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我国法学引证研究之省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学引证学的方法论基础是经验实证主义,即以社会实证调查方法对法学科研论文进行数量化分析。引证学在方法论上有若干局限性,其背后可能存在复杂的"知识—权力"结构。鉴于我国目前的法学引证研究存在诸多弊端,因此法学论文的真正品质不能简单地以引证率来衡量法学,而应该通过建构本土化的学术评价机制来综合衡量。  相似文献   

2.
邓正来教授一直关注中国法学乃至中国学术的重建问题,刊载于本刊2005年第1-4期《中国法学向何处去》这一近18万字的长文对中国法学1978年至2004年这一时代进行了“总体性”的反思和批判。为此,吉林大学理论法学读书小组(朱振、资琳、周红阳、李强、邹益民、邹立君、刘小平、蔡宏伟、陈纺和张琪)邀请邓正来先生就这篇长文的写作缘起、理论资源、哲学立场以及文章开放出来的相关理论问题进行一次纯学术的访谈。这次访谈的主要目的并不是要求邓正来先生对这篇长文的内容进行重复性的解释———尽管适当的解释和澄清也是必要的,而是旨在通过对论文写作之诸多知识支援和理论问题的追问而达到从整体上对该论文的思路以及开放出来的理论问题进行把握,进而促使读者对该论文涉及到的相关问题做更进一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从引证看法学——法学引证研究的三个基本方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引证的规范和统计,是测度知识形态和知识影响的重要分析方法,在法学研究中也越来越多地被运用。结合法学的特点,法学引证研究在形式、内容和结果评估等三方面需要特别注意。引证在形式上的规范化是重要的,但没有必要夸大法学在引证方面的特殊性和统一性;内容上自我引证和反面引证对法学引证研究的干扰不大,比较复杂和重要的是甄别互惠引证和权威引证;在影响法学引证研究结果评估的诸多因素中,品牌、年龄、专业和装饰效应值得注意。这些体现了引证研究难以避免的局限,有必要结合对被引证资料的实际使用进行考虑,避免简单通过被引证率进行学术评估。  相似文献   

4.
今日中国,报刊林立,《法学》的位置在何处? 审视时下流行的法学刊物,不难看出,它们明显地具有两种不同的风格。一种是侧重于学理性,如《中国法学》、《法学研究》等;另一种是侧重于实践性.如许多司法机关创办的刊物。而《法学》的位置则处于这两者之间,追求的是一种注重对司法实践加以理论概括与总结的风格。即:《法学》紧紧围绕司法实践,推动法学理论的研究,最终促进司法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也许正在发生——中国当代法学发展的一个概览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一、 美国的法律《研究杂志》2000年第一卷第二册是研究美国法律引证的专号.其中有一篇题为"非法律信息与法律的非法律化"的论文.该论文研究了美国最高法院、新泽西州最高法院以及其他一些法院之判决中引证的法律材料和非法律材料.研究发现,自50年代以来,不仅司法判决中引证的非法律材料的总量增加了,而且相对于这些判决中所引证的法律材料的百分比也增加了.[1]  相似文献   

6.
汪劲 《法律科学》2005,23(4):49-57
从对1998-2003年六年间中国环境法学者著述的文献引证、环境法学术论文的数量、选题、发表刊物以及环境法学者的分布、学历和职称背景等状况的调查分析可以看出:中国现阶段法学研究的总体水准不高以及法学研究的重点、热点、难点和前沿课题分散等,是制约环境法学术水准朝向纵深发展的外在因素;环境法学的交叉学科性质、环境法学者人数相对较少、总体法学素养的相对低下、相关环境课题的广泛导致选题不集中等,是制约环境法学术水准朝向纵深发展的内在因素。提高中国环境法学术水准的核心,是环境法学者必须明确现阶段环境法学研究的历史使命,注重自身学术思想的组织形式和研究的价值取向,以及在研究方法上擅于发挥法学交叉学科研究的综合优势。  相似文献   

