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祥云缭绕的梦想大厦腾空而立,三三两两的人们幸福而悠闲地徜徉其中,美好的愿景通过一个立体、湛蓝而又厚重的“梦”字,时尚地呈现在读者眼前。“梦”是《民主与法制》新年第一期聚焦的关键字,也是未来十年《民主与法制》的关键字!民主与法制,是我们永远的追求,永远的梦想!过去的十年。是辉煌的十年,也是阵痛的十年。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贪污腐败在蔓延,官僚主义根深蒂固,“以权代法、以言压法、徇私枉法”的现象仍普遍存在,群体性事件从每年几万起上升到20万起,社会各阶层、各领域的矛盾在快速转型期仍在加剧。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以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为指导,在陕甘宁边区和各抗日根据地全面 推行普遍的民主选举制度,建设“三三制”民主政权,建立新型党政关系和民主监督制度,加强新民主主义法制 建设,构成了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宪政实践的主要内容,为新中国的民主宪政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寻梦浦城     
1500多年前,南朝诗人江淹任浦城县令时做过一个神奇的梦,从此留下了“梦笔生花”的希翼和传奇。 一个梦,一个富强之梦,一个民主之梦,一个文明之梦。它最初由远古先民在牛鼻山下刀耕火种,在南浦溪两岸巢筑家园,播洒梦想的种子。风吹雨打中,浦城人奋斗了4000年。  相似文献   

4.
王洪杰 《公安学刊》2004,(6):106-109
在现代社会,宪政被认为是国家和社会制度的最佳选择.宪政制度是依法行政的根基,承载着民主、法治、人权、自由等高尚价值.我国的公安法制建设是伴随着国家法制工作的整体进步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宪政体制对公安法制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在宪政视角下,探求公安法制工作的基本内涵,其逻辑起点应该在于执法为民,并以此规范警察权力,不断推进公安法律、法规体系的发展与完善;规范公安执法的行为与过程;强化对公安执法权的监督;不断提升公安执法队伍的;法律素养和执法水平等.  相似文献   

5.
近代中日宪政追求“同途殊归”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迅 《湖湘论坛》2001,14(5):84-88
19世纪中叶,中日两国有着十分近似的历史背景:都处在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大转变时期,都面对着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侵略威胁,都发生了近代资产阶级改良和革命。殊为可惜的是,两国最终在法制近代化的道路上却走向了相反的命运,有所谓明显的“成败利钝”之殊。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宪政追求为什么没有成功?一衣带水同为“儒家文化圈”的日本又缘何实现了宪政?剖析尘封的历史,中日宪政追求“同途殊归”是有深层原因的。 宪政是近代资产阶级经济、思想、文化的产物,一国商品经济愈发达,该国实现民主宪政的社会需求和可…  相似文献   

6.
夏新华 《求索》2008,(5):200-203
法国是欧洲大陆第一个系统地形成宪政文化的国家,其宪政体制产生了世界性的示范效应。法国宪政文化在中国移植的命运跌宕起伏:由清政府极力抗拒到民国新政权的致力效仿,即所谓“辛亥以后之共和运动,开口必日法国如何,美国如何”。法国宪政文化对民初中国之立宪活动产生了重大影响。各政党对于政府之形式,多数认为“法制较为适用”,主张以“法制为善”,采用责任内阁制。关于大总统的选举方式,各政党比较一致的主张是参照法国,采取间接选举。而梁启超则仿效法国国民议会,在中华民国最高权力机关的制度设计上创造性地提出了“国民特会”的设想。民初几部宪草中关于“参政院”的设计,更是借鉴法国宪政文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是以民主、法制和人权为基本价值观的制度文明,是在充分发扬人民民主的基础上,用法治来约束社会公共权力,保障人民群众民主权利的宪政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首先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党依法执政的制度载体,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关键是提高党在宪政体制框架内,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依法执政的能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宪政体制的核心,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制度载体。建设社会主义宪政的关键是坚持、完善和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和发展人民民主,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和根本途…  相似文献   

8.
民主宪政是人类文明的一大成果。在我国 ,民主宪政是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到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我们党三代领导集体不懈追求和奋斗的目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于 195 4年制定了第一部宪法 ,开始了社会主义民主宪政的建设。但是 ,从反“右”扩大化 ,到“文化大革命” ,宪法虚无主义、法律虚无主义盛行 ,使社会主义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宪政建设的进程一度中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 ,我国加强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1982年宪法颁布后 ,国家权力的运行逐步走上了法制轨道 ,人…  相似文献   

9.
艾国 《人大研究》2004,2(3):28-30
在民主立宪国家中 ,公民民主宪政观念的发育程度对于该国的民主宪政建设具有重要影响。民主宪政观念本是西方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产物 ,而非我国传统思想文化所固有。鸦片战争后 ,民主宪政观念始在中国传播。由于种种原因 ,民主宪政观念在我国始终是少数人的观念。我国的大多数公民并未形成自己的民主宪政观念 ,有些公民甚至对宪法缺乏起码认知。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我国的民主宪政建设 ,已经成为我国民主宪政建设的最大障碍之一。影响我国公民民主宪政观念发育的因素很多 ,如地理环境、经济基础、文化传统等等。经济基础与民主…  相似文献   

