁在内的商事争端解决机制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立法课题  相似文献   

8.
大量证据显示国际刑事审判的展开促进了国际刑法的发展,而在国际刑法发展的进程中,出现了一系列新的观念和原则并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诸如灭绝种族罪、危害人类罪和战争罪的定义,以及合法性原则、补充性管辖原则、个人刑事责任原则和国际合作与司法协助原则等。国际刑事法院的建立在国际刑法制度发展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联合国、联合国宪章以及联合国大会的一系列决议为国际刑法的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关于建立公职律师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关于建立公职律师制度的思考□徐永伟随着“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进程的不断深入,随着《律师法》的深入贯彻执行,一种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与国际接轨的公职律师制度,必将应运而生,并在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建立公职律师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外向型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海运领域与国际海运连接相对紧密,为了保证海运过程中能够有效约束国际各方的权利和义务,目前国际海运普遍采用了《海牙规则》作为国际海运准则。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对于国际海运承运人责任制度非常重视,按照《海牙规则》的规定,该规定给予了国际海运承运国诸多的权利,值得各个海运国家遵守。考虑到我国快速增长的海运经济,我们必须对国际海运承运人责任制度有全面深刻的了解,才能保证在国际海运中获得合理的利益,保证我国合法的权益。所以,我国应积极开展国际海运承运人责任制度的研究,保证国际海运承运人责任制度能够发挥积极作用,促进我国海运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海上运输中货物控制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联合国《全部或部分海上国际货物运输合同公约》首先从国际条约层面设立了海上运输途中的货物控制权法律制度,实现了海上货物运输法律制度与货物贸易法律制度之间的衔接,保障了卖方托运人或单证持有人在一定条件下对货物进行控制的权利。这是对国际海上货物运输法律制度的重大完善。货物控制权虽不同于物权,但对于权利主体来说,其在一定程度上却发挥了物权的作用。不论中国是否加入该公约,该制度都将对我国海上运输立法与司法实践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自2004年国务院国资委在国有重点企业实施企业总法律顾问制度以来,企业总法律顾问制度在推动企业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以及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国外的跨国公司相比,国内企业总法律顾问制度目前无论在职责定位、人才队伍建设还是在体系建设方面尚在探索实践中。  相似文献   

13.
意大利公证制度概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为 《中国司法》2007,(4):102-104
意大利公证制度在近百年的历程中,对国家的公共管理与经济运行发挥了无以比拟的重要作用,尤其在公司事务中的角色,为其安全运转与发展提供了积极的作用。而意大利公证制度的完善亦为公证制度的发挥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制度保障。《意大利公证法》对其公证人和相关机构的定位也给予我们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在国际私法实践中发挥了并必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其明显的弹性特征使其在司法实践中问题重重,因此我们必须对其概念进行严格界定,对其使用进行严格限制,顺应国际社会的发展趋势,在立法和实践方面对其进一步完善,从而促进国际民事交往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作为备受国际社会赞誉的"东方之花",我国人民调解制度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社会发展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新时期,人民调解制度得到长足的发展,相关法律依据不断完善,调解的领域不断扩展,调解网络已具规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调解制度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发展和完善人民调解制度,须完善人民调解委员会的组织形式,全面提升人民调解员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6.
王琼超 《特区法坛》2007,(3):31-32,34
我国的劳动教养制度自创立以来,矫治了数百万违法人员和轻微犯罪人员,在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和促进经济建设,减少预防犯罪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随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不断深入,劳动教养制度在实施依法治国进程和与国际司法制度的接轨中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原有的理论、制度、经验与模式的缺陷日渐凸现,改革和完善劳动教养制度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7.
虽然我国已在北京、上海、广州正式设立了知识产权法院,但知识产权审判体制改革仍需进一步深化.在国际层面上,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属于较有特点的一种知识产权法院模式.通过对其设立动因、组织架构、实际效用及引发的争议进行深入考察,结合美国的政治结构、经济形势、司法传统,可以较为客观地认识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发挥的作用.我国知识产权制度赖以发展的制度环境与美国不同,但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在美国专利保护中发挥的作用以及演进轨迹,能够为我国知识产权法院在知识产权保护中发挥的功效提供更为理性的认识,进而为知识产权审判体制的进一步变革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试论安理会授权使用武力的法律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理会授权使用武力是联合国在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武力强制措施的实施方式,由于制度性不足,在实践运作中出现了很多问题,甚至异化为霸权主义的工具。但授权使用武力是基于国际政治的现实需要而产生的,为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在联合国集体安全制度的改革中应该成为重要内容,就其法律依据、目的、效力范围、接受授权国家的权限、实施的保障措施等实体和程序性规则作出具体的规定。  相似文献   

19.
现代国际私法理念下反致制度的发展前景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致制度是国际私法领域中一项重要的也是颇具争议的制度。结合当代国际社会的总体发展趋势,透过对反致制度的功能解析和理论分歧,反致制度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存在并发挥辅助性调节冲突的作用。制定我国反致制度时,应充分考虑我国国际私法发展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20.
非政府组织在国际人权保护领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促进或参与国际人权公约和文件的制定、参与人权监督、开展人权教育等方面,由此产生了非政府组织在国际人权保护中的地位问题。非政府组织在国际人权保护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已经成为国际人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联合国应该切实加强与非政府组织的联系,促进非政府组织在国际人权保护方面作用的发挥,并尽快制定一部关于非政府组织地位的国际公约,明确非政府组织在国际法上的地位,从而促进非政府组织在国际人权保护等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