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悲剧历来被视为艺术的高级形式甚至是顶峰形态,古希腊悲剧艺术也因其完美性和典范性而成为一个重大的美学课题.《俄狄浦斯王》被称作"十全十美的悲剧",古往今来皆是人们争相模仿的审美对象.该剧之"美"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悲剧的本质及彰显本质的相应形态,其本质主要体现为美的客观性、美的社会性和美的形象性,其形态具体呈现为人与自然之融合的自然美、人与生活之和谐的社会美及人性和艺术之统一的艺术美.  相似文献   

2.
莎士比亚的《奥赛罗》是诗化的。其艺术魅力之所以经久不衰,不仅在于它成功地描写了一出极具震撼力的浪漫爱情悲剧,更在于它运用了独特丰富的意象。这些意象反复出现,成为该剧艺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些意象的抒情功能、视觉功能和象征功能, 使读者感悟剧中的美感效应  相似文献   

3.
由山东省委宣传部等单位联合举办的中国戏曲服饰意象艺术《大羽华裳》日前在保利剧院隆重上演。该剧“以瑰丽的戏曲服饰为中心,融诗、乐、歌、舞、技、画于一体,分乐章命名,把场面、片段、技巧、光影、情景以诗意的艺术语汇,串珠绣玉,联缀成篇,全面展示了中国戏曲服饰文化的魅力,显示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博大精深的人文内涵”。这场展演从创意、编导到表演都具有很强的观赏性、艺术性,亦具有一定的学术探讨价值。作为音乐人,笔者在观赏此剧之后,闭目遐思,回响在耳边的还是它的音乐,大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感,令人久久不能忘怀。音乐…  相似文献   

4.
悲剧冲突是现实关系的矛盾对立,而悲剧美学则是呈现这一事实及其美学价值的艺术程序。围绕伦理、种族、荣誉、情欲乃至革命等论题,悲剧美学从古典的直观形式延异至近代的理性主义传统。悲剧及其审美的真理性并非是寓于当下之判断,而是随着精神发展历程逐渐呈现的,换而言之,悲剧美学是一个历史现象,真正考察现实的戏剧方案需要较大的思想深度和自觉的历史内容,亦即实现美学观点和史学观点的契合。黑格尔对悲剧美学的历史主义重释为悲剧的形式补足了历史的内容,为纯粹的审美判断找到了具体的主体,以形式与内容、直观与理性的辩证关系启发了马克思更为彻底的作为历史科学重要环节的美学探索。  相似文献   

5.
作为泱泱诗歌大国,“兴观群怨”等功能决定了诗人早已将个人的独特思考嵌入到集体意识之中、融汇到国家和民族魂的执擎之中。诗歌的写作需要顽强的勇气与坚韧的毅力。诗意呈现要展现大国气象及韧劲,诗意呈现要保持思想维度和精神向度的纯正与清洁,诗意呈现要坚守伦理底线,诗意呈现要彰显语言的艺术魅力。诗歌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6.
认识以思想为基础,认识反作用于思想,有什么样的存在状态就有什么样的认识,同样认识也决定生存状态,所以克服生态危机,建立诗意家园的存在状态,就需从存在论出发培养生态化思维方式,生态人格进而建立全社会的生态伦理体系,本文主要从通向生态之径、生态实践及生态意义三方面来论述生态的教育观。  相似文献   

7.
对自由、理想、完美、永恒的渴求,是人类存在的根本,人类自诞生之日起,就开始为之奋斗不息,这一贯穿整个人类历史进程的渴求,似乎离人越来越远。面对人的悲剧命运的被动存在,是勇气和希望给了人以超越的精神。艺术总是时时不忘将勇气和希望带给处于困境中的人们,把人类的所有渴求都展现在了它的世界里。  相似文献   