10.
宪政离不开四大要素,即宪法、民主、法治与人权。同样,财产权的宪政价值也与这四大要素紧密相关,是否保障、促进这四要素是衡量财产权的宪政价值的重要标准。财产权是人性的必然结果,自由的保障,宪法的根基,法治的催化剂,社会文明发展的动力,其本质上是民主的,并最终回归于人权。财产权的宪政价值分析,有利于克服中国社会缺乏尊重、关怀财产权的传统弊端,从根本上推动中国财产权与宪政之双重发展。  相似文献   

11.
建设法治政府的根本保障是实行民主宪政。民主宪政追求的目标正是社会的和谐。实行民主宪政的基本要求是确立民主宪政观念,弘扬民主宪政精神,建立民主宪政制度。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社会,权力监督与制约制度是构成民主宪政制度的重要基石,是我国实现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重要手段。但我国当前的行政法制监督体制不够成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行政权力滥用现象时有发生。分析我国当前行政法制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对行政法制监督机制的完善提出相关建议,望能对改善我国行政法制监督机制、实现依法行政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相容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应坚持议行合一的组织原则、一院制的组织形式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市场经济的特点构成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客观基础,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必须贯彻民主、效率和法制的原则。根据民主、效率和法制的精神,必须进一步完善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宪政体制和选举制度。  相似文献   

14.
中国梦就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实现美好生活的梦想。这个梦想,从大的方面来说,就是民族的复兴,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小的方面来说,就是个人的出彩,家庭的和睦,单位、社区的健康发展和良好风尚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心灵的回归     
身处大墙之内是不幸的,但是,生活在这个时代,又是幸运的,因为我们有幸赶上了实现中国梦的大好时代。当代的中国梦,不仅是国家与民族的梦想,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想,也是我们身处大墙里每一个服刑人员的梦想。我们的梦想与中国梦紧紧相连在一起。实现中国梦的时代,给我们实现梦想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与希望。  相似文献   

16.
祝天智 《长白学刊》2010,(3):114-118
抗战时期宪政运动有力地推动了近代中国政治发展:它推进了近代政治民主化的进程,拓展了现代政党的生存空间,促进了民主和宪政观念的知识化与社会化。抗战时期宪政运动的主要缺憾,同时也是它未能达到立宪之目的的根本原因在于:在近代中国战争决定政争的政治发展逻辑支配下,国人头脑中充满了浓厚的反妥协情绪,国共两党的妥协空间都很狭小,同时各派政治力量不仅对宪政存在诸多误读,而且都对宪政持实用主义和工具主义的态度。抗战时期宪政运动的历史功绩及其缺憾是当代政治文明建设的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17.
从哲学的四个维度论述中国梦,即中国梦的本体论、境界论、工夫论和"宇宙论"。从本体论看,梦是生命的圆满、心灵的飞翔,中国人的心灵是特别富于历史感的心灵,中国梦是古国新生的梦。从境界论看,中国人以仁爱为大人之心、君子之德,仁者通天下之志,与百姓众生同梦,中国文化崇尚的是仁者之梦、大同之梦。从工夫论看,每个中国人做好自己的梦、尽自己的本分,就是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实现的基础,传承文明、探索新知、融会贯通、资政育人,是学人本分的梦。从"宇宙论"看,贯通中西古今,纳民主于王道、导自由入和谐,就是中国梦的政治、文化宇宙,是万物各得其所、各遂其性的我们梦想的中国。  相似文献   

18.
西方代议制构成了西方政党国家的制度基础,西方政党因而具有民主和权力制约的宪政价值。西方政党的民主价值体现在:政党事实上成为直接民主的代用品和政党促成民主政治和责任政治的实现。西方政党的权力制约价值体现在:政党间的分权、反对党对执政党的监督与制约,事实上成为宪政体系中权力制约的重要机制。现代国家通过立宪,形成政党宪法条款,确认政党的宪政价值。  相似文献   

19.
董力 《求索》2007,(9):81-82
政党制度是民主宪政发展的产物,促进了民主宪政的发展,由于其是解决民主宪政中不同群体间利益冲突的重要途径,一个国家政党制度适合与否直接关系到该国的民主宪政状况。本文通过简要介绍我国政党、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主要内容,阐明了我国选择现有政党制度的原因以及我国执政党与参政党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根植于中国社会特有的文化背景下,生长于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之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法治国家的政治保证,任何个人和组织奢谈多党执政、轮流执政均是有悖于历史和现实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民主的发展进程有其自身的规律,民主发展的正确方向是:共和、法治、宪政,所以在民主建设过程中必须始终贯彻共和、法治、宪政精神,为此,中国共产党在民主、共和、法治、宪政各层面上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并取得了很卓越的成就,虽然在探索过程中也经历了曲折,出现了失误,但总的来说我国的民主正在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