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解放和发展中国社会生产力创造了政治条件,党和政府尤其注重发展中国西部经济。伴随国家工业化和生产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西部地区进入快速发展的历史阶段。一、“一五”和“二五”计划与西部机器生产力的发展(1949—1962年)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仅用3年时间就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1953年开始实行的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国的伟大任务,这也是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历史性转折。“一五”计划清醒地注意…  相似文献   

2.
一、西部再造辉煌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要求西部在中华文明史上,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而且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居于中国生产力发展的先进地位,是中国的中心地带所在。中华民族的祖先炎黄起源于西北的东部(陕西),陕西西安自公元前1134年至公元907年唐代止,期间10个王朝、历时1062年,为中国首都所在地,是中国古都中建都时间最久的,也是中华民族最辉煌灿烂的时期。“西周是青铜文化的盛期,秦是封建时代的第一个王朝,汉是我国农业发展的第一个高峰,隋唐是封建文化的烂熟时期。这五个王朝也是中国古代国家统一,规…  相似文献   

3.
衡量社会形态性质的标志是生产关系,主要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分配关系。而在同一社会性质内划分若干发展阶段,则主要以生产力为标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划分标准也是如此。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後,代表该社会形态性质的生产关系比较稳定。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时期,都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由於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使社会主义的发展呈现出阶段性。马克思指出:“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於生产什么,而在於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二十三卷二○四页)。他还在《资本论》中依据生产力发展的不同层次把资本主义划分为简单协作、工场手工业和大机器工业三个阶段。这一划分原则同样适用於社会主义。因为在社会主义社会,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转变的决定力量正是生产力本身。列宁曾指出:“由於生产力的发展,从一种社会生活结构中会发展出另一种更高级的结构”(《列宁选集》第二卷四四三页)。  相似文献   

4.
西部大开发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和“两个大局”总战略的有机部分,是高瞻远瞩的重大决策,必对西部发展和全国现代化进程产生深远的影响。新疆能否把握住历史机遇,决定于其总体规划的战略思维含量及实施效果。 一、西部大开发与国家整体利益 西部大开发作为国民经济区域结构的调整措施,涉及资源配置的合理性,波及各地利益关系的协调,关系到能否最终实现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加快西部地区发展,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是眼前利益问题,又是长远战略问题。 西部开发的必要性寓含在它的意图中。其直接经济动因是,扩大…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我们改革经济体制,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和方面。”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毛泽东同志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的运用、丰富和发  相似文献   

6.
衡量社会主义社会动力的尺度、衡量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尺度是多方面的、综合性的,但其中最主要、最高的尺度是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本身包括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外在方面-客体生产力的积聚,内在方面-主体生产力的开发.生产力内部主客体的矛盾运动,决定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尺度、社会主义社会动力的尺度是历史尺度与价值尺度的统一.在人类历史的早期阶段,生产过程的系统构成基本是人、物两要素,后来,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在生产力的发展中曾经起过决定性作用,自第三次产业革命以来,尤其是正在兴起的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第  相似文献   

7.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党的基本理论具有代表性的发展和贡献,对我们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三个代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生产力代表”是其他两个“代表”的基础。要贯彻好“三个代表”,首先要努力做到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推动社会生产力不断进步。第一,要坚定不移地实行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对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的发展起着促进的作用,反之,则起着阻碍的作用。与生产力和…  相似文献   

8.
张倩 《理论导刊》2022,(9):72-79
“生产方式”是理解劳动过程、分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变化、把握社会形态演进的重要概念,其本身具有的复杂多义性,在“历史—社会”“技术—动力”“经济—阶级”多重维度上构建并反映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当前,人工智能的技术应用在一定程度上重塑了生产方式,“机器类人化”现象成为机械机器向智能机器发展的最显著特征。以“技术—动力”维度作为考察生产方式变革的直接切入点,进一步分析“机器类人化”在生产方式工具价值中的具体表现,结合生产方式的三个维度从其总体逻辑、工具逻辑和关系逻辑三个层面阐明生产方式的“变”与“不变”,是理解人工智能时代生产方式变革内涵、把握生产方式变革与社会发展关系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多年来没有认识清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忽视了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最终的决定作用,甚至离开生产力,片面地把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先进与否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夸大了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和在一定条件下的决定作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已经证明这种离开生产力抽象地看待社会主义的理论是错误的,在实践上也是有害的.邓小平同志强调,要从生产力发展水平来认识社会主义.他指出:“搞社会主义,一定要使生产力发展,贫穷不是社会  相似文献   