7.
从法学著述引证看中国法学——中国法学研究现状考察之二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苏力 《中国法学》2003,29(2):161-172
文献引证是衡量学者和学术著述之影响的一个重要维度。本文利用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的数据资料 ,分析研究了当代中国法学界一些学者的被引数 ,从特定的角度考察了当代中国法学的总体状况 ,指出了其中隐含的一些问题 ,并提出了某些推进中国法学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一、刑事执行法学研究概观 (一)学术著述成果丰硕 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在各类刊物上发表的刑事执行法学类的论文400余篇,呈现出我国刑事执行法学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就著作而言,主要有:辛国恩主编:<毛泽东改造罪犯理论研究>(人民出版社),兰洁主编:<中国监狱学会20年>(法律出版社),王平主编:<恢复性司法论坛>(群众出版社),马志冰等编:<中国监狱文化的传统与现代文明>(法律出版社)等.  相似文献   

9.
李浩 《当代法学》2012,(6):94-100
我国对法学研究成果的评价标准正在转型,从以往只注重发表刊物的级别转向注重成果的引证率和被转载情况。本文通过对1978年——2007年三十年间影响力排名在前50论文中属于民事诉讼法学的9篇论文的分析,探究与论文影响力相关的因素。这9篇高影响论文,研究的都是中国的民事司法改革中的重大问题,并且几乎都发表在被称为一级权威期刊的刊物上。论文发表的刊物,对论文影响力大小有着直接的关系,但更具有根本性的是论文的选题与质量。  相似文献   

10.
周珂  曹霞 《法学家》2006,(1):89-92
一、学术研究概况 本年度环境资源法学界的主要学术活动有:2005年8月5日-9日,全国人大环资委、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和江西理工大学在江西赣州举办了2005年环境资源法学年会.本次年会有200多人参加,收到论文258篇,主题为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也包括环境资源法理论与实践其他问题研究.  相似文献   

11.
韩玉胜  贾伟 《法学家》2003,(1):89-92
据统计,本年度在各类刊物上发表的有关刑事执行法学的论文有200多篇,内容涉及刑事执行法的各个方面.本年度主要的学术活动有:2002年1月30日至31日在北京举行了由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犯罪与监狱学研究所、中国监狱学会等单位联合主办的"刑事执行法制建设理论研讨……  相似文献   

12.
中国法学30年:主导作品与主导作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法学30的年发展,产生了一批在引证影响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法学作品和法律学人。这些法学主导作品和主导作者,呈现了不同的结构特点和发展趋势。法学主导作品构成了中国法学基本的心智图式,呈现为英美法系对理论法学和欧陆法系对部门法学的强势影响。同时,那些在引证影响上位居法学各个领域前列的法律学人,构成了当代中国法学的主导作者,他们的自身特点也从多个层面展示了中国法学30年来的发展特点。探索和反思中国法学30年来的智识结构和沿革趋势,是我们理解自身和继往开来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中国法学     
<正>《中国法学》是中国法学会主管、主办的法学学术期刊,创刊于1984年,是我国法学期刊中四届国家期刊奖获得者。本刊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关注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坚持刊物的学术性,追求学术创新,严守学术规范。本刊对论文的评审取舍以学术质量为硬标准,实行符合国际学术期刊惯例的专家匿名审稿制度,在充分尊重专家评审意见的基础上,考虑刊物的定位、宗旨、特色、学科等因素,做出最后权衡和取舍。本刊设置"特稿""本期聚焦""学术专论""立法与司法研究""案例研究""争鸣"等栏  相似文献   

14.
1、资料来源及方法本文资料来自《中国卫生法制》92年创刊以来的19期杂志,采用逐年逐期检索方法,收集全部学术性文章332篇,并根据论文内容,确定其研究主题,划入相应统计栏目。采用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对其所载论文(指理论研究、立法研究、执法研究、监督与执法、案例分析、卫生法制史、法学教学七个栏目的文章)的学科、单位、著者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其他栏目不在统计之内。2、结果与分析2.1刊载论文概况《中国卫生法制》1992年~1995年共刊登论文264篇。92年14篇、93年83篇、94年80  相似文献   

15.
魏建国 《北方法学》2014,(2):117-131
当下中国法学研究学术性不强的原因主要在于法学研究者自身,因此需要将视线转向学术本身。基于学术史方法是学术最基本方法的判断,可以发现中国法学研究学术性不强的原因在于学术史方法的缺失,这使得中国法学研究中的学术性与非学术性混淆不清;法学难以确立自己学科的独立地位;法学研究中引证混乱并难以发挥学术评价功能;法学研究中学术传统西化倾向严重。而当代中国法学研究学术性完善之路在于:实用标准与学术标准的适度分离,确立学术的独立性与学术评价的独立标准;增强对学术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学术史意识,强化学术规范;自觉推动法学学术传统的中国化。学术性、学术史方法并不是我们对法学研究的更高要求,而只是提醒我们在法学研究中首先要回到学术研究的基本方法然后再谈其他方法。  相似文献   

