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9~1990年之交,东欧7国剧变,震撼了整个世界。执政40多年的东欧各国共产党先后丧失了执政地位,除民主德国归并西德、南联邦解体外,其余各国均实质上走上了资本主义型的发展道路。之后不久,上述各国共产党也相继自动宣布解散或改名换姓变种为社会民主党。历史是面镜子,今天,我们追述比较一下当年哥穆尔卡、卡达尔、杜布切克改革的那段历史,或许对人们有着现实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土地上风云突变,各国纷纷抛弃社会主义制度和体制,改行西方议会民主制,反映到作为“西方民主制中枢”的政党制度上,即是取消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放弃原来的共产党单独执政的一党制或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开始实行多党制。从那时至今,多党制在东欧国家经历了近十个年头的运作,逐步得以巩固,本文拟对这一时期多党制的特点作粗浅分析。 一、多党制的推行与政党的形成过程并  相似文献   

3.
共产党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是一个国家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苏共为什么从原先一个朝气蓬勃的战斗力很强的革命政党,在执政了70多年后就如此毫无抵抗地停止了活动,结束了自己的生涯?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要求认真总结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共产党丧失政权的教训。正是由于苏共长期不能做到“三个代表”,使党失去了先进性,失去了民心民意,也就失去了执政的合法性根据,才会最终出现亡党的悲剧性结局。  相似文献   

4.
共产党执政九年的老挝,局势还很不稳定,但它毕竟比其邻国越南和柬埔寨好些。  相似文献   

5.
1989年以来,东欧国家的局势发生了一系列剧烈的变化,执政的共产党纷纷改名,改组为社会民主党性质的政党,党内发生分裂,大批党员退党,共产党从大权独揽到召开圆桌会议,邀请反对派参加联合政府,到进行自由选举并最后被排挤出政权机构,共产党内的保守派被改  相似文献   

6.
工人阶级是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阶级,是先进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力量。执政的共产党如果不树立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就什么事情也办不成。水能载舟,也能覆舟。1989年许多东欧国家共产党领导人在群众性动乱中下台,接着,在大选中,共产党遇到失败,成为在野党,这其中的教训是非常深刻的。  相似文献   

7.
魏伟 《俄罗斯研究》2001,(2):28-31,90
苏东剧变后,原苏东地区各国执政的共产党相继丧失政权,多党制风潮基本上席卷了整个地区。各党派间斗争与合作并举,力量此消彼长,逐步形成了左右势力轮流执政的格局。从长远看,本地区国家的多党制将随国内形势的好转日趋走向完善和成熟。  相似文献   

8.
何明 《俄罗斯研究》2006,30(3):71-75
苏共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执政的共产党。但是,在苏共执政的实践过程中,它未能实现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变。这一客观事实主要表现为:在社会主义和平建设时期,革命时期实行的任命制、革命暴力手段和阶级斗争观以及革命思想意识得以延续了下来。而这些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严重的政治后果。  相似文献   

9.
1989年9月至1990年11月,在这人类历史的瞬间,波兰、罗马尼亚、匈牙利、民主德国、捷克斯洛伐克和保加利亚这东欧六国发生了急剧的变化:社会主义制度被推翻,执政的共产党下了台,工人阶级重新沦为雇佣劳动者。东欧剧变,不是因为发生了西方大国的高科技军事入侵,也不是因为这些国家爆发了壁垒分明的敌对阶级间的大血战,而是出现了工人群众起来反对理应是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的奇特现象,这值得人们深思。波兰统一工人  相似文献   

10.
一、序言 缅甸自1948年1月独立而成为一个新兴的独立国家以后,它的任务便是如何摆脱殖民地经济结构并根据其缅甸式的“社会主义”理想来建立其社会经济体制,吴努政府在这方面可以说并没有什么建树,吴努政府在其执政后不久便面临了缅甸共产党和少数民族的反  相似文献   

11.
从苏维埃政权开始建立直到最近,列宁与他的继承者们对于“人民的鸦片剂”都表现出恐惧和蔑视。出于对教会的政治和经济影响的忧虑,同时也担心任何别的信仰体系会对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形成挑战,苏联领导人都极力限制宗教在社会中的作用。他们坚持不懈地压制(除了在二战期间),包括威胁或使用恐怖手段和广泛的反宗教宣传工具,把教会和信徒都转化为仅仅是“历史的陈迹”。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总统执政的最初几年同样继续攻击苏联的  相似文献   

