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顾玲玲 《人民论坛》2020,(11):104-105
当前我国农村普惠金融的法律保障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弱势者对金融权利的维护。完善农村普惠金融法律体系,要从制度设计、法律框架、监督机制等方面展开,进一步明确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的法律地位,加强对农村普惠金融的管控。  相似文献   

2.
普惠金融主要是为社会普通大众尤其是农户以及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普惠金融的发展对于社会进步意义重大。但是,当前普惠金融在具体运营中存在很多困难,产生这些困难最根本的原因是法制化建设不足导致普惠金融发展缺乏约束力。当前,普惠金融法制化建设过程中的不足主要表现在轻视普惠金融监管、缺乏完善征信体系、没有健全的退出机制,以及对农村地区金融排斥。因此在立法工作中要正视这些不足,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形成系统的普惠金融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3.
阚景阳 《桂海论丛》2010,26(4):83-86
普惠金融理念注重弱势群体享受金融服务的权利,近年来逐渐被社会各界所接受。普惠型金融与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阶段,农村金融市场具有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系统性缺陷,基于法律与契约框架的非人格化交易在农村尚未确立,因而建设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具有长期性。作为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具有显著的普惠型金融特征和外部性,各级政府应当给予补贴和相关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4.
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普惠金融是以计算机、大数据、云计算等方式提供的普惠金融服务,在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发展中,面临着金融安全问题屡发、征信体系不完善、监管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为此,应加强数字普惠金融宣传教育,加强数字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数字普惠金融监管,发挥数字普惠金融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精准扶贫和普惠金融在理论上和现实中能够建立紧密的联系。普惠金融能够运用金融市场的力量为扶贫提供更加充裕的资金,同时可以发挥金融机构的专业性,解决扶贫精准度不足等问题,因此,普惠金融和精准扶贫具有天然的耦合性。文章对实现普惠金融与精准扶贫耦合的途径进行全面充分的探讨,提出了进一步完善贫困农户的建档立卡工作、细化和完善国家普惠金融规划的相关配套制度、地方各级政府提高普惠金融建设能力和提高金融服务水平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文章分析了我国农村目前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从环境法律调整功能的失衡为出发点,阐述了农村环境治理在法律制度、指导思想、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我国农村环境现状,提出了合理定位环境立法理念、修改和完善我国环境法律体系、变革法律制度、健全农民环境权利法律保障等建议,以期在新农村建设中切实改善农村的环境状况,维护农村居民的环境权益。  相似文献   

7.
普惠金融视角下小额信贷机制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反贫困的有力工具,普惠金融的宗旨是使原被排除在金融体系之外的穷人和低收入群体可以享受到有效的金融服务以改善他们的生活。小额信贷是普惠金融体系的核心因素,它已经在中国取得长足的发展,但是仍然面临着诸多制度上的制约。为此,针对我国小额信贷发展的制度制约,应从完善相关法律政策体系,建设小额信贷中观层次的金融设施,转变主流金融经营模式、引入多元化竞争方面寻求相关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8.
改革与完善中国农村宅基地法律制度势在必行或具有现实必要性.宅基地立法要兼顾农村宅基地的财产性与福利性,完善农民的宅基地使用权;要坚持保护耕地的原则、以人为本的原则、关注生态环境的原则.宅基地立法的具体对策与建议:建立健全宅基地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和完善宅基地管理的执法体制和手段建设;加强法制宣传,提高宅基地管理人员及农民的自觉守法意识.此外,还要抓紧制定国家《农村宅基地管理条例》.  相似文献   

9.
杜亚涛 《人民论坛》2013,(18):32-33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长期以二元经济结构为特征,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社会保险法》的出台确定了"广覆盖"的适度普惠型原则,同时将农民工和失地农民纳入社会保险范围,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法律制度,以逐步实现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  相似文献   

10.
遵从"理念—制度—机制"的研究进路,提出社会转型时期生存权保障的基本原则,从完善立法、制度建设、执法与监督、救济制度和机制等方面,勾勒出社会转型时期我国公民生存权保障的选择路径。  相似文献   