10.
一、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历史定位出发,着力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在更深层次上激发新的生产力潜能十五大报告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继续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更好地发展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这是我们党在世纪之交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历史经验表明:所有制关系每一次冒进,都给社会生产力带来极大的破坏;相反,所有制关系每一次调整和完善,都必定迎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作为制度形态的所有制结构是社会生产关系的核心。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精神文明建设对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只有把精神火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生义社会的重要特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之一,就是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个方面,它主要是以人为对象,是做人的工作的。而生产力是由劳动者、劳…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理论研究任治俊邓小平关于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的理论,始终把“三个有利于”标准作为其立论的基础和前提。只要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他就表示尊重和支持,并发扬光大。因此,他特别强调,社会主义的最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缩小东、中、西部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就变成了社会主义本质在教育系统的延伸和体现。在举国上下努力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背景下,由于政府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资源投入不足和优惠政策得不到有效贯彻和落实,目前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处在一个非常尴尬的地位。本文力图在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以及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探索过程中,提出一些能促进西部少数民族教育发展政府的责任思考。  相似文献   

14.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生产力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生产力是决定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以及优秀儒学文化传统和正义原则是中国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的必然和社会主义社会本质的体现,而大力追求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则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两者的结合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生产力的建设方向。  相似文献   

15.
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时,把生产力的落后作为我国“仍然远没有超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根据和标志。同时,还明确指出:“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应当成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这里,实际上提出了两种不同含义的生产力标准。一种是作为衡量社会发展程度的生产力标准;另一种是作为认识论范畴的生产力标准,即检验认识真理性的生产力标准。本文试图就这两种生产力标准各自独立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张越 《理论导刊》2001,(4):28-30
一、“律师队伍产业化发展”问题的提出   (一)“两大机遇”和“三个积极性”   我国加入 WTO对我国律师业来说无疑是一个机遇,但对于西部律师则面临另一千载难逢 的机遇,即西部开发。这是西部律师在跨入 21世纪时所面对的两大机遇。西安作为西北地 区的中心城市,能否抓好两大机遇并迅速将律师业发展起来,使之与国际接轨,是法治建设 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广大西部执业律师积极追求高层次发展;各级律管部门要求律师队伍朝规模化方向发展 ;社会各界希望出现一批成熟的律师及其执业机构,这就构成了有利于西部律师业发展的…  相似文献   

17.
在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上,《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第一次明确指出:“要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检验一切改革得失成败的最主要的标准”。十三大又进一步提出:“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应当成为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查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生产力标准的提出,是我们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对社会主义认识的一个突出的理论成果,也是我党对几十年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它的提出,促进了我国的改革和开放,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可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一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2001年7月1日,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这是对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继承和创造性发展,是对当今世界科技发展及推动生产力和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客观趋势的敏锐把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力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努力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是我们深入学习、领会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  相似文献   

19.
《瞭望》1991,(21)
13年前,在1978年3月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同志强调,“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之后,他又鲜明地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这些科学的论断,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学说,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常识告诉我们,生产力最基本的因素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人类几千年的历史说明,生产资料的开发和利用向来都与科学技术分不开;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同志指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方面讲全。对此论断,众多学者从实践和历史两个角度进行了深入的研讨,获得了大量的史料依据和经验依据,然而却缺乏学理脉络梳理的逻辑依据。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关系的学理来看,要发展生产力必须首先解放生产力的问题总是不断产生的。从社会主义本质内容展开的逻辑关系看,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属性,在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中必然存在有解放生产力的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