12.
自1958年到1964年,苏联在赫鲁晓夫执政时期,掀起了一场苏联战后历史上唯一的一次大规模反宗教运动,它不仅改变了苏联社会此前逐步走向正常化的政教关系,还以激烈的形式震动了整个苏联社会,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对苏联共产党、国家和社会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随着当今东欧各国政治多元化和经济私有化新格局的实施,长达四十多年的中央计划经济已经或正在被西方的自由市场经济所取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称之为“电休克疗法”。由于各国大幅度调整工业结构,使得许多企业关、停、并、转正不断进行,导致无法解决一部分职工就业。再如原执政的共产党被迫让位,党的各级组织停止活动,政府机构大改组,又使得相当一批原各级党员干部和知识分子无路可走而加入失业大军行列,这样就势必造成失业在苏联东欧各国徘徊游荡已久的幽灵变为现实,给这些国家带来恶性循环的僵局。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可谓色彩缤纷、千姿百态,其中最有影响的主要有以下四家:第一家是共产党执政国家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第二家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民主党人的民主社会主义;第三家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共产党人的欧洲共产主义;第四家是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民族主义政党的民族社会主义,有人又叫第三世界社会主义,因为这一家社会主义往往  相似文献   

15.
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金融危机使美国和西方国家陷入了罕见的团局,但它并没有暴露出资本主义衰亡的迹象:社会主义国家虽然在应对危机中表现良好,但在与资本主义的竞争中尚未获得世人认同的优势;非执政共产党的政治活动空间虽有所扩大,但在国际政治生活中的“边缘化”处境尚未改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在未来一定时...  相似文献   

16.
苏联兴亡是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本文通过苏联兴亡进程中的具体历史事实,从马克思主义必须与时代精神和本国国情相结合,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社会主国家必须始终把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放在首位,坚持改革和体制创新,坚持对外开放和吸取人类历史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以及不断加强执政的共产党的自身建设并且不断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总结了历史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7.
阿拉伯社会主义是一些阿拉伯国家奉行的以伊斯兰教为基础、以阿拉伯国家统一为目标的社会主义。自20世纪50年代起,一些由民族主义政党执政的阿拉伯国家开始宣称实行社会主义。阿拉伯社会主义流派虽然多样多元,但有相似的思想基础和目标追求。近年来,在民族主义、政治伊斯兰力量式微的背景下,阿拉伯左翼政党开始活跃起来,崭露头角,影响不断扩大。阿拉伯国家社会主义思潮活力持续,“向东看”已成潮流,但阿拉伯地区共产党和左翼力量整体崛起尚需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18.
(一) 纵观1989年以来民主社会主义在东欧的演变,大致已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1)1989—1991年,东欧各国兴起共产党社会民主党化浪潮,民主社会主义成为东欧各党的追求。(2)1991—1993年,以民主社会主义为指导的东欧各国社会民主党普遍丧失政权,沦为在野党反对党。(3)1993年以后,东欧各国政治力量的组合发生重大变动,以社会民主党为代表的“左翼”力量迅速抬头。以波兰为突破口,社会民主党重返执政舞台。  相似文献   

19.
一、组织机构苏联的对外宣传接受最高决策机构苏共中央政治局的领导,政治局的决策通过党中央书记处和二十多个苏共中央的不同部门加以贯彻。在中央机构内,主要有三个部门负责对外宣传的指导和执行:苏共中央国际部;苏共中央情报部;国家安全委员会(克格勃)。自从1943年共产国际解散后,苏共中央设置对外事务部作为替代,1957年对外事务部又分为三个不同的部门:其一负责同东欧执政的共产党联系;其二负责同克格勃一起管理苏  相似文献   

20.
1991年8.19事件后叶利钦宣布停止苏共和俄共的一切活动,解散其组织,没收其财产。执政70多年的共产党从俄罗斯政坛上消声匿迹。但是部份共产党员不服叶利钦的禁令,一些人民代表也认为叶利钦的命令不符合宪法。1991年12月有36名俄罗斯人民代表诉诸宪法法院,指控叶氏命令违宪。经过审理宪法法院于1992年11月30日作出裁决,认定停止苏共和俄共的活动是符合宪法的,但禁止以区为单位的基层组织活动是违反宪法的。这实际上为共产党恢复活动开了禁,为此俄共积极筹备重新建党。1993年2月俄共举行第二次(重建和联合)代表大会,正式宣告俄共重建并选出以久加诺夫为中央执委会主席的中央机构。3月俄共正式向司法部登记。俄共恢复活动在俄罗斯国内外引起很大反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