16.
法律科学会有诺贝尔奖吗?托马斯·S.尤伦教授的论文从这个问题出发,阐述了法学学术研究的当前状态和其发展趋势.文章认为,在法学研究中存在一些科学方法的基本素,但一些重的、定义性的基本素被遗漏了:一个被广泛认同的理论核心或范式和普遍公认的经验或实验证实的标准与方法,这些体现科学之特性的素是作为科学的法学所应该具有的.尽管如此,法学研究已经长期存在对经验工作的关注,而且不久之前,法学研究中的理论和经验方面的工作已经增加.新近的法学理论化涉及法律的后果,其价值会通过经验和实验工作而被人们所认识.法学学术研究正在发生着清晰的变革,这种变革使得法学研究更像科学.此文是美国新时期经验主义法学的代表作,对今天中国的法学研究不无裨益.尤伦教授1946年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分别获得美国达特茅斯学院文学士学位、英国牛津大学文科硕士学位、美国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为美国伊利诺伊大学Swanlund教席教授、法学教授.尤伦教授是美国法经济学领域的领军人物,有“法经济学的祖父”之称,是美国法经济学研究的最早倡导者、推动者和积极参加者之一.其声名远播英国、法国、德国、比利时、中国等国家,是一位享誉国际学术界的著名法学家.尤伦教授著述丰厚,其著述在法经济学学科的引证率位居英文文献前十名,代表作有《法和经济学》、《认知、理性与法律》和《环境政策的基础》,其中,《法和经济学》一书已被翻译成中文、日文、西班牙文、韩文、法文和俄文.  相似文献   

17.
研究法学期刊与司法实务界的反馈机制,有利于法学期刊把握司法机关的理论研究思路,同时将运用于司法实践活动中得出的成果与出现的问题通过论文刊发的方式反馈到理论界,并不断拓宽理论界的视野,进而带动法学理论的不断进步,形成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良性循环。要实现法学期刊与法律实务界的良性互动,还需要法学期刊与司法机关共同携手,投入更多的努力。司法机关作者队伍需要努力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并提供切实的来自实践的经验总结。而法学期刊也需要将更多的来自基层司法实践的经验及时反馈出来,增大对基层来稿的扶持力度,在为其提供更多发表机会的同时,也要积极帮助基层司法机关作者提升理论水平。  相似文献   

18.
中国法学     
<正>《中国法学》是中国法学会主管、主办的法学学术期刊,创刊于1984年,是我国法学期刊中四届国家期刊奖获得者。本刊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关注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坚持刊物的学术性,追求学术创新,严守学术规范。本刊对论文的评审取舍以学术质量为硬标准,实行符合国际学术期刊惯例的专家匿名审稿制度,在充分尊重专家评审意见的基础上,考虑刊物的定位、宗旨、特色、学科等因素,做出最后权衡和取舍。本刊设置"特稿"、"本期聚焦"、"学术专论"、"立法与司法研究"、"批评与争鸣"、"案  相似文献   

19.
“注释是为论文中的字、词或短语作进一步说明的文字,包括具体的文献来源。“〔1〕限定在法学写作领域,“法律引证(litation)指的是在书写法律文书或法学著作时,对文中所引用的法律依据或者文献,注明其出处“。〔2〕由此可见,注释应为法学论文不可或缺的组成部  相似文献   

20.
<正> 198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创建40周年,也是新中国法学和法制发展的40年。为纪念之,法学界召开了各种形式的理论讨论会、座谈会,撰写出版了一批有关中国法学和法制40年的论文和专著,认真地思考和总结了建国以来法学和法制的发展历程,回顾了40年来,特别是近10年来法制建设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研讨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批判资产阶级自由化和繁荣法学等问题,从而进一步促进了法学基础理论学科的发展。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关于中国法学40年的发展问题 1.对中国法学40年发展历程的不同看法有的学者把中国法学40年的发展,划分为四个时期。创建和初步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