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8例单纯型脑干损伤法医学尸检的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报道38例原发性单纯型脑干损伤致死案例法医学尸检所见的脑干损伤、致伤方式和致伤物等特点,并探讨在法医学鉴定中的意义。方法从208例脑干损伤死亡法医学尸检案例中,挑选出38例符合单纯型脑干损伤的案例,分析单纯型脑干损伤发生的案情、损伤的部位和类型等特点。结果38例中男性占绝大多数,农民明显多于其它人员;大多发生于纠纷斗殴中;头部拳击伤18例(47.4%);头皮挫伤19例(50.0%);头皮挫裂创9例(23.7%);未见头皮损伤7例(18.4%);受伤当时昏迷并很快死亡者34例(89.5%);其损伤为局灶性挫伤出血,有32例(84.2%)肉眼未能辨认出,镜检见小灶性出血:其中,桥脑18例(47.4%)、延脑10例(26.3%)、中脑4例(10.5%)、桥脑和延脑均有出血6例(15.8%)。结论原发性单纯型脑干损伤不仅存在,而且能致人死亡;应引起同行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原发性脑干损伤(PBSI)致死者脑干神经元凋亡及caspase3的表达情况,探讨其法医学意义。方法选择法医学检案中30例确定为原发性脑干损伤致死者脑干,按伤后不同存活时间(t≤5min、5min〈t≤15min、15min〈t≤1h、1h〈t≤24h)分为4组,以5例非脑干损伤死亡者脑干为对照组;分别运用常规HE、免疫组化和TUNEL染色检测中脑、桥脑及延脑重要核团内神经元凋亡及caspase3的表达情况。结果原发性脑干损伤后15min~24h出现明显神经元细胞凋亡(23.2%~35.9%)和caspase3阳性表达(28%~54%),并呈现随损伤时间进行性增加的趋势,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原发性脑干损伤早期即出现神经元凋亡及caspase3表达增加,并随损伤时间的延长呈进行性增加,可据此辅助诊断原发性脑干损伤死亡。  相似文献   

3.
脑干损伤是指中脑、桥脑和延髓的损伤,又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脑干损伤,是一类特殊的脑损伤。单纯原发性脑干损伤较少见,而且脑干损伤者多在数小时内死亡。笔者曾遇一起脑干损伤较严重而存活5天的案例,现报告如下:1案情简介死者李某,男,45岁。2000年8月29日下午2时许,被他人打面部一耳光,傍晚时自觉头部不舒服,于次日晨7时许换班时,同事发现他未醒,唤他不能说话,只有用手比划,立即送医院抢救,CT检查示桥脑、中脑偏右侧见椭圆形高密度灶,边缘清晰,大小约3cm×1.5cm,病灶延续4个层面,诊断为急性闭合性重度颅脑损伤、脑干出血、脑疝。经抗炎、对…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轴索肿胀在鉴定脑干损伤中的意义。方法 取明确死于原发性脑干损伤(36例)和脑外疾病(28例)者共64例,分为损伤组(36例)和对照组(其中死于心血管疾病12例、非心血管疾病16例),并将其死后24h和48h前、后做尸体解剖分为2组,通过对中脑、脑桥和延脑切片、镀银染色,在100倍光镜下采用显微测微器测量每片9条最粗的轴索横径,对所得数据作方差分析、t检验统计学处理。结果 损伤组与对照组(不包括心血管疾病死亡者)相比,中脑、延脑部的轴索肿胀程度有明显差异(P<0.05);死后48h内解剖的损伤组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P>0.05),但超过48h解剖两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中脑、延脑部轴索肿胀与外伤有明显的相关性。轴索肿胀对判断脑干损伤有意义。需排除心血管疾病致死。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脑干枪弹伤的超微改变及其分子水平的致死机理。方法 用一例颅外损伤与2例头部枪伤作对比,于死亡后25min切取其脑干部组织块,相当于弹道处主要取自中脑被盖部与脑桥的被盖部和延脑的第四脑室底深部灰质部的组织,进行透射电镜及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1)脑内的枪弹伤病理改变包括烧灼伤、冲击和压力伤等。(2)枪弹伤虽在中脑而病理改变波及整个脑干。(3)损伤特点是神经轴突最广泛和损伤严重,神经胶质纤维次之,神经元受损又次之。(4)轴突烧灼伤表现髓鞘、轴浆及其内线粒体浓缩、变性,轴浆、轴索水肿;冲击、压力伤呈现轴突扭曲、变形、融合、挤压、缺损、破(断)裂及错位,轴浆内容外流或缺失,轴索内线粒体、神经微丝和微管偏向一侧位等。结论 脑干网状结构严重广泛性神经轴索损伤可能与致死有着最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干星形细胞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组化染色及其图像分析在原发性脑干损伤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6例原发性脑干损伤致死者的脑干样本,分别在其中脑、脑桥及延脑相同部位取组织作GFAP免疫组化染色(LSAB法),并对GFAP阳性物最密集视野做图像分析。21例非颅脑损伤或脑部病变死亡者的脑干作对照样本,所得图像参数测量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对照组星形细胞的GFAP阳性染色在中脑、脑桥及延脑三个部位分布不等(P<0.05),延脑>中脑>脑桥;损伤组则三个部位无显著性差异(P>0.05);(2)对照组与损伤组相比,GFAP阳性染色细胞的数量在中脑、脑桥及延脑等三个部位中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3)死后96h后解剖者,损伤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4)伤后30min内死亡者,损伤组与对照组也有显著差异。结论人脑干星形细胞GFAP免疫组化染色的图像分析,对法医学鉴定原发性脑干损伤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自1992年姚青松报告“原发性单纯性脑干损伤”[1]以来,国内陆续有相关报导,认为脑干损伤有出血、局部水肿和胶质细胞增多等病理变化,但均是非特异性变化。2004年宋一璇等[2]通过对171例原发性脑干损伤案例的观察、并与50例死于脑外疾病者的脑干改变比较后,提出了脑干挫伤的诊断要点。但如何应用于日常的检案工作,尚待研究,本文对此进行了一些探讨。1材料与方法1.1材料以脑干挫伤的诊断要点[2]为基准,从2000~2005年广东省公安厅刑事侦查局法医科的档案资料中选出符合“脑干挫伤”者共9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2例;年龄17~47岁,平均31岁;8例均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原发性脑干挫伤的形态学特点。方法从465例致死性颅脑损伤中,检出171例有脑干挫伤病变、均于伤后10min~7d死亡者。脑干标本经福尔马林固定后,以脑干各颅神经根水平面等处切取检材,每例共8块,HE染色,光镜观察。结果 171例中有24例颅底骨折致脑干挫伤者,脑干横切面见小灶出血,其余只有在镜下方可见有组织出血、挫碎或撕裂等脑挫伤改变,以及对损伤的应激反应现象。结论原发性脑干挫伤的形态学具有一定特点,故对鉴定脑干损伤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脑干损伤在颅脑损伤中较为少见,笔者总结近几年来遇到的10例伤害致死、致残案件,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就其损伤形成原因、机理、形态学改变及法医学鉴定的规律特点,进行探讨.案例资料本文所报10例,系近年故意伤害致死或致残案件.提取的尸体脑组织经10%的福尔马林固定后,进行组织学检查,其中3例进行了神经轴索特殊染色,最后认定系由于头颅外伤致原发性脑干损伤死亡.  相似文献   

