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我国的缓刑制度充分体现了我国实行的是惩办与宽大相结合,惩罚与教育改造相结合的刑事政策。人民法院在刑事审判活动中对符合宣告缓刑的被告人宣告缓刑后,都能取得积极的社会效果。但长期以来,社会上有一种说法,认为对被告人宣告缓刑是“判与不判一个样”,为探讨这一说法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加强对缓刑犯的监督管理,帮助其悔过自新,消除社会上对缓刑执行方式的误解,我院于2005年6月底开展了对被宣告缓刑的罪犯的回访考察。  相似文献   

2.
关于缓刑适用现状的统计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我国审判管辖的划分以及缓刑适用条件的限制 ,缓刑的适用主要存在于基层法院。掌握基层法院缓刑适用的现状 ,对于科学、理性地适用缓刑具有直接的意义。为此 ,笔者以一个审判庭的一年的判决情况为依据 ,进行分析。一、缓刑适用的现状笔者统计了 91 7件公诉案件 1 0 4 8名被告人。其中宣告缓刑的 2 5 0人 ,占被告人总人数的 2 3 9% ,占可以适用缓刑的 797① 名被告人的 31 4%。宣告缓刑的 2 5 0名被告人的具体分布情况如下 :1 根据案件类型划分。故意伤害造成轻伤结果的共 41 6件 438人 ,适用缓刑的 1 82人 ,缓刑适用率为 41 6%。故意…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我市人民法院对未成年人犯罪适用缓刑进行了探索,取得了一些经验,社会效果较好。 对少年犯适用缓刑的意义 对少年犯多适用缓刑较之判处短期的有期徒刑更有利于改造少年犯。对少年犯一般处刑较轻,刑期较短,少年被告人从被羁押到判决一般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如果判处一年有期徒刑,实际在劳改场所几个月就刑满释放。被告人由于被判处实刑,精神压力大,容易产生破罐破摔的思想。如果宣告缓刑,缓刑考验期则可  相似文献   

4.
都姝敏  姚林强 《法制与社会》2013,(34):122-122,126
审前调查评估是指在判决、裁定宣告前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等部门委托司法行政机关对可能判处缓刑、假释的被告人犯罪行为的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并对其是否具有再犯罪的危险、是否可以适用非监禁刑罚进入社区矫正出具调查评估意见,人民法院将调查评估意见作为被告人刑罚裁量参考依据.由此可见,审前调查评估是人民法院是否判处被告人适用非监禁刑罚的重要依据.随着社区矫正工作全面深入以及社区矫正各项制度的逐步完善,作为社区矫正的前置环节,对拟适用缓刑的被告人的审前调查评估制度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检察实践,就如何做好审前调查评估的检察监督做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编辑同志:今年3月8日,某县人民法院对被告人胡某以抢劫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三年,并处罚金3000元并于当日将刑事判决书送达胡某,同时送达了一份取保候审决定书。但看守所没有将其立即释放。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九条规定:第一审人民法院判被告人无罪免除刑事处罚的,如果被告人在押,在宣判后应当立即释放。但没有提到被判缓刑的被告人是否应立即释放的问题。请问:一审法院对被羁押的被告人判处有期徒刑并宣告缓刑的,应在何时释放被告人?湖南省临澧县人民检察院张建初张建初同志:缓刑判决是一种有罪判决,表明被告人已构成…  相似文献   

6.
我们时常遇到一些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自诉案件,被告人被逮捕后未作判决释放的情况.如某法院三年来共逮捕自诉案件被告人十三名,仅有一名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一名判处徒刑一年、宣告缓刑一年,其余都释放作调解处理.  相似文献   

7.
1999年元月29日,广西宾阳县人民法院审判厅里,回荡着审判长声音宏亮的宣判: “一、被告人黄××犯非法采矿罪,判处有期徒刑1年6个月,缓刑2年,并处罚金3000元;二、被告人韦××犯非法采矿罪,判处有期徒刑1年6个月,缓刑2年,并处罚金3000元;三、被告人黄×犯非法采矿罪,判处有期徒刑1年,缓刑1年6个月,并处罚金3000元;四、被告人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的刑事审判工作中,量刑畸轻化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主要表现之一是不该适用缓刑的适用了缓刑.比如,抢劫罪的最低法定刑为三年,缓刑的适用对象则为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审判实践中既非未成年人,也不具有其他法定减轻情节的被告人被判处缓刑的不在少数.表现之二是不该认定为从犯的认定为从犯.比如,在团伙盗窃案件中,对被雇佣参与到盗窃犯罪中行为积极主动且多次参与的被告人认定为从犯等.  相似文献   

9.
上海市各级人民法院在处理经济纠纷案件中,认真注意发现经济犯罪问题。自1985年1月到1986年6月,移送公安、检察等部门查处的经济犯罪案件共一百一十件。发现经济犯罪的基本做法是:(一)明确指导思想。经济审判工作要服从于、服务于改革、开放、搞活,在审理经济纠纷时,应克服就事论事、就案办案的思想。注意发现和揭露、查处隐藏在纠纷中的经济犯罪,不放过经济犯罪的嫌疑线索。卢湾区法院审理一件购销合同纠纷案件,发现被告河南省××公司职工魏××、李××在沪租借民房,大肆挥霍浙江两个单位支付的货款。调查过程中,魏退出了部分款项。经进一步调  相似文献   

10.
1.2011年4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公布2.法发〔2011〕9号为正确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确保管制和缓刑的执行效果,根据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现就判处管制、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适用禁止令的有关问题规定如下:第一条对判处管制、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人民法院根据犯罪情况,认为从促进犯罪分子  相似文献   