8.
悲剧在审美对象中有其重要的地位。苗族爱情悲剧在客观上具有悲剧的审美性质,与其它文学作品一样,进入人们的审美领域,是作为反映形态的悲剧艺术,才经常成为审美对象而引起人们审美愉快的。在苗族的爱情悲剧中,美的东西总是与丑的东西在比较中存在,于斗争中发展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30年代话剧创作中的人物悲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代话剧创作中的人物悲剧,具体包含了英雄型、良善型和过失型3 个主要类型,均在30 年代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曹禺的《日出》和《原野》是中国30年代话剧创作中人物悲剧的双子星座,代表了这一领域的最高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0.
浅论唐代传奇女性悲剧命运与法典礼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爱情传奇中,女主人公多是悲剧命运,这是男尊女卑、买办婚姻等封建法典礼制所造成的。唐爱情传奇是对封建礼法下妇女爱情悲剧的艺术再现。研究唐爱情传奇中妇女的悲剧命运,有助于认识封建法礼的残酷性,清除其在妇女及婚姻上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现代戏剧走向成熟的过程中,曹禺的悲剧创作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本文从中国30年代情节悲剧与人物悲剧历史发展的特殊角度具体分析了《雷雨》、《日出》和《原野》的艺术成就及其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试图用平行比较的方法,对中国古代悲剧与西方悲剧各自不同的生成背景、思想倾向、艺术表现手法等进行分析研究,力求为"悲剧"找到一种更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3.
现代技术的无限膨胀和扩张,导致了人与人关系的冷漠,技术造就的人的视觉刺激的麻木与冷漠,机械复制造就的无限重复性和单调性,使人们缺乏自由心灵的动感写真.因此,站在人类的生存状态方面,美学必须为自己发言.对美育学科进行反思和重新定位势在必行.审美教育不仅仅是情感教育,更应该从人类怀有彼岸理想的"诗意地栖居"的哲学传统中寻找理论和思想支柱,以培养人们精神家园的诗意情怀为主要内容;同时又要对当下艺术审美现象和其它审美文化现象关注、反思和批判.  相似文献   

14.
对于林黛玉这一悲剧形象,以前的论者大多探讨其不俗之处,但黛玉在其悲剧人生历程中所展现出的"人"的魅力也是令后人为之倾倒的。其悲剧精神之雅美、性格之挚美、爱情之凄美在她为人做事过程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5.
由于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的不同,古希腊命运悲剧和中国古典命运悲剧在题材、感情基调、命运观以及结局方面都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认清这些差异,有助于促进悲剧艺术的发展和中西方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16.
悲剧人生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它给人的感觉像凤凰涅槃,那种由此而产生的悲剧精神常给人一种凄楚悲烈的美感。大文豪苏东坡的一生,即充满了悲剧色彩。但其却以独特的悲剧精神,谱写了古文化史上璀璨的篇章。他一生卷在政治旋涡中,然而光风霁月,高高超越于龌龊的政治勾当之上。他关心国事,抗言直论,而又不忘随时吟诗作赋,在朝为官,却从不逢迎时弊,随波逐流。一颗报国为民之心终于激怒了群党中势利小人,他们暗中串通,对其极尽诬蔑陷害之能事,使其一再遭贬。从蛮山瘴雨的岭南,到孤悬海外的儋耳,万里投荒归期无日。然其终不肯弃忠贞正义,一副傲骨正气坦然天地。在黄州,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他的艺术才情、人格思想获得一次蒸馏升华。他成熟了,成熟于一场灾难之  相似文献   

17.
王维诗以画法入诗法,诗意浑成在鲜明生动的图画里;孟浩然诗使自然笼在了诗人的意趣里,在诗意的流淌中再现了自然风景。同是山水田园诗人,二人作诗的方法不同,造成的艺术效果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8.
刘福政 《工会论坛》2004,10(6):116-116
通过对旧中国四十年代三种女性生存状态的描写 ,张爱玲传神地描摹了旧社会女性内心深处的软弱、愚昧、图虚荣、不能自持等阴暗面 ,展示了她们思想被束缚、人性被扭曲的悲剧命运 ,指出封建等级制度与伦理观念是造成这悲剧人生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9.
超现实主义视域中的达利与拉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现实主义思潮的表现方式和颠覆现实的内里逻辑是拉康早期理论兴趣的重要来源之一。但是,与超现实主义的旨趣,即力图打破现实的物性生活,追求未被世俗物欲毒化的理想境界这个兴奋点不同,拉康并不是在现实生活背后肯定性地发现惊异之美,而是致力于颠覆式地揭露出人之生存面相背后的倒错悲剧。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田汉悲剧美学观的诗性特点,探究其渊源形成:首先,剧作家独特的悲剧诗人气质是接收和形成诗性悲剧观念的首要原因;其次,田汉独特的艺术美学是重要原因;最后,悲剧哲学是田汉早期悲剧达到深广意义和永恒价值的主要原因。他的悲剧抓住人类固有本质的内在运动,呈现出生命的感性诗化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