10.
<正>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 DAI)是以胼胝体、脑干等脑中线部位的局灶性病变及脑白质广泛性轴索损伤为主、临床以原发昏迷时间长而又缺乏神经定位体征的一组原发性弥散性脑损伤。DAI是在特殊外力机制作用下,导致脑内以神经轴索断裂为损伤特征的病理生理变化,是外伤性脑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干神经丝蛋白的定量分析对短时间内死亡的原发性脑干损伤鉴定的法医学意义。方法14例原发性脑干损伤者的脑干标本(损伤组)和15例脑外疾病死亡者的脑干标本(对照组),分别取中脑、脑桥及延脑组织,作NF广谱免疫组化染色,用OPTIMAS 6.0系统图像分析仪定量检测脑干的神经丝蛋白表达,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对比处理。结果中脑、脑桥、延脑的N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84±23.62(对照组45.17±17.95),65.94±14.61(对照组42.99±24.12)和83.30±26.66(对照组53.50±28.14),损伤组与对照组的NF阳性物含量在中脑、脑桥及延脑等3个部位中均有显著差异,P〈0.001或〈0.01。结论定量分析人脑干神经丝蛋白的含量变化,超出常人数量对鉴定早期原发性脑干损伤有价值。  相似文献   

12.
85例成人闭合性脑挫伤组织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大脑及脑干脑挫伤后组织病理学变化及与损伤时间的关系,并比较大脑与脑干损伤之间有无差异。方法对85例闭合性颅脑损伤死亡的脑挫伤组织进行病理学GFAP、HSP70、NF20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脑损伤早期出现的胞浆嗜酸性肿胀胶质细胞(ECSG)是脑损伤后一种早期应激性反应,挫伤部位淀粉样小体(CA)的增多及噬神经细胞现象也可在脑挫伤后早期形成,而脑干挫伤ECSG发生率高于大脑。中性粒细胞浸润、泡沫细胞及胶质瘢痕形成有一定时序性。结论ECSG在判断生前脑挫伤及推断脑挫伤时间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ECSG较多的部位,泡沫细胞及CA也较多,三者之间可能存在联系,并提出CA是脑挫伤后反应性产物之一,可用于推断脑损伤时间。  相似文献   

