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国际人权保护机制的构成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黎尔平 《法商研究》2005,22(5):25-30
由联合国各人权机构、区域性人权组织和非政府人权组织构成的国际人权保护机制具有一定的实施效力,该机制的运行是在影响和冲击国家人权政策与国家主权不受干预这对矛盾中进行的。改善全球人权保护机制并提高其效力在于促进实施机构与国家之间的相互信任,在监督与尊重国家主权之间取得适当的平衡。  相似文献   

2.
国家主权在国际关系上是最高的权威,国家主权原则,早已上升为国际社会公认的国际法原则,是当代国际法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则。但是,国家主权不是绝对的,而是有制约和限制的。国家主权是相互的,国家在行使主权时,不得侵犯别国主权。人权,本质上属于一国国内管辖的事项,但是,人权又不是纯属国内管辖的事项,人权受国际法的保护,人权原则也是国际法的重要原则,人权具有国际性;然而,人权原则尚未成为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坚持国家主权,才能保护国际人权。国家主权高于国际人权。“人道主义干涉”的理论现点,违背当代国际法,其实质是否定国家主权,干涉别国内政。  相似文献   

3.
国际人权与国家主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国际人权与国内人权不尽相同,它同国家主权有着密切联系。在现代政治中,人权和主权都是不断发展的概念。表现为人权价值、人权立法和人权保护广泛进入国际领域的人权国际化,已成为世界进步的潮流。国家主权则出现相对化趋势,绝对主权观念受到理论与实践的挑战。事实上,国际人权与国家主权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强调“人权至上”的绝对人权论和强调“主权至上”的绝对主权论,都难免失之片面。  相似文献   

4.
张涛 《法制与社会》2011,(7):266-266
人权是一个历史的、发展的概念。在联合国及有关国际人权组织的推动下,人权国际保护的内容在不断扩大。中国对人权国际保护的立场和态度以及中国的人权状况如何,经常成为世界注目的焦点和中心。只有将人权的普遍性原则与各国的具体情况相结合,严格区分人权的国内法属性和国际法属性,在尊重国家主权和不干涉内政原则的基础上,国际人权保护问题才能获得解决。  相似文献   

5.
论国际人权法中的尊重国家主权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认为,在国际人权法中,国家主权是促进和保护人权的基本条件和手段。国家主权也是国际人权的一项基本内容。主权国家为实施人权而选择本国的社会政治制度和人权模式,根据本国国情确定人权内容的类别和先后顺序,确定人权保护和救济的方式、方法,均是该国的主权行为,应当受到国际社会的一体尊重。坚持主权平等、对话合作、求同存异,才能推动国际人权法的有效实施。强加于人、以强凌弱的作法,只能破坏尊重国家主权原则,走向国际人权法法律价值的反面  相似文献   

6.
人权国际保护与国家主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人权国际保护与国家主权及其相互关系,在国际人权领域是一个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的问题,人们对此还存在诸多意见分歧。本文拟对此提出一些个人见解,以就教于学界同仁。  相似文献   

7.
李婕 《法制与社会》2011,(1):191-191
国家主权与人权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国家主权在一定程度上受人权的制约,而主权是人权保护的基础和保障。只有坚持国家主权,人权才能得到保障;只有尊重他国的国家主权,人权才能得到更好地保障。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带动着世界各国的文化融合和友好往来。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人权保护引起了国际法和国内法越来越多的关注。我国人权保护体制日趋完整,公民个人在国际环境下更加独立享受身体权、政治、社会、文化等权利。国际刑事程序权力的行使过程很容易伴随着侵犯人权的可能,作为国际司法协助的重要制度的引渡,尊重引渡双方国家主权,保护人权是国际司法协助的基本和前提。本文认为应了解我国国际法体系中人权保护体系,发现理论与实践中的不足,完善法律体系与法律实践,紧跟联合国人权保护的步伐,进一步促进人权保护与国际刑法的相互渗透。  相似文献   

9.
人权、参政权与国家主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叶必丰 《法学》2005,(3):40-47
公民的参政权是一种个人自治权,是人权的最高表现。国家主权是参政权的集合,主权的特性源于参政权的特性。国内人权干预的正当性根据是人权的行使威协到了他人的人权。个人人权问题本质上是一个国内法问题,国际人权保护只是一种补充,必须以尊重国家主权为前提,并应当遵循国家同意和国内救济穷尽原则。  相似文献   