11.
普惠金融是国家助力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的有效金融服务体系,是消除贫困、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渠道。同时,普惠金融并不是慈善救助,普惠金融要坚持商业性原则,要坚持市场化和政策化相结合,确保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在新时代,如何发挥普惠金融的重大作用,是社会主义金融体制革新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张凯  曹露聪 《求索》2012,(12):226-228
发展中国家农村信贷市场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正规金融与民间金融并存,中国农村亦然。当下,农村民间金融道德风险的生成机理源于信息在农村民间贷款人与借款人、农村民间金融机构所有者与经营者、农村民间金融中介机构与借贷双方、农村民间金融监管当局与被监管者等金融活动主体间的非对称性分布。这就为民间金融道德风险困境的出现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对此,我们必须为化解民间金融道德风险而构建相应的法律体系,在制度性对策层面上,应从建立农村民间金融机构经营者激励与约束的法律机制,完善农村民间金融信息披露法律制度,完善对农村民间金融市场的适度监管法律机制,完善农村民间金融领域的民事责任制度架构等方面对农村民间金融道德风险行为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中部六省18县(市)抽样调查数据,通过改进的普惠金融指数及城乡统筹度测算方法,对经济发展水平、农村普惠金融水平、城乡统筹度及三者之间关系进行了测算,揭示出如下结论:经济发展并不必然带来城乡差距减小,但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对经济发展、城乡统筹发展具有较显著的促进效应。因此,必须推进金融资源在城乡要素与公共资源中的平等交换和均衡配置,实施农村普惠金融制度的顶层设计,建立农村资金回流的内生机制以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14.
《群众》2017,(20)
正新金融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其在助力金融服务小微企业和低收入者等长尾人群方面的优势。大力发展新金融,有助于健全金融市场体系,提高金融市场效率,有助于促进普惠金融的实现,对传统金融形成了有益补充。普惠金融的特点及稀缺性普惠金融是指立足机会平等要求和商业可持续原则,通过加大政策引导扶持、加强金融体系建设、健全金融基础设施,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的、有效的金融服务,农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普惠金融助力精准扶贫面临服务理念有待加强、金融机构主体工作内生动力不足以及依靠中介的传统资金匹配模式等制约因素。为此,应通过树立普惠金融服务理念,创新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建立健全普惠金融长效机制,全面降低精准扶贫金融成本,打造优质普惠金融扶贫环境,从而实现普惠金融助力精准扶贫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俄罗斯百余年的生态保护经验和教训,对中国而言是一座值得挖掘的宝藏.俄罗斯的生态文明主要表现在生态理念、生态政策和生态教育等方面.生态理念包括生态哲学、科学技术观和社会制度等;生态政策主要有较完善的生态立法体系、环保优先原则、生态税收制度、生态保险制度、生态鉴定制度;生态教育具有全民性和综合性,渗透贯穿于不同的教育阶段和领域.俄罗斯的生态文明启示我们,在建设中国生态文明时,要确立生态文明导向,完善生态法律制度,确保生态优先.  相似文献   

17.
我国金融分业监管模式存在弊端,银行业监管权责不明,立法理念又十分滞后。必须从以下方面完善我国银行业监管法律制度:立法思维应具有前瞻性和预见性;不断推进银行业监管体制改革;强化银行业监管程序。  相似文献   

18.
洪丰  周洪 《公民导刊》2005,(11):15-17
创新,将扩大民主;创新,将激发活力;创新,将取得实效。立法制度的构建与创新对于用好立法权,提高立法质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法规的立项、起草、审查、审议、表决、公布、解释、清理等方面,通过制度创新提高立法质量,从制度上完善立法工作机制和程序,扩大公众民主参与立法,遏制部门或地方的利益保护主义的现象,推进立法的民主化和科学化,使立法更好地反映人民群众意志和利益。这要求我们的立法者要有现代立法理念,深刻理解立法的民主原则、科学合理原则。  相似文献   

19.
姚雁雁 《前沿》2010,(12):68-70
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是推动农村经济建设稳步前进的重要因素。完善现代农村金融制度是农村金融健康发展的保证。我们应从组织体系、金融体制和金融产品等方面加快创新,构建资本充足、功能健全、服务完善、运行安全的现代农村金融体系,以农村金融的健康快速发展为三农服务。  相似文献   

20.
现行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与档案开放立法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颁布使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规范化,将极大地推动政府信息工作的开展。信息公开是档案利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条例》的颁布对档案信息利用立法是挑战,也是一种机遇。其在立法理念、信息公开的主体、方式等方面对我国档案利用立法形成较大的冲击。档案部门必须积极应对,不断健全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确立开放利用为原则的立法理念,协调档案开放立法层次,把机关档案室纳入档案开放服务机构体系,缩短细化档案开放时限,扩大档案开放范围,设立档案开放制度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