13.
大鼠急性脑干损伤致死后脑干组织细胞色素C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C含量测定在脑干损伤死后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重物自由落体造成的大鼠急性脑干损伤模型,通过酶联免疫(ELISA)的方法,检测脑干损伤致死大鼠与非脑干损伤致死大鼠脑干组织细胞胞浆细胞色素C含量。结果急性脑干损伤组神经元细胞胞浆细胞色素C的含量(8.276±0.425)较非脑干损伤组(2.002±0.514)为高,其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脑干组织细胞色素C含量测定对急性脑干损伤的死后诊断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周伟  祝家镇 《法医学杂志》1996,12(4):200-201
在本研究的13个案例中,怀疑原发性脑干伤死亡的5例,明确死因的8例,其中严重闭合性颅脑损伤2例;缢死1例,失血性休克1例,电击2例,海洛因中毒2例。用LSAB法对13例脑干的中脑、脑桥、延髓各部FN进行检测。结果显示5例怀疑为原发性脑干伤、2例严重颅脑损伤、2例海洛因中毒死者的脑千部位的神经元内均可见FN的异常沉积,其它各例未见FN的异常沉积。结果表明;LSAB-FN法是诊断原发性脑干伤早期死亡灵敏但非特异的形态学指标。  相似文献   

15.
脑外伤后短时间内死亡尸体脑干病理变化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建立脑干机械性损伤(肉眼无明显改变)致迅速死亡的动物模型,应用免疫组化、分子生物学、电镜及图像分析等方法,研究脑千损伤的物质基础——神经元、轴索、胶质细胞、血脑屏障。研究结果表明:脑外伤后短时内死亡是脑干损伤的结果,白蛋白、纤维联结蛋白、神经微丝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原癌基因c-Fos等可作为诊断脑干损伤早期病变的指标。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将上述指标应用于怀疑脑干损伤致死案例,验证了这些指标的实用价值,以期为脑外伤后短时间内死亡案例的死因判定提供客观证据,为颅脑损伤的临床救治工作指明重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大鼠原发性脑干损伤后脑干组织中S100B、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ory acidic protein,GFAP)的表达变化,探讨其与脑干损伤时间的变化规律及在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机械性打击脑干损伤动物模型,利用HE染色、Gless嗜银染色和SP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脑干组织中S100B、GFAP在损伤后不同时间的表达,并应用图像分析技术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S100B阳性表达于伤后30 min开始增多,随时间延长逐渐升高,于24 h达到高峰后开始下降,并于72 h基本降至正常水平;GFAP阳性表达于伤后30 min开始升高,48 h达到高峰后开始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结论原发性脑干损伤后S100B、GFAP的表达具有时间规律性,在原发性脑干损伤时间的推断及神经修复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脑干损伤组织学诊断要点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 探讨人头面部受击致原发性脑干损伤的组织病理学诊断标准。方法 用171例脑干损伤者的脑干颅神经根部作水平切块,HE染色光镜下观察;另取50例非脑干损伤死亡者作对照。并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两组所见病变。结果 损伤组见脑干浅表部(32.7%-55.6%)或脑干内部挫伤(57.9%-85.9%)、颅神经根部损伤(动眼神经70.2%,面及位听神经53.8%,三叉神经49.7%等)、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性增生、肥大(34.5%-57.3%)及水肿(19.3%-57.3%)改变,与对照组相比,脑干的挫伤、颅神经根部损伤和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性增生、肥大有显著差异(P<0.001),水肿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脑干浅表部和/或脑干内部挫伤、颅神经根部损伤及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性增生肥大可作为原发性脑干损伤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8.
周伟  祝家镇 《法医学杂志》1996,12(3):149-150
8例原发性脑干损伤尸检分析周伟,祝家镇,徐小虎(中山医科大学法医病理教研室;广东广州510089)颅脑损伤是最常见的死因之一。目前,对严重颅脑损伤致死案例的鉴定并不困难。但有时在头面部遭受暴力后迅速死亡,大体解剖又未能发现明确的死因,对这类案件进行法...  相似文献   

19.
<正> 原发性脑干损伤在法医尸检中较为常见,但不伴有脑干其它部位损伤出血的单纯性延髓出血较罕见。现报告1例。  相似文献   

20.
正法医学鉴定中,对颅脑损伤进行明确的诊断。磁共振成像(MRI)具有独特的优势。MRI可以清晰显示脑的三种基本组织,即灰质、白质与脑脊液,能分辨出脑干内的灰质核团,不受骨质伪影和部分容积效应的干扰,清楚显示幕下和脑干的损伤。随着MRI技术的进步,已证实MRI对于脑细胞微结构的损伤,特别是弥漫性轴突损伤、胼胝体损伤、皮质及皮质下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