10.
国际人道主义干涉和国家主权的关系是国际法中重要的理论问题.国际人道主义的实质是人权的国际保护,而国家主权的特征则是对内的最高权威和对外的独立自主.虽然人道主义干涉对国家主权会有一定的损害,但因为国家主权的相对性,人道主义干涉又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合法性.本文指出从理论和实践出发可以发现两者所具有的对立统一关系,所以在实践中我们既要维护国家主权的独立性,又要保证人道主义干涉的合法性,建立人道主义干涉规范化制度,使人道主义干涉成为解决国际问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论国际法上的人权保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尊重和保护人权是各国应负的国际义务 ,各国均应采取必要的措施来保护人权。作者指出 ,保护人权与维护主权二者并不相悖 ,各国只有在平等、相互尊重主权的基础上 ,才能促进人权保护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冷战结束后,国际人权法获得了较为广阔的生长空间,国际刑法也进入复兴和快速发展的阶段。国际人权法对国际刑法各个领域的影响都十分明显,从基本原则到具体规则,从实体法到程序法,从刑罚制度设计到刑罚的执行,并努力在保护被害人与保障被告人权利两者之间保持微妙的平衡。然而,透过国际人权法推动国际刑法发展的帷幔,不难发现其背后"人权"和"主权"之间的紧张博弈:为保护人权,国际人权法引领着国际刑法试图突破国家领土的藩篱进而穿透国家主权的坚硬"铠甲";国家则奋力祭起"主权"大旗并诉诸"司法独立"的坚固盾牌,抵御某些外部政治实体利用国际刑事司法机构干涉其内政、侵蚀其"司法独立",以最大限度地维护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Although the Charter of the United Nations embodied an unresolved tension between state sovereignty and the inviolability of human rights, the fall of the Berlin Wall seemed to herald universal acceptance of the legitimacy of international concern for the protection of human rights. Since that time, however, the sovereignty of states has been pushed with renewed vigour under the guise of cultural sovereignty. Three examples of the role of cultural sovereignty in the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sphere are proposed to demonstrate that the real interest of states is not the protection of cultural identity, but non-interference, supremacy and control. The paper identifies cultural sovereignty with cultural relativism and argues that the ideology of relativism, combined with the inadequacies of legal positivism, have significantly harmed the efficacy and character of the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regime.  相似文献   

14.
只有从历史与现实两个角度来还原人权与主权关系所处的三元结构,并从社群主义的角度来还原人权的三元背景关系,进而借助后现代主义的分析方法,我们才能够更有说服力地厘清强权与主权、主权与人权之间的关系。人权发展到全球化的今天,国际人权救济依靠现存的强权利益与国际人权救济的需要相竟合的投机机制是不可靠的。人权法治全球化是全球人权保障的一条根本而又可靠的战略出路。  相似文献   

15.
杨泽伟 《法律科学》2004,22(6):80-86
国际秩序与国家主权是一种逻辑互动关系。一方面,当今国际秩序对国家的政治主权、司法主权以及国家主权平等原则等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另一方面,尊重国家主权是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的基础。在未来的国际秩序中,增进国际合作、促进国际协调机制的进一步发展和多边主义的强化,是唯一理性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人权法治全球化法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只有从历史与现实的两个角度来还原人权与主权关系所处的三元结构,并从社群主义的角度来还原人权的三元背景关系,进而借助后现代主义的分析方法,我们才能够更有说服力地厘清强权与主权、主权与人权之间的关系。人权发展到全球化的今天,国际人权救济依靠现存的强权利益与国际人权救济的需要相竞合的投机机制是不可靠的。人权法治全球化是全球人权保障的一条根本而又可靠的战略出路。  相似文献   

17.
国际法通过公私领域的划分确定其管辖范围,并避免干涉主权国家的内政。女性主义者指出,这种划分包含着对女性的规范性歧视和结构性歧视。国际法的基本术语如国家、主权等,排除了国际法对国内违反人权事项的管辖,维护了男性在国内的特权地位。在国际人权法领域,在确定是否给予女性以人权保护时,也是以维护男性利益为出发点。女性主义方法揭示了国际法中存在的性别歧视,但该方法也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18.
章育良 《河北法学》2007,25(4):171-175
为了促进人权和民族权利,使这些权利在非洲得到有效保护,非洲统一组织制定了相关人权文件,建立了一套比较系统的人权保护机构和制度.与全球性国际人权保护制度相比,非洲区域性人权保护制度更具可行性,尤其是个人申诉制度对国际人权保护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但不可否认的是,非洲区域性人权保护机制也还存在着一些缺陷.  相似文献   

19.
杨成铭 《时代法学》2005,3(1):86-92
欧洲理事会采取集体办法促进和保护人权的理论和实践对建立和完善国际人权保护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区域性人权保护办法是在区域层面上施行《世界人权宣言》的有效途径 ;国际人权机构应通过改革不断提高人权的可司法性 ;主权国家应在采取集体办法保护区域人权方面积极行使主权权利 ;人权国际保护内在地要求增强个人的权利主体意识 ;国际人权保护机构应不断提高其工作效率。随着欧洲理事会的人权保护制度的不断完善 ,它在人权国际保护中的“领跑者”的形象和影响将得以继续显现。  相似文献   

20.
人权法治全球化法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只有从历史与现实的两个角度来还原人权与主权关系所处的三元结构,并从社群主义的角度来还原人权的三元背景关系,进而借助后现代主义的分析方法,我们才能够更明确地厘清强权与主权、主权与人权之间的关系。人权的理论与实践发展到全球化的今天,国际人权救济的途径和方式依靠现存的强权利益与国际人权救济的需要相竟合的机制并不是可靠的。人权法治全球化是全球人权保障的一条根本而又可靠的战略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