11.
读了本刊今年第3期署名陈川科的《对宣告缓刑的在押犯应及早释放》(以下简称陈文)后,本人也想就这个问题谈几点看法。第一,陈文认为我国刑法和刑事诉讼法施行已十多年了,但对被判处拘役和有期徒刑宣告缓刑的在押犯罪分子何时释放的问题,至今尚无统一的认识,这是不正确的。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人民法院审判严重刑事犯罪案件中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答复(三)》第38个问题中明确指出:“……据此,第一审人民法院宣告缓刑后,尚未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还不能立即交付执行。如果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押,第一审人民法院可以先作出变更强制措施的决定,改为监视居住或者取保候审,并立即通知有关的公安机关。待判  相似文献   

12.
在C市Y区人民法院自2006年1月至2010年5月作出裁判的3825件刑事案件中,适用取保候审的案件共有427件。分析此427件案件中与取保候审成败相关的信息,结果显示:学历、吸毒、涉嫌犯罪的类型、可能适用缓刑、可能判处的刑罚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前科、取保候审持续的时间和取保候审的原因影响着取保候审的成败;性别、职业、前科的类型、到案方式和取保候审前曾被拘留对取保候审成败的影响没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对统计数据的进一步分析可知,具备下列因素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逮捕必要性较小: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有固定工作者或学生,涉嫌的犯罪为暴力犯罪、诈骗犯罪、盗窃犯罪和毒品犯罪以外的其他犯罪,可能适用缓刑,应当逮捕但患有严重疾病或正在怀孕、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具备下列因素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逮捕必要性较大:吸毒,涉嫌的犯罪为毒品犯罪,不能适用缓刑,可能判处的刑罚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有前科。  相似文献   

13.
今年七月,某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被告人陈某以投机倒把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六个月、以贪污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六个月、以销赃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决定执行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判决宣告后,对于陈某是否适用缓刑引起了争论,一种意见认为对陈某应在数刑中最高刑二年六个月以上总和刑六年以下决定执行的刑期,决定执行有期徒刑三年是合法的.既然决定执行有期徒刑三年,应认为是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陈某的犯罪情节并考虑其交代态度好,能检举他人罪行,退清全部赃物的表现,对陈某适用缓刑是恰当的;另一种意见认为,缓刑是被原判刑罚的有条件的不执行,只适用于被判处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中犯罪情节较轻,悔罪表现较好,使人民法院相信对其适用缓刑确实不  相似文献   

14.
目前,有的法院提出在“严打”中,盗窃案件不适用缓刑,因而在审判实践中存在着只要是受理盗窃案件,不论其情节如何,一律不判缓刑的现象。笔者认为这种做法是不对的。第一,盗窃案件中排除适用缓刑,违背了我国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刑事政策。刑法中规定的缓刑制度,是我国惩办与宽大相结合刑事政策的具体体现,为了掌握对犯罪分子宽大的限度,我国《刑法》对适用缓刑规定了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一是必须被判处拘役、或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人;二是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对同时具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一些基层审判机关在审理刑事案件时,适用缓刑的数量明显增多。究其原因除了因“严打”使得案件数量(特别是直诉案件数量)较往年上升,导致适用缓刑相对增多这一客观因素外,审判机关没能严格把关,对一些不具备缓刑条件的罪犯予以宣告缓刑,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笔者认为,随意放宽缓刑标准,将不具备缓刑条件的被告人判处缓刑,既有悖于法律,也危及社会,其影响是不容低估的。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新增了有关对判处管制、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人民法院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其在管制执行期间、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的规定。为确保禁止令这项新制度得到正确适用和执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对判处管制、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适用  相似文献   

17.
一、引文被告人史某及邵某于2004年10月13日22时许,采用持刀威胁等手段,对李某实施抢劫,共劫得钱物合计人民币1470余元。一审法院认为,被告人史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合伙当场使用暴力威胁的方法,强行夺取他人钱财,其行为已经构成抢劫罪。根据本案的情节和被告人史某的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可以宣告缓刑。故以抢劫罪判处史某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判决生效之后,上级检察机关认为该判决适用缓刑错误,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上级法院根  相似文献   

18.
我国《刑法》第72条第一款明确规定:“对于被判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可以宣告缓刑。”从立法本意可以看出,缓刑是对犯罪情节较轻,确有悔改表现的罪  相似文献   

19.
正确掌握适用缓刑的条件于洪起缓刑是对判处剥夺自由刑罚的犯罪分子,遵守所附条件就不再执行原判刑罚的一种刑罚制度。这种制度是我国刑法惩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的具体表现。新修订的刑法规定了宣告缓刑的条件和考验期限,如何正确掌握适用缓刑的条件,是人民法院行使审判...  相似文献   

20.
在新刑法实施后 ,由于法律规定可适用罚金的罪名大大增多 ,司法实践中对被告人适用罚金的情况也大大增多 ,随之出现了罚金刑执行难的问题。某人民法院办理一桩刑事案件 ,为了解决罚金刑执行难的问题 ,在开庭审理该刑事案件之前 ,认定为可以对被告人处以罚金 ,于是便口头通知被告人家属向法院交纳罚金 ,并在刑事判决书中明文写上“预交罚金××××元” ,并把其作为从轻处罚的理由提出。笔者认为这种做法不妥 ,其理由如下 :一、预交罚金的做法违背我国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 :“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 ,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