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市场交易形态必然会从现金交易为主导转变到以信用交易为主导。因此 ,进一步推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建立较为健全的“社会信用体系” ,形成“失信惩制机制” ,完善适应我国市场信用交易发展的新市场规则势在必行。本文将对我国现阶段社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以及如何建设我国的社会信用管理体系等问题做初步探讨。一、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对社会信用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创建良好…  相似文献   

2.
完善的信用法律制度是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础和前提。充分认识信用建设试点中的法律障碍,对于构建完善的信用法律制度、全面推进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董志超 《人事天地》2014,(11):25-27
<正>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信用问题日显突出。2014年6月,国务院颁布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明确提出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紧迫性、必要性以及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这标志着我国信用时代的来临。"社会信用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治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法律、法规、标准和契约为依据,以健全覆盖社会成员的信用记录和信用基础设施网络为基础,以信用信息合规应用和信用服务体系为支撑,以树立诚信文化理  相似文献   

4.
社会信用体系作为完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重要构成,它以法律为基础,以信用为核心,惩戒失信行为,维护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的和谐。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是在政府推动下全社会参与的社会系统工程,是政府实行宏观调控,引导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责任。  相似文献   

5.
社会信用是现代文明的重要基础和标志。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不仅是我国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也是事关社会民生的大事。在民事和行政法律手段难以收到实效的情况下,刑法予以适当介入,对严重妨害社会信用的行为犯罪化,以实现对社会信用的法律保障,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政府作用定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保证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顺利进入以信用交易为主导的“信用社会”时代 ,适应我国加入WTO ,从根本上治理整顿市场经济秩序 ,建立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问题已提到了政府的议事日程。要加强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必须发挥政府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项重要的信用保障机制,公证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社会诚信的表征,是一个国家预防纠纷的司法制度,是减少市场交易风险的手段,更是降低权利救济成本的依靠。公证制度的预防性措施和对民商事活动的适度干预,对于保障交易安全,化解交易风险,降低司法成本,减轻当事人讼累,强化社会信用建设有着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这是公证最大的价值所在,是公证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公证在社会信用体系中发挥作用的前提。  相似文献   

8.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内涵、模式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梳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内涵与层次,总结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国际模式与经验,同时结合国内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既有模式与问题,在此基础上,可以探讨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模式选择、路径取向以及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植根于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陆学艺将政策表述中的"社会建设"引入理论构建和学术研究范畴,进而从概念生成、内容体系、现实行动以及历史和国外经验来展示社会建设的丰富内涵,集中回答了社会建设是什么、要建设什么、怎么建设等一系列问题,推动构建了社会结构视角的社会建设理论,对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研究做出了奠基性、开拓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政府信用在社会信用体系中具有主导作用。但政府信用体系还存在诸多问题,影响其作用的发挥。因此,必须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全方位、多渠道发挥政府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一个成熟的法治国家,必然是一个公民意识很强的国家,而公民意识的发展,则依赖公民社会的建立。国家向社会的回归,是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培育和建立公民社会的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12.
国家与社会作为一种研究范式具有西方意义上的历史基础、学术传承和分析向度,这一研究范式存在市民社会和乡土社会两种不同的语用形态,这两种不同的语用形态实际上都体现了理论产生的具体的社会文化特质.将国家与社会作为一种分析框架来研究中国民间法问题,不能忽略中国社会文化情境的独特性而丧失分析范式的规范性,所以基于问题的中国性,必须确定国家与社会范式的适用限度,这一范式对民间法研究的描述性意义在于确定国家之下的广大日常生活世界作为研究视野,规范性意义在于确立民间法的契约向度作为法治本土资源的选取标准.  相似文献   

13.
公民社会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重新复兴,其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西方传统社会。文章通过分析古希腊城邦制、中世纪的教会以及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社会契约理论,得到的结论是公民社会理念在历史长河中以不同的形式与结构隐没,并表现出一定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社会空间的拓展是社会历史自然进步的结果,也是中国公民社会形成的前提条件,充分发挥社会空间的作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需。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虚拟社会应运而生。基于虚拟社会匿名、开放、高度自治等内在特点,决定了公安机关对其管控存在较大难度。由于网上虚拟社会对现实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由此引发的社会矛盾关联性、聚合性和敏感性不断增强,公安机关构建虚拟社会管控机制已成必然之势。从其内在特点着手,了解虚拟社会易导致的社会问题及公安机关实际管控中面临的制约因素,从引导虚拟社会自律、解决管理前端缺失、提升虚拟社会违法犯罪查处力度三个方面系统构想虚拟社会管控这一难题。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儒家的“重义轻利”思想和墨家的“兼相爱,交相利”思想,对于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建设和谐社会应当以“交相利”为前提和基础;应当在“交相利”的基础上“重义”,以“重义”为先导和保障。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发展中国家社会冲突产生的客观必然性进行论述,并在对中国转型期社会冲突产生的原因剖析的基础上,提出调控社会冲突、构建和谐社会的理性路径。  相似文献   

18.
"小康社会"是一个让中国大众很容易理解的生活质量状态,如何用量化指标描绘"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全面小康"社会的这一新目标,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及其目标确定的原则,评价全面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应基本包括经济、社会、环境和制度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法制建设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通过分析环境友好社会的特征和意义、建设环境友好社会的基础和动力,阐明了加强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出了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法制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和基本理念。并对构建促进和保障环境友好社会建设的法律体系提出了具体意见。  相似文献   

20.
熟人社会和半熟人社会是农村人际信任运作的重要场域。在半熟人社会中,人际关系和中间组织不仅构成了人际信任的二元化运作机制,而且还建构起人际信任发展的四种理想模型,并规范着农村社会信任结构变迁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