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研究,总结了两种制度模式所存在的制度设计、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缺陷,并通过对厦门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实践认识,总结了实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推进统筹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建设的几点经验和对策,以促进医疗保险事业健康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近日,厦门市正式出台、施行《关于完善城乡居民一体化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设的意见》,全面降低了城镇职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个人自付医疗费的标准,提高了参保人员的基本医疗保障待遇,基本实现了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乡一体化。  相似文献   

3.
湖北省从2008年开始就陆续在鄂州市、神农架林区及黄石市直、襄阳高新区、荆门掇刀区、荆门屈家岭管理区、孝感临空经济区等地区开展医疗保险城乡整合试点,探索建立城乡一体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对湖北省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整合试点的实践、效果及难点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有助于推进即将在全省范围内展开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整合工作。充分有效开展风险管理以确保整合目标的实现是今后工作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在人口老龄化和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我国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呈现出城乡二元化、碎片化等特征,"看病难看病贵"现象的出现诠释了这一点。我国基本医疗保险由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组成。由于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在保障水平、管理机构和筹资方式等制度设计方面有所不同,对基本医疗保险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上造成障碍。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在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之间参保人员的身份会经常发生转变。因此,加强实施路径研究,健全医疗保障体系,重视发展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管理体制,有利于更好地统筹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的发展,实现全民医保。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大》2012,(1):39-39
全国人大代表、吉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杜婕说,当前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三张网”由于体制分割存在明显“重复浪费”现象,建议打破体制机制障碍统筹城乡医疗保险制度,逐步构建城乡一体化医疗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6.
1997年7月,厦门在全国率先开展职工补充医疗保险制度。经过十多年的发展,2010年7月,厦门市又在借鉴职工补充医疗保险经验的基础上率先启动城乡居民补充医疗保险,建立了覆盖城镇居民、农村居民、未成年人和大学生的城乡居民补充医疗保险制度,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城乡一体化医疗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7.
《中国民政》2012,(4):22-22
近年来,北京市按照率先形成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发展战略,提出并实践大民政理念,全面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全力打造保障民生的首善之区。 一、大力整合社会保障制度,让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按照“先保险、再救助、后福利,保基本、全覆盖、适度普惠”的思路,创建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一是社会保险全员覆盖。率先实现了养老保险模式、标准、待遇城乡一体化。建立“一老一小”和无业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公费医疗制度向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并轨,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大》2011,(8):15-15
全国人大代表、吉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杜婕说,当前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三张网"由于体制分割存在明显"重复浪费"现象,建议打破体制机制障碍统筹城乡医疗保险制度,逐步构建城乡一体化医疗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9.
居民医疗保险可报销额度比往年大幅提高。近日,新一轮商业补充医疗保险招标结束,城镇职工每人每年投保金额为84元、城乡居民为10.3元,城镇职工补充医疗保险最高可报销额度为40万元、城乡居民为35万元。  相似文献   

10.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关系到参保护面、基金收支、个人负担等问题,通过对南平市延平区的试占情况分析认为,目前城镇居民医保面临“两难”的处境,一方面保障待遇水平低,个人缴费相对较高,政策缺少吸引力,扩面难度大,另一方面参保人数少,筹资水平低,基金抗出险能力弱。要从根本上摆脱目前困境,需居民医保与新农合实行整合,建议建立城乡居民一体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居民医保与新农合基金统筹,执行统一政策、统一标准、统一管理。  相似文献   

11.
青人宣 《中国人大》2012,(13):55-55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武宁县医保工作,不断扩大医保政策覆盖面,促进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5月23日,武宁县人大常委会组织调研组深入上汤乡对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工作进行专题调研。  相似文献   

12.
正国发[2016]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整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两项制度,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是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现城乡居民公平享有基本医疗保险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的重大举措,对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在总结城镇居民医  相似文献   

13.
2011年7月1日起,厦门将实行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标准,一律调整为每人每年380元,不再区别城镇居民、农村居民、未成年人及大学生参保身份,在全市统一执行该标准。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正处在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和推进的关键时期,我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中正面临着经办管理与营运监管、统筹层次与待遇公平、人口老龄化与基金平衡等关键问题。结合当前所处的经济社会现实环境,要转化医保经办机构职能,建立稳定的筹资增长机制,统筹城乡保障待遇,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加大信息化建设,以此推进整合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市县瞭望     
义乌建立城乡一体化医保机制最近,义乌市政府针对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医疗保障需求呈现多元化、多层次的特点,在2000年8月率先成功进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基础上,又出台了《义乌市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办法》(试行)。《办法》的主要内容是:一是采取多元化的制度安排,以适应不同群体的医疗保障需要。城乡居民以家庭为单位,家庭户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小额大病医疗保险和大额大病医疗保险中的一种参保。小额大病医疗保险个人每人每年征缴36元,大额大病医疗保险个人每人每年征缴240元,市财政和镇(街道)财政分别给予补助。小额大…  相似文献   

16.
正2016年1月3日,国务院下发了国发〔2016〕3号"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1月13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下发了《关于做好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务院的《意见》和人社部的《通知》都明确提出整合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城乡居民公平享  相似文献   

17.
可顺祥  田家鸿 《创造》2012,(8):66-69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一体化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是打破多元制基本医疗保障体制,建立更具普惠性、公平性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重大举措,是从根本上消除城乡居民"看不起病",实现"病有所医"基本而有效的制度安排。2011年以来,新平县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为契机,在全省率先探索实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一体化工作。通过一年多的努力,新平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一体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创造了住院补偿封顶线全省最高、报销比例全省最高、大病救助补偿比例全省最高、多次住院起付线超过600元不再重复计算、0-7岁参保儿童住院免起付线、对合法生育的新生儿实行母婴共享住院保障6个全省第一,实现了城乡居民医疗待遇均等和全覆盖、高标准、高报销。新平的生动实践,为全省统筹城乡、提高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做出了榜样。为此,本刊记者再次走进新平,了解他们的思路和举措,借以成文,把新平的经验和成效介绍给全省人民,以促进交流和学习。  相似文献   

18.
王延荣 《群众》2008,(5):42-43
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基。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徐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把城镇居民医保的实施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来抓,徐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用足职能和政策,致力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确保人人过得去,争取人人过得好。通过多年的努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就像“三张网”正在逐步形成,共同构成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险体系。  相似文献   

19.
文太林 《新东方》2014,(2):68-73
美国在医疗保险方面独具特色,它以商业医疗保险为主体,以政府的医疗照顾和医疗援助为补充。美国曾因在发达国家中唯一未能实现全民医疗保险而饱受诟病。其实,从1912年开始,美国联邦政府就开始了全民医疗保险立法之路。但受到党派分裂、利益集团、意识形态等因素的影响,立法进程缓慢。直到2012年在历经整整一个世纪之后,才在奥巴马总统执政期间促成医保法案的最终通过,医保法案的实施将使美国基本实现全民医保。  相似文献   

20.
《天津政报》2014,(17):9-13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保障城乡居民老有所养,完善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体系,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国发[2014]8号),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